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安徽)《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2.(2023·江都模拟)2023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C.积极践行绿色出行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3.取一滤纸条,等间距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 pH 大于 7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快
4.关爱生命,拥抱健康。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中含有C、H、O、N 等元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微量元素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我们应适当的摄入含硒元素的食物
C.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D.为响应“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号召,霉变食物经蒸煮后再食用
5.用NaOH固体配制200g 10%的NaOH溶液,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NaOH的固体保存
B.用天平称NaOH固体
C.加水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存放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镁条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浓硫酸在实验室可用于作干燥剂
D.液氮可用于作制冷剂
7.地球上 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溴元素的中子数为 35
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C.溴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个氧分子:3O3
B.铜离子:Cu+2
C.标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
D.碳酸钾:KCO3
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 对 CO 在催化剂 Pt/Al2O3/Ba 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
B.CO2、N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催化剂 Pt/Al2O3/Ba 可反复利用
1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个数为(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完全变质
② 取铜片和黄铜片用相同的力度互相刻画 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 黄铜片的硬度大于铜片
③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 2:1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④ 将某纤维制品进行灼烧检验 出现烧焦羽毛味 该制品为纯棉制品
⑤ 等质量相同的镁和锌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完全反应 收集到的气体镁比锌多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1.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配制质量分数为 20%的 Ca(OH)2溶液 探究燃烧的条件
A.A B.B C.C D.D
12.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uO、O2、H2O B.Na2CO3、NaOH、Na2SO4
C.CaCl2、CO2、CaCO3 D.Fe(NO3)3、FeCl3、Fe(OH)3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K2SO4 加适量 Ba(NO3)2 溶液,过滤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 CO2 气体,观察
D 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A.A B.B C.C D.D
1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 X、Y 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 NaOH 和 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 的溶解度曲线为 b 曲线
B.X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t2℃时,等质量的X、Y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X、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 X>Y
二、填空题
15.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填序号),其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轻按鼻夹可使其与鼻梁贴合,是因为铁丝有很好的    性,在铁丝表面镀锌是因为铁与    接触容易锈蚀。
(2)次氯酸钠(NaClO)是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阳阳的早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一种即可),从合理膳食的角度,你认为阳阳可以在早餐中加入富含    (填“糖类”或“维生素”)的食物。
(4)由涤纶和羊毛混纺织成的夹克,主要是利用了合成纤维的    (填字母)等优良性能。
a.透气性好 b.弹性好 c.吸水性强 d.强度高
三、综合应用题
16.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炼铁高炉:
(1)高炉中“CO2→CO”的反应主要发生在    区域(填字母)。
(2)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炼铁厂用含氧化铁 480 吨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求得到单质铁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题
17.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 A 装置时,应先    。
a.调整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 b.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或D 装置中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 B 装置内的现象是    。
(4)如图是检查装置 A 的气密性的过程,在 F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代号)。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取出集气瓶
b.盖上毛玻璃片
c.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d.将集气瓶倒放在桌上
五、流程题
18.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我国科学家李灿院士团队突破了太阳能电解水和 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关键技术(液态太阳燃料技术),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①氢能存储/CO2加氢(催化剂:ZnO﹣ZrO2、压强:5.0Mpa、温度:315~320℃)路线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 1 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2)捕集燃煤电厂烟气(含有 CO2、N2、O2及 H2O)中的 CO2,并将其甲烷(CH4)化的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a、MEA 水溶液低温可吸收 CO2,升高温度可解吸 CO2。
b、恒温流化床反应器出口温度高。
①“吸收塔”中电厂烟气从塔底通入,MEA 水溶液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解吸塔”实现 CO2解吸的操作是    。
②“设备 A”可实现 CH4和 H2O 分离,方法是    。
③ CO2甲烷化的反应中, =    。
六、科学探究题
19.西川实验化学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转化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以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③20℃,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度/g 110 21.8 9.6
I.陈老师和罗老师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相关的化学实验(如图 1):
(1)【实验现象】陈老师的实验中出现大量气泡,罗老师的实验中没有气泡产生。
写出陈老师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提出疑问】罗老师的实验为何没有气泡产生?
