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初加2024届初三(上)第二次自主作业
化学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用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吃海产品、豆类、小米可以补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成功入驻“天宫”。航天员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4.“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工业“三废”直接排放
B.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确保粮食产量
D.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防止病毒传播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澈的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洁净的空气 D.消毒使用的双氧水
6.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7.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作电刷,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
B.氧气用于气割,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木炭用于冶炼金属,因为碳具有氧化性
D.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8.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奇特的行星,在温度高达300℃的表面,水竟然呈固态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和的化学性质相同
B.“热冰”融化后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热冰”融化时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D.“热冰”融化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宏微结合认识物质是重要的学科思维,以下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阴离子一定带负电,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
D.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
1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12.推理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氧化反应也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所以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D.32g和32gS完全反应生成64g,所以16gC和16g完全反应生成32g
13.“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换季之时,肺炎感冒多发,阿奇霉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用药,下列关于阿奇霉素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分子
B.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8g
C.阿奇霉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阿奇霉素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14.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对陶瓷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氮化硅()陶瓷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以高硬度、高耐磨性扮演着重要角色。氮化硅与氢氟酸反应如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X的化学式为
②X的化学式为F4Si
③由分子构成
④由原子构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成为化学家关注的焦点,我国化学家用氧化铟()负载银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得到甲醇和水,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铟元素化合价为+6价
B.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一定不变
C.反应中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
D.参与反应的氢气、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1
16.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①图一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图二为电解水的实验
③图三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④图四为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7.“千年兵马俑,绝美中国色”,考古学家在对兵马俑彩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兵马俑表面曾绘制了丰富的颜色。蓝色原料主要为碱式碳酸铜,中国红原料主要为氧化铁,紫色原料用到硫酸钡等,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碱式碳酸铜中金属元素符号为 。
(2)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
(3)硫酸钡中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
(4)碱式碳酸铜中x= 。
18.逐“绿”前行,能源转型再提速,我国大力开发新能源。
(1)核能是一种新能源,核能来源于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 和中子构成。
(2)氢气作为能源,燃烧后的产物是 (填物质名称),不污染空气,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3)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完全燃烧产物与蜡烛燃烧产物相同,该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原子种类不变
B.分子种类不变
C.元素质量不变
D.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1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的星球因水而更加美丽。
(1)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①炭罐对应的作用是 (填序号)。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降低硬度
②向水中加 可鉴别该校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科学家通过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①b玻璃管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化学发展史上,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
(1)国际标准贡献者: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图1中x= 。
②图2中,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 (填序号)。
(2)磷的最早发现者: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描写的是白磷(化学式为)自燃,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氧气和臭氧() B.金刚石和石墨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水和过氧化氢
(3)制碱工业先驱者:侯德榜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中一个反应是将碳酸氧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Si),如图是一种用石英砂(含有80%的,杂质中不含硅元素)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1)反应Ⅱ后进行的操作是 。
(2)已知粗硅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反应Ⅳ要隔绝空气的原因是 。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5)理论上,300吨石英砂完全反应,能获得高纯硅(Si)的质量为 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常用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从A~F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应将带火星小木条放在 (填“a”或“b”)处进行验满。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教材实验6-2中“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教材实验6-2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提出了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木炭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实验效果。于是用教材实验装置再次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效果越好)。
实验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 1:10 1:11 X:Y 1:13 1:10 1:11 1:12 1:13
木炭颗粒 细 细 细 细 极细 极细 极细 极细
实验效果评分 6.3 6.9 5.1 3.8 7.8 9.2 6.8 4.0
(2)实验③中X:Y= 。
(3)为了得出木炭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1时效果最好这一结论,下列关于实验组合的选择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组合一:①②③④ 组合二:①②⑦⑧ 组合三:⑤⑥⑦⑧
A.只选组合一 B.只选组合二 C.只选组合三 D.选组合一或组合三
实验探究Ⅱ: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产物。
【查阅资料】微量的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为验证产生的气体是和CO的混合物,将气体产物进行如图操作:
(4)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则证明是和CO的混合气体。
实验探究Ⅲ: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红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
②Cu和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③(的水溶液呈蓝色),Cu不与稀反应。
【猜想假设】
猜想1:红色固体中含有;
猜想2:红色固体中不含。
【实验探究】
(5)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 (填试剂名称)中 固体 (填“全部”“全部不”或“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4.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锌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取10.0g锌样品于烧杯中,再逐滴加入稀(杂质不与酸反应),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H2SO4的质量为200.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09.8g(假设生产的气体全部逃逸)。请计算:
(1)中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3)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8页,共8页
1.C
【详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2.C
【详解】物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题意,这里的“锌”指的是锌元素,故选:C。
3.A
【详解】空气中含有78%体积的氮气,呼吸过程中氮气不会被消耗,所以航天员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故选A。
4.B
【详解】A、工业“三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 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 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 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 双氧水中含有水和过氧化氢,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6.D
