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四中(五四制)2018-2019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四中(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九上·广州期末)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可选;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可选;
C、森林树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D不可选;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018八上·大庆期中)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的安装顺序是()
A.自上而下,再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再自上而下
C.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 D.从左到右,再自下而上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按照仪器的顺序分析
3.(2019九上·阳东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的量筒,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以,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程,
故答案为:C。
【分析】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量筒量程的选择原则是:一次性,最接近;最好一次量完;
4.(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空气的各种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助燃剂。B符合题意。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分析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5.(2017·常熟模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
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 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物质和要求其发生的费用,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属于缓慢氧化;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
6.(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A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B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7.(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硫+氢气 硫化氢
C.氧化汞 汞+氧气
D.氧气+氢气 水
【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加的反应;A选项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属于化合反应;C选项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点是有氧气参与进行分析
8.(2018八上·大庆期中)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有可能是氧元素参加,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但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H4+2O2 CO2+2H2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中有可能是氧元素参加分析
B、根据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分析
D、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分析
9.(2018·恩施)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甲烷
【答案】A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硝酸;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不属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甲烷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A。
【分析】正常雨水的pH小于7但是并不是酸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有一定的酸性,但并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
10.(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先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后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B不符合题意。
C、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收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制取气体的步骤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11.(2018八上·大庆期中)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 O2 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受热分解后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分子的大小没有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因为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中分子的性质不同分析
12.(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CO2 含量高低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但无法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火焰分析
C、根据石蜡蒸汽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分子运动的快慢需要有时间对比分析
13.(2018九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A符合题意;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此图已经深入到集气瓶内,C不符合题意;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B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升到集气瓶底部解答
C根据验满氧气时在瓶口解答
D根据铁丝燃烧时瓶底要放水或细沙解答
14.(2016·北区模拟)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①②是排水法;故可以;③④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可以;⑤⑥是向下排空气法,故不可以.
故选:D.
【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15.(2016九上·凤凰期末)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二氧化碳的构成分析.
16.(2018八上·大庆期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最小的粒子。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质量大小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由那种微粒构成,则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就是这种微粒分析
17.(2017九上·信阳期末)某种固体物质经过加热后变为气体,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可能是物理变化,也不可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18.(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②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它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③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增加了污染物SO2、CO、可吸入颗粒物的缘故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
C.⑤⑥ D.只有⑥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但不活泼,①不符合题意;
②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不符合题意;
③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助燃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④不符合题意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的缘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① 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分析
② 根据稀有气体在某些条件下能反应分析
③ 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④ 根据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气体沸点不同分析
⑤ 根据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
⑥ 根据二氧化碳使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分析
19.(2017九上·宜兴期中)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硫能完全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而锰元素仍保留在固体中,所以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较反应前有所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首先是增大,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B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会减少,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首先增大,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由于双氧水的量有限,故生成氧气的质量有限,当过氧化氢消耗完全时,氧气量不再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
20.(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B.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C.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
【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B符合题意
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C不符合题意;
D,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由于碳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分析
C、根据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分析
D、根据碳在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二、填空题
21.(2018八上·大庆期中)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答案】(1)汞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碳原子和氧原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1)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1)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析
(2)根据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
(3)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22.(2018八上·大庆期中)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铜片 ④洁净的空气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⑦矿泉水⑧稀有气体⑨臭氧⑩食盐水。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
【答案】(1)④⑥⑦⑧⑩
(2)①②③⑤⑨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①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铜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⑥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⑦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⑧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⑨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填:④⑥⑦⑧⑩;①②③⑤⑨。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3.(2018九上·长春月考)下图为实验室用某方法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
A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答案】(1)纯净物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只有一种分子,故为纯净物;
