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机化学实验整合——氯及其化合物性质(含解析)

2.无机化学实验整合——氯及其化合物性质
【实验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原理:利用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生成Cl2,该反应中MnO2为氧化剂,浓盐酸为还原剂并且该实验还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
2.仪器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
(3)除杂装置:
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
观察到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处理
烧杯F中盛放的液体是NaOH溶液。该液体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实验二 卤素元素性质对比实验】
1.在点滴板的3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滴入浅黄绿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呈橙色,NaI溶液呈褐色。
化学方程式: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
2.在点滴板的两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褐色。
化学方程式:2NaI+Br2===2NaBr+I2。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
【实验三 氯碱工业】
方程式 装置图
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离子反应方程式 2Cl- + 2H2O 2OH- + H2↑+ Cl2↑
阳离子交换膜作用 ①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 ②避免Cl2与NaOH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应用 制备氢气、氯气和烧碱
【针对训练】
1.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生成 B净化 C收集 D吸收尾气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
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减小
③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Li、Na、K、Rb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④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氧化物
⑤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At与化合较难
⑥根据F、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可推出HF、HCl、HBr、HI的还原性及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⑦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⑦ C.①③⑤⑦ D.②④⑤⑦
3.卤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③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④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F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⑤易形成-1价离子;
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⑦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A.①③⑤ B.①④⑤⑦ C.②⑥⑦ D.①②④
4.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
B.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C.电解池中产生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
D.的大小关系为
5.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并进行如图相关实验,电解一段时间后,各部分装置及对应的现象为:
(1)中黑色固体变红;
(2)中电极a附近溶液出现浑浊;
(3)中溶液出现浑浊;
(4)中溶液红色褪去。
下列对实验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1)中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少量氧化亚铜
B.(2)中a电极附近浑浊是所致
C.(3)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D.(4)中红色褪去是因为NaOH被消耗,溶液不再具有强碱性所致
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水的性质,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加热与夹持装置已略去]
(1)【实验探究】
①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________。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少量装置C中的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Ⅰ.滴入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Ⅱ.滴入紫色石蕊,实验现象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Ⅲ.滴入溶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Ⅳ.投入一小块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氯水具有________作用。
④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
(2)【知识应用】
⑤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Ⅱ.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
7.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___。
选项 a b c d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浓硫酸 硅胶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5)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紫红色,下层几乎无色,根据实验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___________。
(6)装置F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A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填“B”或“C”)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褪色的原理_________。
(4)当氯气进入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_(填“红色”或“蓝色”)。
(5)E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6)若要制取标准状况下11.2L的,需要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9.降低能耗是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我国利用氯碱厂生产的作燃料,将氢燃料电站应用于氯碱工业,其示意图如图。
①a极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乙装置中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甲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化B.甲装置中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向a极移
C.乙装置中c极一侧流出的是淡盐水
④结合化学用语解释d极区产生NaOH的原因:_______。
⑤实际生产中,阳离子交换膜的损伤会造成迁移至阳极区,从而在电解池阳极能检测到,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下列生产措施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阳极含量的是_______。
A.定期检查并更换阳离子交换膜
B.向阳极区加入适量盐酸
C.使用浓度高的精制饱和食盐水为原料
(2)降低氯碱工业能耗的另一种技术是“氧阴极技术”。通过向阴极区通入,避免水电离的直接得电子生成,降低了电解电压,电耗明显减少。“氧阴极技术”的阴极反应为_______。
10.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具有综合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电解结束后,能够脱去阳极液中游离氯的试剂或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热空气吹出 d降低阳极区液面上方的气压
(3)食盐水中的若进入电解槽,可被电解产生的氧化为IC1,并进一步转化为,可继续被氧化为高碘酸根(),与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沉积于阳离子交换膜上,影响膜的寿命。
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IC1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的原因: 。
②,被氧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酸性条件下加入NaCIO溶液,可将食盐水中的转化为,再进一步除去。通过测定体系的吸光度,可以检测不同pH下的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高表明该体系中越大。
①结合化学用语解释10 min时pH体系吸光度不同的不同原因: 。
② pH = 4.0时,体系的吸光度很快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吸光度快速下降的可能原因
: 。
③研究表明食盐水中含量<0.2 mg L -1时对离子交换膜影响可忽略。现将1 m3含浓度为1.47 mg. L-1的食盐水进行处理,为达到使用标准,理论上至少需要0.05 mol L-1NaCIO溶液 L。(已知NaCIO的反应产物为NaC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由图可知,装置中缺酒精灯,故A错误;
B.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氯气、HCl均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净化氯气,故B错误;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氯气的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故C错误;
D.氯气有毒,收集氯气后应将尾气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增加倒置漏斗有利于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①项正确;
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减小,密度呈增大趋势,K的密度比Na的密度小,②项错误;
③F、Cl、Br、I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Li、Na、K、Rb最外层电子都是1,③项正确;
④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从Li到Cs依次增强,加热与氧气反应,锂生成氧化锂、钠生成过氧化钠、钾铷铯生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④项错误;
⑤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与氢气的化合能力依次减弱,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则At与化合最难,⑤项正确;
