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液的浓度分层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9.3溶液的浓度分层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为NH4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H4H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交点A表示此温度下NH4HCO3和Na2CO3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B点时Na2CO3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80°C时,NH4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固态溶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必定有晶体析出
3.小明在实验室配置16%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
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
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
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
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
⑤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
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A>C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A=B>C
C.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
D.t3℃时,三种物质各b g分别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6.下图是小明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18%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上述溶液,小明需要量取41mL水
B.配制上述溶液,小明需要称取蔗糖9g
C.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①⑤④
D.图2操作中,采用仰视读数量取某液体时,实际测量得到的液体体积偏小
7.小沛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4.8g B.氯化钾溶液的质量74.5g
C.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2g D.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12.25g
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60 ℃时,100 g水溶解90 g硝酸钾,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0%
9.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蓝色晶体析出
②饱和溶液总质量不变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
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⑥ D.①⑤
10.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40℃时,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二、判断题
11.用氯化钠固体与蒸馏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计算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
12.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
13.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
1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NaCl溶液,已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滴洒,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 )
15.“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向右偏,调节游码至天平平衡( )
三、综合应用题
16.金属材料在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如图是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中,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写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 。
(2)某化工厂以废金属(主要成分为Fe和Cu,表面有少量油污)为原料回收海绵铜,并制备氯化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NaNO2易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2+4HCl+O2=4FeCl3+2H2O。

①写出洗涤废金属时NaOH溶液的作用: 。
②描述“沉铁”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
③写出向“滤渣乙”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在打磨后的金属片上滴加不同溶液后,发现金属片X上仅②处无现象,金属片Y上仅⑥处有现象。

金属片X、Y的活动性顺序:X Y(“>”或“=“或“<”);请试着确定金属Y,写出其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在一定量黄铜样品中加入50g稀盐酸使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7.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也被称作硫酸铜晶体,俗称蓝矾或胆矾。具有催吐、祛腐、治风痰壅塞、癫痫、牙疳、口疮、痔疮、肿毒的功效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1)五水合硫酸铜中由 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S:O:H= 。
(2)五水合硫酸铜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将25g五水合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18.过氧化氢水溶液是一种“绿色”供氧剂。某科学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相关性质。
(1)下列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五分之一
B.火箭发射时需要用到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数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 。
(3)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氯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小明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想利用这瓶氧气进行蜡烛燃烧实验,以此证明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小明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时,认为石蜡中含有氢元素。但小红认为小明方案不能得出该结论,原因是 。
四、综合题
19.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② t2℃时,将15g A加入到 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③ 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物质的溶液(填“A”、“B”或“C”)
④ 对于溶解度曲线上的点p,以下描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A、B、C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C的溶液100g中有10g溶质
c.B的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d.A、C的溶液质量相同
⑤取A、B的混合物50g溶于100g水,待冷却到t1℃,若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的取值范围是 (质量分数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20.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固体A 35.7 36.0 36.6 37.3 38.4
固体B 13.3 31.6 63.9 110 169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 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结晶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21.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t℃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再加入适量的水,此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些? .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
22.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A所示.图B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甲(状态2)>甲(状态1)
B 乙(状态1)>甲(状态3)
C 甲(状态1)=乙(状态2)
D 乙(状态3)>丙(状态3)
23.如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1%的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请找出图中的错误: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1%,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二点):


