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代寺学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代寺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9八上·自贡期中)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A.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地上的雪本身是不发光的,不是光源;
B、月亮本身也是不发光的,是反射太阳光,也不是光源;
C、通电的探照灯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D、放电影时的银幕不能发光,也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它反射光.
故选C.
【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2016八上·扎鲁特旗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像是倒立的,所以也不合题意,D选项中物体与像不是等大的,因此也不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4.(2019八上·自贡期中)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A.3m B.6m C.7.6×105km D.3.8×105km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池中的水的反射面是水面,而不是水底,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5.(2019八上·自贡期中)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图中A物体匀速运动,B物体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图中A物体加速运动,B物体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图中A、B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图中A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A物体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A物体是静止的;B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即B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6.(2016八上·简阳期中)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7.(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8.(2019八上·自贡期中)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  )
A.越来越长 B.保持不变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答案为:D。
【分析】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9.(2019八上·自贡期中)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
【解答】已知甲、乙两杯的冰正在熔化,所以它们的温度都为0℃,即两杯中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熔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0.(2019八上·自贡期中)08年奥运会上博尔特以9.69s的成绩打破了百米世界纪录,测得他起跑后的速度为8.56m/s,终点冲刺的平均速度为10.84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9.70m/s B.10.00m/s C.10.32m/s D.10.84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博尔特的平均速度v= = ≈10.32m/s;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v= 可求出博尔特的平均速度.
11.(2018八上·萍乡期末)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寒冬早晨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结在室内玻璃上,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分析】(1)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气体在温度降低或压缩体积的时候都可以变成液体.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2.(2019八上·自贡期中)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像的大小(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
所以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
13.(2019八上·自贡期中)给一位发烧病人量体温,示数为39.5℃,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示数也为39.5℃,那么这位患者的体温(  )
A.肯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可能低于39.5℃ D.肯定低于39.5℃
【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示数为39.5℃的体温计,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若患者体温小于或等于39.5℃,体温计示数仍是39.5℃,只有高于39.5℃,示数才变化,所以体温计示数为39.5℃时,患者体温可能是39.5℃,也可能低于39.5℃。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自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用力将其甩入玻璃泡内,否则测量结果将不准确。
14.(2018八上·呼和浩特期中)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需要继续加热,但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故选C.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本题考查了沸腾及沸腾的条件,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晶体物质凝固的两个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液体的沸腾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15.(2016八上·孝南期中)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用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了玻璃泡,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中,则(  )
A.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大 B.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小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当将一个浸有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棉花上的酒精会发生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故选B.
【分析】酒精在常温下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所以包有酒精浸湿的棉花的温度计示数比较低.
16.(2019八上·自贡期中)小明坐在甲车上,以甲车为参照物。他看到乙车正向左运动,而看到丙车正向右运动。有关三车的运动情况肯定错误的是(  )
A.有可能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而乙车正向左运动
B.有可能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
C.有可能乙、丙两车均向右运动,而丙车正向左运动
D.有可能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A、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左运动的,丙的速度若大于甲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A符合题意;
B、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向左运动的,B符合题意;
C、甲、乙车均向右运动,而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左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正向左运动,丙车正向右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左运动的,丙的速度若大于甲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向左运动的,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正向左运动,丙车正向右运动.
17.(2018八上·黔西月考)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故选A.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8.(2019八上·自贡期中)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24℃ B.25℃ C.26℃ D.27℃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27﹣4)=25℃。
故答案为:B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 ,中间是92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27℃ ,距离4℃有(27-4 )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9.(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选填甲或乙);体温计   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因为体温计的结构决定的,所以体温计使用前必须要   。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甩一下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1)甲乙两支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分度值为1℃;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
图甲为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使用前应“甩一下”使缩口上方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可以;甩一下。
【分析】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沸水温度大约在100℃,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分度值为1℃,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使用前应“甩一下”使缩口上方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20.(2018八上·沈丘期中)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 .
