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1 空气第一课时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1 空气第二课时
3 氧气的性质 2.2 氧气
4 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 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5 氧气的制法 2.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并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6.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 度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 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 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 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 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 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 世界的三个台阶。
(三) 学情分析
试卷第 2页 ,共 52页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于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和氧气有了大致的 了解,对实验基本操作有了切身的体验,并充满好奇,跃跃欲试,期待再次 接触实验探究。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制备 及实验探究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实验室制取氧气,在本单元乃至 整个初中阶段化学学习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 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气体的检验等思路 的最佳素材。同时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培养学 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的规律,掌握由特殊推及一般的学习方法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 3.初步学习探究氧气含量测定与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
5.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
6.认识并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
7.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 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以宏微结合、实验探究等不 同的作业形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形成知识网 络体系。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单元章节课时 第二单元 课题 1 空气 第一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功能:课后复习
试卷第 3页 ,共 52页
作业 目标 落实必备知识: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并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培养关键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化学概念的理解。 落实核心素养: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核心价值目标: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了解空气的 组成。 突破重难点目标: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题型 基础性作业:选择题,提升性作业:选择题,填空题,拓展性作业:选择 题、探究题。
题量 共 (9)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5) 题,提升性作业 (2) 题,拓展性作业 (2) 题。
时长 总时长 (24)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5) 分钟,提升性作业 (4) 分钟 拓展性作业 (15)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 设计意图: 通过对化学历史人物的考查,增进 学生热爱化学,励志为化学的发展做出 贡献的情感。 考查知识点:空气成分的发现 能力要求:√ 了解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家是( )
.
A.侯德榜 C.门捷列夫 B.拉瓦锡 D.道尔顿
2.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 (按体积计算) , 其中“乙”代表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 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并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 考查知识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能力要求:√ 了解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关于测定空气 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红磷换成木炭进 行实验 设计意图: 本题对课本实验进行巩固,着重考 查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考查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理 能力要求:了解 √ 理解应用操作
试卷第 4页 ,共 52页
(

)
B. 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C.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 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4.化学指可以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 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果汁 B.冰水混合物 C.水泥砂浆 D.医用酒精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 念并会加以区分。 考查知识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能力要求:√ 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本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方法改进,考查学生对本探究原理、 装置方法等的学以致用能力,拓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 考查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 新思维能力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含量的是 ( )
(
C
)A . . (
B
). D.
第二部分 提升性作业 (选择性必做题)
1.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 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 夹紧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 一定量的水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细节对 实验成功的重要性。 考查知识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试卷第 5页 ,共 52页
2.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 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___; 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 空气中含有_____;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说明 空气中含有___;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 气中含有____。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其它们的 相关性质和在生产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考查知识点:燃烧条件的改进探究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三部分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在图 1 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红磷测定空 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 2 所示数据。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a 点处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a→b 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能是氧气被消耗 C.c 点时打开了弹簧夹,导致气压增大 D.d 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 设计意图: 本题以课本实验为载体,引入数字 化实验,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 时,感知新技术给传统实验带来的新变 化。 考查知识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与 解答能力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应用 √ 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 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反应前注射器 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 中气体体积15mL9mL
(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________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 更合 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两个装置中气 设计意图: 本题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较大 改动,意在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理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应用 √ 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 (

) (

)试卷第 6页 ,共 52页
球的作用都是____________。 (3) 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 (氧气的体积分数 小于 1/5)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列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评价与改进分析
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亮点 本课时作业设计题量适中,较好的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作业设计难度适中,涵 盖本课时的各个知识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为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夯实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不足 作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创新性不够成熟,虽然学生接触化学时间 不长,了解的内容不多,也应想方设法拓展素材。 改进: 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拓展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对数字化实验还 比较陌生,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并在学生答题前给予一定的指导。
完成基础题 完成提升题 完成拓展题 自我评 : ( ) 颗 ;评价语 同伴评 : ( ) 颗 ;评价语 老师评 : ( ) 颗 ;评价语
第二课时
单元章节课时 第二单元 课题 1 空气 第二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功能:课后复习
作业 目标 落实必备知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污染。 培养关键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 落实核心素养: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核心价值目标:了解氧气、氮气等性质用途及空气污染。 突破重难点目标: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 基础性作业:选择题,提升性作业:选择题,拓展性作业:填空题、实践 题。
题量 共 (9)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5) 题,提升性作业 (2) 题,拓展性作业 (2) 题。
时长 总时长 (38)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4) 分钟,提升性作业 (4) 分钟 拓展性作业 (30)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试卷第 7页 ,共 52页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 性质的是 (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设计意图: 本题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的 用途。 考查知识点: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 能力要求:了解 √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 作充入气体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 甲烷 D.一氧化碳 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氮气的用 途,并理解用途由性质决定。 考查知识点: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要求:√ 了解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污染物对空气的具体危害 是什么。 考查知识点:引起酸雨的污染物 能力要求:了解 √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4.2020 年 6 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着油 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 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设计意图: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考查知识点:常见空气污染物 能力要求:√ 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A.NO2 C. 粉尘 B.CO D. CO2
(

