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3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室里学生坐的凳子高度约为50mm
B.西安市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8℃
C.第19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国选手以38秒29获得冠军,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投篮时,篮球从篮筐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20s
2.(3分)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用到的实验方法主要是转换法
B.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需要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
C.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不能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D.探究声音音色的影响因素时,需要同时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3.(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B.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C.常温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4.(3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噪音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5.(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如图2所示,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如图3所示,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如图4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6.(3分)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遇冷放热凝固形成的
B.冰雹是水吸热凝固形成的
C.秋天,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山中云雾缭绕是小水滴吸热汽化形成的
7.(3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B.试管中的冰熔化过程用时9分钟
C.第6分钟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第8分钟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8.(3分)油泼面:将小条用手压扁擀成宽片,双手左右分开扯成宽面片,投入开水锅里煮熟,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得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下列关于油泼面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面时加冷水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从而使汤停止沸腾的
B.用烧得滚烫的菜油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说明菜油的沸点比水较高
C.正在沸腾的面汤关火后停止了沸腾是因为汤的沸点变低的缘故
D.煮面时加盖是为了减缓蒸发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
9.(3分)2023年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9时34分,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向上运动的
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
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10.(3分)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20﹣60s内,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40s时,a、b两小车相距800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1.(3分)礼乐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奏陶勋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指头按压不同的孔位是在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演奏陶勋要求环境比较安静才能欣赏到优美的乐曲,是在    减少噪声对陶勋演奏的影响。
12.(2分)航天器在太空中向阳的一面被太阳暴晒,温度很高,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依靠充满液态氨的流体导热),就是为了减小温差、均衡温度,既能给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散热   ,再移动到温度低的一端发生    给背阴面保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3.(3分)如图所示,是老师在课堂上将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14.(3分)Ai智能音箱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他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了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小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的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选填“增大”“减小”),Ai智能音箱除了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生成外,还包括情感识别,进而判断我们的情绪状态,语调主要是指声音的    和    。
15.(2分)如图所示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选填“空气柱”或“水和瓶”)振动发声的。若用大小相同的力吹这些玻璃瓶,从左向右发出声音的音调依次变    (选填“高”或者“低”)。
16.(2分)如图是伽利略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    。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天早晨的温度比较高。
17.(4分)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请根据图回答:
(1)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18.(3分)下表是参加“10公里马拉松”比赛的三名运动员发布在微信期友圈中的成绩统计,甲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表中与控核“平均配速”指的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可知   秒,由表可知平均配速越大,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
路程/公里 运动时间 平均配速
甲 10 53分20秒 5分20秒
乙 10 1小时3分20秒 6分20秒
丙 10 55分 平均配速
19.(2分)2023年9月30日晚,在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比赛中以看台为参照物,谢震业是    的,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的方法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26分)
20.(4分)测量是现实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温度计的使用时    (选填“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s。
(4)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21.(7分)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振动快慢/Hz
A 铜 40 0.5 200
B 尼龙丝 40 0.5. 180
C 尼龙丝 30 0.5 320
D 钢 20 0.3 400
E 钢 20 0.7 380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弦,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想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本探究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
(3)选用编号为A、C两根琴弦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理由是:   。
(4)小明提出本实验需要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22.(7分)冬天给道路上的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或“B”),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主要是    。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试管中盐水凝固点是    ℃,工人在大雪天给地面撒盐熔雪的目的是    。
(3)丁图中,若将冰水混合物装入试管置于盐冰水混合物中,待盐冰水混合物未全部熔化时   (选填“增大”“减少”“不变”)。
(4)熔化结束后,小明继续对盐水加热直到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盐水未立刻停止沸腾   。
(5)小明想缩短盐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只写一种方法)
23.(8分)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请把她没有填写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
测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测物体平均速度。
(二)实验目的:学会正确测量时间、长度并求出平均速度。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   、木块。
(四)实验原理:   。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按步骤操作,将结果填于下表)。
①如图所示,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测量    更加准确。
②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AB和sAC。
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B、C处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1、t2。
④根据测得的数据,由公式算出小车平均速度v。
路程s/dm 时间t/s 速度v/m/s
sAC=9.00 3
sAB=5.00 2
sBC=5.00 1
(六)分析与反思
①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小车下滑过程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上述表格中存在一出错误请指出    ,该错误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③小明提出上述每段路程的速度应该多测几次其目的是    。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24.(10分)暑假时,小诺爸爸准备带她去北京参观故宫,他们先打出租车去西安北站,小诺坐在出租车车上看到路旁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小诺通过手机查询到西安开往北京方向的部分列车时刻如表:
列车时刻表
车次 出发站 出发时间 终点站 到站时间 里程
G686 西安北 10:33 北京西 15:48 1200
G656 西安北 10:44 北京西 16:19 1200
G658 西安北 10:55 北京西 16:38 1200
(1)标志牌中120的含义是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说明小诺最快能搭乘上表中哪一车次的列车?(高铁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停止检票)
(3)小诺查阅资料得知列车的长度为250m,并测得该列车以360km/h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30s,则桥长是多少?
