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1.为了使家乡洪雅变得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下列做法应该禁止的是
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C.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
2.氮氧化物(如NO、NO2)是一类空气污染物。可通过以下途径将NO2变废为宝,转化为工业原料硝酸(HNO3)。
途径一:
途径二:
以下对上述途径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两种途径的其他反应物都容易获得
B.途径一比途径二绿色环保
C.吸收等量NO2,途径二获得的硝酸更多
D.不提供外界能量,两个反应均能进行
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 C60 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金刚石 B.硫酸铜 C.氮气 D.铁
4.下列矿石在冶炼时会污染空气并且可能形成酸雨的是(  )
A.磁铁矿 B.黄铁矿(FeS2) C.赤铁矿 D.菱铁矿(FeCO3)
5.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而今年8月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导致数千无辜平民伤亡下列涉及化学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B.化学武器应该禁止使用
C.温室效应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D.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6.为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由此推测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C、H B.C、H、S C.H、O D.C、H、S、O
7.一定条件下,物质A( )与B( )反应生成C( ),下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A物质与C物质是化合物,B物质是单质
B.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中,参与反应的A、B、C的个数之比为2:3:2
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9.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连接仪器 B.取用药品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10.医用酒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2.许多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性质和氧化性属于包含关系
B.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3.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先加固体二氧化锰,再加液体双氧水
C.利用如图装置能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了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会加快,但产生氧气的总量不会增加
14.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37,n=18
B.铷原子与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85.47
D.铷原子有 5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一族
15.萘胺(C10H9N)主要用作合成染料中间体,也曾用作色基。下列有关萘胺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中只含有一个氨分子
B.萘胺中共含有20个原子
C.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萘胺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9:14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17.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D.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B.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都般多于4个
D.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来表示原子的结构
19.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C.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0.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5H11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麻黄碱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1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C.麻黄碱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麻黄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80:11:14:1 6
2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潮汐 B.酸雨 C.雾霾 D.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2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由26个原子构成
B.尼古丁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2
23.观察如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B.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D.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氮气
24.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南岳剪纸 B.石市竹木雕 C.常宁版画 D.未阳糯米酒
2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天然气 D.汽油
26.某地1000kg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1080元,NH4NO3810元,NH4HCO3330元,NH4Cl720元。分别用10000元采购上述化肥,则购得化肥中含氮元素最多的是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D.NH4Cl
27.到高中我们将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CuSO4=ZnSO4+Cu B.CuO+CO高温Cu+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KClO3△2KCl+3O2↑
28.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C、H2、CO三种物质的“归纳与比较”有:①构成:都由分子构成;②性质: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③用途:都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④状态:常温下都为气态。其中均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9.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B检验收集到的氢气纯度 C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集满 D观察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A.A B.B C.C D.D
30.2016 年 IUPAC 命名 117 号元素为 Ts(中文名“”tian),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 在化学变化中能得到 1 个电子 B.Ts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7
C.Ts 是非金属元素 D.Ts 的质子数是 117
31.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微粒
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32.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水
33.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34.如图是氮气的微观图,对于氮气认识错误的是
A.氮气是纯净物
B.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C.氮气化学式是N2
D.氮气是由氮原子直接构成
35.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 ②Mg ③Mg2+ 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6.它曾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被埃及人称为“天石”,其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四位。现代化学中“天石”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
A.锡Sn B.铁 Fe C.硅Si D.铝Al
37.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3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把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毫升,则该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A.大于28毫升 B.小于28毫升
C.等于28毫升 D.无法确定
39.如图所示的是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40.大树菠萝是湛江特产,它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切开大树菠萝闻到阵阵果香,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大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分解成原子
41.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氧气水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4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则CuOCu发生还原反应
43.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化学式CH4]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150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A.112g B.118g C.124g D.128g
4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D.镁粉燃烧能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4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四川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 D.成品装瓶
46.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类抗肿瘤药物,它的化学式是C47H51NO14,下列对紫杉醇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紫杉醇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为47:51:14:1
B.紫杉醇是由113个原子构成
C.紫杉醇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紫杉醇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47.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SO2中的“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
48.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a克氧气与b克硫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a+b)克二氧化硫
B.模型与推理: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
C.宏观与微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D.探究与创新: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罩一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乙醇中至少应含有氢元素
