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四中学等四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初四化学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Fe:56 Ag:108 Zn:65 Cu:64 O:16 Na:23 C:12 Mg:24 Ca:40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12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发霉 B.氢氧化钠潮解 C.湿法冶铜 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pH B.移蒸发皿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3.下列物质类别属于盐,且能做复合肥的是
A.NaCl B.KNO3 C.NH3·H2O D.HNO3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CO2+H2O =H2CO3
B.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2NaOH+H2SO4=Na2SO4+2H2O
C.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反应原理:2KOH+Na2CO3=2NaOH +K2CO3↓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5.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下列关于这几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很强的挥发性
B.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
C.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份,可用于除锈和帮助消化食物
D.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极易潮解,溶于水温度降低
6.化学中也有“加法”,下列“加法”正确的是
A.10g氯化钠溶液与10g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
B.100g10%的NaCl溶液和100g蒸馏水混合,得到200g5%的NaCl溶液
C.pH=3的稀盐酸与pH=4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pH=7的溶液
D.20°C时,20g的氯化钠固体加入2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40g溶液
7.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 ①CuSO4溶液、②稀硫酸、③氯化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8.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用甲醛浸泡海参来保鲜海产品 ②铁、锌、铅、汞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①人体缺碘会引起龋齿 ②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C ①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②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D ① NaHCO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②厨房中常用的纯碱属于碱
A.A B.B C.C D.D
9.分类和推理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以下有关的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故含氢元素的物质都是酸
B.生成气体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故在溶液中能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 NaOH溶液 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
B 氧化钙(碳酸钙) 稀盐酸 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
C NH3 (水蒸气) 浓硫酸 气体通过浓硫酸
D NaCl固体 (MgCl2) H2O、过量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烧杯,然后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的固体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提示:氯化铁溶液显酸性)
A.a点时观察到红色物质全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B.b点时溶质的成分是FeCl3和HCl
C.b、c、d点对应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a~b段与b~c段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元素化合价不变
12.工业制取Na2CO3常会含有少量的NaCl,探究小组欲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1g加入64.4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5% B.恰好反应时加入稀盐酸100g
C.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变大 D.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3.请从Na、H、O、S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物质的类别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各写一例)。
(1)氧化物: ;
(2)酸: ;
(3)盐: 。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a.糖类 b.尿素 c.熟石灰 d. 氢氧化铝e. 维生素,f.硫酸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
②植物叶片发黄可以施加的肥料是 ;
③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2)用洗衣液除去油渍,是利用洗衣液的 功能。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据图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2)t2℃时,40g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a=c
②固体a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③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所含溶剂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a
④t1℃时,可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20%的c溶液
16.(1)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金属活动性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和R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无色
(2)某金属粉末含有Mg、Al、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取24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g氢气,则该金属粉末的组成有 种情况。
17.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A、B、C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生成的含义,如A和B之间的“→”表示A能生成B。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B、C是都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若B由两种元素组成,写出一个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B、C是所属物质类别相同的化合物,则A的化学式是 。
(3)若A、B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写出一个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3分)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也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中既可用于氧气又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序号);
(4)如图F是研究CO2性质的实验,实验时,先关闭K,加热b,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a、c中纸花均不变色;继续加热b,并持续通入CO2,再打开K,a中纸花逐渐变为 ,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
19.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一】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克。
(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
(2)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 、装瓶贴标签。
【实验活动二】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小林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4)在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填序号)。
(5)“活动与探究”中,主要实验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6)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0.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实验。
(1)A-G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填编号)
(2)上述所有试管中能观察到生成沉淀的是 。(填编号)
(3)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 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5)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明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
(2)小润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润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军认为小润的说法有错,其原因是: 。
(3)小军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而后小军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小军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是 。
(4)为了验证猜想3,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加入 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3成立
2.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反思与交流】
(5)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四、综合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2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时,做了如下 2 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1)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为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
A.硫酸铜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E.氢氧化铜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②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在 20s﹣40s 之间,溶液 pH 的变化趋势为 。
(3)图①实验,烧杯中的各个量随稀盐酸的滴入变化情况示意图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有______。