【分析】队伍站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21.(2019八上·自贡期中)甲、乙两车同时8:00均从A地出发同路线行驶到B地,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8:45,而乙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9:15,则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若甲车到达B地之后不停留,立即返回   min后与乙车相遇。
【答案】5:3;11.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A地与B地间的距离为s
已知t甲=8:45﹣8:00=45min=0.75h,t乙=9:15﹣8:00=1h15min=1.25h,
由v= 可得,v甲:v乙= : =t乙:t甲=1.25h:0.75h=5:3。
两车相遇时,则有:s甲′+s乙′=2s,即:v甲t甲′+v乙t乙′=2s,
所以, t甲′+ t乙′=2s,即: + =2,
解得:t= h=11.25min。
故答案为:5:3;11.25。
【分析】根据v甲:v乙= : =t乙:t甲可得 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根据两车相遇时,s甲′+s乙′=2s,即:v甲t甲′+v乙t乙′=2s,所以, t甲′+ t乙′=2s,即: + =2,可解得t。
22.(2019八上·自贡期中)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跟镜面成35度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答案】11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一束与平面镜成35°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5°=5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55°+55°=110°
故答案为:110°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可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3.(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48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其中BC段物质是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48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且处于固液共存态.
24.(2019八上·自贡期中)“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被称为电影的“先驱”。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各种形象,并且道具与影像动作完全一致。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试问:观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现象。
【答案】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屏幕上的文字图画,是由于屏幕发生了光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漫反射
【分析】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是漫反射。
25.(2019八上·自贡期中)在离平面镜3m处站立一个1.7m的学生,他与平面镜里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像的高度是   m。
【答案】6;1.7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故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m+3m=6m;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则此同学身高1.7m,像高也为1.7m。
故答案为:6;1.7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与像大小相等,可得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和像的高度.
三、作图与简答(1小题4分,2小题4分,共8分)
26.(2019八上·自贡期中)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答案】答: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被手吸收了,手的内能增加,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7.(2019八上·自贡期中)画出反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下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8.(2019八上·自贡期中)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9.(2019八上·自贡期中)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6 7
T/℃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原因是: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低或高)。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不断   ,(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5)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答案】(1)98
(2)低
(3)吸热;不变
(4)液化
(5)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开始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水温达到98℃时,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2)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现在水的沸点是98℃,因此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水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白气”;(5)水快要沸腾时容器底也会产生气泡,但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的水温度较低,这些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故气泡会逐渐减小,如(b)图所示;水沸腾之后,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故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也逐渐转化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如(a)图所示;
故答案为:(1)98;(2)低;(3)吸热;不变;(4)液化;(5)b
【分析】开始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水温达到98℃时,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现在水的沸点是98℃,因此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白气”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 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的水温度较低,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故气泡会逐渐减小水沸腾之后水蒸气会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
30.(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3)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   ,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垂直;大小
(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
(5)靠近;不变
(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3)实验结果表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面镜,像也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6)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垂直;大小;(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五、计算题(1小题4分,2小题6分,共10分)
31.(2019八上·自贡期中)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并测得从发出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答案】解:已知:声音的速度为v=1500m/s,声音传到海底的时间t= ×4s=2s,
求:海底的深度s=?
解:由v= 得,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 s=vt 可求出 海底的深度 .
32.(2019八上·自贡期中)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求:
(1)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与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哪一段更快?快多少?
【答案】(1)解:从图中可以得出,小车在BC段的时间tBC=7s﹣5s=2s,路程sBC=6m﹣2m=4m,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2m/s
答: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2m/s
(2)解: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vOA= = =1m/s,
由计算可知,vBC>vOA,
△v=vBC﹣vOA=2m/s﹣1m/s=1m/s
答: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快,快1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象根据 vBC= 可求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根据 vOA= 可求出 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比较出 哪一段更快?快多少?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代寺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9八上·自贡期中)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A.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2.(2016八上·扎鲁特旗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3.(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9八上·自贡期中)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A.3m B.6m C.7.6×105km D.3.8×105km
5.(2019八上·自贡期中)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  )