) (

)试卷第 8页 ,共 52页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 年“世 界环境日” 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 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禁放烟花爆竹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秸秆露天焚烧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的措施 考查知识点:防止空气污染的具体做法 能力要求:√ 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 提升性作业 (选择性必做题)
1.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 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 ( ) 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废气 D.公共交通出行 设计意图: 了解防治大气污染的常见做法。 考查知识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C.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 广泛 D. 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成分,用途及污 染。 考查知识点:空气成分及污染 能力要求 √ 了解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三部分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 国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 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 氧化碳。 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_。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________ 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 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 设计意图: 本题以碳中和为主线,加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考查知识点: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试卷第 9页 ,共 52页
C.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请写一 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________。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九大以 来,家乡的空气质量有哪些变化,请你通过走 访他人并结合自身感受的方式写一篇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热爱 家乡的情感。 考查知识点:空气污染及防治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应用 √ 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作业评价与改进分析
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亮点 本课时作业能紧扣课本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作业目标能有效迅速完成,突 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作业设计不足 作业题目可以更好的与生活相联系,设置更多的优质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以 增强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改进: 本课时学习内容较容易,因此作业设计基础题较多,可适当增加难度,拓宽学生的 视野。
完成基础题 完成提升题 完成拓展题 自我评 : ( ) 颗 ;评价语 同伴评 : ( ) 颗 ;评价语 老师评 : ( ) 颗 ;评价语
第三课时
单元 章节 课时 第二单元 课题 2 氧气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功能:课后复习
作业 目标 落实必备知识: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 的本质特征,了解氧化反应及氧化剂。 培养关键能力: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落实核心素养: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各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核心价值目标:了解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及要点。 突破重难点目标: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辨析。
题型 基础性作业:选择题、填空题,提升性作业:填空题、材料分析题,拓展性 作业:探究题。
试卷第 10页 ,共 52页
(

)
题量 共 (10)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5) 题,提升性作业 (3) 题,拓展性作业 (2) 题。
时长 总时长 (20)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6) 分钟,提升性作业 (7) 分钟,拓 展性作业 (7)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 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 成了五氧化二磷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白 光,放热 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会复燃 设计意图: 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训 练学生的解题技巧。 考查知识点:学生对几种常见可燃物燃 烧时的现象。 能力要求:√ 了解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水 —通电——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 —点燃——水+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 D.汞+氧气 —加热——氧化汞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这种能力也 可以拓展到生活中。 考查知识点:学生对基本反应类型的掌 握情况。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如图为兴趣小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 验,通过一起测量得到如图数据,关于该实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考查知识点:不仅仅考察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还考察学生数据的分析能力。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试卷第 11页 ,共 52页
(

)
A.实验前瓶内收集的氧气是纯净的 B.实验中氧气体积分数一直变小 C.铁丝停止燃烧是因为因瓶内氧气被耗尽 D.铁丝大约在 20 秒左右停止燃烧
4.下图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硫粉、铁丝、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写出上述实验①、②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①_______;②________。 (2) 实验①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 的是_______。 (3) 实验②中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______ (4) 实验①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 _____ (5) 实验③中,木炭分别在空气、氧气中 燃烧产生不同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向集 气瓶 M 中倾倒的液体名称是_______,其作用是 。 _________ (6)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 分别是:_____ (只答一点即可) ;它们也有许 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 处:_____。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对实 验的现象和实验的细节的观察。 考查知识点:对课本上三个实验进行全 面考察。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 学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们共同分享大 家的收获。 (1)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呼吸,我们吸入的空 设计意图: 物质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 方法,要从小培养。
试卷第 12页 ,共 52页
(

)
气 中 含 量 较 多 且 化 学 性 质活 泼 的 气 体 是 ____________,实验室里最常用来给物质加热的 仪器是____________。 (2) 请用符合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五氧化二磷 ②食盐水 ③二氧化锰 ④ 清新的空气 ⑤液态氧 ⑥过氧化氢溶液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属 于纯净物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A、B、C、D 有四种物质,A 是无色无 味的气体;B 在A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 是 一种无色的气体,把 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 灰水变浑浊。试判断:各是什么物质? 请将答 案 填在 空格 内 :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 考查知识点:物质分类及重要实验的现 象,并由现象倒推出物质。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 提升性作业 (选择性必做题)
1.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所示 “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 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 (反应条件省 略) 。 (1) “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 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 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 A.水 B.碳 C.氦气 D.氢氧化钠 (2) 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 止它前进的物质,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 型中的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改变题型,增加学生答题兴趣。 考查知识点:变着方式考察学生对氧气 性质及反应基本类型的考察。 能力要求:√ 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 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 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 多。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 地面 25km 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 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但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 症状,还可能引发中毒性肺气肿.超音速飞机排 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 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 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 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 力。 考查知识点: 以氧气性质为基础,要求学生把知 识迁移到所给的材料中。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 √ 应用操作
试卷第 13页 ,共 52页
(

