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宁远县2023年下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答1-20题用2铅笔把答案涂在相应题目的答案卡上,答21-27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爱因斯坦
2.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冰水混合物 C.高锰酸钾 D.海水
3.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4.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氮气可作保护气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酒精可作燃料
D.稀有气体可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我国继“食盐加碘”后,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液氧、液氮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C.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是均匀混合在一起的
D.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使用催化剂
8.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9.小明同学读量筒内液体体积时,先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然后俯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再仰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倒出液体体积
A.小于6mL B.大于6mL C.6mL D.无法确定
10.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氧气
C.待集气瓶充满氧气,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2.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13.将品红滴入热水和冷水中,其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很慢 红色扩散很快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均匀、透明的液
依据此实验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括号内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D.粗树干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细树枝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17.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18.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19.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图中a是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二、填空题(共5小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
(2)装置A中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若某气体的密度是空气的1/3,且不易溶于水,则可用 或 收集装置收集。
22.我们的生产生活常常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氦气六种气体中:
(1)可以助燃的是 。
(2)是燃料的是 。
(3)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
(4)可以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
23.回答问题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收集到的是 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
(2)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 200mL。(填“大于”,“小于”,“等于”)
(3)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见方法是 。
(4)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为 。
24.①有一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后产生另一白色固体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把淡黄色粉末E加热放入盛D的集气瓶里,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由此判断出下列物质分别: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
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① ,
② 。
25.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2)上述A、B、C、D、E粒子中原子有 。(填字母)
(3)写出E所表示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
(4)若如图所示的原子中y=4,则x= 。
三、实验探究题(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26.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2)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 。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填序号) 。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②换用体积较大的锥形瓶 ③加热锥形瓶
(5)某化学试剂公司报价:高锰酸钾30.50元/kg,30%过氧化氢溶液21.70元/kg。请从实验操作和生产成本两方面考虑,用 方法制取氧气更好(二氧化锰价格低、耗量少,忽略不计)。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任写一条合理即可)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B、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D、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二氧化硫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
D、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微生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故选D.
4.D
【详解】A、氮气可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可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可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碘”、“铁”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碘”、“铁”指的是碘元素、铁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
故选A。
6.D
【详解】A、工业上利用液氧、液氮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及其他一些气体,氧气供给人类呼吸,支持燃烧,提供给人类生存必须的条件,其他气体也为人类贡献巨大,因此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是均匀混合在一起的,空气是均一的,故选项正确;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故选D。
7.B
【详解】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使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得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正确。
C、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8.D
【详解】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反应,同时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同学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面向量筒刻度,俯视读数为18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8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仰视读数为12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大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6mL。
故选:A。
10.B
【详解】A、固体药品可用纸槽装入试管中。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故A正确;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不可立即收集氧气,此时收集到的气体含有空气,故B错误;
C、待集气瓶充满氧气,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故C正确;
D、收集完成后,为防止熄灭酒精灯后试管内的气压降低,水槽中水导流,引起试管的炸裂,所以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故选B。
11.A
【详解】试题分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错误。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有间隔。故C错误。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的结构及分子的基本性质。
12.C
【详解】A、容易吸水的物质应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防止物质受潮或腐蚀托盘,故A操作正确;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防止试管脱落,故B操作正确;
C、振荡试管的正确操作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持住试管的中上部,试管略倾斜,手腕用力振动试管,故C操作不当;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避免污染试剂,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A、该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将品红滴入水中,最终均成为均匀、透明的液体,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品红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该选项解释正确;
C、最终均成为均匀、透明的液体,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该选项解释正确;
D、冷水中红色扩散很慢,热水中红色扩散很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4.D
【详解】A、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可知,“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由分子的定义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由原子的定义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15.A
【详解】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16.D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D、粗树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细树枝在空气中较易燃烧,说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粗树枝和细树枝是同一种物质,故选项推理不合理,故选D。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17.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圆圈外的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详解】A、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故A正确;
B、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能知道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故C错误;
D、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故D正确,故选C。
18.C
【详解】A、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一氧化碳有毒,均属于空气污染物,氢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一氧化碳有毒,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能导致酸雨、一氧化碳有毒,均属于空气污染物,水蒸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C
【分析】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a、b样品均需要加热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分解,且有催化剂的所需温度低,先开始分解,且反应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因为二氧化锰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做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其在反应前后自身质量、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A、应该是b曲线的斜率大于a,即b的反应速率大于a,而且a、b曲线的起点应是在原点0右侧,且b在a左侧,因为氯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且有催化剂的所需温度低,不符合题意;
B、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相同,不符合题意;
C、b曲线的斜率大于a,即b的反应速率大于a,而且a、b曲线的起点是在原点0右侧,且b在a左侧,因为氯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且有催化剂的所需温度低,符合题意;
D、应是a、b曲线的起点是在原点0右侧,且b在a左侧,因为氯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且有催化剂的所需温度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得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错误;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正确;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正确;D、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故选A。
21. 试管 分液漏斗 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D E
【详解】(1)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a为试管,b为分液漏斗;故填:试管 分液漏斗。
(2)装置A中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高锰酸钾中含有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顺着氧气流,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故填: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由题意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D;E。
22.(1)氧气##O2
(2)氢气##H2
(3)二氧化碳##CO2
(4)氮气、氦气
【详解】(1)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助燃的是氧气;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3)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二氧化碳;
(4)液氮可制造低温环境,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氦也可制造低温环境。
23.(1) 氧 1:2
(2)小于
(3)煮沸
(4)146
【详解】(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收集到的是氧气,负极收集到的是氢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
(2)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当酒精与水相互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可以互相运动到对方的分子间隔当中去,因此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各自体积的和,故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小于200mL;
(3)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见方法是煮沸,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为238-92=146。
24. 氯酸钾##KClO3 二氧化锰##MnO2 氯化钾##KCl 氧气##O2 硫磺##S 二氧化硫##S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分解反应 硫+氧气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详解】由于D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D为氧气。淡黄色的粉末E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E为硫磺,F为二氧化硫。而D是黑色的粉末和白色固体加热得到,在熟悉的氧气制取中只能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氧气,所以A为氯酸钾,而B为二氧化锰,则对应的C为氯化钾。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填:氯酸钾;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硫磺; 二氧化硫;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硫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是:,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25.(1) C C和D
(2)A、B、D
(3)S2-
(4)14
【详解】(1)A、B、D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为原子,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E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C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BD属于原子。
(3)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16号元素为硫元素,则E离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S2-。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4=14。
26.(1) 过氧化氢氧气+水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发生复燃,则证明氧气集满
(4)①②##②①
(5)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合理即可)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氧气+水,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向上排空气法,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
(4)减慢液体滴加速率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换用体积较大的锥形瓶有缓冲作用,起到安全作用,加热锥形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减慢液体滴加速率,换用体积较大的锥形瓶。故选①②;
(5)由于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因此双氧水制取氧气更好。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Unit2 Section B 同步练习(2课时 含解析)

下一篇:重庆市渝北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