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B卷(原卷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2. 【2023天津真题】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星火燎原 C. 积土成山 D. 沙里淘金
3.在做镁燃烧实验过程中,陶土网上产生了白色固体,一些同学认为它是氧化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就“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做结论
4. 【2023福建真题】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干冰制冷
C. 风力发电 D. 火箭发射
5.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呼吸作用
6. 【2023湖南衡阳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己是悬崖百丈冰 B. 白玉为堂金作马
C. 沉舟侧畔千帆过 D. 山寺桃花始盛开
7.在“点燃蜡烛”的活动与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只发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 B.产生火焰并放出热量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玻璃管另一端出现白烟
8. 【2023湖北潜江等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
C. 无色无味 D. 具有可燃性
9.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无色无味
C.液态氧为淡蓝色 D.能支持燃烧
10. 【2023陕西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具有导热性 铁生锈 B.木炭具有可燃性 木炭燃烧
C.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12. 【2023江苏扬州真题】实验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 50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 50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 50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 50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13.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14.给80 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陶土网;⑥带铁圈的铁架台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15.【2022湖南株洲】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16.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进行的实验是( )
A.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D.分别放入一个小昆虫
17. 【2023云南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8.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19. 【2023新疆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液体体积 D. 闻药品气味
20.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21.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既有 变化,又有 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2. 【2023湖南株洲真题改编】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我们青年学生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养成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品德。最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下列劳动实践活动。
(1)清洗试管: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______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试管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放在指定的地方。
(2)实验操作:
①量取8 mL稀硫酸时,应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相平。
②胶头滴管使用后应 ,再吸取其他药品。
③实验室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烧杯的底部应垫 。
④玻璃管插人带孔橡胶塞中,先把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2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有以下错误操作,请你指出造成的后果。
(1)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 。
(2)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向下: 。
(3)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液: 。
(4)向竖直的玻璃仪器中加入金属颗粒: 。
24.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瓶塞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 的后果。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5.如图是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 (填序号)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
(3)如图3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成功? 。
(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A
【解析】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2023天津真题】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星火燎原 C. 积土成山 D. 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做镁燃烧实验过程中,陶土网上产生了白色固体,一些同学认为它是氧化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就“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做结论
【答案】C
【解析】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都属于收集证据。
故选C。
4. 【2023福建真题】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干冰制冷
C. 风力发电 D. 火箭发射
【答案】D
【解析】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D、火箭发射,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A.铁生锈过程中,铁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6. 【2023湖南衡阳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己是悬崖百丈冰 B. 白玉为堂金作马
C. 沉舟侧畔千帆过 D. 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7.在“点燃蜡烛”的活动与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只发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 B.产生火焰并放出热量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玻璃管另一端出现白烟
【答案】A
【解析】A、点燃蜡烛的探究中,蜡烛受热熔化、遇冷凝结是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错误;
B、蜡烛燃烧产生火焰并放热,正确;
C、根据分析A,C说法,正确;
D、将玻璃管斜插入蜡烛火焰的焰心处,未燃烧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在另一端遇冷形成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正确。
故选:A。
8. 【2023湖北潜江等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
C. 无色无味 D. 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无色无味
C.液态氧为淡蓝色 D.能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状态、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液态氧为淡蓝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0. 【2023陕西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具有导热性 铁生锈 B.木炭具有可燃性 木炭燃烧
C.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答案】A
【解析】A、铁具有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木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木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氧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盐具有咸味,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2023江苏扬州真题】实验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 50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 50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 50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 50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答案】C
【解析】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40.0mL氯化钠溶液,应选择50mL量筒,不能选择烧杯,是因为烧杯误差大。
故选C。
13.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答案】A
【解析】A、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此选项错误;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此选项正确;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此选项正确;
D、查找蜡烛成分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4.给80 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陶土网;⑥带铁圈的铁架台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加热80mL液体时,由于液体体积较大,则应选用烧杯加热,则除此之外,还需要酒精灯、陶土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故选②③⑤⑥,故选A。
15.【2022湖南株洲】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6.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进行的实验是( )
A.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 D.分别放入一个小昆虫
【答案】C
【解析】A、燃着的木条可用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A选项实验错误;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都不复燃,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B选项实验错误;
C、取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没有变浑浊的是空气,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C选项实验正确;
D、小昆虫可用于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呼吸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小昆虫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D选项实验错误。
故选C。
17. 【2023云南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故呼出气体中含氮气,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熄灭,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不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错误。
故选A。
19. 【2023新疆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读液体体积 D. 闻药品气味
【答案】C
【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造成酒精洒出,引发火灾,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的内壁接触,要悬于试管的上方滴加,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闻药品气味的方法为:打开瓶塞,瓶口距离鼻孔前下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空气,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千万不要把鼻子放在容器口去闻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答案】B
【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21.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既有 变化,又有 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 化学 一定
(3).物理变化 不一定
【解析】(1)A处为加热水,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2)图②中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与二氧化碳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则蜡烛燃烧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根据此实验得出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得出结论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2. 【2023湖南株洲真题改编】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我们青年学生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养成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品德。最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下列劳动实践活动。
(1)清洗试管: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______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试管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放在指定的地方。
(2)实验操作:
①量取8 mL稀硫酸时,应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相平。
②胶头滴管使用后应 ,再吸取其他药品。
③实验室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烧杯的底部应垫 。
④玻璃管插人带孔橡胶塞中,先把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答案】(1)试管刷;倒
(2)①10;凹液面的最低处
②立即用水洗净
③石棉网/陶土网
④用水润湿
【解析】(1)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放在指定的地方;
(2)①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mL液体,应选用 10mL量筒;并且在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
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否则会污染瓶中的药品;
③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为防止烧杯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所以烧杯底部应垫放石棉网或陶土网;
④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
2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有以下错误操作,请你指出造成的后果。
(1)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 。
(2)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向下: 。
(3)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液: 。
(4)向竖直的玻璃仪器中加入金属颗粒: 。
【答案】(1)污染、腐蚀桌面,污染试剂
(2)腐蚀标签
(3)污染试剂
(4)打破仪器底部
【解析】(1)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药液可能会污染、腐蚀桌面,或试剂会受到污染;
(2)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向下,残留的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3)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液,可能会污染试剂;
(4)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向竖直的玻璃仪器中加入金属颗粒,可能会打破仪器底部;
24.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瓶塞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 的后果。
【答案】(1).朝向手心;倒放
(2).C
(3). ;试管炸裂
【解析】(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2)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有两个,一:酒精燃烧后,产物中有水,可使产物水挥发,避免水蒸气留在灯帽中,冷凝后聚集在灯芯上,不利于下次的点燃;二:平衡气压,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不存在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的原因。
故选C。
(3)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试管炸裂的后果。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5.如图是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 (填序号)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
(3)如图3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成功? 。
(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
【答案】(1)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a
(2)水珠或者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4)密度比水小
【解析】(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可以看到位于火焰a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即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2)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为了避免白烟扩散,无法点燃,应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4)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数学试题 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Unit5 My future Lesson28 同步练习 (2课时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