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化成泪是非晶体的熔化
2.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
C.该物质在内温度不变,说明没有吸收热量
D.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物质加热,是为了缩短实验时间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人,分别从大桥的南、北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首次相遇处距大桥北端400m,相遇后,两人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走到对方桥头又立即返回,返回后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他们再次相遇处距大桥南端300m。根据计算可得到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4.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关于怎样学习物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B.背诵条文,甘于刷题
C.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D.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5.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发生液化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6.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7.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为37℃
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普通口罩的长度约为175d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8.以下温度计的使用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图甲中体温计的量程为-20~110℃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图乙的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图丙中此时可以读数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图丁中的三种读数方式都是正确的
9.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沸腾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沸腾了纸锅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会停止沸腾
10.如图所示,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了一个“水瓶琴”,用筷子敲击瓶口,就可以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通过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依次敲击瓶口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依次敲击瓶口时,最右边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D.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瓶口时,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11.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物体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快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12.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考试时间约540s
B.考场内人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6℃
C.你写字用的中性笔的长度大约为15dm
D.你平静答题时心率大约为70次/min
13.秋天的早晨,小明戴口罩骑自行车上学,则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八年级的他身高约150 B.他一分钟心跳约30次
C.他家用的口罩的厚度约5 D.他骑行的速度约4.5
14.生活中我们常用“估测”这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为37℃
B.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min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B.潮湿的衣服晾晒在通风的地方很快变干,这是蒸发现象
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室外,镜片上有雾,这是液化现象
16.过去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代号为R12的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右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R12在冷凝器内汽化、吸热,把冰箱内的热放出
C.R12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D.密封完好的冰冻饮料从冰箱内拿出后会“冒汗”,这是熔化现象
17.小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4mm、2.35cm、2.37cm、3.2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cm C.2.357cm D.2.53cm
18.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中接触到了一些实验器材,下列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不从零刻度开始测量
B.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D.温度计在测量沸水温度时,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可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
19.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
B.近日,我们本地昼夜温差可达40℃
C.洗澡水较舒适的温度大约是42℃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
20.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在教室周围种树
C.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1.学习初中物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下列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B.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C.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D.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2.在刚结束的校运动会赛场上,学校的优秀通讯员小红同学跟随同班的运动员一起跑起来并用手机同步拍摄该运动员,从而实现拍摄完美的视觉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手机为参照物,操场周围的观众是静止的
B.以手机为参照物,终点处的裁判是运动的
C.以小红同学为参照物,操场的跑道是静止的
D.以操场周围的观众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23.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让人觉得舒适的气温约为 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
C.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D.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
2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彼此平行,反射光线也一定平行
B.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
D.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时,反射角为
25.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的玻璃表面上会起“雾”,“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26.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吸收热量,液化成雨水
2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下列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路程是3m
C.B物体的速度大于A物体的速度
D.以A物体为参照物,B物体向西运动
2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29.关于热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
B.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C.为了防止食品运输时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
D.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保存蔬菜
30.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泡方便面时,碗口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
B.“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
C.“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31.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B.成人步行速度4km/h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大约是37℃
D.一名中学生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大约是75次
32.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是为了(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33.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试管中的水将会(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判断
34.下列关于“雪糕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纸,过一会儿,雪糕开始“滴水”,属于液化现象
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雪糕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剥去纸,雪糕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35.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5℃时,也可以说温度升高5K
B.咸丰县城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
36.图中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适合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  )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无法判断
3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 的声波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声音
D.剧院的内墙用吸声材料装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8.如图,是手表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手表的实际时间是(  )

A.1∶50 B.10∶50 C.7∶20 D.10∶10
39.如图所示,在水槽底部O点处做一个标记,将一束激光射至O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注水,则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
A.不变 B.向右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上移动
40.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再次上演“浪漫之吻”。对接完成后,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静止的(  )
A.卫星发射塔架 B.空间站组合体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太阳
4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舒适的洗澡水温度为 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要10s 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42.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中装的都是海波晶体,当用酒精灯加热到一定时间,会发现烧杯中的海波大部分已熔化,则试管中的海波(  )

A.大部分熔化 B.小部分熔化 C.—点都没熔化 D.以上都有可能
43.如图所示为海波由固态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的沸点是48℃
C.海波是非晶体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44.小丽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作( )
