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年第一学期蚌山区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 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体温计的温度为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s。
【答案】 ①. ②. 38.5 ③. 338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1 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 mm,物体左端与2.0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81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示数38.5℃
[3]由图示秒表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则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由于偏向“6”一侧,所以指针在3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s,即停表的读数为
300s+38s=338s
2. 如图,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制作时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制作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
【答案】 ①. 凝固 ②. 升华
【解析】
【详解】[1][2]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因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升华。
3. 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答案】乙
【解析】
【详解】甲图是根据相同的路程比时间,乙图是相同时间比路程,速度的定义是单位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故与乙相同。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做A、B两点的对称点,再用虚线连接两个对称点即可,作图如下
5. “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如图所示。“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主要是减慢了油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
【解析】
【详解】在上部盛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从而减慢油的汽化,达到省油的目的。
6. 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减弱”或“增强”)声音通过底盘传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A”、“B”或“C”)。
A.铃声的响度太大 B.铃声的音调太高 C.玻璃罩漏气
【答案】 ①. 减弱 ②. C
【解析】
【详解】[1]由于泡沫隔音效果较好,实验时将闹钟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声音通过底盘传出,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传声的介质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玻璃罩漏气,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答案】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光进入眼睛才能看见事物,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m。
【答案】 ①. 虚 ②. 5
【解析】
【详解】[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白鹭”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9.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
【答案】9︰8
【解析】
【详解】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 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 河岸 B. 行船 C. 岸边的房屋 D. 远处的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树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只有是行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则物块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B.
12. 夏日的清晨,蚌埠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红第一个走进教室,以下小红同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教室门高约165cm
B. 小红从前门以正常步行速度走到后门用时约3秒
C. 小红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教室里的桌子表面的温度大约10℃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5cm,教室门高大于中学生的身高,大约2m,故A错误;
B.前门到后门长度大约10m,人正常的速度为1m/s,从门口走到窗边用时约
故B错误;
C.成年人的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小红比其略低,约为1.1m/s,故C正确;
D.教室内温度大约25℃,教室里桌子表面的温度大约25℃,故D错误。
故选C。
13. 据《蚌埠日报》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中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孩子与父母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
C. 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
D. 在物理学中,高音是指响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孩子与父母语言交流,通过交流获取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频率划分,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Hz,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爸妈运用“狮吼功”,可能使孩子心情烦躁,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物理学中,高音指声音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远,像也越大,故C错误;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16.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首先确定反射光线①,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②;法线的垂直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③,故选B.
17.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壶烧开水时,壶喷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壶烧开水时,壶嘴周围的温度很高,水蒸气在稍微远离壶嘴的地方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气”,故A错误;
B.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黑板上的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属于液化,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放在衣柜里的脑丸过一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升华成了樟脑气体,升华会吸热,故C正确;
D.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时互相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为某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75℃
C. 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 该物质在第15min时为固液共存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D.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从8min到18min时,温度没有变化,由此判断该物质属于晶体,此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即在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错误,D正确;
BC.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是从8min到18min,共用时10min,在这段时间内温度保持80℃不变,即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BC错误。
故选D。
19.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从P点沿直线向Q点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1米/秒。当甲通过PQ中点位置时,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米。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甲或乙运动的图像是( )
A. A是甲 B. B是甲的 C. A是乙的 D. B是乙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线的速度
同理B的速度为
所以A、B都不是甲的图象;当甲到达PQ中点位置时,甲行驶的路程为
甲和乙运动的时间
若乙的s-t图线如图所示A所示,6s行驶的路程为8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8m 6m=2m
与题意不符;若乙的s-t图线如图所示B所示,6s行驶的路程为3m,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6m-3m=3m>2m
与题意相符。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0. 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
(1)图1是小龙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一个错误:______;
(2)小龙改正错误之后,发现本实验还需要补充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
(3)补全仪器后,从水被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出水温T,并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______℃;
0 1 2 3 4 5 6 7 8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4)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是______;
A.90℃ B.98℃ C.99℃ D.100℃
(5)小龙观察并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如图2中______为水沸腾时的图像(选填“甲”或“乙”)。
【答案】 ①.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②. 停表 ③. 99 ④. C ⑤. 甲
【解析】
【详解】(1)[1]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如图1所示,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使测得的温度不准确。
(2)[2]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所以还需要补充的一个测量工具是停表。
(3)[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5min后,水已经沸腾,水的温度不变,即水的沸点是99℃。
(4)[4]根据数据推断,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仍是99℃,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5]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2中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2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反射光沿方向射出,用笔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与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的夹角是入射角,与的夹角是反射角;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量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
30° 35° 40° 45° 50° 55°
30° 35° 40° 45° 50° 55°
(3)在图甲中,让光束沿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射出,与(1)相比,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4)如图乙所示,把纸板E、F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仍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5)根据图甲、乙所示实验,请你进一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
【答案】 ①.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 可逆 ③. 不能 ④. 垂直
【解析】
【详解】(2)[1]由表格中数据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即沿FO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3]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如果把纸板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也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还在一个平面内。
(5)[4]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在纸板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纸板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2.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气体温度计。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段液柱。通过液柱的左右移动来间接显示温度的变化。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改进合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玻璃管内径变小 B.烧瓶体积变小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A
【解析】
【详解】(1)[1]由题意知,这个温度计瓶内装的是气体,故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2]本题中设计的温度计读数不明显,是因为吸管太粗,气体膨胀的量小的时候很难观察到变化,由于温度变化时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量一定,所以可以将玻璃管内径变小,可使液柱变化更明显。
故选A。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3、24题各6分,25题8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3. 蛟龙号在探测海洋时,从水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潜,第30s时潜至600m的深度并一直悬停在此处。这时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信息。求:(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蛟龙号下潜的平均速度;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
【答案】(1)20m/s;(2)3000m
【解析】
【详解】解:(1)蛟龙号下潜的平均速度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
答:(1)蛟龙号下潜的平均速度为20m/s;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为3000m。
24. 为提高车辆通行量,一些城市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打造成绿波带。在市区建成的绿波带道路上,车辆只要保持绿波速度就能一路绿灯通行。如图所示为蚌埠市东海大道的绿波速度标牌,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2km的两个路口,用时144s。问:
(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能否“绿波通行”?
