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在地热喷泉上方架一口锅,能煮熟食物
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4.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5.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B.镜中生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后方车辆司机观察到自行车的尾灯会发光,所以尾灯是光源
D.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7.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水面“折”枝 B.照镜子
C.手影 D.拱桥倒影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物理学是研究 、 、热、力、 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9.(1)900μm= m;
(2)280m= nm;
(3)1.5h= s。
10.用刻度尺测得一根木棒的长度是28.36cm,它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特征,“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特征,“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靠声音的 来判断的。
12.若一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在该同学身后3m处有一棵树,则他的像与树的距离为 m;当该同学慢慢面镜,他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13.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14.如图,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 (选填“地球”或“月球”);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太阳光从教室外透过教室窗户玻璃射进教室内的过程中,光速将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三、作图题(共8分)
15.如图所示,A点为路灯的一发光点,MN为灯下站立着的人,请作出人在路灯下的影子。
16.图中,入射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60°,请在图中画出的反射光线。
17.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6分,共25分)
18.(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2所示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cm;
(3)俊雄同学用图3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想测蜡块的体积,发现蜡块不能浸没在水中,后来借助一块铁块成功的测出了蜡块的体积是 cm3。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 ;
(2)有2mm和3mm的两个玻璃板,实验时应该选用 的玻璃板,同时,玻璃板最好是选择 (完全透明/半透明)玻璃板;
(3)按实验要求摆放器材,点燃蜡烛A,观察蜡烛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 (选填“未点燃”或“点燃”)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直至完全重合。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观察到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实验中为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甲图中眼睛应在 (A/B/C/D)位置观察;
(6)经过三次实验,王强记录物与对应像的位置如图乙,这三次实验中蜡烛A所成像的大小相等,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 ;为验证更多的实验结论,他应增加的测量工具是 ;
(7)在做甲图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难以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8)实验中若平板玻璃向右倾斜了,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填“A”或“B”);
(9)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10)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11)为了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图丁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填序号)。
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a、b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1)如图甲所示,纸板上的虚线ON垂直于平面镜,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到O点,使AO与镜面的夹角变大,则反射角将变 ;
(2)如图乙所示,将图甲中右侧的纸板b沿着ON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将纸板ab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并向后倾斜一定角度,让光束贴着纸板沿AO入射到O点,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 ;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数据如表:
入射角 反射角
15° 15°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由此得出结论,请指出他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1.顺风车司机张师傅驾驶汽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进入某固定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518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8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这辆汽车在该路段速度是多大?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0小题7分,第22、23小题各6分,共19分)
22.如图所示,昊洋同学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1)让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越慢时,振动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2)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钢尺,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
(3)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4)该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该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后来进行了实验并收集了数据如下表所示。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案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
材料 锡箔纸 衣服 泡沫塑料
方案A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方案B 距离 6m 5m 1m
根据上表的数据,你认为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23.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 。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24.小明的书桌放在靠南的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玻璃圆镜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10cm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
(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传播;
(2)若想将光斑位置下移,应使圆镜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墙面;
(3)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 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两个黑影距离增大,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
(4)为什么一支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 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丙所示,请在图丁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另一个影子形成的原因。
试卷第6页,共8页
1.A
【详解】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而被煮熟,属于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 奇特的日出(双日重叠)现象,属于光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不属于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不属于热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故B错误;
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因172.5mm=17.25cm,物理课本的厚度应该在1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根粉笔的长度约为1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黑板的长度约为5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饮水杯的高度在17cm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要想听到声音,需要通过传播声音的介质将声音传播到耳朵里,故A错误;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听诊器”能减少心脏跳动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6.D
【详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镜中生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成,将汽车照射来的光经两次反射再沿原方向反射回去,引起后方车辆司机的注意,尾灯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日食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水面“折”枝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拱桥倒影是在水面上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声 光 电
【详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9. 9×10﹣4 2.8×1011 5400
【详解】(1)[1]因为
所以
(2)[2]因为
所以
(3)[3]因为
所以
10. 28.3cm 0.06cm 1mm
【详解】[1][2][3]刻度尺在读数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28.36cm中28.3cm是准确值,0.06cm是估读值,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11. 响度 音调 音色
【详解】[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反映了声音的响度特征。
[2]“声音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反映了声音的音调特征。
[3]不同发声体由于材料、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靠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2. 120° 7 不变
【详解】[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因此入射角是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所以,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为2m;在同学身后3m处有一棵树,则他的像与树的距离为
2m+2m+3m=7m
[3]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所以当该同学慢慢面镜,他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3. 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
【详解】[1]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会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敲击声属干噪声,第一种方法,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让发出的噪声减小。
[2]第二种方法,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可以防止噪声进入房间,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第三种方法,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月球 大 先变小后变大
【详解】[1]日食是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是月亮在中间遮住了太阳。
[2]光和声音传播的路程是相同的,先看到闪电,说明光传播的时间短,根据可知,光速比声速大。
[3]太阳光从教室外透过教室窗户玻璃射进教室内的过程中,要经过空气,玻璃再到空气,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因此光速将先变小后变大。
15.
