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 K+ CO32﹣
B.Mg2+ Cl﹣ OH﹣
C.Cu2+ SO42﹣ H+
D.Ba2+ Na+ SO42﹣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 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B.CaCl2 C.稀盐酸 D.NaHCO3
3.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NaNO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NaCO3溶液 B.稀硫酸 C.AgNO3溶液 D.NaCl溶液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阴离子带负电,则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硫酸盐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则与B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一定是硫酸盐溶液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碱溶液
5.由某碱R和硫酸钠组成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生成白色沉淀11.65克,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在滤液中加入146克5%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求原R的质量
A.17.1克 B.26.5克 C.25.65克 D.8.55克
6.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A.氧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B 除去NaOH中的Ca(OH)2 滴加适量HCl
C 除去碳酸钙粉末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搅拌可以增大蔗糖的溶解度
C.面粉、植物油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D.t2℃时,将7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70g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燃着的木条
B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 升高温度
C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C.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装饰材料
D.烧碱、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操作
A 制备金属铜 将硫酸铜溶液与过量铁粉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
C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NaC1和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 5个硫酸根离子 ; ② 2个氮气分子 ;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④ 3个锌原子 。
(2)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焊锡 D.碳酸氢钠
① 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② 可用于焊接金属
③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④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冶炼铁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②将少量生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发现有黑色残渣。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黑色残渣为 (填化学式)。
③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并按照图示进行实验: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3.5 20.9 X 45.8 63.9
(1)A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分数是A=B>C
②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
③将C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6.KNO3常用于制造烟火、火柴、肥料等,NaCl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溶解度水 (g/100g水) NaCl 35.7 35.8 36 36.6 37.3 38.4
KNO3 13.9 21.2 31.6 61.3 106 167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2)20℃时,25g硝酸钾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g。
(3)40℃时,将KNO3、NaCl各2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KNO3”或“NaCl”)。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NaCl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NaCl g。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
(2)t2℃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甲 乙(填“>”“<”或“=”)。
(4)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18.同学们探究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试管A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钾溶液呈 性;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D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空烧杯里,充分混合后,只得到无色溶液X。综上分析,无色溶液X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1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这瓶溶液到底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溶液、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A: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H2SO4 (NH4)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与水任意比互溶 75.4g
B:MgSO4、(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请回答:
1.该无色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实验探究】(药品可自选)
2.通过查阅资料(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表),小明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原因是 ;
3.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实验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 (填序号)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比色卡对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③成立
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 ,
请你写出实验操作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0.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溶液100.0 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试题分析:A.因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错误;B.因Mg2+、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D.因 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
2.D
【详解】A、二氧化锰可用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二者相遇会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而使过碳酸钠变质,故A错误;
B、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使过碳酸钠变质,故B错误;
C、盐酸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过碳酸钠变质,故C错误;
D、NaHCO3既不与双氧水反应,也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不会使过碳酸钠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信息形式,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双氧水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解答时要把握有用信息的提取,明确题目所需解决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迁移进行解答。
3.A
【详解】A、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亚硝酸钠溶液不会反应,分别在三种待测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亚硝酸钠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B、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与稀盐酸、NaNO2溶液均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C、稀盐酸、BaCl2溶液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NaNO2溶液和B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4.C
【详解】A、阴离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有可能是电子,故推理不合理;
B、硫酸盐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与B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不一定是硫酸盐溶液,有可能是碳酸盐,碳酸盐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推理不合理;
C、化学反应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推理合理;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碱性溶液,故推理不合理;
故选C。
5.A
【详解】由某碱R和硫酸钠组成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该碱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钡难溶于稀硝酸。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可得关系式:Ba(OH)2~2HCl
解:设原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
x=17.1g
故选A。
6.C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不能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B、氯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不能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硝酸铵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的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减小,能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D、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不能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得到二氧化锰和氯化钾,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滴加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8.D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纯净物,错误;
B、搅拌可以增大蔗糖的溶解速率,但不会加大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C、面粉、植物油放入水中都不溶于水,都不能形成溶液,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
B、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30g,故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D、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表示在此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60g,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60g,错误;
故选C。
10.B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除杂操作。
【详解】A、用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熄灭并不能说明一定是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等其他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将因此升温会使饱和石灰水有固体析出,故B符合题意;
C、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不反应,但是铁已经被反应无法还原回去,不满足除杂要求中的“不减少”,故C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会变成新的杂质,不满足除杂要求中的“不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除杂要求不增加(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少(原来保留物质不能减少),在处理除杂问题时,一定要留心除杂试剂的量是否过量。
11.D
【详解】A、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B、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装饰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A、将硫酸铜溶液与过量铁粉混合,过滤、洗涤、干燥,由于铁粉过量,会使的制备的铜中含有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利用无色酚酞试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粉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碳粉中混有的CuO,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但目的是分离,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3. 结晶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结晶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结晶法,并灵活应用于解题。
14. 2N2 Al 3Zn D C A B 不是 C
【详解】(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锌原子表示为:3Zn;
(2)①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填:D;
②焊锡熔点较低,可用于焊接金属,故填:C;
③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A;
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填:B;
(3)①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
②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铁中含铁和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稀盐酸不反应,故该黑色残渣为碳C;
③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饱和
(2)1:2
(3)31.6g
(4)②
【详解】(1)3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此时50g水可溶解,加入25g硝酸钾,其不能完全溶解,故此时A是饱和溶液;
(2)4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63.9g,此时50g水可溶解,加入25g硝酸钾,能完全溶解,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20℃时,50g水能溶解25g+1g-10.2g=15.8g硝酸钾,故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5.8g×2=31.6g;
(4)①、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②、从表中数据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故提纯硝酸钾适合用降温结晶法,符合题意;
③、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假设将C溶液冷却10℃,此时溶液为D,D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将C中继续降温,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16.(1)KNO3
(2) 饱和 65.8
(3) KNO3 16.6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50g+15.8g=65.8g;
(3)①40℃时,KNO3、NaCl的溶解度分别为:61.3g、36.6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NaCl的质量分别为:30.65g、18.3g,将KNO3、NaCl各2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A中有未溶解的固体,B中固体全部溶解,则A中溶质是氯化钠,B中溶质是硝酸钾;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剂质量为100g,氯化钠的质量为20g,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NaCl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NaCl的质量为:36.6g-20g=16.6g。
17. t1 20% < 降温结晶
【详解】(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所以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3)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的甲晶体多,乙晶体少,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甲<乙;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8. 碱 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
【详解】(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试管A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2)试管B中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3)试管D中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试管D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空烧杯里,充分混合后,只得到无色溶液X,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碱性物质,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即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碳酸钾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还说明没有沉淀生成,稀盐酸能与D试管中的碳酸钡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则无色溶液X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可能含有HCl。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明确只得到无色溶液X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SO42- ② 常温下,Na2S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0% NaOH ① H2SO4、(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MgSO4+ 2NaOH = Na2SO4+ Mg(OH)2↓
【详解】1.可以看到这瓶溶液肯定是硫酸什么,故肯定含有硫酸根。
2.常温下Na2SO4的溶解度为19.5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5/119.5,肯定小于20%,故不可能是Na2SO4。
3.MgSO4能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滴加的是氢氧化钠,同时也证明猜想①成立。用pH试纸检验时,因为H2SO4、(NH4)2SO4的水溶液都显酸性,所以无法区确定是H2SO4还是(NH4)2SO4。
20.(1)10
解(1)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HNO3的质量为x。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2%。
【详解】(1)从图像可知,当加入10g稀盐酸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g。
(2)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含解析)

下一篇: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