(2)小明同学沿东海大道赶往蚌埠南站,他距离南站15km,若以绿波速度通行,最快多少分钟到达蚌埠南站?
【答案】(1)50km/h,能;(2)18min
【解析】
【详解】解:(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由标志牌可知,绿波带道路限速50km/h,所以汽车能“绿波通行”。
(2)由可得,若以绿波速度通行,到达蚌埠南站最短时间为
答:(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50km/h;能“绿波通行”;
(2)若以绿波速度通行,最快18min到达蚌埠南站。
25. 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cm、BC=90cm,甲的速度为0.2m/s。
(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t;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
(3)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MN=10cm的滑块(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b所示,为使两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
【答案】(1)2.5s;(2)0.36m/s;(3)0.36m/s~0.4m/s
【解析】
【详解】(1)由可得,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则乙小球的运动时间为t=2.5s,乙小球的速度为
(3)甲小球刚好和N端相碰时,滑块的速度等于乙小球的速度,即为0.36m/s,甲小球刚好和M端相碰时,滑块在2.5s内运动的路程
s=sBC+lMN=90cm+10cm=100cm=1m
此时滑块的速度
所以,为使两者相碰,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
答:(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为2.5s;(2)乙小球的速度为0.36m/s;(3)滑块的速度范围为0.36m/s~0.4m/s。2023—2024年第一学期蚌山区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 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体温计的温度为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s。
2. 如图,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制作时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制作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
3. 如图所示是比较速度大小的两种方法,速度定义的研究方法与图中_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同。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 “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如图所示。“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主要是减慢了油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6. 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减弱”或“增强”)声音通过底盘传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A”、“B”或“C”)。
A.铃声的响度太大 B.铃声的音调太高 C.玻璃罩漏气
7.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m。
9.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 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 河岸 B. 行船 C. 岸边的房屋 D. 远处的树
11. 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则物块长度为( )
A B. C. D.
12. 夏日的清晨,蚌埠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红第一个走进教室,以下小红同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教室门高约165cm
B. 小红从前门以正常步行速度走到后门用时约3秒
C. 小红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教室里的桌子表面的温度大约10℃
13. 据《蚌埠日报》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中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孩子与父母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孩子能够听到爸妈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
C. 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
D. 在物理学中,高音是指响度大
14.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15.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16.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7.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壶烧开水时,壶喷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18. 如图为某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75℃
C. 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 该物质在第15min时为固液共存态
19.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从P点沿直线向Q点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1米/秒。当甲通过PQ中点位置时,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米。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甲或乙运动的图像是( )
A. A是甲的 B. B是甲的 C. A是乙的 D. B是乙的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0. 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
(1)图1是小龙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一个错误:______;
(2)小龙改正错误之后,发现本实验还需要补充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
(3)补全仪器后,从水被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出水温T,并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______℃;
0 1 2 3 4 5 6 7 8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4)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是______;
A.90℃ B.98℃ C.99℃ D.100℃
(5)小龙观察并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两种图景。如图2中______为水沸腾时的图像(选填“甲”或“乙”)。
2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反射光沿方向射出,用笔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与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的夹角是入射角,与的夹角是反射角;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量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
30° 35° 40° 45° 50° 55°
30° 35° 40° 45° 50° 55°
(3)在图甲中,让光束沿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射出,与(1)相比,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4)如图乙所示,把纸板E、F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仍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5)根据图甲、乙所示实验,请你进一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
22.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气体温度计。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段液柱。通过液柱的左右移动来间接显示温度的变化。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改进合理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玻璃管内径变小 B.烧瓶体积变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23、24题各6分,25题8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3. 蛟龙号在探测海洋时,从水面开始沿竖直方向下潜,第30s时潜至600m的深度并一直悬停在此处。这时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信息。求:(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蛟龙号下潜的平均速度;
(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
24. 为提高车辆通行量,一些城市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打造成绿波带。在市区建成的绿波带道路上,车辆只要保持绿波速度就能一路绿灯通行。如图所示为蚌埠市东海大道的绿波速度标牌,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2km的两个路口,用时144s。问:
(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能否“绿波通行”?
(2)小明同学沿东海大道赶往蚌埠南站,他距离南站15km,若以绿波速度通行,最快多少分钟到达蚌埠南站?
25. 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小球分别位于A、B两点,同时开始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匀速运动,已知AC=50cm、BC=90cm,甲的速度为0.2m/s。
(1)甲小球由A点到C点的时间t;
(2)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求乙小球的速度;
(3)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现将乙小球换成长MN=10cm的滑块(宽度很窄),N端放于B点,如图b所示,为使两者相碰,求滑块的速度范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含解析)

下一篇: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提优练习(无答案)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