【详解】A、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错误。
B、向量筒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故C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作电刷,故A符合题意;
B. 氧气用于气割,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具有可燃性,故B不符合题意;
C. 木炭中的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所以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C不符合题意;
D. 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以用作制霓虹灯,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热冰”是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错误;
B、热冰”融化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选项错误;
C、热冰”融化由固体变成液体,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
D、“热冰”融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A选项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白色烟雾,故B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0.C
【详解】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子体积比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的体积都比原子大,如氢分子的体积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2,但是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C、阴离子一定带负电,但是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电子,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不同,但是电子数可能相同,如镁离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不同,但是电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另外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且是密闭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12.C
【详解】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C、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三者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选项正确;
D、由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可知反应中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16gC和16gO2充分反应不能生成32gCO2,不符合质量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阿奇霉素由阿奇霉素分子构成,不含氮分子,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8)+(1×72)+(14×2)+(16×12)=74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阿奇霉素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1×72):(14×2):(16×12)=456:72:28:192,因此阿奇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阿奇霉素由阿奇霉素分子构成,1个阿奇霉素分子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Si、4N、12H、12F,反应后有4N、12H,所以3X中含有3Si、12F,X中含有1Si、4F,F元素显-1价,Si元素显+4价,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学式为:SiF4,故①正确,②错误;
根据氮化硅的化学式Si3N4可知,氮化硅是由氮化硅分子构成的,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15.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Ag/In2O3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In2O3 中氧元素显-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3,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氧化铟负载银是催化剂,故化学反应前后,银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6:44=3:22,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氢气、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3: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①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故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错误;
③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水,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中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错误;
④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容器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正确。
故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17.(1)Cu
(2)Fe2O3
(3)
(4)2
【详解】(1)碱式碳酸铜[Cu2(OH)xCO3]含有铜、碳、氢、氧四种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铜元素,元素符号为:Cu;
(2)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3)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4)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有:(+2)×2+(-1)x+(-2)=0,x=2。
18.(1)质子
(2)水
(3) AC
【详解】(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填:质子。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故填:水。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甲醚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故填:。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 。A正确;
B、由于甲醚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改变。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质量不变 。C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所以氧元素化合价改变。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C。
19.(1) B 肥皂水
(2) 负
【详解】(1)①炭罐内含有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等杂质,故选B;
②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有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2)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可知,b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较多,所以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故填负;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考查活性炭的作用,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以及方程式的书写。
20.(1) 18 C
(2)AB
(3)2NaHCO3Na2CO3+H2O+CO2↑
【详解】(1)②在铟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49=2+8+x+18+3,则x=18。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化学性质相似,故图2中,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C。
(2)A、氧气(O2)和臭氧(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选项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和过氧化氢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1.(1)过滤
(2)
(3)防止氢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爆炸
(4)HCl
(5)112
【详解】(1)反应后进行的操作I将不溶性的粗硅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则该操作为过滤;
(2)由流程图可知,反应I是镁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3)反应Ⅱ中如果混有氧气,混有氧气的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反应Ⅱ要隔绝空气;
(4)由图可知,流程图中有氯化氢参加反应,流程图中的生成的末端又生成了氯化氢,所以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氢,其化学式为HCl;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由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可知石英砂中的硅元素质量等于粗硅中硅元素质量、等于四氯化硅中硅元素质量、等于高晶硅中硅元素质量(即高晶硅质量),石英砂中硅元素质量为:,故高晶硅的质量为112t。
22.(1)长颈漏斗
(2)
(3) A
(4)b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又由于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则发生装置应选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氧气应从a口通入,又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
23.(1)
(2)1:12
(3)D
(4)石灰水变浑浊,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5) 稀硫酸 部分
【详解】(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木炭粉和氧化铜质量比的规律知,实验③中 X:Y= 1:12;
(3)木炭颗粒相同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不同,比较实验效果,通过实验组合组合一、组合三都可得到结论:木炭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 1:11 时效果最好,故填:D。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若气体产物是CO2和CO的混合气体,则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5)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氧化亚铜能溶液硫酸,形成蓝色溶液,故实验操作为: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可推出实验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24.(1)1:2
(2)0.2
(3)解:设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x=6.5g
则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为×100%=65%
答: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为65%。
【详解】(1)H2SO4中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2:(16×4)=32:64=1: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差值即为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0g+10.0g)-209.8g=0.2g。
(3)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渝北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