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
A.陶土 B.空气 C.声带 D.嘴
2.(2分)杭州亚运会DJ唱《歌唱祖国》贺中国夺冠,唱“红”了亚运会.关于美妙歌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观众耳中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3.(2分)下列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中,有可能出现在淮安冬季的温度是(  )
A. B. C. D.
4.(2分)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物体中是水的气态形式的是(  )
A.白气 B.水蒸气 C.雾 D.霜
5.(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预测地震和台风
6.(2分)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它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
A.星星 B.月亮 C.灯 D.萤火虫
7.(2分)在北方冬天的室外玩肥皂泡时,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与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
8.(2分)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2分)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10.(2分)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C.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11.(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是100℃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C.凝华是气体遇冷先液化成液态,再凝固成固态
D.使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可以离开人体
12.(2分)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瓷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  )
A.给两罐间的沙子上方加些冰块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13.(2分)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4.(2分)下列关于声速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
B.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比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大
15.(2分)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16.(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幕布上的手影
C.日食的形成 D.水中倒影
17.(2分)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8.(2分)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19.(2分)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1064.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20.(2分)科技节上,把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火焰熄灭后手帕没有烧坏(  )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D.火焰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2分)日常生活中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    方法液化的.日光灯管灯丝变细是由于灯丝    形成的。
22.(3分)(盐城市)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   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   (高/低)。
23.(3分)如图是小科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后塞住瓶口,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分别将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发现小瓶放在热水中时   移动。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将液体换为热胀冷缩明显    (好/差)的液体。
24.(3分)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25.(2分)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一个人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   (早晨/中午/下午)。
26.(6分)如图1所示,妍妍同学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色光屏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
(2)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工人焊接时戴上面罩防止的是    (Ⅰ/Ⅱ/Ⅲ)区域的光线,该处的光线还可以用来    (验钞/制作夜视仪)。
(4)如图2所示,将红色和蓝色透明玻璃部分重叠放置,在玻璃的右侧放白纸,白纸上A、B两个区域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色,   色。
27.(2分)海洋科考船利用声呐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2s后接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深度为    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原理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利用的是    (超声波/激光)。
28.(3分)《墨经》记载了2400年前,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所看到的是    (正立/倒立)的像。晴天的中午,在茂密的大树下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的像。
三、实验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36分)
29.(2分)如图所示,是小康房间的简化图。小康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够看到的范围图中已标出。请画出两条光线来确定小康的眼睛的位置
30.(5分)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几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在8个相同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它们   瓶。
31.(10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各个小组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如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确定    的高度(选填“A”、“B”)。
(2)小明组在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
(3)如图2中甲、乙两图是给水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情景,则这两种情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选填“甲→乙”、“乙→甲”)。
(4)如图3是小明组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像。图像中BC段表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仅增加水的初始温度,请在图3中大致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6)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1℃。唯有小齐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根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老师认为小齐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7)如图4所示,小齐组利用器材继续研究沸水自然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本次实验应选择温度计(A/B)    ,理由是    。
32.(7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①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选取海波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的好处是    。
②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的熔点为    ℃。
③小组做完冰熔化的实验,突发奇想,想用此装置继续探究“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的特点”这种想法    (选填“可行”、“不可行”)。
(2)图丙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非晶体”),它在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丁),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多”、“变少”、“不变”)。
33.(8分)开明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①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②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需在    (选填“蜡烛①”或“蜡烛②”)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乙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
(4)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则它的像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34.(4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
(1)实验中烧瓶中水会变少,说明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    (选填“热水”或“冰块”)。
(3)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这说明液化需要放热。请对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
A.陶土 B.空气 C.声带 D.嘴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吹奏时,按住不同的空,埙内的空气振动发声,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属于基础性题目。
2.(2分)杭州亚运会DJ唱《歌唱祖国》贺中国夺冠,唱“红”了亚运会.关于美妙歌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观众耳中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的传播的;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观众耳中;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歌声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动频率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的基本知识,难度不大。
3.(2分)下列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中,有可能出现在淮安冬季的温度是(  )