A. B.
C. D.
6.(2016八上·简阳期中)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7.(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2019八上·自贡期中)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  )
A.越来越长 B.保持不变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9.(2019八上·自贡期中)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10.(2019八上·自贡期中)08年奥运会上博尔特以9.69s的成绩打破了百米世界纪录,测得他起跑后的速度为8.56m/s,终点冲刺的平均速度为10.84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9.70m/s B.10.00m/s C.10.32m/s D.10.84m/s
11.(2018八上·萍乡期末)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2019八上·自贡期中)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像的大小(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13.(2019八上·自贡期中)给一位发烧病人量体温,示数为39.5℃,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示数也为39.5℃,那么这位患者的体温(  )
A.肯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可能低于39.5℃ D.肯定低于39.5℃
14.(2018八上·呼和浩特期中)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5.(2016八上·孝南期中)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用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了玻璃泡,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中,则(  )
A.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大 B.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小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无法确定
16.(2019八上·自贡期中)小明坐在甲车上,以甲车为参照物。他看到乙车正向左运动,而看到丙车正向右运动。有关三车的运动情况肯定错误的是(  )
A.有可能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而乙车正向左运动
B.有可能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
C.有可能乙、丙两车均向右运动,而丙车正向左运动
D.有可能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
17.(2018八上·黔西月考)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18.(2019八上·自贡期中)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24℃ B.25℃ C.26℃ D.27℃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9.(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选填甲或乙);体温计   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因为体温计的结构决定的,所以体温计使用前必须要   。
20.(2018八上·沈丘期中)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21.(2019八上·自贡期中)甲、乙两车同时8:00均从A地出发同路线行驶到B地,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8:45,而乙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9:15,则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若甲车到达B地之后不停留,立即返回   min后与乙车相遇。
22.(2019八上·自贡期中)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跟镜面成35度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23.(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是   ℃。
24.(2019八上·自贡期中)“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被称为电影的“先驱”。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各种形象,并且道具与影像动作完全一致。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试问:观众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   现象。
25.(2019八上·自贡期中)在离平面镜3m处站立一个1.7m的学生,他与平面镜里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像的高度是   m。
三、作图与简答(1小题4分,2小题4分,共8分)
26.(2019八上·自贡期中)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27.(2019八上·自贡期中)画出反射光线。
28.(2019八上·自贡期中)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9.(2019八上·自贡期中)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6 7
T/℃ 80 84 88 92 96 98 98 98
(1)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原因是: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低或高)。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不断   ,(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5)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0.(2019八上·自贡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3)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   ,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五、计算题(1小题4分,2小题6分,共10分)
31.(2019八上·自贡期中)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并测得从发出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32.(2019八上·自贡期中)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求:
(1)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与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哪一段更快?快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地上的雪本身是不发光的,不是光源;
B、月亮本身也是不发光的,是反射太阳光,也不是光源;
C、通电的探照灯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D、放电影时的银幕不能发光,也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是因为它反射光.
故选C.
【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像是倒立的,所以也不合题意,D选项中物体与像不是等大的,因此也不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4.【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池中的水的反射面是水面,而不是水底,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5.【答案】D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解:、图中A物体匀速运动,B物体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图中A物体加速运动,B物体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图中A、B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图中A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A物体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A物体是静止的;B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即B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7.【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8.【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答案为:D。
【分析】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9.【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
【解答】已知甲、乙两杯的冰正在熔化,所以它们的温度都为0℃,即两杯中水的温度相等;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熔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博尔特的平均速度v= = ≈10.32m/s;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v= 可求出博尔特的平均速度.
11.【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寒冬早晨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结在室内玻璃上,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分析】(1)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气体在温度降低或压缩体积的时候都可以变成液体.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2.【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
所以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
13.【答案】C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示数为39.5℃的体温计,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若患者体温小于或等于39.5℃,体温计示数仍是39.5℃,只有高于39.5℃,示数才变化,所以体温计示数为39.5℃时,患者体温可能是39.5℃,也可能低于39.5℃。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自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用力将其甩入玻璃泡内,否则测量结果将不准确。
14.【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需要继续加热,但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故选C.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本题考查了沸腾及沸腾的条件,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晶体物质凝固的两个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液体的沸腾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15.【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当将一个浸有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棉花上的酒精会发生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故选B.