)
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 气瓶中,可看到_____的现象原因:_____ (2)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______变 化 (填“物理”或“化学”) . (3) 应采取______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 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 (5) 从上述材料中可知臭氧的作用有利有 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______. (6) SO2 遇 O3 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 SO3,SO3 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 SO2 的理想 方法。SO2 与 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是_____ 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______反应, 其中臭氧是______剂。 学科素养:
√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小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无 明显变化,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他对燃 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如下实验 进行验证。 猜想 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 气中CO2 含量高 猜想 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 气中O2 含量低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考查知识点: 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序 号 ① ② ③ ④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燃着的 木条,无 明显变 化 燃着的木 条,无明 显变化 燃着的木 条, 熄灭 燃着的木 条,熄灭
(1) 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 1_____ (填 “成立”或“不成立”) ( 2 ) 能证 明猜想 2 成立的 实验序号是 _____。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体积比为 1:1 的 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推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 _____
试卷第 14页 ,共 52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足量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 熄灭后,容器中是否还剩余氧气”,小强又利用 图 1 所示实验装置通过蜡烛燃烧展开探究。 (3) 待蜡烛熄灭后,取少量白磷 (与红磷 化学性质相似) 引燃,立即伸入蜡烛熄灭后的气 体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定性证明了蜡烛熄 灭后仍有氧气剩余。 (4) 使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显示密闭装 置内蜡烛 (足量) 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 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或结 论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 和水蒸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第三部分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仪器,某兴趣 小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 ( Ⅰ )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 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 后取出, 观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焰心 温度最低。 (1) 写出碳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 表达式) __________。 ( Ⅱ ) 定量研究 设计意图: 以燃烧为例,通过分析数据、表格得出 结论,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的能力。 考查知识点: 考察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 √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 氧气体积分数 5.93% 5.29% 6.53%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 温度/℃ 236 243 240
乙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气 体,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 (见下 表) ,丙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 焰心交界处温度 (见下表) 。
试卷第 15页 ,共 52页
(2) 乙 、丙同学多次进行测量的 目 的是 。 _____ (3) 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 14.0%,着火点是 270℃,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 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的认识_____。 (4) 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 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_____。 (填“高”或“低”) :另外乙同学所测氧气的 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 铁丝燃烧 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 取长 短相同,直径均为 0.38mm 的铁丝,分别 在体积分数为90%、 70%、60%、55%的 O2 中实验。 (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 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例,运用 分析数据、表格得出结论,培养学生 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的能力及实验操 作能力。 考查知识点: 实验收集不同氧气浓度的混合气 体,通过铁丝在其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分析氧气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 √应用操作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O2% 90% 70% 60% 55%
实验 现象 燃烧剧 烈效果 好 燃烧比 90%弱,实 验成功 燃烧比 70%弱,实 验成功 难以燃 烧,只是 发红
若用如图 1 装置收集一瓶 (150m) 含氧气的 体积分数约为 60%的气体,方法是:在 150mL 集 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 塞 a 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 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 a,然后打 开活塞 b 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 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______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5) 。 (结论) 就 0.38mm 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 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燃 烧现象越______。 (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 小明指出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 气最低浓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作业评价与改进分析
一、学生完成情况 1、总体来看,大多数同学能较好的完成基础题,且准确率较高,拓展题学生也都能 积极参与,通过努力,基本能完成。 2、从完成时间来看,本次作业总体难度不大,主要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
试卷第 16页 ,共 52页
用和创新。大多数同学在 20 分钟内完成。 二、作业设计亮点 在新时代中国教育“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本次作业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 教材内容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知识点来看,本作业涵盖本课题的各个 知识点,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不足与改进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没有能够兼顾少数同学的能力水平,未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 对于基础题,应加强情境创设,增强题目的趣味性,可读性,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 际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完成第一项 完成一、二项 完成一至三项 自我评: ( ) 颗 ;评价语 同伴评: ( ) 颗 ;评价语 老师评: ( ) 颗 ;评价语
第四课时
单元 章节 课时 第三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 1 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功能:课后复习
作业 目标 落实必备知识:让学生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培养关键能力: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氧气性质的验证。 落实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核心价值目标:在制取氧气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突破重难点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题型 基础性作业:选择题,拓展性作业:实验题
题量 共 (6)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5) 题,拓展性作业 (1) 题。
时长 总时长 (8)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5) 分钟,拓展性作业 (3)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设计意图: 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基本 实验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考查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液体加 热、固体药品的取用及氧气的验满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应用 √操作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学科素养:
A.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 D.验满 O2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试卷第 17页 ,共 52页
√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要在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试管炸裂 B.调节放出氧气的气流 C.吸收其他气体杂质 D.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 管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到棉花在实验中的重 要作用,属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常考知 识点 考查知识点:高锰酸钾制氧气中棉花 的作用 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应用 √操作 知道棉花在高锰酸钾制氧气中的 重要作用 学科素养:
√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 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加热④把 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将盛有药品的试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收集气体⑧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设计意图: 巩固学生有关高锰酸钾制氧气的 基本步骤,属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常考 知识点 考查知识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 本步骤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 √操作 掌握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基本步骤 学科素养:
√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 正确的是 ( ) (
B .加药品
)A .取药品 (
C
.加热药品
)D .氧气验满 设计意图: 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基本 实验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考查知识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 加热、氧气的验满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 √操作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干燥 设计意图:
试卷第 18页 ,共 52页
(

)
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 A .①⑤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 步骤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气体的制 取方法 考查知识点: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 法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实验。 【实验目的】 (1) 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 燃烧的实验。 (2) 粗略测定加热 2g 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 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 钾制氧气:________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 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 (2) ,各装 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d。 【问题分析】 (1) 实验过程发现 B 瓶中的 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 现瓶底炸裂 ,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 记忆所学知识 考查知识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 和基本步骤、铁丝燃烧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并掌握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 理和基本步骤、了解铁丝燃烧的相关 知识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作业评价与改进分析
试卷第 19页 ,共 52页
(


