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2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滴水成冰 C.牛奶酸败 D.食醋酿造
2.(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被用作清洁燃料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3.(2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2分)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6.(2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7.(2分)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湿衣服在晴天时干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体积变小了——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8.(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2分)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10.(2分)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自来水厂在净化的过程中,投药消毒是化学变化
11.(2分)“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硒 B.硅 C.铝 D.锡
12.(2分)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B.m的值是37,n的值是1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3.(2分)“银针验毒”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X+O2═2Ag2S+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H2S C.SO2 D.SO3
14.(2分)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之一。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0:14:64
B.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一个酚酞分子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15.(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8g甲与20g丁可恰好反应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生成的乙的质量为32g
16.(2分)推理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所以氯离子比氯原子的质量大得多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所以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总质量小于100g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7.(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8.(2分)如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如图所示图像表示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如图所示图像表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如图所示图像表示通电电解水
D.如图所示图像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9.(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字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对应后面的横线上:
(1)镁是由镁原子构成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的最外层由于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镁离子   ,从而得到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单质。每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   ;
(3)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氧化钠固体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密度最小的气体   。因此,在实验室里常把金属钠保存在与之不反应的煤油中。
20.(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根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填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3)如图(a)是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第    周期。
(4)如图(b)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m=17,则该粒子是    (填序号)。
①原子
②阳离子
③阴离子
21.(4分)科学认识水是合理利用水的前提。
(1)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代号)。
A.电解水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B.电解水都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极气体
C.两个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两个反应中分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2)如图是一自制简易净水器,A、B两层放置了细沙或活性炭。
①活性炭放置在    层,其作用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②可选用试剂    来检验该装置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该净水器    (填“能”或“不能”)将海水变为淡水。
22.(5分)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学科。
Ⅰ.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Ⅱ.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
(3)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Ⅲ.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5)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23.(5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图A为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燃烧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低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
(2)图B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过滤装置。浑浊的粗盐水过滤后发现仍然比较浑浊,可能的原因为    。
(3)图C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反应停止后,发现天平不平衡了。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若仍利用C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24.(5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以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有    (填序号)。
①硫粉燃烧
②钢铁生锈
③火药爆炸
④食物的腐烂
⑤冰慢慢融化
⑥动植物的呼吸
(2)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防止空气污染采取措施,政府提倡并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必须使用低硫优质煤   (填化学式)。
(3)经常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某些易碎、易潮的松脆食品,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   (填序号)。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25.(4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科技感十足。
(1)能源: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能源是    (填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火炬“飞扬”:开幕式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替代了以往的“大火”,“微火”虽微,足以点亮世界。“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比传统所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燃料更环保。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场馆: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是    。
A.CO2属于氧化物
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26.(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为    (写名称);
(2)乙→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
27.(5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①是工业上分离空气的过程,该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X是    (填化学式),该气体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2)在步骤②合成氨气(化学式NH3)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3)请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8.(6分)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写出该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至少写出一种)。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A、F装置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产生的氧气应从F装置的    (填“a”或“b”)端进入。
(3)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    (填装置序号)。
29.(6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    (填“增多、减少、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
(2)氯气(C1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    ,淀粉碘化钾试纸为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四、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在医疗上,75%的医用酒精(乙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1)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8.4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g。
31.(8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68g过氧化氢溶液和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2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滴水成冰 C.牛奶酸败 D.食醋酿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牛奶酸败,属于化学变化;
D、食醋酿造有酸性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被用作清洁燃料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分析】A、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
B、根据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
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解答】解: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被用作清洁燃料;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不可用作燃料;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3.(2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
B、取用固体颗粒药品,用镊子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B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C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微观构成分析判断,化合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A、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含有一种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单质;
故选:A。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2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包含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不属于并列关系。
【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2分)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湿衣服在晴天时干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体积变小了——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间隔变大的缘故。