A. B. C. D.
【分析】淮安大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淮安冬天平均温度7℃,大部分在零摄氏度以上。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示数为72℃,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示数为﹣33℃,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示数为28℃,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示数为﹣4℃,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淮安地区温度的了解以及温度计的读数,属于易错题目。
4.(2分)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物体中是水的气态形式的是(  )
A.白气 B.水蒸气 C.雾 D.霜
【分析】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解答】解:雾、白气是水的液态形式,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AC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三种状态的认识,难度不大。
5.(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预测地震和台风
【分析】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
超声的特点包括定向性强、穿透能力强等,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来方便生活;
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
【解答】解:
A、蝙蝠发出超声来定位,所以A不符合题意;
B、用声呐探测海深,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利用B超做体检,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海啸和台风可以发出次声,可以预防海啸带来的灾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了解两种声音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应用。属于识记性题目。
6.(2分)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它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
A.星星 B.月亮 C.灯 D.萤火虫
【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进行判断,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解答】解:A、星星有行星和恒星,恒星是光源。
B、月亮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
C、电灯工作时是光源。不符合题意。
D、萤火虫能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物体是否本身发光。
7.(2分)在北方冬天的室外玩肥皂泡时,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与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解:本题中的“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8.(2分)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
【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辨音识人”。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9.(2分)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分析】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小;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即振幅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0.(2分)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C.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分析】雷电是带不同电荷的云相遇发生的剧烈的放电现象,此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闪电是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很快,先传到人眼,首先被看到;而雷声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很慢,传播时间较长,传到人耳的时间长,所以后听到雷声。
【解答】解:发生雷电时,闪电和雷声在空中是同时产生的,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了解,首先要知道在空气中声速和光速的不同,其次要明白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
11.(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是100℃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C.凝华是气体遇冷先液化成液态,再凝固成固态
D.使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可以离开人体
【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2)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不同;
(3)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4)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读数时要留在待测液体中。
【解答】解:A、气压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B正确;
C、凝华是气体遇冷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故C错误;
D、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晶体、凝华和体温计的使用等知识,比较简单。
12.(2分)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瓷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  )
A.给两罐间的沙子上方加些冰块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分析】瓷制的罐中罐“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降低物体的温度。所以只要围绕如何加快水的蒸发进行思考。
【解答】解:A、给两罐间的沙子上方加些冰块,不符合题意;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不符合题意;
C、把“冰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闷热,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物态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
13.(2分)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的侧壁;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操作正确;
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4.(2分)下列关于声速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
B.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比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大
【分析】(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真空不能传声。
(4)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比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解答】解:A、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
B、通常情况下,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15.(2分)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
【解答】解: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会测出噪声的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16.(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幕布上的手影
C.日食的形成 D.水中倒影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A、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B、幕布上的手影,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C、日食的形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7.(2分)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8.(2分)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的振幅大,即音量大。
故选:D。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9.(2分)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1064.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
当使其温度稍高于1064.7℃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因此加热至1065.0℃,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20.(2分)科技节上,把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火焰熄灭后手帕没有烧坏(  )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D.火焰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
把酒精用水稀释后润湿一块小手帕,点燃手帕,手帕安然无恙,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问题,物质着火燃烧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2分)日常生活中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  压缩体积 方法液化的.日光灯管灯丝变细是由于灯丝  升华 形成的。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②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解答】解:①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使用的,因此它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煤气液化;
②日光灯管灯丝变细是因为钨丝高温升华成钨蒸气形成的。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升华。
【点评】该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难度不大。
22.(3分)(盐城市)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 液化 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凝华 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 高 (高/低)。
【分析】首先要弄清“雾”、“霜”的形成原因,然后再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解:“雾”的形成原因:当地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霜”的形成原因与“雾”类似,当地面附近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从而形成了霜;
因此“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霜比往年少见”说明了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雾”、“霜”现象形成的掌握情况,平时要擅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现象,从而为解题积累经验。
23.(3分)如图是小科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后塞住瓶口,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分别将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发现小瓶放在热水中时 右 移动。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将液体换为热胀冷缩明显  好 (好/差)的液体。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解答】解: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带颜色的水遇冷收缩,体积变小,水遇热膨胀,液柱上升。
小瓶放在热水中时,温度计的内的液体受热膨胀,若想液柱移动明显。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右;好。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小实验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24.(3分)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红外 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分析】(1)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2)声波能传递信息。
(3)一般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解答】解: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夜晚无人机能监测大象。
故答案为:小于;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及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考核,难度不大。
25.(2分)影子是由于 光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一个人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 下午 (早晨/中午/下午)。
【分析】首先要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是影子。
【解答】解: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面向正北方站在太阳下,光源一定在身体左侧,右侧是东。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下午。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查学生的能力。
26.(6分)如图1所示,妍妍同学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色光屏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彩虹 。