(2)根据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为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分析】(1)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根据过氧化氢可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24.(2018八上·大庆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纯净物与   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关系。
(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例子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案】(1)混合物;包含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之一,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基本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分析
(2)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25.(2018八上·大庆期中)工业上用   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属于   变化。
【答案】分离液态空气;沸点;物理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要低,因此蒸发时,液态氮会先蒸发出来变成氮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气体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26.(2018八上·大庆期中)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将   ,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
【答案】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
【分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注意事项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三、简答题
27.(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室的一些错误操作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写出下列引发不良后果的不当操作
(1)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水槽中水变红   
(2)倾倒液体后,标签受腐蚀   
(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接下来的错误操作使试管炸裂   
(4)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答案】(1)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2)标签没向着手心
(3)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俯视读数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会造成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内的水变红。(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造成水倒流回热的试管而使试管破裂。(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实际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量筒读数俯大仰小分析
28.(2018八上·大庆期中)如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图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过来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从图看错误有:①酒精灯没有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②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塞棉花是为了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④试管中的导气管太长,制取氧气时,为了便于导出气体,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稍稍露出橡皮塞即可;因此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物的部位加热;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四、实验题
29.(2018八上·大庆期中)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   。
(2)实验2: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变小;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实验1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大小的品红时,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现象是: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分析】(1)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和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3)根据水时刻在蒸发分析
30.(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小明同学想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选择了C装置,你帮他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下同),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
(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   ,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实验前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该实验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   。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6)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为了收集纯净的NO 气体,利用如图所示仪器Ⅰ、Ⅱ,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Ⅰ中   。
【答案】(1)集气瓶;铁架台
(2)E;KClO3 KCl+O2
(3)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KMnO4 K2MnO4+MnO2+O2
(4)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或沙;Fe+O2 Fe3O4
(5)A
(6)b;装满水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仪器②的名称是铁架台;(2)排空气法收集得到氧气比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氧气干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是KClO3 KCl+O2;(3)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KMnO4 K2MnO4+MnO2+O2;(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O2 Fe3O4;(5)根据“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或B,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能控制反应的速度,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6)由于NO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先在Ⅰ中装满水,NO密度小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必须从短(a)管进入,所以b端连接c。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及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6)根据一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分析
31.(2018八上·大庆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
【答案】(1)4P+5O2 2P2O5
(2)先下降,后上升;70mL
(3)abc
(4)操作简单、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进入大气,环保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4P+5O2 2P2O5;(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的压强先增大,后又降低,因此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所以空气体积是100mL,所以氧气占着20mL,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20mL=70mL;故答案为:先下降,后上升;70mL;(3)集气瓶内预先装入适量的水,使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不会过度增大,不至于使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同时还可以加快集气瓶冷却,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故答案为:abc。(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操作简单、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进入大气,环保。
【分析】(1)根据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放出热量,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4)从操作和环保方面分析
五、科学探究题
32.(2018八上·大庆期中)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未测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已知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则实验②的分解温度   370(填“>”、“=”或“<”)。
(3)(反思)
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4)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结合上表数据,你认为加热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最适宜的装置是   (填字母)
(5)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答案】(1)
(2)①;<
(3)化学性质
(4)c
(5)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按质量比1:1混合,加热,分别测定分解温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表达式为: ;(2)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①和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越好,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MnO2的催化效果最好,即温度低于370℃;(3)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由题干信息可知,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温度超过了氯酸钾的熔点,为了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可选择c来制取;(5)要想证明颗粒大小会影响催化效果,可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即可。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4)根据给试管捏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分析
六、推断题
33.(2018九上·灵石期中)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   ;E   ;Q   ;M   。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   ;⑤   。
【答案】(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2)硫+氧气 二氧化硫;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 A为暗紫色固体,A是高锰酸钾,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B是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C、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D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中的一种,D和E,能转化为D、F、氧气,D在反应没有改变,D可能是催化剂,E、F常温下为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D是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F是水,氧气与N生成刺激性气体Q,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N是硫,Q是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与G转化为氧气、H和二氧化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H是氯化钾,氧气与K反应生成黑色固体M,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高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Q是二氧化硫;M是四氧化三铁;(2)反应②是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 二氧化硫;反应⑤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四中(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6九上·广州期末)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018八上·大庆期中)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的安装顺序是()