C、湿衣服在晴天时干的快,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体积变小,故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NiFe2O4中Fe为+8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2分)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C、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自来水厂在净化的过程中,投药消毒是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反应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后,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B说法正确;
C、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D、投药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原理、流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硒 B.硅 C.铝 D.锡
【分析】根据题意,《化学鉴原》一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结合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化学鉴原》一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B.m的值是37,n的值是1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表示原子序数为37,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2+8+18+5+n,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g”。
D、铷带“钅”字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银针验毒”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X+O2═2Ag2S+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H2S C.SO2 D.SO3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生成物中有4个银原子、2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2S,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4.(2分)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之一。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0:14:64
B.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一个酚酞分子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个酚酞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酚酞中碳、氢,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酚酞是由碳、氢,不属于氧化物。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318。
D、一个酚酞分子由20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8g甲与20g丁可恰好反应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生成的乙的质量为32g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反应后甲,都是反应物,是生成物、丁反应生成乙,属于化合反应。
B、甲、丁反应的质量比是(16g﹣8g):(24g﹣4g)=4:5,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D、反应生成的乙的质量为32g﹣4g=28g。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2分)推理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所以氯离子比氯原子的质量大得多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所以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总质量小于100g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分析】A、根据电子的质量很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两物质混合后的总质量等于各物质的质量和解释,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带电荷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子的质量很小,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但是两物质简单混合时,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总质量等于100g。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也可能是质子等。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举出与判断相反的事例以说明判断是错误的,这是分析所做判断正误的一种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17.(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共有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故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属于单质;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2分)如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如图所示图像表示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如图所示图像表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如图所示图像表示通电电解水
D.如图所示图像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分析】A、根据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来分析;
B、根据燃烧放热会使瓶内压强增大来分析;
C、根据电解水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来分析;
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A、用两份等质量,加二氧化锰反应快,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B、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压强会小于原压强。
C、通电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选项图像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9.(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字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对应后面的横线上:
(1)镁是由镁原子构成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的最外层由于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镁离子 Mg2+ ,从而得到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单质。每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 2N ;
(3)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氧化钠固体 4Na+O2=2Na2O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密度最小的气体 H2 。因此,在实验室里常把金属钠保存在与之不反应的煤油中。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1个电荷时,在化学反应中2+,从而得到最外层是7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单质,每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2N;
(3)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白色氧化钠固体,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密度最小的气体H3;因此,在实验室里常把金属钠保存在与之不反应的煤油中。
故答案为:(1)Mg2+;
(2)2N;
(3)2Na+O2=2Na2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0.(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根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D (填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3)如图(a)是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第  四 周期。
(4)如图(b)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m=17,则该粒子是  ③ (填序号)。
①原子
②阳离子
③阴离子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来分析;
(4)根据粒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A.C和Ne不在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B.Be和Mg在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C.Al和Si不在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D.F和Cl在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BD;
(3)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答案为:四;
(4)如图(b)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m=17,质子数为17,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答案为: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21.(4分)科学认识水是合理利用水的前提。
(1)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 (填代号)。
A.电解水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B.电解水都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极气体
C.两个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两个反应中分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2)如图是一自制简易净水器,A、B两层放置了细沙或活性炭。
①活性炭放置在  A 层,其作用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②可选用试剂  肥皂水 来检验该装置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该净水器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海水变为淡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知识以及氢气燃烧的知识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A.电解水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助燃性,因此电解水都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极气体;
C.两个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D.两个反应中分子种类和个数保持均改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B;
(2)①鹅卵石下层放置石英砂,石英砂下方放置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答案为:A;
②可选用试剂肥皂水来检验该装置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该净水器不能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物质;故答案为:肥皂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知识、简易净水器的净水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22.(5分)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学科。
Ⅰ.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原子 。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汞 。
Ⅱ.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
(3)三种微粒表示  两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甲 (填“甲”、“乙”或“丙”)。
Ⅲ.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5)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4)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来分析;
(5)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解答】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因此甲表示原子;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汞;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有2种;故答案为:2;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甲;
(5)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和结构示意图的知识,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和微粒之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
23.(5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图A为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红磷燃烧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低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
(2)图B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过滤装置。浑浊的粗盐水过滤后发现仍然比较浑浊,可能的原因为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
