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月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金属制炊具 B.氮气用于制化肥和硝酸
C.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 D.灯泡中充氖气通电发红光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是按纯净物和混合物排列的是
A.自来水、液态空气 B.氯酸钾、五氧化二磷
C.水银、蜡烛燃烧的产物 D.稀有气体、双氧水
5.国庆节当天,小明通过手机软件“墨迹天气”查看到郑州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下列没有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A.臭氧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夹试管 B.加入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溶解氯化钠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如图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B.图中x的值为6
C.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4
9.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各组物质的构成微粒属于同一类的是
A.金刚石、硅 B.氧化汞、汞
C.氧气、氦气 D.氯化钠、过氧化氢
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以下不当操作造成的后果描述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则测量结果偏大
B.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则收集的氧气量偏小
C.量取15mL水时俯视读数,则实际取水的体积偏小
D.用托盘天平称取5 g食盐的过程中(1g以下用游码),误将药品放在右侧托盘,则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偏小
11.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胆矾和食盐——看颜色 B.空气和二氧化碳——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白醋和酒精——闻气味 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12.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C.如图“”表示的是氧原子 D.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所有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4.下列各图表示利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16分)
15.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16.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
(2)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到,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
17.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问题。
(1)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
(2)下列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多选);
①食物腐败 ②光合作用 ③天然气燃烧 ④金属生锈
(3)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请举例说明: 。
18.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在变化Ⅰ中,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变化Ⅱ和Ⅲ属于物理变化,请从微观角度说明理由 。
19.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序号)。
(2)画出与③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3)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图②原子的质量为bkg,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0.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B是黑色固体,在反应②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请列举物质D的一种用途 ;
(2)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果反应②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
(1)水沸腾时会将壶盖被顶起;
(2)氧气和液氧都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22.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已知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设计实验证明甲烷的燃烧产物。(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微型实验装置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请回答。
(1)向a处滴入2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的结论是 。
(2)该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优点外,还有哪些优点?(答出一点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的一套实验装置 ,该装置不足的地方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若用E收集氧气,请简述验满氧气的方法 。
(4)已知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气,所选择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
(5)某同学进行甲、乙两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②实验甲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
③实验乙中,为防止瓶中氧气逸出损失,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
试卷第2页,共6页
1.A
【详解】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正确;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树木的砍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正确;
C、生命的维持、生产、生活必需化学物质,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不切实际,故错误;
D、乘坐公共交通,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用金属制炊具,是利用了金属具有导热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可用于制化肥和硝酸,是利用了氮气能与氢气反应、及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灯泡中充氖气通电发红光,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会发出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银是汞,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蜡烛燃烧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是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双氧水是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如可吸入颗粒物等。
【详解】A、根据分析,臭氧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二氧化氮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是粉尘污染,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入,此选项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
C、检查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来溶解氯化钠,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x,x=6,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A
【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硅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构成微粒的种类相同,故选项正确。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氧分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瓶内气体处于膨胀状态,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描述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不会使收集的氧气量,但收集的时间会变长,描述错误;
C、俯视读数偏大,实际量取出液体的体积偏小,故量取15mL水时俯视读数,则实际取水的体积偏小,描述正确;
D、托盘天平中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5 g食盐的过程中(1g以下用游码),由于没有使用游码,所以误将药品放在右侧托盘,不会影响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描述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 胆矾是蓝色晶体,食盐是白色晶体,用看颜色的方法可鉴别两种物质,此选项正确;
B. 空气和二氧化碳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都熄灭,所以用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的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C. 白醋有一种酸的气味,酒精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两种物质,此选项正确;
D.加入二氧化锰无现象的是水,加入二氧化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可鉴别两种物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正确。
B、极小的水滴中包含大量的水分子,错误。
C、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表示的是氢原子。错误。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既不是反应物、催化剂,也不是生成物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4.C
【详解】A、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此选项不正确;
C、已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一定,故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越多,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就越多,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单位时间生成的氧气越多,此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生成了氧气,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减小,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5. 拉瓦锡 氮气##N2
【详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16.(1)广口瓶
(2)用湿抹布扑灭(或细沙扑灭)
【详解】(1)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
(2)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或细沙扑灭)。
17.(1)21%
(2)①③④
(3)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详解】(1)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
(2)在①食物腐败、③天然气燃烧、④金属生锈的化学变化中氧气都是反应物,它们都是氧化反应,在②光合作用中氧气是生成物,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填:①③④;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等(合理即可)。
18.(1) 碳原子、氧原子 化合反应
(2)分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详解】(1)根据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中没有改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2)变化Ⅱ和Ⅲ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理由是分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19.(1)①④
(2)
(3)
【详解】(1)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①④;
(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与③化学性质相似的可以是铍原子,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3)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0.(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2)
(3)
【分析】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在反应②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是反应②的催化剂且反应②产生氧气,故B是二氧化锰,E是氯酸钾或过氧化氢,A加热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A是高锰酸钾,C是锰酸钾,G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是硫,H是二氧化硫,将答案带入原题,符合题意。
【详解】(1)D是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2)反应③为硫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
(3)反应②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结合分析可知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21.(1)水沸腾时易把壶盖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造成气体体积变大;
(2)氧气和液氧均由氧气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详解】(1)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沸腾时易把壶盖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造成气体体积变大,将壶盖顶起;
(2)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均由氧气分子构成,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1)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通入空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通入呼气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中观察到伸入空气中的的木条正常燃烧,而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对比可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实验中观察到通入空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通入呼气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在甲烷燃烧的火焰正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详解】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在甲烷燃烧的火焰正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4.(1) 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更环保(合理即可)
【详解】(1)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中的氨水挥发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碱性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实验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氨气会污染空气,气球会将氨气收集,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更环保(合理即可)。
25.(1) 长颈漏斗 铁架台
(2) BD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
(4)c、g、h、i
(5)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将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详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铁架台。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所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收集装置D,则应选择的一套实验装置是BD。该装置不足的地方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加热时粉末状的物质会进入导气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若用E收集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氧气。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C,选择装置G收集氯气,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h端排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c、g、h、i。
(5)①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实验甲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③实验乙中,为防止瓶中氧气逸出损失,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注意的操作是:将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2023-2024上学期七年级10月英语试题(无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