) (


)
作业评价: 1 总体分析:本次作业总体完成度高,完成质量较好,能围绕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作业难度适中,覆盖知识点,符合“双减”政策下的作业目标。 2.完成时间分析:本次设计的作业难度适中、题量不大,多为课本实验内容的考查,大 多数同学估计 10 分钟之内即可完成本次作业。 3.作业设计亮点:作业内容设计能紧扣本单元核心素养,体现了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 一致性。 改进: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作业难度偏小,梯度不够,在下次作业设计 中可以适当增加一题难度稍高点的题目。
完成第一项 完成一、二项 完成一至三项 自我评 : ( ) 颗 ;评价语 同伴评 : ( ) 颗 ;评价语 老师评 : ( ) 颗 ;评价语
第五课时
单元 章节 课时 第三单元 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2 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功能:课后复习
作业 目标 落实必备知识: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选择方法,理解催化剂的 概念、认识分解反应。 培养关键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阅读资料学会评价实验方案,辨析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等。 落实核心素养: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装置选择及催化剂的判定、选择 中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核心价值目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选择 突破重难点目标:通过练习理解催化剂的相关性质与作用。
题型 基础性作业:选择题、实验探究题,拓展性作业:实验探究题
题量 共 (5)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4) 题,拓展性作业 (1) 题。
时长 总时长 (10)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6) 分钟,拓展性作业 (4)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


)A .氧化汞一 汞+氧气 (


)B .硫+氧气一 二氧化硫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 考查知识点:分解反应的特点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试卷第 20页 ,共 52页
C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 水 (
点燃
)D .氧气+氢气一 水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现有a、b 两支试管,a 试管内有少量二 氧化锰,同时向两支试管内滴加等质量、等浓度 的过氧化氢溶液,能正确表示 a、b 两支试管内 放出氧气质量 (纵坐标) 与反应时间 (横坐标) 关系的图像是 ( ) 设计意图: 通过加与不加二氧化锰的区别来 考察学生对催化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 考查知识点:过氧化氢制氧气、催化 剂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程中 二氧化锰的作用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A .
) (
B

)
C . D .
3.小铭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 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其结果是 ( ) A.不会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C.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考察学 生对催化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 结合高锰酸钾制氧气考查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 考查知识点:催化剂、高锰酸钾制氧 气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并会运用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试卷第 21页 ,共 52页
4.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 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填序号) ,二氧化锰在反 应中充当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 (填反应的 基本类型) 。 (4)图中 D、E 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 丝在氧气中燃烧 ”的实验 ,应选用的一瓶是 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记忆所学知 识。 考查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并记忆 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某兴趣小组对 KClO3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 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 表中实验。 (1) 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 实验室用KClO3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_____ 设计意图: 将实验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让学 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来理解催化剂的 知识。 考查知识点:催化剂、氯酸钾制取氧 气 能力要求:了解 √理解应用操作 理解掌握并会应用
编号 KClO3 质/g 催化 剂 催化剂 质量/g 收 50mLO2 所需时间/s
试卷第 22页 ,共 52页
实验 1 5 - - 171 学科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实验 2 5 MnO2 0.5 49
实验 3 5 Fe2O3 0.5 58
实验 4 5 KCl 0.5 154
(3) 表中所列 3 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_____ (4) 由实验 1 和实验 4 可知,KCl 对 KClO3 分解 _____ (填“有”或“无”) 催化作用。 (5) 要比较 KClO3 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 效果,除了测量收集 50mLO2 所需时间外,还可以 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
作业评价与改进分析
作业评价: 1 总体分析:本节内容的作业设计, 目标明确, 内容科学,难度适中,大多数同学基础 作业完成较好,准确率高,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已掌握,拓展作业多数学生也都 能积极参与其中。 2 完成时间分析:本次作业总体难度不大,主要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和创 新。大多数同学在 105 分钟内都能完成。 3 作业设计亮点 本次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进: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作业设计中没有较好的设计难度梯度,实现学生分层完成相关学 习任务。在作业设计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基础题, 应加强情境创设,增强题目的趣味性,可读性,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更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
完成基础题 完成提升题 完成拓展题 自我评 : ( ) 颗 ;评价语 同伴评 : ( ) 颗 ;评价语 老师评 : ( ) 颗 ;评价语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单选题
试卷第 23页 ,共 52页
(