(3)图C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反应停止后,发现天平不平衡了。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是 (填“是”或“否”);若仍利用C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多有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82P2O2;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有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中)、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则进入的水的体积会偏少等。
(2)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为滤纸破损(液体直接流出)、或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等。
(3)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图C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1)4P+5O62P2O6;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常考实验,理解这些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4.(5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以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有  ①③⑤ (填序号)。
①硫粉燃烧
②钢铁生锈
③火药爆炸
④食物的腐烂
⑤冰慢慢融化
⑥动植物的呼吸
(2)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防止空气污染采取措施,政府提倡并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必须使用低硫优质煤 SO2 (填化学式)。
(3)经常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某些易碎、易潮的松脆食品,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 B (填序号)。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分析】(1)根据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进行分析;
(2)根据使用低硫优质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3)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进行分析;
(4)根据充入的气体应该是对人体没有危害,原料易得,价格便宜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都是缓慢氧化,③火药爆炸是由于剧烈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因此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①③⑤;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使用低硫优质煤,化学式:SO2;
(3)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充入的气体应该是对人体没有危害,原料易得,所以某些易碎,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故选:B。
故答案为:(1)①③⑤;
(2)SO2;
(3)煮沸;
(4)B。
【点评】本题考查燃煤产生的污染物、缓慢氧化、物质的组成,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25.(4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科技感十足。
(1)能源: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能源是  ABC (填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火炬“飞扬”:开幕式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替代了以往的“大火”,“微火”虽微,足以点亮世界。“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比传统所用丙烷(化学式C3H8作燃料更环保。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3)场馆: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是  B 。
A.CO2属于氧化物
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分析】(1)根据“绿色化学”的能源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3)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制冰过程中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的构成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A、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绿色能源;
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绿色能源;
C、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绿色能源;
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属于绿色能源;
(2)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72H2O;
(3)A、CO5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A说法合理;
B、液态 CO2 汽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3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没有生成有毒物质,故C说法合理;
D、该制冰过程中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故答案为:(1)ABC;
(2)2H2+O22H2O;
(3)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6.(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为  过氧化氢 (写名称);
(2)乙→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
【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它们都含有氧元素;丙是单质,则丙是氧气;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氧气,则甲是过氧化氢,乙的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的名称是过氧化氢;
(2)乙→丙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4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故答案为:
(1)过氧化氢;
(2)6H2O2H3↑+O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7.(5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①是工业上分离空气的过程,该过程发生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X是  N2 (填化学式),该气体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2)在步骤②合成氨气(化学式NH3)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工产品
D.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3)请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  2NH3+CO2CO(NH2)2+H2O 。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和空气的成分来分析;
(2)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以及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来分析;
(3)根据步骤④的反应是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来分析。
【解答】解:(1)步骤①是工业上分离空气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X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X是:N2;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2)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化工生产中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改变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故选:D。
(3)步骤④的反应是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8+CO2CO(NH2)5+H2O。
故答案为:
(1)物理;N2;
(2)D;
(3)4NH3+CO2CO(NH5)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和制备,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
28.(6分)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写出该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或锥形瓶) (至少写出一种)。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若A、F装置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产生的氧气应从F装置的  a (填“a”或“b”)端进入。
(3)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  AD (填装置序号)。
【分析】(1)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来分析;
(2)根据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以及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装置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该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或锥形瓶。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并且还未开始实验,所以适用于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3↑(或2KMnO4K5MnO4+MnO2+O5↑)。若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AD。
故答案为:
(1)B;长颈漏斗(或锥形瓶);
(2)2KClO62KCl+8O2↑;a;
(3)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6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元素的种类  不变 (填“增多、减少、不变”),钾、锰元素不能形成气体,产生的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
(2)氯气(C1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木条  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为  变蓝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1)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2)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
【分析】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1)根据氯气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方案Ⅱ:结论为猜想三成立,故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现象为:木条复燃;故答案为:复燃;
反思评价:(1)已知,氯气能溶于水。故方案Ⅰ结论不正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已知,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故答案为: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四、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在医疗上,75%的医用酒精(乙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1)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填最简整数比)。
(2)18.4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9.6 g。
【分析】(1)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
(2)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解答】解:(1)由图可知,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化学式为C2H6O,则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6)=4:3。
(2)18.4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8.4g××100%=9.6g。
故答案为:(1)6:1;
(2)9.4。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掌握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31.(8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68g过氧化氢溶液和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0.8g 。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8.1g﹣67.3g=4.8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7O22H2O+O2↑
68 32
x 6.8g

x=1.7g
答:(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4.8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1.3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九单元金属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下一篇:2023-2024陕西省榆林市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