(2)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不能 (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工人焊接时戴上面罩防止的是  Ⅰ (Ⅰ/Ⅱ/Ⅲ)区域的光线,该处的光线还可以用来  验钞 (验钞/制作夜视仪)。
(4)如图2所示,将红色和蓝色透明玻璃部分重叠放置,在玻璃的右侧放白纸,白纸上A、B两个区域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红 色, 黑 色。
【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生活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
(2)有色透明物体只可以透过与他相同的色光;
(3)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
(4)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效应。
【解答】解:(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色光屏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生活中的事例:彩虹。
(2)将白屏换成蓝色屏,蓝屏只能反射蓝光。
(3)工人焊接时戴上面罩防止的是紫外线,紫外线在紫光的外侧,该处的光线还可以用来验钞。
(4)如图2所示,将红色和蓝色透明玻璃部分重叠放置,将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白纸能反射红光;B区域红色玻璃透过红光射线蓝色玻璃,因而没有光到达白纸。
故答案为:(1)彩虹;(2)不能;验钞;黑。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色散实验的认识,以及对物体颜色的规律、紫外线特点的了解等,属光学基础题。
27.(2分)海洋科考船利用声呐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2s后接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深度为  1530 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原理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利用的是  激光 (超声波/激光)。
【分析】(1)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2)月球和地球之间存在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3s=1s,
由v=可得;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有真空,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利用的是激光。
故答案为:1530;激光。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声音的传播,注意利用s=vt计算海水的深度时,t是声音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的一半。
28.(3分)《墨经》记载了2400年前,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无关 (有关/无关),所看到的是  倒立 (正立/倒立)的像。晴天的中午,在茂密的大树下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太阳 的像。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似。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无关;倒立。
【点评】分析“小孔成像”时,对小孔的要求是小孔应很小,如果小孔过大,则通过的是大面积的光束,不再呈现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说明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特点。
三、实验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36分)
29.(2分)如图所示,是小康房间的简化图。小康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够看到的范围图中已标出。请画出两条光线来确定小康的眼睛的位置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
【解答】解:小康房间的简化图。小康站在窗前向外望去;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30.(5分)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几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将微小现象放大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乙 (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在8个相同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它们 h 瓶。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图②中,瓶内的水越少,频率越高,中音调最高的是h瓶。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将微小现象放大,响度越大;(3)h。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解答。注意转换法是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1.(10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各个小组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如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确定  B 的高度(选填“A”、“B”)。
(2)小明组在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水的质量太大 ;② 水的初温太低 。
(3)如图2中甲、乙两图是给水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情景,则这两种情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乙→甲 (选填“甲→乙”、“乙→甲”)。
(4)如图3是小明组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像。图像中BC段表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吸热但温度不变 。
(5)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仅增加水的初始温度,请在图3中大致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6)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1℃。唯有小齐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根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老师认为小齐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
(7)如图4所示,小齐组利用器材继续研究沸水自然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本次实验应选择温度计(A/B)  A ,理由是  B有缩口,当温度降低时,示数不下降 。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及酒精度火焰的大小;
(3)根据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沸腾的定义回答;
(4)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回答;
(5)加热时间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Q=cmΔt分析画图;
(6)由题意结合表中数据提出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7)本实验要研究沸水自然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此解答。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保证一次调整到位;
(2)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因为:①水的质量太大;
(3)图2甲中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是沸腾前的现象;
(4)如图3图象中BC段说明了水沸腾时的特点为:吸热但温度不变;
(5)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即水的质量和沸点相同,增加水的初始温度,根据Q=cmΔt可知,即加热时间变短
(6)由题意结合表中数据,盐水的沸点高于101℃?
(7)本次实验应选择温度计A,理由是:B有缩口,示数不下降。
故答案为:(1)B;(2)①水的质量太大;(3)乙→甲;(5)见解答;(7)A,当温度降低时。
【点评】本题观察水的沸腾,考查器材的调试、反常现象分析、沸腾的现象及定义和特点、影响沸点的因素及Q=cmΔt的运用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作图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2.(7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①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选取海波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的好处是  受热均匀 。
②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的熔点为  48 ℃。
③小组做完冰熔化的实验,突发奇想,想用此装置继续探究“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的特点”这种想法  不可行 (选填“可行”、“不可行”)。
(2)图丙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晶体 (选填“晶体”、“非晶体”),它在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丁),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不变”)。
【分析】(1)①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需要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为了观察晶体熔化过程的现象,要使晶体受热均匀,水浴法加热可实现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较慢;
②液图象中一段保持不变的温度对应的是熔点;
③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①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②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解答】解:(1)①实验中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一个秒表记录加热的时间,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
②图乙中,BC段温度不变,对应的温度是48℃;
③想法不可行。理由是烧杯中水的温度与试管中水的温度相同后,所以试管中的水无法沸腾;
(2)①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到20min结束;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正在熔化的该物质的温度是 2℃,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的质量将变多。
故答案为:(1)①秒表;受热均匀;③不可行;固液共存。
【点评】知道水浴法加热的目的,理解晶体的特点以及晶体熔化的规律,可解答此题。
33.(8分)开明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  差一些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未点燃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①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②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需在  蜡烛② (选填“蜡烛①”或“蜡烛②”)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乙中的  b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
(4)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则它的像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仍然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是透明的,蜡烛射出的光线只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的清晰度比平面镜中的像要差一些。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不点燃;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只能在玻璃前观察;观察像的虚实应在后面观察;
(4)(5)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蜡烛A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②;
(3)验时,将点燃的蜡烛①放在玻璃板前,为确定像的虚实,并在如图乙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
(5)如图丙,将玻璃板倾斜。
故答案为:(1)位置;差一些;(3)蜡烛②;b;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34.(4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
(1)实验中烧瓶中水会变少,说明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  冰块 (选填“热水”或“冰块”)。
(3)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这说明液化需要放热。请对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不可靠,可能是高温水蒸气直接放热 。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金属板吸收放出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然后根据液化的条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当物体的温度越低时,水蒸气越容易液化。
(3)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也可能是高温水蒸气直接放热。
【解答】解:(1)烧杯里的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2)烧杯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温度升高,在金属盘中多放冰,从而降低金属盘的温度;
(3)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此时金属盘温度升高。说法不可靠。
故答案为:(1)汽化;(2)冰块,可能是高温水蒸气直接放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雨”的形成,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与掌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50题(外研版含解析)

下一篇:15.2分式的运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