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声现象 自我评估 (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自我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2.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小“人”发声时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4.如图是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骨头即可听到耳机里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音质很好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骨传导耳机对防外界噪声干扰的效果很好
5.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
产品型号 G168升级版 备注
测量范围 20~135dB 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
测量精度 ±1.5dB
频率响应 27.5~8.5kHz 产品能工作的频率
该仪器相等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二者相较,则(  )
A.乙的音调一定较高
B.甲的声音响度更大
C.声源发甲声音时振动振幅小
D.声源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
6.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7.民乐团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时,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胡琴、琵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
D.听众关闭手机,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8.毛主席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写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流水声传入人耳不需要时间
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低
D.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相同
9.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10.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钟   产生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红绿灯路口常见大量交警在指挥交通。当红灯亮时,交警吹出四声矩促的哨音加上一个长音,即“嘟、嘟、啷、嘟、嘟——”,告知行人及车辆停止通行;当绿灯亮时,交警吹出一声长哨音,即“嘟——”,告知行人及车辆可以通行。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人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   传播的。
13.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
14.大型货车进城,除了交通隐患大和造成路面塌陷外,噪声污染也是居民挥之不去的阴影。如图所示,禁止大型货车进城是从   处控制噪声的;大货车的噪声大,从声音的特性方面来看,是指大货车发出声音的   大。
15.用香樟树叶卷成圆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响,该声音主要是由   (选填“树叶”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同一片叶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较大的筒,两者相比,用小筒吹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较高”、“较低”或“相同”)。
独弦琴是我国京族人的传统乐器,它虽然只有一根琴弦,但同样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其琴弦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摇杆连接。如图为非遗传承艺人正在进行独弦琴演奏,他右手拨动琴弦,左手摇动摇杆让独弦琴发出不断变化的乐音。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发出的,演奏时摇动摇杆可以改变琴弦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越快”或“越慢”)。
空气温度t/℃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 s﹣1) 313 340 344 346 386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填“长”或“短”)。
三、实验探究题
18.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筒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玻璃罩底部存在漏气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罩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将    (选填“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钟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叫   。
19.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聪和小明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的松紧程度
1 钢 20 0.3 紧
2 钢 0.5 紧
3 钢 40 0.5 紧
4 尼龙丝 30 0.5 紧
5 尼龙丝 40 0.5 紧
6 尼龙丝 40 0.5 松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两空均填编号)
小明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小聪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cm。
(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20.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在图中,C区是   音区(选填“高”、“中”或“低”)。
(2)往左边第一个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小勇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
(4)他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通过探究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
四、计算题
21.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图,为对某海岭进行勘测,某勘探船停在该海岭底部的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声呐,5.24s后收到回波信号。之后勘探船以1节的平均速度沿直线行驶到达海岭最高点B处正上方,用时2h。到达B处正上方停下后,该船再次向海底发出声呐,经3s后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1节=1海里/小时,1海里=1.852千米。求:
(1)A处海水的深度;
(2)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
(3)B处比A处高多少米?
第二章 《声现象》自我评估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B 6.C 7.C 8.A
9.A 10.A
二、填空题
11.振动;音调
12.信息;空气
13.超声波;1.7;信息
14.声源;响度
15.空气柱;较高
16.振动;音调
17.越快;长
三、实验探究题
18.(1)C (2)不变;变小
(3)还能听到微弱的;不可以;理想实验法
19.(1)3、5;5、6
(2)错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20 (4)控制变量法
20.(1)高(2)不变(3)B(4)保持不变(5)羽绒服
四、计算题
21.解:(1)由v可知,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v声t1=1500m/s×5.24s=7860m;
A处海水的深度:sAs17860m=3930m;
(2)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1.852km/h,
由v可得,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s=v船t=1.852km/h×2h=3.704km=3704m;
(3)由v可得,在B处正上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s2=v声t2=1500m/s×3s=4500m
B处海水的深度:sBs24500m=2250m
B处比A处高:Δs=sA﹣sB=3930m﹣2250m=1680m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日照神州天立高级中学高复部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