【实验探究】步骤一:两位老师一番倒腾,另外设计实验,在锥形瓶内装 30mL 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 A 从容器中抽出 1mL 空气,用注射器 B 缓慢加入 1mL 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发现无气泡产生,同时采集数据(如图2):
步骤二:用注射器 A 继续抽取 10mL 空气,用注射器 B 继续缓慢加入 10mL 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发现出现大量气泡,同时采集数据。实验前需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中用注射器 A 抽取空气的目的是    。
(4)实验中通过气压测量仪所测锥形瓶内压强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3,曲线②中 t1到 t2时间段压强变化的操作是    。
(5)【实验结论】导致陈老师、罗老师实验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6)II. 在 20℃时,余老师为测定某样品(含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碳酸钠的含量时,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
装置 A 的作用是   ,C 处应依次排入装置    →E。(在 E~H 中选择)
(7)当向装置 D 中通入足量的 CO2时,实验最终会析出的晶体质量为    。 (不考虑结晶水,且忽略空气成分影响)
(8)何老师认为若 B 中稀盐酸反应完,而样品没有反应完,测定的含量会偏小。所以,请优秀的西川实验同学帮忙补做一个简单实验:    ,证明样品中的碳酸钠已完全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污染环境,B错误
C.践行绿色出行,保护环境,C正确;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污染空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3.【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氨水显碱性,溶液pH>7。A答案正确;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B答案正确;
C、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没有与石蕊试液接触,但石蕊试液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答案正确;
D、由图可知,变蓝色的棉球个数多,说明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氨水的酸碱性分析;
B、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分析;
C、根据分子的特点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分子运动的快慢。
4.【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解析】【解答】A、纤维素属于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含氮元素。A答案错误;
B、硒为微量元素,且硒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则我们应适当摄入含硒元素的食物。B答案正确;
C、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但钙为常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C答案错误;
D、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蒸煮也不能杀死,则蒸煮后也不能食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纤维素属于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硒为微量元素,且硒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图中试剂瓶是细口瓶。A答案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B答案错误;
C、 用NaOH固体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 ,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答案正确;
D、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细口瓶中,图中试剂瓶是广口瓶。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分析;
D、根据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白光,故其可用于制作照明弹,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A答案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去除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B答案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C答案错误;
D、液氮汽化时吸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7.【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又由于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溴元素的中子数为80-35=45;A答案错误;
B、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答案错误;
C、溴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答案错误;
D、溴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A答案错误;
B、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铜离子表示为Cu2+。B答案错误;
C、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C答案正确;
D、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K2CO3 。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A答案错误;
B、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答案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则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答案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催化剂Pt/Al2O3/Ba可反复利用。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和NaOH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完全变质。①答案错误;
②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则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②答案正确;
③电解水时通直流电,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③答案错误;
④将某纤维制品进行灼烧检验,出现烧焦羽毛味,说明该制品富含蛋白质,则不是纯棉制品。④答案错误;
⑤同等盐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和锌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较多,但不能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⑤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分析;
②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
③电解水时通直流电,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④灼烧检验,出现烧焦羽毛味,说明该制品富含蛋白质;
⑤等盐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和锌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较多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答案错误;
B、干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湿花通二氧化碳前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通二氧化碳后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探究CO2与水的反应。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将20.0g氢氧化钙加80.0g水中,氢氧化钙溶解的很少,不可能得到20%的氢氧化钙溶液。C答案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探究燃烧的其它条件。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氧气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A答案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答案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无法一步转化为氯化钙。C答案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D答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能生成氧氧化铜,氧化铜能生成水,氧气和水能相互转化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能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钠能相互转化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氯化钙分析;
D、根据氯化铁能生成硝酸铁、氯化铁能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硝酸铁能相互转化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过量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A答案错误;