(3)若要配制2000克这种生理盐水,需氯化钠 克,水 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图可知,NH4H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A点碳酸氢铵和碳酸钠溶解度相等,则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升温后,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有晶体系数,仍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80°C时,NH4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不同温度,无法比较,故错误;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无溶质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固态溶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熟石灰。故错误。
故选C。
3.B
【详解】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使得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低;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只要读数准确,没有影响;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使得溶剂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低;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使得溶剂的质量偏低,溶质质量分数偏高;⑤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已经形成了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⑤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选B。
4.C
【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说明溶液是否饱和,需确定温度,否则没有意义,说法错误;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说法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说法正确;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A=C,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A=B>C,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b 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g,三种物质各b g分别放入100 g水中,三种物质所得溶液质量A=B>C,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D
【详解】A、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的质量为50g×18%=9g;所取的水的质量为50g-9g=41g,水的密度为1g/mL,即量取水的体积为41mL,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质量为:50g×18%=9g,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药品质量,把药品放入烧杯中,量取水倒入烧杯中,利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完全溶解,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③②①⑤④,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会导致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C
【详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3g-8.2g=4.8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x=12.25g,y=7.45g
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3g-12.25g =0.75g,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74.5g。
故选C。
8.B
【详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
C、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则在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90 g,100 g水能完全溶解90 g硝酸钾,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7.4%,错误。
故选B。
9.A
【详解】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会结合水变成五水硫酸铜,故有蓝色晶体析出;①正确;
有蓝色晶体析出,使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溶剂减少,④正确;
溶剂减少了,溶不了那些溶质会析出晶体,溶质也减少了,③正确;
溶液质量也减少,②不正确;
由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有关,由于温度没变,溶解度就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⑤不正确;⑥正确。
所以①③④⑥是正确的。故选A。
10.C
【详解】A、从表格看,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将80℃时NaCl、KNO3两种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质量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该温度下,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氯化钠为饱和溶液,硝酸钾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之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一直大于氯化钠,故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4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正确
【详解】用氯化钠固体与蒸馏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计算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然后称量溶质、量取溶剂,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正确。
12.错误
【详解】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增大,若通过改变温度时,则溶液的质量不变。
13.错误
【详解】没有指明温度;若在同一温度下,则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14.正确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特点,已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滴洒,溶液质量会变少,但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保持不变。
故正确。
15.错误
【详解】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质量偏少,应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16.(1)
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2) 除去表面少量的油污 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
(3) >
(4)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有
x=7.3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详解】(1)实验过程中,a处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2)①废金属(主要成分为Fe和Cu,表面有少量油污),由于碱性溶液能除去油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除去油污,所以洗涤金属时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表面少量的油污;
②洗涤之后加入足量盐酸酸浸过滤,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和盐酸,然后加入过量盐酸和空气和硝酸钠,NaNO2易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氯化亚铁与过量的盐酸和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铁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
④滤渣乙中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3)如图在打磨后的金属片上滴加不同溶液后;发现金属片X上仅②处无现象,金属片Y上仅⑥处有现象。
根据①处有现象,即金属X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金属X比氢活泼,④处无现象,即金属Y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金属Y比氢活动性弱,故金属片X、Y的活动性顺序:X>Y;
发现金属片X上仅②处无现象,①处有现象,即金属X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金属X比氢活泼,②处无现象,即金属X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比金属X活泼,③处有现象,即金属X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金属X比银活泼,综上得出:铁>X>氢>银;
金属片Y上仅⑥处有现象,④处无现象,即金属Y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金属Y比氢活动性弱,⑤处无现象,即金属X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比金属Y活泼,⑥处有现象,即金属Y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金属Y比银活泼,综上得出:铁>氢>Y>银;