A. B. C. D. E.
(4)实验二:同学们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向 160g 质量分数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根据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记录共用去稀硫酸 196g。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是 pH 在 8.2~10.0 之间,当 pH<8.2 时显无色。
①理论计算:设196g稀硫酸中的溶质为x,则计算x的比例式为 ;
②理论分析:用该方法测定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可能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详解】A、粮食发霉,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潮解,是氢氧化钠吸收水分而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湿法冶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D
【详解】A、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不能用手直接拿蒸发皿,防止烫伤,应用坩埚钳夹取,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烧杯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NaCl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N、P、K元素,不属于化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KN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符合题意;
C、NH3·H2O是由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NO3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则正常雨水呈酸性,方程式书写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和氢氧化钠均为可溶性物质,则氢氧化钾和碳酸钠不能反应,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能和盐酸反应,则说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但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份,能与锈的主要成分金属的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锈和帮助消化食物,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极易潮解,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两种溶液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20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00g10%的NaCl溶液和100g蒸馏水混合,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选项说法正确;
C、pH =3的稀盐酸与pH=4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的pH应在3~4之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时,20g的氯化钠固体加入2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20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A
【详解】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故不加其它试剂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①④③②;
故选:A。
8.C
【详解】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来保鲜;铅、汞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C、①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②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故选项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但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生成气体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但在溶液中能生成气体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液态纯净物,如水,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CO2、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水分,但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加水溶解,MgCl2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再滴加过量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CD
【分析】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烧杯,然后先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由图示可知,至b点,固体减少至0,则a点时红色物质不会全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产生沉淀,说明b点时溶质的成分是FeCl3,不含有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意可知,氯化铁溶液显酸性,b至c的过程中,pH逐渐增大;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继续增大,因此b、c、d点时溶液的pH依次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a~b段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c段为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12.D
【分析】解: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故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恰好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50g,故选项错误;
C、盐酸呈酸性,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变小,故选项错误;
D、由分析可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1)H2O(合理即可)
(2)H2SO4(合理即可)
(3)Na2SO4(合理即可)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根据提供的元素,H2O、SO2、Na2O等属于氧化物,故填:H2O(合理即可);
(2)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H2SO4、H2SO3等属于酸,故填:H2SO4(合理即可);
(3)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Na2SO4、Na2S等属于盐,故填:Na2SO4(合理即可)。
14.(1) a b d
(2)乳化
【详解】(1)①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故填:a;
②植物叶片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可以施加的肥料是尿素,故填:b;
③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d;
(2)洗衣液能去油污,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
15.(1) t1℃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a、b、c ##a>b>c
(2)75
(3)②③
【详解】(1)t1℃时,a、c两物质交于P点,则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a>b>c,故填:t1℃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a、b、c或a>b>c;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将40g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a+50g=75g,故填:75;
(3)①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固体a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a>b>c,则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所含溶剂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a,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t1℃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c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②③。
16. BC 7
【分析】(1)根据金属与酸、盐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及图像中溶液质量变化分析解答;
(2)镁、锌、铁、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然后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关系解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1)A、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根据化学反应质量关系,65份质量锌生成铜64份质量,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由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首先发生的反应,溶液质量是增加的,然后发生反应溶液质量是减小的,说明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然后是R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则A说法正确;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R,Zn一定没有,因为锌完全反应后,R才与氯化铜反应,故B说法错误;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无色是错误的,假如R是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C说法错误。故选BC;