B、适量的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除去杂质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B答案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取样,分别通入CO2气体,观察,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C答案正确;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沉淀,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等。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B、根据适量的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D、根据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而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为a曲线故。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说明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为b曲线,则将 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则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答案错误;
C、由于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C答案错误;
D、由图可知,t3℃时,Y的溶解度大于X,则等质量的X、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Y>X,则溶剂质量X>Y。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取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示即可比较在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可以确定提纯物质的方法,据此解答。
15.【答案】(1)②③/③②;过滤;延展;氧气和水(答案合理即可)
(2)+1
(3)鸡蛋/牛奶;维生素
(4)bd/db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纤维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口罩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聚乙烯和聚丙烯,都属于塑料,镀锌铁丝属于金属材料;口罩的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病毒、细菌等微小颗粒的进入,使人们在呼吸时摄入的气体得到有效的过滤,其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轻按鼻夹可使其与鼻梁贴合,是因为铁丝有很好的延展性;在铁丝表面镀锌是因为铁与氧气、水接触容易锈蚀;
(2)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 0,得x = +1;
(3)阳阳的早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鸡蛋和牛奶,面包富含糖类,从合理膳食的角度,阳阳可以在早餐中加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一般来说,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优良,所以由涤纶和羊毛混纺织成的夹克,主要是利用了合成纤维的弹性好、强度高等优良性能。
【分析】(1)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均衡膳食的原则来分析;
(4)根据化学纤维的性质来分析。
16.【答案】(1)B
(2);有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设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36t
答: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336t。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高炉中,C处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处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答案为:B;
(2)生铁为铁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碳等杂质,与酸不反应,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有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最后剩余了少量黑色固体;
(3)根据氧化铁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单质铁的质量为336t。
【分析】(1)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铁与酸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17.【答案】(1)b
(2);便于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3)BC;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
(4)丙
(5)ba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组装仪器时要先下后上,则搭建装置时,应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故选: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或D装置中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装置是BC;关闭弹簧夹,由于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则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检查A装置气密性时,由于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则右边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放一段时间,温度降低,由于试管内的空气排出,压强减小,则导管中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故选丙;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在水下盖上毛玻璃片,取出集气瓶,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故填bac。
【分析】(1)根据组装仪器时要先下后上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以及B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
(5)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来分析。
18.【答案】(1);H2O、CO2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升高温度;降低温度;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ZnO﹣ZrO2、压强:5.0Mpa、温度:315~320℃ 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图可知,该流程中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反应又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则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二氧化碳和水;
(2)①将MEA水溶液从塔顶喷淋,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由于升高温度可解吸CO2,则“解吸塔”实现解吸CO2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可将水液化,从而分离甲烷和水;
③由于。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压强、温度的条件下生成CH3OH和H2O,流程中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反应又需要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降低温度,可将水液化,进行分析。
19.【答案】(1)
(2)固定注射器A,拉动注射器B,松手后若注射器B恢复到原来位置
(3)确保刚加入稀盐酸时,初始压强不变
(4)注射器A继续抽取10mL空气
(5)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
(6)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F
(7)133.774g
(8)继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碳酸铵已完全反应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步骤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固定注射器A,然后拉动注射器B,由于装置中压强减小,则松手后注射器B会恢复到原来位置,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由于加入稀盐酸后,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则用注射器A抽取空气,能确保刚加入稀盐酸时,初始压强不变;
(4)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段压强减小,则说明内部气体减少,因此对应步骤为减少气体的操作方法,则可为注射器A继续抽取10mL空气;
(5)根据陈老师、罗老师实验操作可知,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导致反应现象不同;
(6)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说明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干扰;该装置的原理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可先连接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气体,然后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即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故C处应依次排入装置FE;
(7)210g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设充分反应后,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x=60.5g y=145.75g
设会析出碳酸钠的质量为z,则
解得z=133.774g;
(8)若想证明样品中碳酸铵已完全反应,可继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其中不含碳酸钠。
【分析】(1)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稀盐酸后,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进行分析;