A. B. C. D.
45.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缩小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所成的像变大 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46.小明为了准备体育中考每天在操场跑步锻炼。这天对他的跑步进行了测速,他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3.75m/s
C.4.5m/s D.3.85m/s
47.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乙<v甲<v丙。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上升,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4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3︰1 B.5︰3 C.3︰4 D.4︰3
49.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体温都是39.3℃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3℃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3℃
50.如图所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进行转化,若丙为固态,则(  )
A.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是非晶体,蜡烛化成泪是蜡烛熔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B.由图像可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25min结束,则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故B错误;
C.该物质在15~20min内处于熔化过程,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水浴法”加热,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设大桥全长为L,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第一次相遇时,乙通过的路程为
甲通过的路程为
该过程中甲、乙用的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变形可得
第二次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乙通过的路程为
该过程中甲和乙用的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变形可得
②÷①化简可解得
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由可知,在时间一定时,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所以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采用题海战术,需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联系实际,多思考,重在理解,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由图可知,气态CO2经过压缩机后,仍为气态,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
B.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液态CO2经过膨胀阀后一部分变为气态CO2,则此过程中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错误;
D.CO2经过蒸发器时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D
【详解】A.根据常识可知,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8℃,故A不符合题意;
B.老师讲课的声音在60dB左右,比120dB小得多,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常识可知,普通口罩的长度约为175mm,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速度的知识可知,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如图甲所示,体温计量程通常为35~42℃,不可能为-20~110℃,故A错误;
B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离开待测液体,故B正确,C错误;
D.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不会沸腾,但会蒸发,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纸锅受水的影响,纸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纸不会烧着,所以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继续吸热,则水将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A.敲击有水玻璃瓶时,声音主要是由水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依次敲击瓶口时,由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相同,所以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故B错误;
C.在依次敲击瓶口的过程中,最右边瓶子水柱最高,振动最慢,所以音调最低,故C正确;
D.用不同的力敲击它们,它们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一个不变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B错误;
C.由公式可知,路程s不变,时间t越大,v越小,即运动越慢,故C错误;
D.由公式可知,时间t不变,路程s越大,v越大,即运动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一般情况下,物理考试时间约为90min,即5400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变化幅度不大,考场内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B不符合题意;
C.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称为“一拃”,中学生的一拃大约为18cm,而写字用的中性笔的长度比其略小,约为15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大约为1s,平静答题时心率大约为70次/min,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八年级的他身高约
故A错误;
B.他一分钟心跳约70次,故B错误;
C.他家用的口罩的厚度约5mm,故C错误;
D.他骑行的速度约4.5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6℃,故A不符合题意;
B.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5s,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m, 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1.1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形成在玻璃内表面,故A错误;
B.由于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物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速度越快,所以潮湿的衣服晾晒在通风的地方很快变干,这是蒸发现象,故B正确;
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樟脑丸由固态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才会有雾,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镜片上液化,故D错误。
故选B。
16.A
【详解】A.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制冷剂气态进入冷凝器,气态的制冷剂变为液态的制冷剂,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故B错误;
C.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电冰箱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把冰箱冷冻室内热带走,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会“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观察5个测量数据发现,数据3.25cm的准确值为3.2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2.34mm的数据记录错误,其余3次记录的数据的准确值都为2.3cm,准确值不同,所以3.25cm、2.34mm数据是错误的,需要去除,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求平均值,所以物体的长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详解】A.使用刻度尺时,物体的一端一能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格处量起,最后减去前面的长度,因此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零刻线损坏也可以完成测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天平时,根据左物右码原则,应该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量筒时,读数时的视线始终要正对刻度线,与液面的凹面的最低处相平或凸形顶部相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温度计在测量沸水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读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季昼夜温差较大,近日,我们本地昼夜温差可达20℃,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水较舒适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大约是42℃,故C符合题意;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4℃,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B
【详解】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但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等级,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A
【详解】A.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高,振幅影响的是响度,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宏观方面,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B
【详解】A.手机与操场周围的观众的相对位置改变,则以手机为参照物,操场周围的观众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手机与终点处的裁判的相对位置改变,以手机为参照物,终点处的裁判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小红同学与操场的跑道的相对位置改变,以小红同学为参照物,操场的跑道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操场周围的观众与比赛中的运动员的相对位置改变,以操场周围的观众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3.D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50dB,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在8s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D
