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溶液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溶液》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 取出NaCl B.称量NaCl
C. 量取水 D.溶解NaCl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3.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白酒 B.食盐 C.白糖 D.植物油
4.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则这1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 B.0.1% C.10% D.无法判断
5.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氢气燃烧 D.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6.乐乐同学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奶粉 B.蔗糖 C.面粉 D.植物油
7.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A. B. C.浓 D.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溶质析出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用紫色石蕊溶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
9.下列清洗物品的方法中应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机器零件上的油污
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擦洗皮肤上残留的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B.食盐溶于水可制成冰袋,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C.冰投入水中,可得到一种无色溶液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11.从100g10%的NaCl溶液中取出10g,那么剩下的90g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
B.9%
C.10%
D.11.1%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13.对图所示溶液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是稳定均一的混合物 B.溶质为NaCl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D.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4.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都能得到溶液的是
A.碳酸钡、碳酸钠 B.植物油、汽油 C.酒精、二氧化碳 D.食盐、木炭
1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提供了 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酒精灯等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
(1)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 。
(2)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后同)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 。
(3)小亮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写好标签:

17.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 。
(3)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4)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应再加入 g丙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6)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分数大小关系是 。
18.如图是某同学在学完有关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后所做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C中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表达式)。
(2)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3)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使D中固体溶解的方法为 。
三、实验题
19.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厨房中有下列物质:①食盐、②料酒、③面粉、④豆油、⑤白糖、⑥面酱,将它们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克蔗糖放入n克水中,得到蔗糖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m+n)克
B.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表明溶液越浓,溶液中所含溶质一定越多
C.将100g20%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20%
D.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3)根据图示回答:
①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两者相比,较浓的溶液是 。
②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溶质的化学式是 ,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观察到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试剂A可能是 。
③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4)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m
③ 20 8 27.2
④ 20 10 n
①表中m=26,n=
②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四、计算题
20.学习小组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20g,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H2SO4+2NaOH=Na2SO4+2H2O)
21.向100g BaCl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滴加Na2SO4溶液的质量/g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33 4.66 6.99 6.99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的质量为______g;
(2)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瓶塞倒放,正确;B、称量时左物右码”,正确;C、量取水时仰视,会使量取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操作。故选C。
点睛: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
2.B
【分析】用固体物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详解】A、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没有过滤操作,不需要使用漏斗,故选项正确;
C、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溶剂水,故选项错误;
D、托盘天平用于称取溶质固体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D
【详解】由题:能溶于水切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即可。A、B、C都符合要求;D、不能溶于水,不符合要求。综上,选D。
4.C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10%。
故选C。
5.C
【详解】A、研碎胆矾只是胆矾形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氢气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水,是化学变化,正确。
D、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水蒸气液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C。
6.B
【详解】A、奶粉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C、面粉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符合题意。
故选:B。
7.C
【分析】物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整体就吸热,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放热,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详解】A、NaCl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选项错误;B、KNO3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D、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故选项错误。故选C。
8.D
【详解】A.由于有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因此给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可能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A不正确;
B.由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B不正确;
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恒温蒸发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C不正确;
D.用紫色石蕊溶液只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一般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用自来水洗手是利用溶解原理洗去可溶性污物,利用悬浊液形成的原理洗去不溶性污物,故A错误;
B、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油脂易溶解于汽油,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B错误;
C、洗衣粉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C正确;
D、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酒精清洗残留的碘是利用溶解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洗涤剂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不是溶解现象,故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要放热,但热效应很不明显,所以不能用氯化钠,故说法错误;
C.冰和水属于同一种物质,所以得到的不是溶液,故说法错误;
D.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从100g10%的NaCl溶液中取出10g,那么剩下的90g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故选C。
12.D
【详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B、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澄清液体,不是溶液,故B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水可以溶解蔗糖和食盐,也可以溶解酒精、二氧化碳等,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10%NaCl是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所以氯化钠属于溶质,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0:90=1:9,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标签中内容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A、碳酸钡不溶于水,无法得到溶液。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和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木炭不溶于水,无法得到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选项错误;
C、溶液就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如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正确;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对应的溶质,但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选项错误;
故选C。
16.(1)加速固体溶解
(2) ⑤ ①
(3)
【详解】(1)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溶解,故填:加速固体溶解;
(2)配制溶液不需要酒精灯,故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⑤;小华同学是用固体配制,故需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而小亮是用浓溶液稀释,故不需要用天平称药品质量,而是用量筒量取体积,故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天平,选①,故填:⑤;①;
(3)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故填:;
17.(1)t2
(2)增加溶剂
(3)降温结晶
(4)15
(5)80
(6)乙>丙>甲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M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N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该温度下,乙的不饱和溶液,故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增加溶剂;
(3)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4)t3℃时,丙的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1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125g-25g=100g,降温至t1℃,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为40g,故应再加入40g-25g=15g丙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
(6)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18. B (或 ) >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详解】(1)由图可知,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甲,溶质全部溶解,得到A溶液,继续加入20g甲,有部分溶质未溶解,得到B溶液,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可能恰好达到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C溶液,烧杯中的溶质完全溶解,C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25g乙,有部分溶质未溶解,故D是乙的饱和溶液,但是甲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一定属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是B;
C中溶剂质量是100g,溶解了20g+20g=40g甲,故C中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由图可知,40℃时,100g水中,加入40g甲物质,能全部溶解,加入25g乙物质,有部分溶质未溶解,说明40℃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升高温度,使乙的溶解度增加,从而使D中固体溶解,也可增加溶剂。
19.(1)A
(2)C
(3) A B Ca(OH)2 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变小
(4) 26 9:25
【解析】(1)
面粉、面酱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豆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食盐、料酒、白糖等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所以①②⑤可以形成溶液;
故选A;
(2)
A、m蔗糖不一定能全部溶解完全,所以得到蔗糖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等于(m+n)克,不正确;
B、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表明溶液越浓,但溶液的质量如果很少,溶液中所含溶质也会少,不正确;
C、恒温蒸发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蒸发水后仍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剂减少了溶液质量减少,不正确;
故选C;
(3)
A中有剩余固体没有溶解,为饱和溶液,相同多的溶剂,B中溶解的溶质更多,所以B中溶液更浓,试管中维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入A后变浑浊,说明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加入A后放热,温度升高,故可能为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氢氧化钠,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氯化钠继续溶液,溶液密度变大,物体受到浮力变大,所以弹簧秤读数变小;
(4)
实验①溶质全部溶解,实验③不能全部溶解完,说明实验②还能全部溶解完,故n=26,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只溶解了7.2g和溶剂的质量为20g,故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7.2:20=9:25。
20.解: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10%=4g
设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4.5%。
【详解】见答案。
21.(1)6.99;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的质量为6.99g;
(2)6.24%;
解:设100g 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6.24g
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24%
答: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24%。
【详解】见答案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4.2 乘法公式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_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综合复习题(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