25.(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司机未饮酒的反应时间为1s,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驾车反应距离刹车以15m/s沿马路匀速直线行驶。(已知刹车距离为2.5m,刹车时间为1s)
(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如图所示,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在图中的B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若司机从发现行人到车辆完全停下来的距离为32.5m,通过计算判断司机是否饮酒?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的同时,一行人正从路边距离C点3m的D点横穿马路(注:该车的宽1.8m)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3分)“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室里学生坐的凳子高度约为50mm
B.西安市夏季最高气温约为28℃
C.第19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国选手以38秒29获得冠军,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投篮时,篮球从篮筐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20s
【答案】C
【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如1m、1dm、1cm有多长、气温的高低、人步行的速度等。
【解答】解:A、教室里学生坐的凳子高度约为50cm;
B、西安市夏季最高气温约为40℃;
C、第19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国选手以38 ,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投篮时,故D错误。
故选:C。
2.(3分)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用到的实验方法主要是转换法
B.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需要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
C.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不能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D.探究声音音色的影响因素时,需要同时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答案】C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BC、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音调改变,应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B错误;
D、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不能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故D错误。
故选:C。
3.(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B.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C.常温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答案】A
【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人能听到的声音条件有三:
(1)声源且发声振动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有传声的介质:如空气等
(3)有良好的听力。
【解答】解: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B、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常温情况下,故C错误;
D、次声波是人耳无法听到的,故D错误。
故选:A。
4.(3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噪音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B
【分析】(1)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图甲摩托车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美妙的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噪音检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故D错误。
故选:B。
5.(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如图2所示,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如图3所示,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如图4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答案】C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吹笛子时,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故A错误;
B、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故B错误;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故C正确;
D、航天员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故D错误。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遇冷放热凝固形成的
B.冰雹是水吸热凝固形成的
C.秋天,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D.山中云雾缭绕是小水滴吸热汽化形成的
【答案】C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冰雹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D、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故选:C。
7.(3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B.试管中的冰熔化过程用时9分钟
C.第6分钟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第8分钟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答案】D
【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于烧杯中的冰先熔化,因此实线是烧杯中冰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则虚线是试管内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第4min烧杯中的冰开始熔化,第10min冰完全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试管中的冰在第5min至第10min与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等,都为0℃,没有温度差,因此试管中的冰不能熔化,处于固态;
10min后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继续吸热,温度开始上升,此时试管中的冰开始吸热熔化,熔化时间为10min~14min,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解:A、由图可知,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B、因为烧杯中的冰熔化后试管中的冰才会开始从烧杯中吸收热量而开始熔化,实线是烧杯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到第10min完全熔化,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历时14min﹣10min=4min;
C、第6min试管中的冰还没有开始熔化,故C错误;
D、因为从第5min到第10min是烧杯中的冰熔化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8.(3分)油泼面:将小条用手压扁擀成宽片,双手左右分开扯成宽面片,投入开水锅里煮熟,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得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下列关于油泼面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面时加冷水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从而使汤停止沸腾的
B.用烧得滚烫的菜油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说明菜油的沸点比水较高
C.正在沸腾的面汤关火后停止了沸腾是因为汤的沸点变低的缘故
D.煮面时加盖是为了减缓蒸发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
【答案】C
【分析】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A、煮面时加冷水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从而使汤停止沸腾;
B、用烧得滚烫的菜油将花椒面,说明菜油的沸点比水较高;
C、正在沸腾的面汤关火后停止了沸腾是因为汤不能继续吸热;
D、煮面时加盖是为了减缓蒸发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
