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多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月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初中化学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Cl-35.5 Ca-40
一、单选题(1-4题每题1分,5-10题每题2分,共16分)
1.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三种气体在集气瓶中颜色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2.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C60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铜、硅 B.氨气、硫酸铜 C.金刚石、石墨 D.二氧化碳、氢气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牛奶变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酒精燃烧
4.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探究水的组成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5.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热水主要起加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B.若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白磷在热水中也能燃烧
C.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热水中白磷的现象可知灭火原理之一是隔绝空气
D.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有关反应2Mg+O22MgO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每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
C.每2克镁和3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
D.每2份镁和1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氧化镁
7.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0:1
8.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
A.发现元素周期律 B.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发现空气的组成 D.提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9.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A.加热等质量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B.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充分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10.取14.4g的石灰石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5.6g,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14.6% B.3.65% C.7.3% D.1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
C.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
12.说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Mg2+前面的“2”表示 ;右上角的“2” 。
13.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氯酸钾;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氧化铁,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含有氧分子的是 。
14.碘是人体必需的种微量元素,已知碘的原子序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则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中子数是 。
1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2)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写相应的符号,下同)。
(3)最容易得到电子的一种元素是 ;最容易失去电子的一种元素是 。
(4)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若x-2y=8,则该原子为 。(填原子名称)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
(2)写出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A装置的优点是: ,若用G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 (填导管口字母)通入。
(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 。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关于硫酸的性质实验:
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然后再涂3%~5%的 溶液;
②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③另外,浓硫酸还能体现其强氧化性,它可以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和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结合浓硫酸的①②③性质可知,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a.二氧化碳 b.氨气 c.硫化氢 d.氧气
四、计算题(共6分)
17.不经常锻炼的人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根据化学式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2)计算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基本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混合物10 g,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100 g,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12 x 0.36 0.4 y
(1)上表中x=________,y=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4)第4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试卷第4页,共5页
1.B
【详解】A、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选项A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CO;现象明显,能鉴别出这三种气体,选项B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方法可以鉴别,但不是简便可行的方法,选项C错误;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选项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均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3.A
【详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显酸性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D
【详解】A、实验过程中,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选项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热水中的液体变红色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选项C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C
【详解】A、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同时可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B、若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故白磷在热水中也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无法得出灭火原理之一是隔绝空气,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应该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B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份质量的镁跟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5份质量的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20+15+2=m+29+0+8,m=1,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20):(8-2)=3:2,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发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符合题意;
D、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均会产生氧气,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还能加速氯酸钾加热分解,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时产生的氧气越多也越快,对应变化关系正确;
B、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产生的氧气质量相同,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应剩余,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剩余固体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固体质量不会减小为0,对应变化关系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选:C。
11.ABC
【详解】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 2个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详解】由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可知: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离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带的电荷数,所以2Mg2+中前面的“2”表示2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3. ①⑥ ②③④⑤⑦ ② ③④⑤⑦ ③⑤⑦ ①②
【分析】空气中含义N2、O2等多种物质;氧气的符号为O2;水蒸气的符号为H2O;氯酸钾的符号为KClO3;二氧化碳的符号为CO2;食盐水的成分为氯化钠和水;氧化铁的符号为Fe2O3。
【详解】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根据分析可知,混合物有①⑥;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根据分析可知,纯净物有②③④⑤⑦;
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分析可知,单质有②;
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分析可知,化合物有③④⑤⑦;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根据分析可知,氧化物有③⑤⑦;
根据分析可知,含有氧分子的有①②。
【点睛】
14. 53 74
【详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碘的原子序数是53,则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则中子数≈127-53=74。
15.(1)相同
(2)Ar
(3) Na Cl
(4)镁##镁原子
【详解】(1)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最外层有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所以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镁原子的核外有12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镁离子,所以镁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填相同;
(2)最外层为8(只有一层为2)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由图可知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r;
(3)磷原子需要得到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硫原子需要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氯原子需要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的电子越少越容易,故最容易得到电子的一种元素是氯;
钠原子需要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镁原子需要失去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铝原子需要失去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的电子越少越容易,故故最容易失去电子的一种元素是钠;
(4)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x=2+8+y,整理得:x-y=10,又有 x-2y=8,解方程组得x=12,y=2,则 12号元素为镁元素,则该原子为镁原子。
16. 长颈漏斗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碳酸氢钠 变小
ad
【详解】(1)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2)装置C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且试管口处没有一团棉花,所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实验室制取H2反应为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选择A装置的优点是:关闭止水夹,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若用G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短进长出,从c端通入。
(4)①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2中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有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3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①浓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必须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浓硫酸瓶盖,浓硫酸吸收空气中水,导致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③浓硫酸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的非金属固体单质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液态氧化物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因为氨气、硫化氢气体均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用浓硫酸干燥;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不和浓硫酸反应的二氧化碳、氧气。故选ad。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7.(1)6:1:8;(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详解】(1)乳酸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比=(12×3):(1×6):(16×3)=36:6:48=6:1:8;故填:6:1:8;
(2)见答案。
18.(1)0.24,0.4;(2)58.4%;(3)29.4%;(4)32.6%
【详解】(1)根据表格,第1次加20g稀硫酸生成0.12g氢气,而第3次加20g稀硫酸生成氢气为0.36g,说明每次加20g稀硫酸生成0.12g氢气,到第4次时应该为0.48g,但实际生成0.4g氢气,说明金属镁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x=0.24,y=0.4。
(2)解:设10g混合物中镁单质的质量的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x=4.8g
y=24g
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每加入20g稀硫酸生成0.12g氢气,设2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z=5.88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根据表格可知,第4次反应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评估化学试题(一模)(含解析)

下一篇: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四中学等四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