【分析】酒精在常温下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所以包有酒精浸湿的棉花的温度计示数比较低.
16.【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A、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左运动的,丙的速度若大于甲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A符合题意;
B、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向左运动的,B符合题意;
C、甲、乙车均向右运动,而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左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正向左运动,丙车正向右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甲、丙两车均向右运动,乙车正向左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左运动的,丙的速度若大于甲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甲、乙两车均向左运动,而丙车正向右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右运动的;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向左运动的,甲、乙、丙三车均向右运动,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正向左运动,丙车正向右运动.
17.【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故选A.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8.【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27﹣4)=25℃。
故答案为:B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 ,中间是92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27℃ ,距离4℃有(27-4 )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19.【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甩一下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1)甲乙两支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分度值为1℃;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
图甲为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使用前应“甩一下”使缩口上方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可以;甩一下。
【分析】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沸水温度大约在100℃,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分度值为1℃,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使用前应“甩一下”使缩口上方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20.【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 .
【分析】队伍站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21.【答案】5:3;11.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A地与B地间的距离为s
已知t甲=8:45﹣8:00=45min=0.75h,t乙=9:15﹣8:00=1h15min=1.25h,
由v= 可得,v甲:v乙= : =t乙:t甲=1.25h:0.75h=5:3。
两车相遇时,则有:s甲′+s乙′=2s,即:v甲t甲′+v乙t乙′=2s,
所以, t甲′+ t乙′=2s,即: + =2,
解得:t= h=11.25min。
故答案为:5:3;11.25。
【分析】根据v甲:v乙= : =t乙:t甲可得 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根据两车相遇时,s甲′+s乙′=2s,即:v甲t甲′+v乙t乙′=2s,所以, t甲′+ t乙′=2s,即: + =2,可解得t。
22.【答案】11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一束与平面镜成35°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5°=5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55°+55°=110°
故答案为:110°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可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3.【答案】晶体;固液共存;48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其中BC段物质是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48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且处于固液共存态.
24.【答案】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屏幕上的文字图画,是由于屏幕发生了光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漫反射
【分析】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是漫反射。
25.【答案】6;1.7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故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m+3m=6m;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则此同学身高1.7m,像高也为1.7m。
故答案为:6;1.7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与像大小相等,可得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和像的高度.
26.【答案】答: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被手吸收了,手的内能增加,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下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8.【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29.【答案】(1)98
(2)低
(3)吸热;不变
(4)液化
(5)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开始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水温达到98℃时,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2)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现在水的沸点是98℃,因此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水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白气”;(5)水快要沸腾时容器底也会产生气泡,但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的水温度较低,这些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故气泡会逐渐减小,如(b)图所示;水沸腾之后,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故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也逐渐转化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如(a)图所示;
故答案为:(1)98;(2)低;(3)吸热;不变;(4)液化;(5)b
【分析】开始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水温达到98℃时,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现在水的沸点是98℃,因此该地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白气”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 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的水温度较低,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故气泡会逐渐减小水沸腾之后水蒸气会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
30.【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垂直;大小
(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
(5)靠近;不变
(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3)实验结果表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面镜,像也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6)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垂直;大小;(4)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1.【答案】解:已知:声音的速度为v=1500m/s,声音传到海底的时间t= ×4s=2s,
求:海底的深度s=?
解:由v= 得,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 s=vt 可求出 海底的深度 .
32.【答案】(1)解:从图中可以得出,小车在BC段的时间tBC=7s﹣5s=2s,路程sBC=6m﹣2m=4m,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2m/s
答: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2m/s
(2)解: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vOA= = =1m/s,
由计算可知,vBC>vOA,
△v=vBC﹣vOA=2m/s﹣1m/s=1m/s
答: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快,快1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分析】由图象根据 vBC= 可求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根据 vOA= 可求出 小车在OA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比较出 哪一段更快?快多少?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名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物理(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合考试物理试题(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