故选:C。
9.(3分)2023年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9时34分,6名航天员热情相拥,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中国航天的惊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宇航员是向上运动的
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
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因此地面的是向下运动的。
B、发射时以神舟十七号火箭为参照物,因此宇航员是静止的。
C、分离时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因此载人飞船是向上运动的。
D、载人飞船完成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因此,故D错误。
故选:C。
10.(3分)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  )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B.20﹣60s内,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
D.40s时,a、b两小车相距800m
【答案】D
【分析】首先要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物理量的单位和分度值;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解答】解:在给出的v﹣t图象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由图知,速度由零匀加速到40m/s,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A.由图知两小车在0﹣40s时速度图线与时间横轴围成的“面积”不相等,说明两车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此时两车没有相遇;
B.20﹣60s内,b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由图知,0﹣40s,说明a车在b车的前方;
D.8﹣40s,a车通过的路程s=,
b车通过的路程s'=×40m/s×20s=400m,
40s时,a、b两小车相距1200m﹣400m=800m。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1.(3分)礼乐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奏陶勋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指头按压不同的孔位是在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演奏陶勋要求环境比较安静才能欣赏到优美的乐曲,是在  声源处 减少噪声对陶勋演奏的影响。
【答案】响度;音调;声源处。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演奏陶勋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指头按压不同的孔位,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对陶勋演奏的影响。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12.(2分)航天器在太空中向阳的一面被太阳暴晒,温度很高,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依靠充满液态氨的流体导热),就是为了减小温差、均衡温度,既能给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散热 汽化 ,再移动到温度低的一端发生  液化 给背阴面保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液化。
【分析】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解:液态氨先在太阳照射的一面热管内发生汽化,再移动到温度低的一端发生液化给背阴面保暖;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13.(3分)如图所示,是老师在课堂上将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丁 ,响度相同的是  甲、乙、丙 ,音色相同的是  甲、丙、丁 。
【答案】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
甲、乙、丙的振幅相同;
甲、丙、丁的波形相同。
故答案为: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14.(3分)Ai智能音箱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他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了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小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的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Ai智能音箱除了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生成外,还包括情感识别,进而判断我们的情绪状态,语调主要是指声音的  音调 和  响度 。
【答案】减小;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小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减小声音的响度。
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则语调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故答案为:减小;音调。
15.(2分)如图所示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水和瓶 (选填“空气柱”或“水和瓶”)振动发声的。若用大小相同的力吹这些玻璃瓶,从左向右发出声音的音调依次变  低 (选填“高”或者“低”)。
【答案】水和瓶;低。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瓶子,是瓶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吹瓶子时,是空气柱在振动,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如图甲所示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是由水和瓶振动发声的;
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音调最高,音调最低。
故答案为:水和瓶;低。
16.(2分)如图是伽利略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  气体的热胀冷缩 。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二 天早晨的温度比较高。
【答案】气体热胀冷缩;二
【分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据此答题。
【解答】解: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反之,玻璃球内气体收缩,图中液面在A处液面较高;液面在B处液面较低,由此可知第二天早晨的温度比较高。
故答案为:气体热胀冷缩;二。
17.(4分)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请根据图回答:
(1)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 放出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大量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在常温下,我们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比如打火机、煤气罐里的液化气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燃料具有化学能,当燃料燃烧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
(2)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压缩体积;放出;吸收。
18.(3分)下表是参加“10公里马拉松”比赛的三名运动员发布在微信期友圈中的成绩统计,甲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125 m/s,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表中与控核“平均配速”指的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可知 5min30s 秒,由表可知平均配速越大,平均速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
路程/公里 运动时间 平均配速
甲 10 53分20秒 5分20秒
乙 10 1小时3分20秒 6分20秒
丙 10 55分 平均配速
【答案】3.125;5min30s;小。
【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跑步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2)由表格数据可知丙跑完10km所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配速的概念求出丙参赛的平均配速;
(3)分析表格数据、结合运动得快慢比较得出平均配速与平均速度的关系。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甲跑步所用的时间t=53min20s=3200s,
则甲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
由表格数据可知,丙跑完10km所用的时间t′=55min,
由平均配速的概念可知,丙参赛的平均配速:,即丙参赛的平均配速为5min30s;
由“平均配速”的含义可知,平均配速越大,由速度公式可知。