)
作业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较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 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空 气 中 各 种 气 体 的 含量 空气中各种气 体的含量及化 学性质 空 气 中 各 气 体 含 量 及 化 学 性 质进 行 比较 空气中各气体的用 途,性质与用途的 关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测评学生是否知道空气中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 并会进行大小的比较,同时要学生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
作业 2.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氧化汞 —高温——汞+ 氧气 B.酒精+ 氧气—水 +二氧化碳
C.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D.镁 + 氧气—点—燃— 氧化镁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化 合 反 应 与 分 解 反 应的定义 化合反应与分 解反应的区分 方法 化 学 反 应 的 多 种 基 本 类 型 能运用比较归纳的 方法分析反应是否 属于基本类型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常见化学反应的分析,测评学生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理解, 并理解有的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任何一个基本类型。
作业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时,不小心把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用嘴吹灭。
B.在实验结束清洗试管时,用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 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然后对准橡胶塞 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D.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 解 化 学 实 验 的 基 本操作 了解实验操作 过程中的关键 要点 高 锰 酸 钾制 氧 气 等 实 验 规 范 操 作 的 化学实验中的突发 事件处理方法及原 因
试卷第 24页 ,共 52页
原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细节要求的原 因及重要性,测评学生当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作业 4.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
A.红磷 B.硫粉 C.木炭 D.铁丝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铁 丝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时 的 光 现 象 铁丝 、红磷 、 硫、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时的 光现象 常 见 物 质在 氧 气 和 空 气 中 燃 烧 时 的 光现象 物质燃烧现象的共 同特点及物质在空 气和氧气中燃烧现 象不同的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让学生回忆铁丝、红磷、硫、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光现象,通过 分析对比认识到不同物质燃烧现象的不同点。
作业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物 质 燃 烧 时 产 物 的 分析 物质燃烧时产 物的分析及正 确描述方法 从 多 角 度 全 方 位 严 谨正 确 描 述 物 质 燃 烧 时 的 现 象 氧气浓度不同对燃 烧现象产生的影响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测评学生是否知道如何用科学严谨的语言来准确描述物质在空气 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了解现象描述过程中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作业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42.00mL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试卷第 25页 ,共 52页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会 观 察 化 学 实 验 图 像 对化学实验图 像进行有效的 分析 会 对 实 验 错 误 操 作 进 行 分析与改正 会正确画出实验操 作示意图,并了解 常见错误并加以指 正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对图片细致的观察,找出实验操作 过程的错误所在,并能正确加以改正。
作业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干冰 B.石油 C.生理盐水 D.浓硫酸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了 解 纯 净 物 和混 合 物的概念 能从宏观角度 分析理解纯净 物与混合物之 间的区别 对生产生活中 常见物质成分 进行分析,了 解它们的组成 能从分子、原子微 观角度辨析纯净物 与混合物的本质区 别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认识,理解物质的分类,进一步明确纯净 物与混合物的定义,测评学生能否体会到探索物质组成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作业 8.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一定发光、发热,产生火焰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氧 气 能 与 多 种 物 质 发 生 化 学 反应 物质与氧气反 应时常伴随的 现象及反应类 型的判断 化 学 反 应 现 象 及 类 型 的 分析 分析判断化学反应 的 各 个 类 型 的 特 点,及反应现象的 异同,并联系实际 熟练应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进一步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 及特征,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辨析,认识到反应难易、反应 快慢对反应现象有着显著的影响。
作业 9.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图中横坐标 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二氧化锰的质量
试卷第 26页 ,共 52页
B.钾元素的质量
C.氯酸钾的质量
D.氯化钾的质量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图 像 在 坐 标 图 中 所 表 达 的 涵 义 高锰酸钾制氧 气时,各物质 及元素质量的 变化 化 学 变 化 时 各 物 质质 量 的 变 化 特 征 及 对 应 的 坐 标 图 像 变 化 的意义 学会对坐标图中, 曲线变化意义的进 行分析,理解曲线 变化背后的深层次 原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本题考查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物质及成分质量变化的关系,认识到化 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从宏观 和微观角度理解反应中元素质量不变。
作业 10.我国主办 2019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聚焦“空气污染”。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SO2 B.NO2 C.CO2 D.PM2.5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二 氧 化 碳 不 属 于 空 气污染物 常见的空气污 染物有哪些 人 类 向 环 境 中 排 放 的 各 种 物 质对 空 气的影响 认识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树立环保理 念,增强爱护环境 的意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地球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从而可能 会认为它也是空气污染物,其实目前二氧化碳没有列入我国空气质量检测项 目中。
作业 11.下图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C.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反应前后没有单质生成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
试卷第 27页 ,共 52页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化 学 反 应 的 微 观 本 质 观察化学反应 微观示意图, 分析化学反应 的特点 能 画 出 模 型 图 正 确 表 示 化 学 反 应 的 微观过程 能画出模型图正确 表示化学反应的微 观过程,理解各部 分微粒表示涵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物质结构、化学 反应特征等基本知识,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 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合反应特点是“多变一”,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 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作业 1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方面 ( )
A.原料是否有颜色 B.反应物的状态
C.反应条件的难易 D.制得的气体是否纯净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实 验 室 制 取 气 体 的 发 生 装 置 类型 实验室制取氧 气、二氧化碳 等气体时不同 发生装置的选 择依据 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药品、反 应条件、难易 等对装置选择 的影响 对各种发生与收集 装置选择的灵活应 用,能针对不同要 求进行各种改进。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的难易,制得的气 体是否纯净、装置简便,易于操作,药品无污染、比较环保,气体的密度、 溶解性等,无需考虑原料是否有颜色。
二、非选择题
作业 1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催化剂是现代化学中关键而神奇的物质之一。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反应 速率,而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它和反应体 系的关系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化工生产、科学 实验中,催化剂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实验室 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等。在理想情况下催化剂质量不改变。但在实 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长期受热,也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影响其使用寿命。
催化剂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但催化剂的活性 (即催化作用) 也并非 一成不变,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会急剧地或缓慢地失去 活性,称为催化剂中毒。
(1)催化剂的特征之一是______ (写一条)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一个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
D.催化剂中毒后会失去活性
1.参考答案:
试卷第 28页 ,共 52页
(1)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或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AD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催 化 剂 的 定义 根据催化剂的 三个要素,能 正确判断某物 质是否为催化 剂 设计实验,探 究某物质是否 为某一反应中 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探究某 物质是否为某一反 应中的催化剂,并 为化学反应选择合 适的催化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检测学生是否了解,催化剂的特征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 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一个反应可以有多 种行之有效的催化剂,若其中毒会失去活性。