(4)根据到t1到t2时间段压强减小,则说明内部气体减少进行分析;
(5)根据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导致反应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7)根据进行分析;
(8)根据证明样品中碳酸铵已完全反应,可继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其中不含碳酸钠进行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安徽)《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3·江都模拟)2023年中国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C.积极践行绿色出行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污染环境,B错误
C.践行绿色出行,保护环境,C正确;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污染空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3.取一滤纸条,等间距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 pH 大于 7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快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氨水显碱性,溶液pH>7。A答案正确;
B、酸、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B答案正确;
C、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没有与石蕊试液接触,但石蕊试液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答案正确;
D、由图可知,变蓝色的棉球个数多,说明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快。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氨水的酸碱性分析;
B、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分析;
C、根据分子的特点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分子运动的快慢。
4.关爱生命,拥抱健康。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中含有C、H、O、N 等元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微量元素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我们应适当的摄入含硒元素的食物
C.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D.为响应“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号召,霉变食物经蒸煮后再食用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解析】【解答】A、纤维素属于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含氮元素。A答案错误;
B、硒为微量元素,且硒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则我们应适当摄入含硒元素的食物。B答案正确;
C、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但钙为常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C答案错误;
D、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蒸煮也不能杀死,则蒸煮后也不能食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纤维素属于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硒为微量元素,且硒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
5.用NaOH固体配制200g 10%的NaOH溶液,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NaOH的固体保存
B.用天平称NaOH固体
C.加水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存放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图中试剂瓶是细口瓶。A答案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B答案错误;
C、 用NaOH固体配制200g10%的NaOH溶液 ,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答案正确;
D、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细口瓶中,图中试剂瓶是广口瓶。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分析;
D、根据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镁条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浓硫酸在实验室可用于作干燥剂
D.液氮可用于作制冷剂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白光,故其可用于制作照明弹,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A答案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去除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B答案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C答案错误;
D、液氮汽化时吸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7.地球上 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溴元素的中子数为 35
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C.溴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答案】D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又由于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溴元素的中子数为80-35=45;A答案错误;
B、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答案错误;
C、溴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答案错误;
D、溴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溴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个氧分子:3O3
B.铜离子:Cu+2
C.标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
D.碳酸钾:KCO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A答案错误;
B、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铜离子表示为Cu2+。B答案错误;
C、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C答案正确;
D、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K2CO3 。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进行分析。
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 对 CO 在催化剂 Pt/Al2O3/Ba 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
B.CO2、N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催化剂 Pt/Al2O3/Ba 可反复利用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A答案错误;
B、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答案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则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答案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催化剂Pt/Al2O3/Ba可反复利用。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
1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个数为(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完全变质
② 取铜片和黄铜片用相同的力度互相刻画 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 黄铜片的硬度大于铜片
③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 2:1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④ 将某纤维制品进行灼烧检验 出现烧焦羽毛味 该制品为纯棉制品
⑤ 等质量相同的镁和锌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完全反应 收集到的气体镁比锌多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和NaOH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完全变质。①答案错误;
②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则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②答案正确;
③电解水时通直流电,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③答案错误;
④将某纤维制品进行灼烧检验,出现烧焦羽毛味,说明该制品富含蛋白质,则不是纯棉制品。④答案错误;
⑤同等盐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和锌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较多,但不能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⑤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分析;
②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的划痕比黄铜片上的明显且深;
