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必考“实验探究题”汇总(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必考“实验探究题”汇总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除了图中有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器材是   和   ;
(2)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在斜面上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   ;
(4)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 s﹣1)
1 S1=75 t1=2.6 v1=28.85
2 S2=75 t2=2.5 v2=   
3 S3=75 t3=2.4 v3=   
平均速度v=   cm/s
(5)实验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测量,你认为斜面与平面的夹角应该   (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2.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它的错误有
(1)    
(2)    .
3.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声音,若增大塑料尺振动幅度,则声音的   增大。
(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4.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⑴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⑵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⑶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L/10。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①   ;
②   ;
③   。
5.小西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序 物体 m/g V/cm3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1)比较   (填实验次序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同)的。
(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无关/有关)。
(3)小西做实验时还选用了“铝块3”,但是“铝块3”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   (变大/不变/变小)。
6.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像,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甲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7.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蜡烛像的下部分 B.蜡烛像的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   (选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   (选填“A”或“B”)。
(4)实验中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9.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振动发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金属管,则发出的声音的   将不同;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理由:   ;
(3)要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关系,他怎么操作:   ;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10.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   。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调整后,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察情况记录在下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1.小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照相机的成像情况,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需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
(2)正确调整器材后,他将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调整光屏直到光屏上可以成清晰实像,则该像是     (进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他接着将蜡烛稍微靠近凸透镜,要想光屏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则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2.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如图丙中,图象A、B是某班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C°;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13.小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2)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冰熔化一共持续了   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14.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   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   ℃。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   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B点的内能   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_______。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15.某班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①、②、③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①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
(2)②、⑨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
(4)班中的另外四个实验小组用同一实验装置涮得水的沸点如下所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小明同学认为“只有第⑤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小华同学认为“只有第④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请你就上述实验数据发表你的见解。
16.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   。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装置是:   。
(2)然后他把LED灯和光屏互换位置,凸透镜位置不变,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这时光屏上能看到(________)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3)如图位置所示,如果小明想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LED灯应该放在   的位置上,眼睛应该在   (选填LED灯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该虚像。
(4)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18.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   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   ;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   cm3,小矿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伟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
(2)实验时,某小组同学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的像。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的像好像都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向未点燃蜡烛一侧倾斜
(4)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对折,发现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 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小明应选用   (填“甲”或“乙”) 装置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外, 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如图丙所示, 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丙可知, 冰是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第 3 min 时,该物质处于   态;
(3)若小花同学和小明也采用了一样的实验装置, 但冰熔化时间太短, 根本来不及记录温度和观察状态, 请你帮助她想一个在实验中能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
21.李老师在某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请你帮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
(3)若在饰品放入量筒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量筒的外面,这样测出的密度比真实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2.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图甲中“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气泡开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实际操作时小明发现气泡运动的   (选填“路程”或“时间”)不易测量,同桌小华思考后建议用粘性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实验,小华这样建议的依据是换成色拉油后气泡的运动比在水中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她所测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气泡的运动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23.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   ;
(3)   。
2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宜过   (选填“大”或“小”)。
(2)如图,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5.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处。
26.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27.小明周末到随父母到“南京明文化村 阳山碑材”景区游玩时,带回一小块岩石样本。他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石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在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质量为   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体积为   cm3.据此小明算出样石的密度为   g/cm3。
(3)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
2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声,根据公式s=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29.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恒顺”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粱平衡.
(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   (选填“左”或“右”)盘,往另一盘增减砝码时要使用   
(3)接下来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
B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
C .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4)由图可得陈醋的体积为    cm3,陈醋的密度是    kg/m3.
(5)小王同学在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陈醋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6)小明针对(4)中小王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7)因此小明对小王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做一个标记,向烧杯内加水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③将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干抹布擦干,向玻璃杯内加入   ,用天平测出   .
④则陈醋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30.