【详解】A.入射光线彼此平行,发生镜面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一定平行,但是发生漫反射,也要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故A错误;
B.发生反射时,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也是0°,故C错误;
D.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
90°-20°=70°
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D正确。
故选D。
25.B
【详解】A.冬天,窗户的玻璃表面上会起“雾”,“雾”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而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此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固时会放热,不致使菜窖里的温度过低而冻坏蔬菜,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B
【详解】A.地表水和海水由液态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A错误;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水蒸气变成液滴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是凝固现象,凝固散热,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小水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7.D
【详解】A.由图甲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路程
sA=vAt=3m/s×3s=9m
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B物体的速度
所以B物体的速度小于A物体的速度,故C错误;
D.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由于
vA>vB
所以以A物体为参照物,B物体向后运动,即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8.A
【详解】根据运动的知识可知,以船为参照物,山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以水、河岸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不选择自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B
【详解】A.人游泳结束刚离开水时,人身体上的水蒸发要从身体上吸热,所以感到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寒冷的冬季,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冰中掺入杂质,使冰的熔点降低,使冰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利用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来吸热,达到降温目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凝固会放热,避免冻坏蔬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B
【详解】炎热的夏季。雪糕周围冒的“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在泡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1.C
【详解】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5cm=7.5dm
故A不符合题意;
B.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
1.1m/s=1.1×3.6km/h=3.96km/h≈4km/h
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大约是25℃左右,37℃属于高温天气了,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不到1s,中学生1min脉搏跳动大约75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B
【详解】小镜子相对口中温度而言,温度较低,将冷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热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样小水珠会分布在小镜子上,不能清晰成像,所以需要放在火上烤一下,使小镜子温度升高,避免口腔中热空气在小镜子上液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C
【详解】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不能沸腾。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B
【详解】A.冰棍“滴水”是物体从固态熔化为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
B.“白粉”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形成的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出汗”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茶杯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故C错误;
D.“冰棍冒气”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35.A
【详解】A.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分度值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温度升高5℃时,也可以说温度升高5K,故A正确;
B.咸丰县属于湖北省,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5℃,故B错误;
C.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不同沸点不同,故C错误;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37℃,故D错误。
故选A。
36.B
【详解】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甲、乙两支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管细的乙温度计液柱变化较大,故乙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
故选B。
37.C
【详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说通过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m/s,超声波也是声音, 所以超声波的速度约是340m/s,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声音,故C正确;
D.剧院的内墙用吸声材料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8.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实际时间为10∶10。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9.C
【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一束激光射至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面逐渐上升,入射点逐渐向左移动,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
故选C。
40.B
【详解】A.以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相对于发射塔架的位置发生改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它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相对于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的位置发生改变,它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太阳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D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水温度略高约为40℃,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不到1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C
【详解】海波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海波加热时,烧杯中的海波会熔化,但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海波能达到熔点,但试管中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海波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海波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即一点都没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3.A
【详解】A.图中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是48℃,就是海波的熔点,故A正确;
B.根据图像的特点可知,图像中不能反映出沸点,故B错误;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属于晶体,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海波在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熔化结束,故D错误。
故选A。
44.A
【详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3.41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3.41cm记录错误,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5.B
【详解】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照相机靠近被拍摄者,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原理都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6.B
【详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故选B。
47.A
【详解】因为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而乙机驾驶员如果选择甲机或者丙机为参照物时,由于
v乙<v甲<v丙
他和甲、丙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他会感到自己在下降;若乙机驾驶员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他离地面越来越远,会感到自己在上升。若选自身为参照物,则他始终静止,在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一般不选自身为参照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8.D
【详解】已知,s甲︰s乙=2︰3,t甲︰t乙=1︰2,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故选D。
49.B
【详解】由题意可知,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由于先测甲的体温说明甲的体温是39.3℃;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乙和丙的体温,结果显示体温都是39.3℃,说明乙和丙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9.3℃,否则示数将大于39.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0.D
【详解】丙是固态,由图可知,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4.基本营养物质 (含解析)同步训练 2023-2024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