③电解水时通直流电,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④灼烧检验,出现烧焦羽毛味,说明该制品富含蛋白质;
⑤等盐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和锌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较多分析。
11.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配制质量分数为 20%的 Ca(OH)2溶液 探究燃烧的条件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答案错误;
B、干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湿花通二氧化碳前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通二氧化碳后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探究CO2与水的反应。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将20.0g氢氧化钙加80.0g水中,氢氧化钙溶解的很少,不可能得到20%的氢氧化钙溶液。C答案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探究燃烧的其它条件。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12.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uO、O2、H2O B.Na2CO3、NaOH、Na2SO4
C.CaCl2、CO2、CaCO3 D.Fe(NO3)3、FeCl3、Fe(OH)3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氧气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A答案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答案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无法一步转化为氯化钙。C答案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D答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能生成氧氧化铜,氧化铜能生成水,氧气和水能相互转化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能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钠能相互转化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氯化钙分析;
D、根据氯化铁能生成硝酸铁、氯化铁能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硝酸铁能相互转化分析。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K2SO4 加适量 Ba(NO3)2 溶液,过滤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 CO2 气体,观察
D 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过量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A答案错误;
B、适量的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除去杂质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B答案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取样,分别通入CO2气体,观察,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C答案正确;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沉淀,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等。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B、根据适量的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D、根据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1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 X、Y 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 NaOH 和 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 的溶解度曲线为 b 曲线
B.X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t2℃时,等质量的X、Y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X、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 X>Y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而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为a曲线故。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说明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为b曲线,则将 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则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答案错误;
C、由于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C答案错误;
D、由图可知,t3℃时,Y的溶解度大于X,则等质量的X、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Y>X,则溶剂质量X>Y。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取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示即可比较在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可以确定提纯物质的方法,据此解答。
二、填空题
15.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填序号),其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轻按鼻夹可使其与鼻梁贴合,是因为铁丝有很好的    性,在铁丝表面镀锌是因为铁与    接触容易锈蚀。
(2)次氯酸钠(NaClO)是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阳阳的早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一种即可),从合理膳食的角度,你认为阳阳可以在早餐中加入富含    (填“糖类”或“维生素”)的食物。
(4)由涤纶和羊毛混纺织成的夹克,主要是利用了合成纤维的    (填字母)等优良性能。
a.透气性好 b.弹性好 c.吸水性强 d.强度高
【答案】(1)②③/③②;过滤;延展;氧气和水(答案合理即可)
(2)+1
(3)鸡蛋/牛奶;维生素
(4)bd/db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纤维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口罩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聚乙烯和聚丙烯,都属于塑料,镀锌铁丝属于金属材料;口罩的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病毒、细菌等微小颗粒的进入,使人们在呼吸时摄入的气体得到有效的过滤,其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轻按鼻夹可使其与鼻梁贴合,是因为铁丝有很好的延展性;在铁丝表面镀锌是因为铁与氧气、水接触容易锈蚀;
(2)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 0,得x = +1;
(3)阳阳的早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鸡蛋和牛奶,面包富含糖类,从合理膳食的角度,阳阳可以在早餐中加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一般来说,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优良,所以由涤纶和羊毛混纺织成的夹克,主要是利用了合成纤维的弹性好、强度高等优良性能。
【分析】(1)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均衡膳食的原则来分析;
(4)根据化学纤维的性质来分析。
三、综合应用题
16.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炼铁高炉:
(1)高炉中“CO2→CO”的反应主要发生在    区域(填字母)。
(2)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炼铁厂用含氧化铁 480 吨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求得到单质铁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B
(2);有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设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36t
答: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336t。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高炉中,C处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处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答案为:B;
(2)生铁为铁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碳等杂质,与酸不反应,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有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最后剩余了少量黑色固体;
(3)根据氧化铁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单质铁的质量为336t。
【分析】(1)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铁与酸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四、实验题
17.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 A 装置时,应先    。
a.调整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 b.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或D 装置中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 B 装置内的现象是    。