(1)小聪和小强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小聪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图的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如图甲,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②将装有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1=   g;
③将牛奶倒一部分至量筒中,如图丙测出体积为V=   mL,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2=67.6g,则牛奶的密度是   g/cm3;
④小聪发现量筒上部的内壁上残留有一部分牛奶,这将导致测出的牛奶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小强想知道石块的密度,他利用电子秤、水杯、记号笔等工具进行了如图的测量。
①用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m1,示数如图甲所示;
②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杯、水、石块的总质量m2,示数如图乙所示,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
③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m3,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测量,可得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刻度尺;秒表
(2)变速
(3)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4)30.00;31.25;30.03cm/s
(5)小一些
【解析】【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均速度,原理为v= ;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需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做变速运动;(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4)v2= = =30.00cm/s;
v3= = =31.25cm/s;
v= = ≈30.03cm/s;(5)为了使小车能够缓慢下滑,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与平面的夹角小一些。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变速;(3)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4)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cm/s)
1 s1=75 t1=2.6 v1=28.85
2 s2=75 t2=2.5 v2=30.00
3 s3=75 t3=2.4 v3=31.25
平均速度 v=30.03cm/s
⑸小一些。
【分析】(1)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即为速度公式;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2)结合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小车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大小变化分析小车的运动;
(3)在斜面的一端安放金属片,是为了小车停下来,便于计算时间;
(4)结合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小车的平均速度;
(5)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
2.【答案】(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被测物体了
(2)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1)错误: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被测物体了;正确:左物右码;(2)错误: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正确: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故答案为:(1)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被测物体了;(2)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
【分析】天平的正确操作步骤:放水平、调平衡、称量、读数、整理.
3.【答案】(1)响度
(2)音调
【解析】【解答】(1)由于响度和振幅有关,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2)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尺子振动的快慢发生改变,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分析】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4.【答案】不能从封面开始,封面和厚度和内芯厚度不同;10页纸的数量太少;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该同学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1)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因为封面与内芯厚度不同;(2)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因为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3)应该用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因为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
【分析】测量微小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利用累积法。
5.【答案】(1)1、2(或3、4);相同;不同
(2)无关
(3)不变
【解析】【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验1和实验2用都是铝块,铝块1、铝块2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2.7g/cm3。实验3和实验4用都是松木,松木1、松木2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0.5g/cm3。所以比较1、2或者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铝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发生改变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可得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当“铝块3”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将不会发生改变。
【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物体的密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故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分辨物质;密度是物体的特性,物体的密度只与物体的种类有关系,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密度公式求解物体的密度。
6.【答案】(1)温度计
(2)EF
(3)固液共存(冰水共存)
(4)冰、水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解析】【解答】 (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为固液共存态;(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分析】晶体的熔化实验,涉及到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固定好其位置)、状态的判定;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7.【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需要
(2)不变
(3)10.0;左;D;C
【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可以是任意值,光屏上都会呈现清晰的像,所以光屏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丙可知焦距为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相当于烛焰向左移动,像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可以把凸透镜向下移动,光屏向上移动,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蜡烛适当向上调,都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但是如果移动凸透镜或光屏,蜡烛每移动一个位置,都要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非常麻烦,所以最合理的方法是蜡烛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D。
④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折射光线减少,像的完整性不变,但像会变暗。
故答案为:C。
【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当物体远离小孔时,光屏的位置可以不变;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3)平行于凸透镜跟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改变时,像距改变;当物体向下移动时,像向上移动,物体上升时,像下降;挡住部分凸透镜,成像完整但会变暗。
8.【答案】(1)B
(2)99;保持不变
(3)A
(4)热传递;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解析】【解答】(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图甲的B的高度;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为99℃.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A是沸腾前的现象。(4)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所以热由酒精灯火焰传递给石棉网、烧杯底,然后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固定好其位置.
(2)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3)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
(4)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减少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9.【答案】(1)响度;音调;3
(2)不能;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3)再增加两根长度和直径为31.00、1.50和48.50、1.50的金属管,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需要控制响度相同,观察和记录振动的频率
(4)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1)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金属管的振幅不同,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金属管,金属管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相同、直径相同,长度不同,所以需再增加两根长度和直径为31.00、1.50和48.50、1.50的金属管,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需要控制响度相同,观察和记录振动的频率。