作业 14.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 验。
【实验 1】按图 1 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按图 2 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 (其中 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利用铁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 1 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 至室温,打开 K,水能倒吸人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 (写一 点) ;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3、图 4 所示。依据图 3、图 4 信息,______ (填 “实验 1”或“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 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 (写两点) 。
试卷第 29页 ,共 52页
1.参考答案:
(1)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确保装置不漏气或红磷、除氧剂足量
(3)实验 2 氧气消耗更彻底
(4)只和氧气反应 生成物不是气体
2.时间要求:8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测 定 空 气 中 氧 气 含 量的现象、 结论 测定空气中氧 气 含 量 的 原 理、装置、操 作顺序、注意 事项等 根 据 实 验 原 理 对 不 同 药 品、装置、操 作 要 点 进 行 分析 能 利 用不 同 的 原 理,选择不同药品、 装 置 设 计 探 究 实 验,进行合理、有 效的改进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检测学生对课本中测定氧气含量实验原理、装置、误差产生原因的 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对原理和装置等进行系统性的创新和改进。
作业 1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 题:
(1)写出仪器 x 的名称___________。
(2)用装置 C 收集氧气的方法叫___________法,主要利用氧气___________ 的性质。
(3)若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 是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②装药品和棉花③将导管移出水槽④收集 气体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酒精灯 (2)排水 不易溶于水 (3) B C (4)⑥②①④③⑤
2.时间要求:6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高 锰 酸 钾 制 氧 气 的 仪器名称、 装置类型、 实验室制气体 的仪器名称、 装置类型、操 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药品、装 置选择依据 对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装置进行创新性 改进
试卷第 30页 ,共 52页
操作步骤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载体,考查学生仪器名称,装置选择依据,操 作步骤等内容,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案设计的理解。
作业 16.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科学家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 究方面的进展”被授予该奖项。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小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提出:氧 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Ⅰ 、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 (1) ______,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 0.2g 氧化铜,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 如图实验:
(2) 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___,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所 得 固 体 是 ______g 溶 液 中 有 气 泡 放 出,______ 猜想 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3) 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
(4) 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拓展探究】研究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选用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 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 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不同催化 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对 H2O2 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 (5) 实验设计:该小组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相关的实验药品用量如下表 所示,分析可知,表格中 X 的值应为______,设计实验 a 和实验 c 对比,其 目的是______。
实验 催化剂/0.2g 负载催化剂微球 H2O2 溶液浓度 H2O2 溶液体积
a MnO2 30 粒 5% 20mL
b CuO 30 粒 X 20mL
c Fe2O3 30 粒 5% 20mL
【实验分析及结论】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收集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MnO2 催 化效果最好。
1.参考答案:
(1) 氧化铜不是催化剂,参与反应产生
试卷第 31页 ,共 52页
(2) 气泡 0.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与步骤③作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有 没有变化
(4) 检验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5) 5% 比较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效果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催 化 剂 的 概念 催化剂的判断 依据 设计实验,分 析某物质是否 为反应中的催 化剂 对比分析某物质是 否为反应中的催化 剂,并学会设计新 方案寻找新的催化 剂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通过设计未知的新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所起到 的重要作用。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较易 改编 45 分钟
2 选择题 6 √ 较易 改编
3 选择题 4 √ 较易 改编
4 选择题 2 √ 较易 改编
5 选择题 2 √ 较易 改编
6 选择题 3 √ 较易 改编
7 选择题 5 √ 较易 改编
8 选择题 2 √ 中等 改编
9 选择题 4 √ 较难 改编
10 选择题 1 √ 较易 改编
11 选择题 6 √ 较难 改编
12 选择题 4 √ 中等 改编
13 材料阅读题 7 √ 中等 选编
试卷第 32页 ,共 52页
14 实验探究题 3 √ 较难 选编
15 实验探究题 4 √ 中等 改编
16 实验探究题 5、7 √ 较难 选编
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课题一 空气 (第 1 课时)
基础性作业
1. 【答案】B 【解析】
A、侯德榜制碱,错误;
B、拉瓦锡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正 确;
C、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是原子学说分子论的创立者,错误。故选 A。
2.【答案】B
【解析】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因此乙是氧气;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故选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 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
B、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 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 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 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 态下,处于膨胀状态, 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
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
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4.【答案】B
【解析】
A、果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 选项正确。
C、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沙子、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试卷第 33页 ,共 52页
5.【答案】B
【解析】
A.用凸透镜引燃白磷,测定结果更准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 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 压差,不符合题意。
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根据注射器活塞运动的情况的情况,能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提升性作业
1.【答案】C
【解析】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结果偏大, 故 A 错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红磷过量仍然能完全消耗掉氧气,不影响进 入瓶内的液体体积,故 B 错
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实验装置漏气可导致部分气体进入瓶中从而液体 体积减少,故 B 正确
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集气瓶中加入水是为了保护集气瓶, 不影响进入瓶中的液体体积。
2.【答案】CO2 H2O N2 O2
【解析】
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因为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酥脆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因为饼 干吸水会变软;空气可制氮肥是因为空气中有氮气;物质可在空气中燃 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CO2 ,H2O,N2 ,O2。
拓展性作业
1.【答案】C
【解析】
A、a 点处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体 积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a→b 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温度冷却至室温,故选项说 法错误。
C、c 点时压强增大,是因为 c 点时打开了弹簧夹,导致气压增大,故选 项说法正确。
D、从 d 点往后,压强增大变得缓慢了,不能说 d 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 定等于室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2.【答案】
(1) 15%;
(2) 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 反应;平衡气压,防止内部气压过大橡皮塞冲出;
试卷第 34页 ,共 52页
(3) 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合理即可) 。 【解析】