49.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2H——2个氢原子 B.O2——1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C.2OH-——2个氢氧根离子 D.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50.小化同学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没有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拿出水面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易污染水资源,应该禁止,故A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大量烟尘,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两种途径的其他反应物分别是水和氧气、水,而水和氧气都很容易获得,故选项正确;
B、途径一中的反应物二氧化氮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硝酸,可以消除二氧化氮这种空气污染物,而途径二虽然把二氧化氮反应完了,但产生了新的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因此途径一比途径二绿色环保,故选项正确;
C、设途径一和途径二中的质量均为46g,途径一产生的硝酸的质量为x,途径二产生的硝酸的质量为y,则:

因为63g>42g,吸收等量,途径一获得的硝酸更多获得的硝酸更多,故选项不正确;
D、途径一和途径二都不需要加热,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故不提供外界能量,两个反应均能进行,故选项正确。
故选:C。
3.C
【分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详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O4,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B、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硫元素,在冶炼铁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符合题意;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D、菱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C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5.C
【详解】A、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燃烧给我们提供能量,使用不当会造成火灾,故评价合理;
B、化学武器造成的危害非常大,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故评价合理;
C、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是有害的,而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有利的一面表现在能使副极地地区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故评价不合理;
D、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故评价合理;
故选C。
6.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产物中含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C、S、H),故选B。
7.D
【详解】A、物质A和物质C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含有不同种元素,是化合物。物质B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则含有一种元素,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的B物质是反应前有的剩余的反应物,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种,生成物是1种,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从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两种原子,反应后也有两种原子,则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2个A分子和1(3-2=1)个B分子反应生成2个C分子。反应中,参与反应的A、B、C的个数之比为2:1:2,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移取液体试剂时,试剂瓶塞倒置于桌面,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倾斜加入所需液体,选项A正确;
B、胶头滴管加入试管时,滴管不得伸入试管内部,否则污染试剂,选项B错误;
C、试管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液体超过了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C错误;
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得俯视或者仰视读数,俯视读数时,量取液体体积偏小,仰视读数时,量取液体体积偏大,选项D错误。故选A。
【点睛】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避免引起实验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9.C
【详解】A、连接仪器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药品,应用药匙,且瓶塞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乙醇的化学式为,可知: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6: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A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B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者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2.C
【详解】A、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等,则化学性质和氧化性属于包含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则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则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则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正确;
B、向装置中加药品,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故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先加固体二氧化锰,再加液体双氧水,正确;
C、装置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故不能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错误;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故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了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会加快,但产生氧气的总量不会增加,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A、已知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m=37,n=37-2-8-18-1=8,选项错误;
B、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铷原子与④的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
C、根据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85.47,选项正确;
D、根据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有 5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一主族,选项正确;
故选:A。
15.D
【详解】A、萘胺是分子构成,1个萘胺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不含氨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个萘胺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因此1个萘胺分子中共含有2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萘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因此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萘胺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1×9):(14×1)=9: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组为新分子,故正确;
B、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正确;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故正确。故选B。
17.D
【详解】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所以,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错误;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所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正确。故选D。
18.B
【详解】A、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故A说法正确;
B、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B说法错误;
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电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电子,故C说法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来表示原子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9.B
【详解】A、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当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燃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符合题意;
C、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麻黄碱含有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1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15+11+1+1=28个原子,此选项错误;
C、麻黄碱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D、麻黄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1×11):14:16=180:11:14:16,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1.A
【详解】A、潮汐现象是指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与环境污染无关,正确;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主要是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与环境污染有关,错误;C、雾霾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PM2.5有关,与环境污染有关,错误;D、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三废与环境污染有关,错误。故选A。
22.D
【详解】A、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26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尼古丁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D
【详解】根据图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的小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时无明显现象,当伸入集气瓶内时熄灭,再结合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可知一定不会是空气和氧气,若集气瓶中装的是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木条均会熄灭,所以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选D。
24.D
【详解】A、南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市竹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常宁版画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未阳糯米酒为糯米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5.B