(4)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和长度、直径的关系,用到控制变量法。
【分析】(1)声音的大小是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是音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2)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时,需要控制发声体的长度或横截面积,利用到控制变量法;
(3)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探究音调和长度的关系;
(4)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10.【答案】(1)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纸上一点,测出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光屏;放大;实
(3)倒立缩小的实像;30;远离
【解析】【解答】解:(1)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2)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前,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从图上看,光屏的高度明显高于烛焰和凸透镜的高度。所以要进行调整。
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离透镜的距离即物距稍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为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物距为15cm时,由图表知,像距为30cm;
②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汇聚于纸上一点,测出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2)光屏;放大;实;(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30;②远离。
【分析】(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可使用太阳光聚焦法.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1.【答案】(1)同一高度
(2)缩小
(3)右
【解析】【解答】(1)实验前,需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 由图可知像距大小 ,
物距大小 ,
因 ,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将蜡烛稍微靠近凸透镜可知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增大,故光屏应向右移动。
【分析】(1)实验前,需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12.【答案】(1)时
(2)96;水的质量不同
【解析】【解答】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乙所示,气泡上升变大,说明水正在沸腾,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2)如图丙中,图象A、B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96℃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正在沸腾,此时水的沸点是96℃;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烧杯进行实验,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分析】(1)水在沸腾时,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沸点;水的质量不同,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不同。
13.【答案】(1)受热均匀
(2)非晶体
(3)3
(4)不正确
【解析】【解答】(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与冰均匀受热。
(2)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3)由图丙可知,冰由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完全熔化完,用了3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室内的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冰会吸收热量熔化。
【分析】(1)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晶体在任何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4)物体间存在温度差,高温物体对外放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14.【答案】(1)④②③⑤①
(2)小颗粒
(3)42
(4)BC;小于
(5)C
【解析】【解答】(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将装水的烧杯放到石棉网上,安装装有海波的试管,最后安装温度计,其合理的顺序是:④②③⑤①。(2)实验中宜选用小颗粒的海波,能使海波均匀受热。(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42℃。(4)从图丙中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海波在B点的内能小于C点的内能。(5)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故答案为:C。
【分析】(1)探究熔化规律时,组装器材从下到上;(2)选择小颗粒物体进行实验,物体受热均匀;(3)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4)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吸热后内能增大;(5)物体处于熔点时,可能的状态是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15.【答案】(1)B
(2)质量
(3)吸热、温度不变
(4)沸点与气压有关,应尊重实验数据
【解析】【解答】(1)他选的是B,因为杯子上盖了盖子,增大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加热时间不同,是因为他们所用的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3)水的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开始沸腾,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无论结果如何,都应尊重实验数据。
故答案为:(1)B; (2)质量; (3)吸热但温度不变;(4)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分析】(1)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升温会越慢;
(3)水在达到沸点时才会沸腾,此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不改变;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16.【答案】(1)自下而上
(2)水蒸气
(3)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4)石棉网的温度较高,可以给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
【解析】【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3)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4)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水蒸气;(3)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4)石棉网的温度较高,可以给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
【分析】探究水的沸腾时,为使酒精灯和温度计的合理高低,仪器要自下而上,水中出现的气泡是水蒸气,实验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沸腾时一定吸热,若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是吸收了石棉网的热。
17.【答案】(1)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
(2)A
(3)40 至 50厘米之间;光屏
(4)成像稳定
【解析】【解答】为了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所以调节使LED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应用了这一原理。把LED灯与光屏互换后,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A。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LED灯应该放在物距小于10cm处,即在40厘米到50厘米之间。凸透镜成虚像时,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虚像的方法是眼睛应该在光屏一侧观察该虚像。选LED灯代替蜡烛好处是LED灯成像稳定。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光源、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在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4)LED灯代替蜡烛好处是LED灯成像稳定。
18.【答案】(1)水平;没有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52
(3)20;2.6×103
(4)偏大
【解析】【解答】(1)天平调平的基本操作: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2)天平读数:砝码+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得出矿石质量为52g。
(3)量筒读排水法体积,得出矿石体积为20cm3。
矿石的密度
(4)溅出水导致矿石体积偏小,测得矿石密度偏大。
【分析】(1)天平调平的基本操作: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2)天平读数:砝码+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
(3)根据公式,可求出密度;
(4)溅出水导致矿石体积偏小,测得矿石密度偏大。
19.【答案】(1)像
(2)等大
(3)B
(4)对称
【解析】【解答】 (1)玻璃板透明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实验中 ,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
(3)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总是“悬浮” 在纸面上方,原因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偏向点燃的蜡烛方向,故选: B ;
(4)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故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3) 悬浮是指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等于它的重量,物体在该液体中的状态。
20.【答案】(1)乙;秒表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6;固
(3)增加冰的质量或取走酒精灯
【解析】【解答】(1)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除了需要温度计外, 还需要秒表测量冰的熔化时间。
(2)冰在加热后4min到第10min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温度为0℃,保持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冰的熔点是0℃;冰有固定的熔点,为晶体;第 3 min 时,冰的温度在0℃以下,低于熔点,处于固态。