(2)设生成2g氢气,单独消耗镁质量为x,消耗铝质量为y
铜、银与盐酸不反应。
金属粉末组成镁;镁、铝、铜;镁、铝、银;镁、铝、铜、银;铝、铜;铝、银;铝、铜、银。
17.(1)
(2)C
(3)
【详解】(1)若A、B、C是都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若B由两种元素组成,A可以转化为B和C,则A应为氢氧化钙,B可为氯化钙,C为碳酸钙,B转化为C的反应可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B、C是所属物质类别相同的化合物,B和C可互相转化,则应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则A为碳,其化学式为:C;
(3)若A、B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集气瓶
(2) A
(3)BD
(4)红色
【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故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在常温下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反应物均为固液混合物,都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均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为收集装置;
(4)打开K后,水蒸气进入a中,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使a中石蕊纸花变红。
19.(1)3g
(2)偏小
(3)溶解
(4)F
(5)③②④①
(6)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1)配制6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60g×5%=3g。
(2)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大,由于溶质质量分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用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其中三个实验均需要玻璃棒,则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F玻璃棒。
(5)该实验中,若还想计算产率,则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则顺序为③②④①。
(6)蒸发时,为了防止受热不均,引起液滴飞溅,则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0.(1)BD
(2)GH
(3)Ca(OH)2+2HCl=CaCl2+2H2O
(4) 蓝 紫色石蕊试液
(5)NaOH和Na2CO3
【详解】(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故填:BD;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H,故填:GH;
(3)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4)指示剂能在酸性、碱性环境中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在A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盐酸后,显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把盐酸反应掉后,显碱性时,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试液,故填:蓝;紫色石蕊试液;
(5)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的试管只有G和H;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所以不可能是H;在G中必须是碳酸钠过量,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又因为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故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故填:NaOH和Na2CO3。
21.(1)该溶液部分变质
(2)若部分变质,滴加的少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也无气泡产生
(3)不正确。过量的Ba(OH)2溶液,生成的NaOH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证明原样品中是否有NaOH
(4) 过量的CaCl2溶液(合理即可) 红
(5)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详解】(1)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的情况是不变质、部分变质或是不变质,故猜想3为:该溶液部分变质;
(2)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少量的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会产生气泡,因此小润的说法错误
(3)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的同时,还产生氢氧化钠,因此滴加酚酞试液,一定会变成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故小军的判断不正确;
(4)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必须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氯化钡、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若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所以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部分变质,猜想3成立;
(5)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2.(1)BCE
(2) 放热 逐渐变小
(3)AB
(4) 5% 偏大
【详解】(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为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
A、硫酸铜溶液和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盐酸是否过量,不符合题意;
B、锌粒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如果产生气泡,说明盐酸过量,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盐酸不过量,可用于验证盐酸是否过量,符合题意;
C、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产生气泡,说明盐酸过量,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盐酸不过量,可用于验证盐酸是否过量,符合题意;
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盐酸均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无法验证盐酸是否过量,不符合题意;
E、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则说明盐酸过量,如果固体不溶解,说明盐酸不过量,可用于验证盐酸是否过量,符合题意;
故选:BCE;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②所示,根据图像温度升高,则可判断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 20s﹣40s 之间,溶液由碱性→中性→酸性,溶液 pH 由大于7→等于7→小于7,变化趋势为逐渐变小;
(3)A、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则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保持不变,故A图像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水的质量不从0开始,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增加水的质量为稀盐酸溶液中水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直至氢氧化钠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稀盐酸,则增加的只有稀盐酸溶液中的水的质量,所以整个过程中水的质量增大幅度由大变小,故B图像错误;
C、随稀盐酸的滴入,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中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当所滴入盐酸过量时,氢离子个数从0开始不断增大,故C图像正确;
D、随稀盐酸的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继续加入稀盐酸,盐酸过量,溶液的pH<7,所以pH由大于7→等于7→小于7,故D图像正确;
E、随稀盐酸的滴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氯化钠从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不断增加,当所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达到最大后保持不变,故D图像正确;
故选:AB;
(4)①设196g稀硫酸中的溶质为x,则有
解得x=9.8g;
②则用该方法测定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酚酞溶液的变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当pH<8.2时显无色,因此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氢氧化钠还没有反应完全,则滴加的稀硫酸偏少,所以用该方法测定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多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理科物理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