(1) 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为: (15mL-9mL) / (15mL+25mL) ×100%=15%;
(2) 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更合理,因为装置二中的气球 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气球的膨胀和缩 小可以使内外气压始终相等,不会因为内部气压过大导致橡皮塞冲出或发生 爆炸。
(3) 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因素很多,如:铜粉的量不足;装置漏气; 加热时间过短;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反应前注射器 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 中气体体积
15mL 9mL
第二课时:课题一 空气 (第 2 课时)
基础性作业:
1.【答案】D
【解析】
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误;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B 错误;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是利用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属于化学性质,故 C 错误;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属于物理性质,故 D 正确。
2.【答案】A
【解析】
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可作保护气, 故 A 正确;
B、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 B 错误;
C、 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 D 错误。故选 A。
3.【答案】B
【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 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 B。
4.【答案】D
【解析】
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氮 属于空气污染物;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一氧化碳 属于空气污染物;
C、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粉尘属于空气污染物;
试卷第 35页 ,共 52页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 D。
5.【答案】D
【解析】
A、禁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B、废气达标排放,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C、工地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D、秸秆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该做法错误,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提升性作业:
1.【答案】C
【解析】工厂、汽车的废气中含多种空气污染物,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 的空气污染。
2.【答案】D
【解析】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应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 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使它分解为氧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D。
拓展性作业
1.【答案】C;ACD;植树造林 (或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等均得分) 【解析】①“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
二氧化碳,“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故填:C。
②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减少使用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化石能源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不利 于实现“碳中和”;
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 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填:ACD。
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植树 造林 (或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等) 。
2.【答案】略
【解析】本次调查报告难度不大,但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写出真实情况, 并提出合理建议。
第三课时:课题二 氧气
试卷第 36页 ,共 52页
基础性作业
1.【答案】D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但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 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黑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出热量,此选项表述不 正确;
D、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会复燃,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 D。
2.【答案】D 【解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 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A、水通电氢气+ 氧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 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 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汞+氧气 —加热——氧化汞,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A、实验瓶内收集的氧气不是纯净的,是因为实验前氧气体积分数是80%,该 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中氧气体积分数一段时间内一直变小,20 秒后氧气体积分数不再变 化,该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没有耗尽,该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大约在 20 秒左右停止燃烧,是因为 20 秒后氧气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试卷第 37页 ,共 52页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试卷第 38页 ,共 52页
4.【答案】
(1) 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2)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 烧
(4) 液态
(5) 氧气的浓度不同 澄清石灰水 (或氢氧化钙溶液) 检验有二氧 化碳气体生成
(6) 都是化合反应 (合理即可) 铁丝燃烧生成固体,另外两个生成气 体 (合理即可)
【解析】
(1)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为: 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2) 实验①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能溶于水,集气 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实验②中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 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烧;
(4) 实验一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由固态变成液态,则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液态;
(5) 实验③木炭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产生不同的现象,其原因是氧气 的浓度不同,由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 以向集气瓶 M 中倾倒的液体名称是澄清的石灰水,作用是检验有二氧化碳气 体生成。
(6) 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木 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均符合“多变一”,则所发生的三个反 应共同的特点是:都是化合反应 (条件都是点燃等合理即可) ;它们也有许 多不同,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铁丝燃烧生成固体,另外两个生
成气体。
5.【答案】氧气 酒精灯 ②④⑥ ①③⑤ 氧气 硫 二 氧化硫 二氧化碳
【解析】
(1)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含量较大,氧气支持呼吸;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呼吸, 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室里最常用来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2) ①五氧化二磷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②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③二氧化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④清新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⑤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过氧化氢溶液是由过氧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④⑥;属于纯净物的的是①③⑤;
(3) A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在 A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 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这是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 A 是氧气,B 是硫,C 是二氧化硫;
D 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 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 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D 为二氧化碳
6.【答案】 (1) B (2) 化合反应 【解析】
(1) 由于氧气能与碳反应,不能够与水和氮气反应,所以甲处的物质是碳; (2) 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能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分别是铁、 硫和磷,三者均是单质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7.【答案】带火星的木头复燃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 化学 限制使用“氟里昂”或减少 CO、NO 的排放量 臭氧在通常状况 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
露会使人中毒等 3SO2+O3 微热3SO3 化合 氧化 氧化
试卷第 39页 ,共 52页
【解析】
(1)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将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是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
(2) 氧气与臭氧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氧气转变成臭氧是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3) 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 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 空洞,为保护臭氧层,应才去的措施是限制使用“氟里昂”或减少 CO、NO 的排放量,故填限制使用“氟里昂”或减少 CO、NO 的排放量。
