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H B.N C.Al D.He
2.下列化学家与成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 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C.门捷列夫创立分子学说 D.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4.桂林米粉是桂林有名的一道美食。下列制作工序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大米磨碎打浆 B.燃气熬制卤水
C.牛肉锅烧切片 D.加入葱花酸菜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6.“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助燃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酒精用于消毒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酱油酿造 C.呼吸作用 D.钢铁生锈
8.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9.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10.将密封好的薯片从平原地区带到高原地区时,包装袋鼓起。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大
11.亚硝酸钠(NaNO2)是有毒的工业用盐,误用于烹调会引起中毒事件。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1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装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加热: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C.收集气体:水中导气管口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氮气——燃烧的木条 B.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观察颜色
C.二氧化锰和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过氧化氢和水——二氧化锰
15.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16.在抢救危重肺炎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下列药剂和物质,其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生理食盐水中的氯化钠(NaCl)
B.口罩上的铝制金属条(Al)
C.输入病人的氧气()
D.配制葡萄糖注射液的蒸馏水()
17.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漓江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在漓江两岸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率
C.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保护漓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19.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2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C.燃烧过程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均为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消耗氧气,所以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5个氧分子: ;
(2)3个铁离子: ;
(3)水银: ;
(4)碳酸根离子: ;
(5)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 。
2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于食品包装保护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铁生锈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的方法很多。分解法:常温下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的作用为 ;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此法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做饭过程中,小李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 。
(5)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这里的“磷”是指 (填序号)。
①原子②离子③分子④元素
23.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 。
(3)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4)与图2装置相比,用图1的装置完成实验,其优点是 。
24.请根据下列元素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C、D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由A和D所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4)A、B、C、D四种元素中,与溴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
25.多角度认识“空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1)从含量角度: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其由多到少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符号)。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字母)
(4)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饼干不脆了的物质是 。
(2)目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项目物质有 。(填一种即可)
(3)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的原因是 。
(4)万一发生火灾可立即拨打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
(5)木条比煤容易燃烧是因为 。
(6)体育中考中,发令枪发令时产生的白烟是红磷的燃烧,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简易流程。分析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合成塔①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合成塔中①的与、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 之间。
物质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4)写出合成塔②发生反应的产物: 。(填写化学式)
(5)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8.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①②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A做发生装置时,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选择D装置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29.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酒精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木炭、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①发光 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放热 ④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和,从处缓慢通入足量的氧气,再关闭和。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答出1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写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五、计算题(5分)
30.人体缺乏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会患上坏血病。
(1)关于“”表示的意义,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上图所示的四种说法。请你将说法③、说法④省略的部分填写在横线上。说法③表示维生素C由 ,说法④表示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 。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176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 g。
(4)88g维生素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试卷第2页,共8页
1.C
【详解】A、H的元素名称是氢,由“气”字旁可知,氢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N的元素名称是氮,由“气”字旁可知,氮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Al的元素名称是铝,由“金”字旁可知,铝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He的元素名称是氦,氦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能供给呼吸,能维持生态平衡,作用众多是宝贵的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大米磨碎打浆,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气熬制卤水,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牛肉锅烧切片,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加入葱花酸菜,只是一个动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B
【详解】A、酒精灯禁止对燃;故选项错误;
B、烧杯中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微倾斜,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故选B。
6.D
【详解】A、氧气用于助燃,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用于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7.A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些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
【详解】A、汽油燃烧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剧烈,不属于缓慢氧化;
B、酱油酿造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C、呼吸作用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D、钢铁生锈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A。
8.B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
9.C
【详解】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行。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依然会污染空气,不可行。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可行。
故选C。
【点睛】
10.D
【详解】A、密封好的包装袋中,分子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B、密封好的包装袋中,分子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C、密封好的包装袋中,分子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密封好的包装袋鼓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在亚硝酸钠(NaNO2)中Na显+1价,O显-2价,设N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有:(+1)+x+(-2)×2=0 x=+3。故选C。
12.C
【详解】A、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是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B、加热: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C、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不可立即开始,此时混有空气,要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说法错误;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A、燃烧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氮气会熄灭,A对,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都是白色,观察颜色辨别不出来,B错,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子空气中灼烧,不燃烧,碳粉灼烧后燃烧,可以鉴别,C对,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加二氧化锰会产生气泡,水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B、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时,汽油或柴油的浓度不容易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
故选D。
16.A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故漓江水资源是有限的,符合题意;
B、在漓江两岸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率,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B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表面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发出黄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9.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0.B
【详解】A、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也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推理正确;
C、燃烧过程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但灯泡发光也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21.(1)5O2
(2)3Fe3+
(3)Hg
(4)
(5)
【详解】(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氧分子表示为:5O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表示为:3Fe3+;
(3)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22.(1)N2
(2)化学
(3) 催化作用 物理
(4)增大了树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④
【详解】(1)常用于食品包装保护气的物质是氮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填:N2;
(2)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可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起到催化作用;
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了树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
(5)这里的“磷”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④。
23.(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 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3) 浓氨水与酚酞用反了 浓氨水
(4)节约药品
【详解】(1)胶头滴管的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2)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两种试剂加反了;
(4)用1图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比图2课本中装置,优点是防止氨气进入空气导致污染,即更环保,同时用药品较少,即更节约。
24.(1)77.90
(2)Ne
(3)Na2O
(4)B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90;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B原子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原子的质子数为10,则C是氖,符号为:Ne;
(3)A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D的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4)A、B、C、D四种元素中,与溴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5.(1)B
(2)混合物
(3) O2 B
(4)燃着的木条熄灭
【详解】(1)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
(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①“”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可表示的微粒是氧分子,符号为O2;
②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可知,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4:1,故选B;
(4)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首先蒸发出来,随后才是氧气,因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隔绝了氧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
26.(1)水蒸气##H2O
(2)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4)119
(5)木条的着火点比煤低
(6)
【详解】(1)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饼干吸水变软,故填:水蒸气;
(2)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3)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的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扩散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
(4)万一发生火灾可立即拨打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119;
(5)木条和煤都是可燃物,燃烧时它们都与空气接触,木条比煤容易燃烧,因为木条的着火点比煤低;
(6)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7.(1)物理
(2)化合反应
(3)-195.8℃至-33.35℃
(4)CO(NH2)2、H2O;
(5)N2、H2
【详解】(1)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氮气,是因为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从而将其分离,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2)合成塔①中的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要将合成塔中①的 NH3 与 N2 、 H2 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195.8℃至-33.35℃之间,此时温度大于氮气和氢气的沸点,小于氨气的沸点,可将氮气和氢气分离出去;
(4)合成塔②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故产物是尿素和水,故填:CO(NH2)2、H2O;
(5)由图可知,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2、H2。
28.(1) 试管 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4) 大 E
【详解】(1)据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导致实验失败;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是因为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为防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底剩些水,故用装置E。
29.(1)①③④
(2)
(3)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 Fe2O3 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1)酒精、木炭、蜡烛燃烧均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均不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共有的现象是:发光、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①③④;
(2)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步骤2中,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步骤4中,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可得燃烧需要氧气,故填: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
(4)煤层自燃,可取土填埋,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5)①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2O3;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说明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0.(1) 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2)9:1:12
(3)72
(4)54
【详解】(1)由化学式可知,说法③表示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由化学式可知,说法④表示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176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
(4)88g维生素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含48g氧元素的水的质量为:。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五章《欧姆定律》章末过关练习(答案)2023-2024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下一篇: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