A.自上而下,再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再自上而下
C.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 D.从左到右,再自下而上
3.(2019九上·阳东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4.(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空气的各种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5.(2017·常熟模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
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6.(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7.(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硫+氢气 硫化氢
C.氧化汞 汞+氧气
D.氧气+氢气 水
8.(2018八上·大庆期中)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
9.(2018·恩施)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甲烷
10.(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先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后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11.(2018八上·大庆期中)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 O2 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12.(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CO2 含量高低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A.A B.B C.C D.D
13.(2018九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16·北区模拟)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15.(2016九上·凤凰期末)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不能确定
16.(2018八上·大庆期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17.(2017九上·信阳期末)某种固体物质经过加热后变为气体,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可能是物理变化,也不可能是化学变化
18.(2018八上·大庆期中)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②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它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③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增加了污染物SO2、CO、可吸入颗粒物的缘故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
C.⑤⑥ D.只有⑥
19.(2017九上·宜兴期中)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20.(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B.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C.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
二、填空题
21.(2018八上·大庆期中)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22.(2018八上·大庆期中)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铜片 ④洁净的空气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⑦矿泉水⑧稀有气体⑨臭氧⑩食盐水。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
23.(2018九上·长春月考)下图为实验室用某方法制取氧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
A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24.(2018八上·大庆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纯净物与   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关系。
(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例子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5.(2018八上·大庆期中)工业上用   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属于   变化。
26.(2018八上·大庆期中)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将   ,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
三、简答题
27.(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室的一些错误操作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写出下列引发不良后果的不当操作
(1)加热高锰酸钾制O2时,水槽中水变红   
(2)倾倒液体后,标签受腐蚀   
(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接下来的错误操作使试管炸裂   
(4)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28.(2018八上·大庆期中)如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图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过来
①   ;
②   ;
③   ;
④   。
四、实验题
29.(2018八上·大庆期中)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   。
(2)实验2: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30.(2018八上·大庆期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小明同学想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选择了C装置,你帮他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下同),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
(3)小华同学要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   ,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实验前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该实验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   。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6)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为了收集纯净的NO 气体,利用如图所示仪器Ⅰ、Ⅱ,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Ⅰ中   。
31.(2018八上·大庆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化学符号为P)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请写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
五、科学探究题
32.(2018八上·大庆期中)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未测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已知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则实验②的分解温度   370(填“>”、“=”或“<”)。
(3)(反思)
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4)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结合上表数据,你认为加热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最适宜的装置是   (填字母)
(5)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六、推断题
33.(2018九上·灵石期中)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   ;E   ;Q   ;M   。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   ;⑤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可选;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可选;
C、森林树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D不可选;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安装一套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按照仪器的顺序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的量筒,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以,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程,
故答案为:C。
【分析】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量筒量程的选择原则是:一次性,最接近;最好一次量完;
4.【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助燃剂。B符合题意。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不包括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分析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 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物质和要求其发生的费用,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的腐败、金属的生锈都是属于缓慢氧化;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地球上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A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B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加的反应;A选项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属于化合反应;C选项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点是有氧气参与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有可能是氧元素参加,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但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H4+2O2 CO2+2H2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中有可能是氧元素参加分析
B、根据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分析
D、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硝酸;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不属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甲烷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A。
【分析】正常雨水的pH小于7但是并不是酸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有一定的酸性,但并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
10.【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B不符合题意。
C、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中收集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制取气体的步骤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受热分解后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分子的大小没有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因为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中分子的性质不同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的浓度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但无法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火焰分析
C、根据石蜡蒸汽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分子运动的快慢需要有时间对比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A符合题意;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此图已经深入到集气瓶内,C不符合题意;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B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升到集气瓶底部解答
C根据验满氧气时在瓶口解答
D根据铁丝燃烧时瓶底要放水或细沙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①②是排水法;故可以;③④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可以;⑤⑥是向下排空气法,故不可以.
故选:D.