故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X>氢>Y>银;
常见的金属Y可以为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方程式为:;
(4)见答案。
17. 四 1:9:10 64 12.8(多写%同样给分)
【详解】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也被称作硫酸铜晶体,俗称蓝矾或胆矾。(1)五水合硫酸铜中由铜,硫,氢,氧四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S:O:H= 1∶﹙4+5﹚∶5× 2=1:9:10。(2)五水合硫酸铜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100%=64%;将25g五水合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8%。
点睛∶五水合硫酸铜具有催吐、祛腐、治风痰壅塞、癫痫、牙疳、口疮、痔疮、肿毒的功效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18.(1)C
(2)催化作用
(3)由图可知:溶液总质量从70g减少到66.8g,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70g-66.8g=3.2g
解:设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x
x=6.8g
H2O2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过氧化氢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 10%。
(4)排水法收集后,瓶内已经有水,无法判断是否是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后产生的氧气中已经含有水,无法判断是否是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
【详解】(1)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常用作助燃剂,氧气自己本身不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数,故C正确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火焰,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3)详解见答案。
(4)小明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时,不能认定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排水法收集后,瓶内已经有水,无法判断是否是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后产生的氧气中已经含有水,无法判断是否是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
19.① 20;② 50;升高温度并加入固体A;③ C;④ a、c;⑤
【详解】试题分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并加入固体A;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在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剂都是100g,只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降温后t1℃的饱和溶液,溶质即为溶解度,B的溶解度比A的大,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在降温时溶质不析出,等于t2℃时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物质的溶液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C物质100g溶剂中有10g溶质;为降温到t1℃时A析出而B不析出,此时B物质的为不饱和溶液最多恰好为饱和溶液;据溶解度曲线,t1℃时B物质的溶解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20g,因此,可判断原50g混合物中含B物质不超过20g;此时混合物中B物质的质量分数=20g÷50g×100%=40%,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最高不能超过40%,故A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0. 增大 136.0 B ③
【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的溶解度由35.7g~38.4g,固体B的溶解度由13.3g~169g,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2)由表中可以看出在20℃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36.0g,其含义为:在20℃时,100水是最多可溶解固体A的质量为36.0;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固体A有剩余,剩余的质量为:50g﹣36.0g=14.0g,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g+36.0g=136.0g;故答案为136.0;
(3)由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量质量分数=×100%=×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由于40℃时,A的溶解度为36.6g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63.9g,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故答案为B;
(4)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冷却B的热饱和溶液,有B晶体析出,少量的A留在滤液中,可达到提纯B的目的;故答案为③。
【点睛】计算溶液的质量时,没有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要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灵活运用。
21. A 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A、B B、C、A
【详解】(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再加入适量的水,此时烧杯中出现浑浊,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X可能A、B;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C物质会析出晶体,但是t2℃时的溶解度仍比t1℃时的溶解度大,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20<t<30 (2)c ;a (3)丙 (4)BC
【详解】(1)从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于20℃时,溶解度a>c,温度小于30℃时,溶解度b>a.t的取值范围是20<t<30;
(2)由于烧杯甲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析出溶质,显然其中溶质的溶解度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c的特点,而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在温度升高时都在减少(即溶解),说明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全部溶解,说明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对照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是a.
(3)烧杯丙里是b物质的溶液,由于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此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最少,而升高温度,溶剂量并无变化(这里溶剂的蒸发量忽略不计),因此40℃时,烧杯丙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
A、根据分析可知甲(状态2)和甲(状态1)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应相等,错误;
B、乙是a,甲是c,20℃a的溶解度大于40℃c的溶解度,即质量分数大小是乙(状态1)>甲(状态3),正确;
C、乙是a,甲是c,20℃a和c的溶解度相等,甲(状态1)和乙(状态2)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乙是a,丙是b,乙(状态3)不能确定是否饱和,则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丙(状态3)的质量分数,错误;故填BC。
23. 瓶塞放反了 砝码和药物放反了 量筒中的水没有着烧杯内壁倒入 称取氯化钠时药品与砝码放反 把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时少量撒落 20 1980
【详解】(1)取用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试剂瓶盖,进而污染试剂,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应按左物右码的原则放置药品与砝码;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需要将水沿着烧杯内壁倒入。
故图中的错误:①是瓶塞放反了;
②砝码和药物放反了;
②量筒中的水没有着烧杯内壁倒入。
(2)称取时砝码与药品放错位置会造成所称取质量偏小,称取好的氯化钠倾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撒落也会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或者部分氯化钠沾在纸上未能全部倒入烧杯,或者溶解时未充分溶解,均会使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1%。
故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①称取氯化钠时药品与砝码放反;
②把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时少量撒落。
(3)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六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贵州省贵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