(3)冰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可以减慢吸热的速度,故可以撤去酒精灯;若冰太少,也会熔化的太快;故也可以增加冰块的质量。
【分析】(1))利用水浴法加热优点,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3)增加质量和减慢吸热的速度都可以延长熔化的时间。
21.【答案】(1)右
(2);
(3)偏大
【解析】【解答】(1)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端重了,要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质量为
物体密物体体积
物体密度为
(3)若在饰品放入量筒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量筒的外面,会导致所测物体体积偏小,根据 可知,物体密度偏大。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
(2)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差计算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3)测量体积偏小时,计算物体的密度偏大。
22.【答案】(1)变速
(2)时间;慢
(3);可以
【解析】【解答】(1)因为气泡刚开始运动是变速的,所以图甲中“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
(2)实验中,发现气泡运动的时间不易测量,因为换成色拉油后气泡的运动比在水中慢,所以需要用粘性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实验。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气泡的运动可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气泡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2)气泡运动速度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
(3)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即可,图像为一条直线,那么物体做匀速运动。
23.【答案】(1)小于
(2)增大而增大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的比值,即 是不变的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2)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的比值,即 是不变的。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4.【答案】(1)大
(2)25.0
(3)小于
【解析】【解答】(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过大。(2)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运动时间tAB=1.6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3)小车沿斜面做加速运动,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小于通过上半程所用时间,即tBC<tAB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AC=tBC+tAB>2tBC
全程是下半程的2倍,由 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测量速度时,斜面坡度较小更好;(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斜面上下行的小车加速运动。
25.【答案】(1)竖直
(2)像
(3)b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玻璃垂直才能观察像与物重合。(2)相等大小的棋子才能比较出像与物大小相等。
(3)用方格子比较出平面镜成的像以镜面对称(大小相等,到镜面距离相等并垂直与镜面)。
故答案为:(1)竖直;(2)像;(3)b
【分析】(1)平面镜的物像重合的前提是玻璃竖直放在方格纸上,要不然不会重合。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6.【答案】(1)10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蓝
(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焦距为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f=10.0cm;(2)根据表中 1、2 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由图示可知,红色光比蓝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分析】(1)明确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的操作方法: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2)根据图甲读出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比较1、2次实验数据可知焦距与凸面程度的关系.
(3)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知道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
(4)同一凸适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27.【答案】(1)左
(2)52;20;2.6
(3)大
【解析】【解答】(1)如图(a),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横梁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图(b)中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g,样石的质量:m=50g+2g=52g,样石的体积=V-V'=40mL-20mL=20mL=20cm3,样石的密度:ρ= = =2.6g/cm3;
(3)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时,有水残留在矿石上,矿石质量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其体积不变,根据公式ρ= 可得所测矿石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左;(2)52;20;2.6;(3)大。
【分析】(1)横梁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读出物体的质量及浸没水前后水面到达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根据质量与体积的误差分析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28.【答案】(1)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的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vt;1531
【解析】【解答】(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②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 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2=1s,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1s=1531m。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回声测距:s=vt.
29.【答案】(1)水平工作台;平衡螺母
(2)左;镊子
(3)CBA
(4)40;1.125 103
(5)装满水;(m2-m0)/(m1-m0) ρ水
(6)装满液体时容易溢出,不便于操作
(7)陈醋至标记处;醋和烧杯的总质量m2;(m2-m0)/(m1-m0) ρ水
【解析】【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直至天平平衡;(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往另一盘增减砝码时要使用镊子;(3)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故正确的顺序是:CBA;(4)图中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 ,图中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 ,量筒中陈醋的质量
,图中量筒中陈醋的体积V=40cm3,陈醋的密度
. 。(5)小王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则水的质量 ,由 . 得,水的体积 ;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2。则陈醋的质量 . ,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陈醋的体积;
④则陈醋的密度表达式 .(6)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7)小明王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做一个标杯内加水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则水的质量 ,由 得,水的体积 ;
③将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干抹布擦干,向玻璃杯内加入陈醋至标记处,用天平测出醋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陈醋的质量 ,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陈醋的体积;
④则陈醋的密度表达式
故答案为:(1)水平工作台;平衡螺母;(2)左;镊子;(3)CBA;(4)40;1.125 103;(5)装满水;;(6)装满液体时容易溢出,不便于操作;(7)陈醋至标记处;醋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分析】使用天平时要条件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计算密度.
30.【答案】(1)水平;右;97;30;0.98;偏大
(2)
【解析】【解答】(1)①使用天平时,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此时分度盘的指针指向左边,所以要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天平的读数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由图可得,此时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m1=50g+20g+20g+5g +2g=97g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可读出牛奶的体积为30mL,即V牛奶=30cm3。
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97g-67.6g=29.4 g
此时牛奶的密度为
④小聪发现量筒上部的内壁上残留有一部分牛奶,使测得量筒内的牛奶体积偏小,由可得,最终计算得到的密度偏大。
(2)石块的质量为m石块= m2-m1
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处,此时加入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则石块的体积为
可得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分析】(1)使用天平时,先放平,游码归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量筒中液面位置,测量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测量体积偏小时,计算的密度偏大;
(2)根据体积相同时,根据质量和密度的比值,计算体积;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单元能力检测试题(精编word版 带答案)

下一篇:初中英语外研(新标准)版七年级上册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模块基础知识过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