【详解】过光源A和人的头顶M做一条光线,这条光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影子的最右端的位置,如图:
16.
【详解】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入射角为
i=90°﹣60°=30°
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7.
【详解】作出点B在平面镜中的像,即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连接AB′,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8. 247.5 2.40 20
【详解】(1)[1]由图1可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5之间,没有偏过中线,而大盘分度值为0.1s,指针在7.5s,秒表读数为
4×60s+7.5s=247.5s
(2)[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4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
L=7.40cm﹣5.00cm=2.40cm
(3)[3]由图3可知,铁块和水的体积V=60cm3,蜡块、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80cm3,所以蜡块的体积
V蜡=V总﹣V=80cm3﹣60cm3=20cm3
19.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mm 半透明 未点燃 相等 等效替代法 不能 虚 A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刻度尺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A 能 不 A
【详解】(1)[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有透光性,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B,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厚玻璃板两个表面会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同时,玻璃板最好是选择半透明玻璃板,这样明暗对比更强烈,成像更清晰。
(3)[4][5][6]实验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这样可使得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更加清晰,更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这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4)[7][8]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将蜡烛B拿走,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光屏上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5)[9]平面镜成像为光的反射,实验中为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A位置观察。
(6)[10][11]实验中,蜡烛B与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则蜡烛A所成的像的大小与A的大小是相同的;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使实验结论要具普遍性,应多次测量;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实验中需要增加的实验测量仪器是刻度尺。
(7)[1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8)[1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中若平板玻璃向右倾斜了,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
(9)[14]平面镜成像本质是由于光的反射,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在玻璃板前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
(10)[15]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过程中,因对称面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
(11)[16]为了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用左右不对称的物体实验,图丁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20. 小 不能 不能 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详解】(1)[1]由图可知,入射角是∠AON,改变光束AO入射的角度,使AO与镜面的夹角变大,则入射角∠AON变小,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变小。
(2)[2][3][4]若将图甲中右侧的纸板b沿着ON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由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b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将纸板ab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并向后倾斜一定角度,让光束贴着纸板沿AO入射到O点,此时ON不再是法线,所以此时在纸板b上也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3)[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6]实验中的不足是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1.30m/s
【详解】解:超声波在2.8s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8s=952m
在这2.8s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2d﹣s声=2×518m﹣952m=84m
这辆汽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答:这辆汽车在该路段速度是30m/s。
22. 低 低 大 振动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详解】(1)[1][2]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3]尺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尺子振动幅度有关,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3)[4]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4)[5]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6]A方案: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
B方案;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根据方案B,人听不到闹钟的位置与闹钟距离为,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23. 10 20 7500m 8700m 不能 月球表面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首先算出1分钟内潜艇B通过的距离,根据声波频率的变化分析出潜艇AB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计算出二者之间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详解】(1)[1][2]人耳能听到20Hz到20000Hz,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即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0k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
(2)①[3]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②[4]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3)[5][6]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点睛】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
24. 光的反射 直线 靠近 没有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详解】(1)[1][2]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这个光斑是玻璃板反射的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3]圆镜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不变;光斑下移,这说明反射点靠近墙面,所以圆镜应沿水平方向靠近墙面。
(3)[4][5]两个黑影都是铅笔的影子,不可能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在光屏(白墙)上呈现,所以猜想是没有道理的。
(4)[6]一个影子由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铅笔上被铅笔挡住形成的,另一个影子是射向镜子的太阳光被铅笔挡住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第十单元 酸和碱 综合复习题(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