(4) 由题文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质是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 臭味的气体,故填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5) 物质均具有两面性,利是对人类好的一方面,弊是同时会给人类带来 的不好的一面,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等,故 填如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但一氧化碳泄露会使人中毒等。
(6)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微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写为:3SO2+O3 微热3SO3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反应物生成 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符 合氧化反应的特点,属于氧化反应,故填氧化;该反应中臭氧为二氧化硫提
供氧,具有氧化性,做氧化剂,故填氧化。
8.【答案】 (1) 不成立 (2) ③④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3)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 D
【解析】
(1) 分析实验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燃着的木条 仍是无明显变化,则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猜想不成立,故填:不成立;
(2) 因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 1:4,通过实验③和④可知,随着呼 出气体中氮气含量的增多,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证明猜想 2 成立的实验序 号是③④ 。分析①和②方案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体积 比为 1:1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大于 1:4 ,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
试卷第 40页 ,共 52页
的木条无明显变化,故填:③④;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3)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蜡烛熄灭后仍有氧气剩余,将白磷引燃,立即伸 入蜡烛熄灭后剩余的气体中,会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定性证明 了蜡烛熄灭后仍有氧气剩余。故填: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
A.分析曲线可知,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为 20.7%,此选项 错误;
B.分析曲线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没有耗尽, 此选项错误;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氮气等气体,此选项错 误;
D.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小于 16%时,蜡烛无法燃烧,此选项正确。
拓展性作业
1.【答案】
碳 + 氧气二氧化碳 (或 C + O2 CO2) 减少误差 实验证明,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火柴梗燃烧要求,所以火
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 (合理即可) 高; 注射器针头所在的
位置不同 受到空气影响的程度不同
【解析】
(1)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或符号表达式) 为:碳 + 氧 气二氧化碳 (或 C + O2 CO2);
(2)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减少实验误差带 来的影响,要进行多次实验;
(3) 从题目信息可知,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 14.0%,着火点是 270℃,实验证明,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要求, 所以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
(4) 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大,所以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 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要高;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 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针头所在的位置不同,还可能是受到空气影响的 程度不同。
试卷第 41页 ,共 52页
2.【答案】75mL >55% 剧烈 不能确定氧气浓度 55%-60%时,铁 丝不燃烧
【解析】
[实验现象]
收集 150mL 体积分数 60%的氧气,先收集氧气的体积为x,
x + (150mL 一 x) = 150mL 60% ,解得 x=75mL,所以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
水的体积约为 75mL;
[结论]
由于 0.38mm 的铁丝在 60%的氧气中还能够燃烧,在 55%时已经不能燃烧的事 实可知: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大于 55%,且氧气的浓度越大,燃 烧越剧烈;
[拓展]
小明指出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实验 数据可以确定氧气体积分数 60%时,燃烧很弱,不能确定氧气体积分数为 55%-60%之间时铁丝不燃烧。
第四课时 课题三 制取氧气 (第 1 课时)
基础性作业:
1.【答案】B 【解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1/3,防止沸腾溅出,故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试卷第 42页 ,共 52页
【解析】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有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 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 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
是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A: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A 错。
B:向试管中加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试管应横放,盛装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 到试管底部。B 错。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 正确。 D:氧气验满应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D 错。
综上所述:选择 C。
5.【答案】C 【解析】
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需要加热,高锰酸钾为固体,所以选择固固
加热型发生装置;干燥的氧气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即①④。 故选:C。
拓展性作业:
【答案】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铁+氧气 —点— 四
氧化三铁 试管 量筒 c b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
致高锰酸钾进入水槽 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水或预先铺一层细沙
试卷第 43页 ,共 52页
【解析】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铁和氧气在 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气体
符号,所以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故填: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仪器认识]
①为固体反应物发生仪器试管,②为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
故填:试管;量筒。
[装置连接]
氧气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测量液体体积,应从短口 c 进气,长口b 排水,达到实验目的;
故填:c;b。
[问题分析]
(1) B 瓶中的水变红了,说明高锰酸钾由A 装置进入了 B,则主要原因 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进入水槽;
故填: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进入水槽。
(2) 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须预先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 细沙,否则含铁熔融物掉落会导致集气瓶底炸裂;
故填: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水或预先铺一层细沙。
第五课时 课题三 制取氧气 (第 2 课时)
基础性作业:
1.【答案】A 【解析】
A、氧化汞 —加热——汞+ 氧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


+
氧气

二氧化硫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
应,
)点燃
试卷第 44页 ,共 52页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 水 ,反应物两种,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
(
D

氧气
+
氢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
应,该反
)点燃
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A。
2.【答案】A 【解析】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 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a 和 b 为两份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 质量相等;现同时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 化锰的a 立即产生大量氧气,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观察 图像,A 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与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速氯 酸钾分解。所以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C。
4.【答案】 (1)酒精灯 试管
(2)A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复燃则满
(3) C 催化剂 分解反应
(4) E 瓶底留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解析】
(1)由图可知,a 是酒精灯;b 是试管;故填:酒精灯;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收集方法可用向上排
空气法,故选 A,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试卷第 45页 ,共 52页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复燃则满,故填:A;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复燃则满。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液体常温型, 收集方法可用排水法,故选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充当催化剂,加快反应速 率,该反应一种物质生成 2 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C;催化剂;分 解反应。
(4)若进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