【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15.【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二氧化碳的构成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最小的粒子。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质量大小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D、根据物质由那种微粒构成,则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就是这种微粒分析
1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18.【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但不活泼,①不符合题意;
②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不符合题意;
③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助燃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④不符合题意
⑤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的缘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① 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分析
② 根据稀有气体在某些条件下能反应分析
③ 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④ 根据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气体沸点不同分析
⑤ 根据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
⑥ 根据二氧化碳使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分析
19.【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硫能完全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而锰元素仍保留在固体中,所以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较反应前有所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首先是增大,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B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会减少,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首先增大,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由于双氧水的量有限,故生成氧气的质量有限,当过氧化氢消耗完全时,氧气量不再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
20.【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B符合题意
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C不符合题意;
D,甲装置中硫粉换做碳粉,由于碳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则乙中长导管口可能冒出气泡很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发生了反应分析
C、根据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分析
D、根据碳在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21.【答案】(1)汞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碳原子和氧原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1)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1)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析
(2)根据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
(3)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22.【答案】(1)④⑥⑦⑧⑩
(2)①②③⑤⑨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①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铜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⑥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⑦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⑧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⑨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⑩食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填:④⑥⑦⑧⑩;①②③⑤⑨。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3.【答案】(1)纯净物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只有一种分子,故为纯净物;
(2)根据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为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由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分析】(1)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根据过氧化氢可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24.【答案】(1)混合物;包含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之一,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基本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分析
(2)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25.【答案】分离液态空气;沸点;物理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一变化利用了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要低,因此蒸发时,液态氮会先蒸发出来变成氮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气体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分析
26.【答案】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知识点】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验满,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氧气已收集满。
【分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注意事项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27.【答案】(1)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2)标签没向着手心
(3)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俯视读数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会造成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内的水变红。(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3)排水法收集氧气后,没有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造成水倒流回热的试管而使试管破裂。(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实际所量得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量筒读数俯大仰小分析
28.【答案】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从图看错误有:①酒精灯没有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②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塞棉花是为了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④试管中的导气管太长,制取氧气时,为了便于导出气体,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稍稍露出橡皮塞即可;因此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物的部位加热;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9.【答案】(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变小;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实验1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大小的品红时,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现象是: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分析】(1)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和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3)根据水时刻在蒸发分析
30.【答案】(1)集气瓶;铁架台
(2)E;KClO3 KCl+O2
(3)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KMnO4 K2MnO4+MnO2+O2
(4)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或沙;Fe+O2 Fe3O4
(5)A
(6)b;装满水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仪器②的名称是铁架台;(2)排空气法收集得到氧气比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氧气干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是KClO3 KCl+O2;(3)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她也选用了C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她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KMnO4 K2MnO4+MnO2+O2;(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O2 Fe3O4;(5)根据“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或B,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能控制反应的速度,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6)由于NO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先在Ⅰ中装满水,NO密度小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必须从短(a)管进入,所以b端连接c。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及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6)根据一氧化氮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分析
31.【答案】(1)4P+5O2 2P2O5
(2)先下降,后上升;70mL
(3)abc
(4)操作简单、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进入大气,环保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4P+5O2 2P2O5;(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的压强先增大,后又降低,因此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所以空气体积是100mL,所以氧气占着20mL,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20mL=70mL;故答案为:先下降,后上升;70mL;(3)集气瓶内预先装入适量的水,使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不会过度增大,不至于使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同时还可以加快集气瓶冷却,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故答案为:abc。(4)该装置和我们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有操作简单、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进入大气,环保。
【分析】(1)根据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放出热量,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4)从操作和环保方面分析
32.【答案】(1)
(2)①;<
(3)化学性质
(4)c
(5)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按质量比1:1混合,加热,分别测定分解温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表达式为: ;(2)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①和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越好,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MnO2的催化效果最好,即温度低于370℃;(3)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由题干信息可知,氯酸钾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温度超过了氯酸钾的熔点,为了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可选择c来制取;(5)要想证明颗粒大小会影响催化效果,可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即可。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4)根据给试管捏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分析
33.【答案】(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2)硫+氧气 二氧化硫;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 A为暗紫色固体,A是高锰酸钾,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B是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C、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D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中的一种,D和E,能转化为D、F、氧气,D在反应没有改变,D可能是催化剂,E、F常温下为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D是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F是水,氧气与N生成刺激性气体Q,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N是硫,Q是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与G转化为氧气、H和二氧化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H是氯化钾,氧气与K反应生成黑色固体M,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高锰酸钾,E是过氧化氢;Q是二氧化硫;M是四氧化三铁;(2)反应②是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 二氧化硫;反应⑤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版初中化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 学情评估

下一篇: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新题速递之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