(4)如图是检查装置 A 的气密性的过程,在 F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代号)。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取出集气瓶
b.盖上毛玻璃片
c.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d.将集气瓶倒放在桌上
【答案】(1)b
(2);便于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3)BC;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
(4)丙
(5)ba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组装仪器时要先下后上,则搭建装置时,应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故选: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或D装置中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装置是BC;关闭弹簧夹,由于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则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检查A装置气密性时,由于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则右边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放一段时间,温度降低,由于试管内的空气排出,压强减小,则导管中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故选丙;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对集气瓶的操作顺序是在水下盖上毛玻璃片,取出集气瓶,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故填bac。
【分析】(1)根据组装仪器时要先下后上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以及B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
(5)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来分析。
五、流程题
18.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我国科学家李灿院士团队突破了太阳能电解水和 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关键技术(液态太阳燃料技术),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①氢能存储/CO2加氢(催化剂:ZnO﹣ZrO2、压强:5.0Mpa、温度:315~320℃)路线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 1 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2)捕集燃煤电厂烟气(含有 CO2、N2、O2及 H2O)中的 CO2,并将其甲烷(CH4)化的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a、MEA 水溶液低温可吸收 CO2,升高温度可解吸 CO2。
b、恒温流化床反应器出口温度高。
①“吸收塔”中电厂烟气从塔底通入,MEA 水溶液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解吸塔”实现 CO2解吸的操作是    。
②“设备 A”可实现 CH4和 H2O 分离,方法是    。
③ CO2甲烷化的反应中, =    。
【答案】(1);H2O、CO2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升高温度;降低温度;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ZnO﹣ZrO2、压强:5.0Mpa、温度:315~320℃ 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图可知,该流程中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反应又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则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二氧化碳和水;
(2)①将MEA水溶液从塔顶喷淋,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由于升高温度可解吸CO2,则“解吸塔”实现解吸CO2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可将水液化,从而分离甲烷和水;
③由于。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压强、温度的条件下生成CH3OH和H2O,流程中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反应又需要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降低温度,可将水液化,进行分析。
六、科学探究题
19.西川实验化学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转化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以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③20℃,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度/g 110 21.8 9.6
I.陈老师和罗老师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相关的化学实验(如图 1):
(1)【实验现象】陈老师的实验中出现大量气泡,罗老师的实验中没有气泡产生。
写出陈老师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提出疑问】罗老师的实验为何没有气泡产生?
【实验探究】步骤一:两位老师一番倒腾,另外设计实验,在锥形瓶内装 30mL 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 A 从容器中抽出 1mL 空气,用注射器 B 缓慢加入 1mL 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发现无气泡产生,同时采集数据(如图2):
步骤二:用注射器 A 继续抽取 10mL 空气,用注射器 B 继续缓慢加入 10mL 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发现出现大量气泡,同时采集数据。实验前需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中用注射器 A 抽取空气的目的是    。
(4)实验中通过气压测量仪所测锥形瓶内压强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3,曲线②中 t1到 t2时间段压强变化的操作是    。
(5)【实验结论】导致陈老师、罗老师实验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6)II. 在 20℃时,余老师为测定某样品(含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碳酸钠的含量时,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
装置 A 的作用是   ,C 处应依次排入装置    →E。(在 E~H 中选择)
(7)当向装置 D 中通入足量的 CO2时,实验最终会析出的晶体质量为    。 (不考虑结晶水,且忽略空气成分影响)
(8)何老师认为若 B 中稀盐酸反应完,而样品没有反应完,测定的含量会偏小。所以,请优秀的西川实验同学帮忙补做一个简单实验:    ,证明样品中的碳酸钠已完全反应。
【答案】(1)
(2)固定注射器A,拉动注射器B,松手后若注射器B恢复到原来位置
(3)确保刚加入稀盐酸时,初始压强不变
(4)注射器A继续抽取10mL空气
(5)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
(6)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F
(7)133.774g
(8)继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碳酸铵已完全反应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步骤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固定注射器A,然后拉动注射器B,由于装置中压强减小,则松手后注射器B会恢复到原来位置,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由于加入稀盐酸后,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则用注射器A抽取空气,能确保刚加入稀盐酸时,初始压强不变;
(4)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段压强减小,则说明内部气体减少,因此对应步骤为减少气体的操作方法,则可为注射器A继续抽取10mL空气;
(5)根据陈老师、罗老师实验操作可知,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导致反应现象不同;
(6)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说明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干扰;该装置的原理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可先连接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气体,然后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即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故C处应依次排入装置FE;
(7)210g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设充分反应后,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x=60.5g y=145.75g
设会析出碳酸钠的质量为z,则
解得z=133.774g;
(8)若想证明样品中碳酸铵已完全反应,可继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其中不含碳酸钠。
【分析】(1)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稀盐酸后,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进行分析;
(4)根据到t1到t2时间段压强减小,则说明内部气体减少进行分析;
(5)根据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量不同,导致反应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7)根据进行分析;
(8)根据证明样品中碳酸铵已完全反应,可继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其中不含碳酸钠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