【详解】A、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不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B正确;
C、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不正确;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及其他环境问题,故D不正确。故选B。
26.C
【详解】用10000元采购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为4320kg;
用10000元采购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4320kg;
用10000元采购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370kg,
用10000元采购NH4Cl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634kg,
因此氮元素最多的是NH4HCO3。故选C。
27.C
【详解】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中锌的化合价升高,铜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B中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铜元素由+2价降为0价,是氧化还原反应;C中各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都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前氯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为-2价;反应后氯元素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是氧化还原反应。选C
28.A
【详解】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故①错误,这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都能用于冶炼金属,故②③正确,在常温下碳是固体,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即选择A。
29.C
【详解】A、实验过程中木条由外向内碳化程度依次减弱,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该选项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一致;
B、氢气验纯时,拇指移开,根据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该选项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一致;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该放在集气瓶口,该选项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不一致;
D、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一致。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B
【详解】A、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Ts在化学该反应中能得到1个电子,正确; B、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是117,错误;C、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D、由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该元素原子序数是117,所以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7,正确。故选B。
点睛: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1.C
【详解】A、因Fe、Fe2+、Fe3+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它们不是同一种粒子,故错误;B、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但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所以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错误;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Fe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Fe2+的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2个,Fe3+的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3个,故正确;D、因Fe、Fe2+、Fe3+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也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故选C。
32.C
【详解】A、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木炭+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3.D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该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用于霓虹灯,该选项正确;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则可作探空气球,该选项正确;
D、光合作用不需要氮气,该选项错误。
故选D。
34.D
【详解】由题中信息知,A. 氮气是纯净物。故正确。B. 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B正确。C. 氮气化学式是N2 。故C正确。D.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氮气的微观图相关的知识。
35.B
【分析】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详解】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A错误;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故选项B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H2O2分子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C错误;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36.B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依次为:氧硅铝铁钙,“天石”其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四位,故“天石”为铁,其元素名称为铁,元素符号为Fe。
故选B。
37.C
【详解】A、闻气味要用手扇着闻,图中操作正确;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图中操作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放置在试管口上方,图中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倾斜45度放置,手拿长柄处,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C。
【点睛】
38.A
【详解】把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偏小,实际液体的体积偏大,读数为28毫升,则该液体的实际体积为大于28毫升,故选A。
39.D
【分析】一种分子代表一种物质。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A、图中只有 一种分子,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只有 一种分子,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只有 一种分子,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有 和 两种分子,为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40.A
【详解】切开大树菠萝闻到阵阵果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次扩散。
故选A。
41.D
【详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也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D
【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则CuOCu发生还原反应,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43.B
【详解】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所以碳元素的质量为150 g 16%=24g,碳元素完全来源于甲烷,所以由此可知甲烷的质量为24g 32g,所以氧气的质量为150g-32g=118g
故选:B
44.A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说法错误;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温室里的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内保护气体,故说法正确;
D、镁粉燃烧能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故说法正确;
故选A。
45.C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6.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紫杉醇分子是由47个碳原子、5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4个氧原子构成的,即一个紫杉醇分子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7:51:1:14,说法正确;
B、紫杉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
C、根据紫杉醇的化学式(C47H51NO14)可知,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7):(1×51):14:(16×14)=564:51:14:224,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紫杉醇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B。
47.D
【详解】A、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所以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所以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故C错误;
D、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所以2SO2中的“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48.A
【详解】A、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当a=b时,a克氧气与b克硫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b)克二氧化硫,当a≠b时,硫或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a+b)g,故A说法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故B说法正确;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故C说法正确;
D 、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罩一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可说明乙醇中含有氢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
49.D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则O2表示1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则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0.B
【详解】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符合题意;
②试管外壁潮湿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符合题意;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④没有加催化剂不会导致试管炸裂,不符合题意;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符合题意;
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拿出水面,因试管内压强减小产生倒吸现象,会导致试管炸裂,符合题意。
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有①②③⑤⑥,故选:B。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同步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凤凰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