⑥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即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⑥项错误;
⑦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⑦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⑤⑦项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卤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极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卤素单质的性质很活泼,极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且易形成-1价离子,①、⑤正确;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②错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③、⑥错误,⑦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F除外)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④正确。
4.答案:A
解析:A.电解池中生成氢气的一端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B.由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负极是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通入空气的电极,故B错误;C.电解池中产生,根据电子守恒得到,则电解池中产生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故C错误;D.燃料电池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小于,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水,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得到,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图及实验现象分析可知,a极生成,b极生成。
(1)中生成的红色固体可能含有CuO受热分解生成的,故A正确;
(2)中电极a发生反应,生成的与溶液中的结合生成,使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3)中发生反应,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4)中过量的通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与NaOH反应,NaOH被消耗,也可能是与反应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故D错误。
6.答案:(1)分液漏斗;HCl;有气体生成;变红;褪色;有白色沉淀生成;漂白;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是;
解析:(1)①装置中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据分析可知,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故答案为HCl;
③水吸收氯气,发生反应为,溶液中有和;
Ⅰ.滴入溶液,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有气体生成;
Ⅱ.溶液呈酸性,滴入紫色石蕊,先变红;由于具有漂白性,所以后褪色;故答案为变红;褪色;
Ⅲ.溶液中含有,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Ⅳ.投入一小块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故答案为漂白;
④据分析可知,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Ⅰ.;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是;
Ⅱ.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故答案为。
7.答案:(1)分液漏斗
(2)
(3)除去氯气中的HCl;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
(4)c
(5);
(6)
解析:(1)由有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即实验室制备氯气,故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
(4)由于C装置左端是湿润的氯气,故C中Ⅰ放湿润的有色布条,Ⅱ为干燥氯气试剂,故为浓硫酸、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均可,Ⅲ中为干燥的有色布条,可以观察到Ⅰ中布条褪色,Ⅲ中布条不褪色,则说明本身无漂白性,水有漂白性,故答案为:c;
(5)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即NaBr和反应生成NaCl和,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层几乎无色,根据实验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故答案为:;;
(6)由分析可知,装置F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8.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分液漏斗;干燥氯气(其他合理答案)
(3)C;
(4)蓝色
(5)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
(6)31.6
解析:(1)做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2)由图知,盛放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3)B中是干燥的有色布条,C 中是湿润的有色布条,由于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C中的有色布条会褪色;
(4)当氯气进入D装置后,由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碘化钾中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故可观察到D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5)由分析知,E装置中NaOH溶液是对尾气进行吸收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标况下,11.2L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反应方程式知:,所以。
9.答案:(1)负;;AC;d极;;ABC
(2)
解析:(1)①装置甲为原电池,其中通入的a极为负极;
②乙装置中电解饱和NaCl溶液,反应产生、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甲装置为原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A正确;
B.甲装置中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b极移动,B错误;
C.乙装置中c极为阳极,不断放电产生逸出,导致附近溶液中的浓度减小,因此c极一侧流出的是淡盐水,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C;
④d电极为阴极,在d极上水电离产生的不断得到电子逸出,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电离,最终使附近,且从阳极区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d极区,与结合生成NaOH;
⑤实际生产中,阳离子交换膜的损伤会造成迁移至阳极区,从而在电解池阳极能检测到,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定期检查并更换阳离子交换膜,就可以使阳极上只有放电产生,避免放电,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阳极含量,A正确;
B.向阳极区加入适量盐酸,可增大,提高其还原性,可以产生更多,避免副反应的反应,B正确;
C.使用浓度高的精制饱和食盐水为原料,增大了的浓度,提高了的还原性,可以产生更多,减少放电产生的机会,因而就降低了的含量,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BC;
(2)降低氯碱工业能耗的另一种技术是“氧阴极技术”。通过向阴极区通入,避免水电离的直接得电子生成,降低了电解电压,电耗明显减少。“氧阴极技术”的阴极上得到电子反应产生,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0.答案:(1)
(2)bcd
(3)①碘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主族(Ⅶ A),二者最 外层电子数均为7,IC1中共用一对电子,由于碘原 子半径大于氯原子,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故共用电子对偏离碘原子,使得碘元素显+ 1价

(4)(1)①10 min时pH越低,越大,反应速率加快(或氧化性增强),越高,吸光度越大。②较高,继续将氧化为高价含碘微粒,降低,吸光度下降③0.1
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水电离的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则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
为。
(2)a. 与游离氯不反应,不能除去阳极液中游离氯,故a不符合题意;b. 有还原性,游离氯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有可以除去阳极液中游离氯,故b符合题意;c.海水中提取溴用到“空气吹出法”将游离态的溴吹出,则除去阳极液中游离氯也可采取此方法,故c符合题意;d.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甩强的减小而减小,则降 低阳极区液面上方的气压,游离氯的溶解度减小从液体中逸出,可除去阳极液中游离氯,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bed。
(3)①碘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主族(ⅦA),二者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IC1中共用一对电子,由于碘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 故共用电子对偏离碘原子,使得碘元索显+ 1价。 本小题答案为:碘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主族(ⅦA),二者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IC1中共用一对电子,由于碘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碘原子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故共用电子对偏离碘原子,使得碘元素显+ 1价。②中I元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由+5价升高到+ 7价生成,中氯元素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4)①10 min时pH越低,越大,反应速率加快(或氧化性增强),越高,吸光度越大。本小题答案为: 10 min时pH越低,越大,反应速率加快(或氧化性增强),越髙,吸光度越大。较高,继续将氧化为高价含碘微粒,降低,吸光度下降。③研究表明食盐水中含量0. 2 mg I.-1时对离子交换膜影响可忽略。即1 m3食盐水中的含量0. 2 mg L -1 1 m3 I 000 L m-1 =0. 2 g时对离子交换膜影响可忽略,则1 m3 含浓度为1.47 mg L-1的食盐水需处理掉 1. 47 mg L-1 1 m3 —0. 2 g= 1. 27 g 的时对离子交换膜影响可忽略。1.27 g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需NaCIO的物质的量为0. 005 mol,则此 NaClO 的体积为0. 005 mol/0.05 mol/L/0. 1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化学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永城市2023-2024上学期九年级12月月考英语试卷(无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