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重点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脉搏每秒跳动70次
B.餐桌的高度约为
C.中学生短跑成绩约为
D.某同学的身高是
3.如图所示测量圆的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声现象看似简单,却藏有许多的奥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是(  )
A.平面镜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弯折的铅笔
D.水中的倒影
6.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两种光的反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属于漫反射
B.乙图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甲图中任何方向看反射面都很亮
D.乙图的反射更利于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反射面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9.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看到的鱼的前方 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 D.看到的鱼的下方
10.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里看到时钟的情况,则时钟指示的时刻实际是(  )
A.11时25分 B.11时35分 C.12时35分 D.10时45分
1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N'是界面 B.入射角等于30°
C.折射角等于50° D.MM'的右边是玻璃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
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3.《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的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以0.5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4.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5.15℃的空气中,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铁管/空气)传来的。
16.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L1=18.82c m、L2=18.83cm、L3=18.81cm、L4=18.805cm、L5=18.80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
(3)这本作业本长度是 cm。
17.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
1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某声源1分钟振动600次,其频率为 Hz。
三、作图题(19题3分,20题4分,共7分)
19.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0.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52分)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小球反复弹起,若由轻敲变为重敲音叉,说明声音的 增大(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2)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具有 ;
(3)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选变大、变小、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甲)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乙)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①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反射角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将纸板F沿着ON向后折,这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看到反射光;
③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 ;
②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 ;
③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④移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不能”或“能”)呈现蜡烛A的像。
2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确定出焦距f= cm。
(3)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在30cm处时,光屏应在 cm处才能得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选填“正立”、“倒立”)的实像。
(5)若图甲中将烛焰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选填“大”或“小”)些。
(6)图甲中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左移,应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加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7)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 (选填“同”或“异”)侧,且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8)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五、综合应用题(第24题5分)
24.已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在15℃的空气中,求:
(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3s后听到回声,人距离山崖多少米?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详解】A.误差不是错误,它们的产生原因明显不同,再正确的测量照样会产生误差,故A不正确;
B.每次测量时结果都会有误差产生,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B正确;
C.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粗心还有可能造成测量错误,故C错误;
D.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故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1min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故A不符合实际;
B.课桌的高度在70 80cm之间,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2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也就是16.7d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A
【详解】A.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圆直径的大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B错误;
CD.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C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故C正确;
D.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弯折的铅笔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C.甲图中平行射入,平行射出为镜面反射,故不是任何方向看反射面都很亮,故AC错误;
BD.乙图中物体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是漫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8.B
【详解】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可知现在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所以原来的入射角是2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渔民在叉鱼时,是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故选D。
10.B
【详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2∶25,所以,实际时间是11∶3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由∠BOM=30°,可知
∠BON=90°-30°=60°
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
∠CON′=90°-50°=40°
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该图反映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综上分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A.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此时的像距
v=70.0cm-50.0cm=20.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结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物距为20.0cm,像距为30.0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焦距,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当成实像时,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应该减小像距,即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45cm的刻度线处,物距u=5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C。
13.不变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梳妆时人逐渐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将不变。
14. 同种均匀介质 不改变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改变。
15.铁管
【详解】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15℃的空气中,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
16. 1mm L4(或18.805cm) 18.82
【详解】(1)[1]从
L1=18.82cm
L2=18.83cm
L3=18.81cm
L5=18.80cm
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2]数据
L4=18.805cm
的分度值是0.1mm,测量结果不合理。
(3)[3]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
L=≈18.82cm
17. 响度大 音调高 音色
【详解】[1]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强弱;
[2]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3]“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18. 甲、乙 10
【详解】[1][2]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如图,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其频率为
19.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的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点A′、B′,即为物体AB的像A′B′,如图所示:

20.
【详解】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入射点)F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响度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能量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3]如图①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小球反复弹起,若由轻敲变为重敲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变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4]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5][6]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22. 变小 不能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确定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 不能
【详解】(1)①[1]光线EO靠近法线ON,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随之减小;
②[2]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F沿着ON向后折,这时将不能在纸板看到反射光线。
③[3]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2)①[4]玻璃板可以透光,即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观察到蜡烛B,从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5]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用蜡烛B找寻蜡烛A的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6]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玻璃板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成像,若玻璃板较薄,两个像的位置基本重合,对实验影响较小,所以应选择厚度为2mm的薄玻璃板做实验。
④[7]光屏只能承接实像,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3.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10.0 缩小 实 70 等大 倒立 右 大 凹透镜 同 正立 23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乙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f=40cm-30cm=10cm
(3)[3][4]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
u=50cm-10cm=40cm>2f
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7]当蜡烛在30cm处,此时物距
u=50cm-30cm=20cm=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故光屏应在70cm处。
(5)[8][9]若图甲中将烛焰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减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些。
(6)[10]图甲中保持透镜、光屏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增大,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短,利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加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7)[11][1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像与物在同侧,所成的像为虚像。
(8)[13]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63cm-50cm=13cm,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凸透镜移到23cm处,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4.(1)0.3s ;(2)510m
【详解】解:(1)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
(2)声音在3s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为
s=vt=340m/s×3s=1020m
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即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
s′=s=×1020m=510m
答:(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是0.3s;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3s后听到回声,人距离山崖是510m。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3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含答案)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下一篇:专题四:介词【2024高分攻略】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限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