故答案为:3.125;7min30s;小。
19.(2分)2023年9月30日晚,在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比赛中以看台为参照物,谢震业是  运动 的,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的方法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答案】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分析】(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
②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解答】解:(1)比赛中以看台为参照物,谢震业相对于看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谢震业是运动的;
(2)百米赛跑中观众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26分)
20.(4分)测量是现实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8 ℃。
(2)如图乙温度计的使用时  可以 (选填“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276.5 s。
(4)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3.00 cm。
【答案】(1)﹣38;(2)可以;(3)276.5;(4)3.00。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的不同之处是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缩口,使用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秒表中间小表盘示数和周围大表盘示数之和即为秒表的读数;
(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显示刻度是下面为40;表明液柱的高度在0℃的下面;
(2)体温计与一般温度计的不同之处是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缩口,使用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3)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7.5min,偏向“5”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所以每个小格代表6.1s,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36.5s;
(4)图丁中,刻度尺上3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5.00cm对齐。
故答案为:(1)﹣38;(2)可以;(4)4.00。
21.(7分)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振动快慢/Hz
A 铜 40 0.5 200
B 尼龙丝 40 0.5. 180
C 尼龙丝 30 0.5 320
D 钢 20 0.3 400
E 钢 20 0.7 380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D、E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弦,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音调越  低 (选填“高”或“低”)。
(2)想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B、C ,本探究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3)选用编号为A、C两根琴弦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理由是: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
(4)小明提出本实验需要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得到普遍规律 。
【答案】(1)D、E;低;(2)B、C;控制变量法;(3)不能;没有控制材料相同;(4)得到普遍规律。
【分析】(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
(2)(3)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弦的粗细、材料相同,长度不同;
当研究音调与一个变量时,必须保证其他两个变量相同;
(4)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解答】解:(1)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由表中数据可知,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所以音调越低;
(2)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弦的横截面积,长度不同、C的弦;
本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当研究音调与一个变量时,必须保证其他两个变量相同、C两根琴弦,长度不同,因此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
(4)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防止偶然性的发生。
故答案为:(1)D、E;低;(2)B、C;(3)不能;(4)得到普遍规律。
22.(7分)冬天给道路上的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  A (选填“A”或“B”),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主要是  使盐冰受热均匀 。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试管中盐水凝固点是  ﹣2 ℃,工人在大雪天给地面撒盐熔雪的目的是  降低雪的凝固点 。
(3)丁图中,若将冰水混合物装入试管置于盐冰水混合物中,待盐冰水混合物未全部熔化时 减少 (选填“增大”“减少”“不变”)。
(4)熔化结束后,小明继续对盐水加热直到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盐水未立刻停止沸腾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杯内液体可以继续吸热 。
(5)小明想缩短盐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减少盐水的质量 。(只写一种方法)
【答案】(1)A;使盐冰受热均匀;(2)﹣2;降低雪的凝固点;(3)减少;(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杯内液体可以继续吸热;(5)减少盐水的质量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受热均匀;
(2)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此温度即为晶体的凝固点;
相比较正常情况下冰的凝固点与盐冰的凝固点比较可作答;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杯内液体可以继续吸热;
(5)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减少盐水的质量。
【解答】解:(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主要是使盐冰受热均匀;
(2)如图丙中,在熔化过程中,即熔点为﹣2℃,冰的熔点是0℃;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6℃,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而水会减少;
(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
(5)小明想缩短盐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减少盐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A;使盐冰受热均匀;降低雪的凝固点;(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5)减少盐水的质量。
23.(8分)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请把她没有填写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
测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测物体平均速度。
(二)实验目的:学会正确测量时间、长度并求出平均速度。
(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刻度尺 、 停表 、木块。
(四)实验原理:  。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按步骤操作,将结果填于下表)。
①如图所示,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测量  时间 更加准确。
②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AB和sAC。
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B、C处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1、t2。
④根据测得的数据,由公式算出小车平均速度v。
路程s/dm 时间t/s 速度v/m/s
sAC=9.00 3
sAB=5.00 2
sBC=5.00 1
(六)分析与反思
①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小车下滑过程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上述表格中存在一出错误请指出  sAC ,该错误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小 (选填“大”或“小”)。
③小明提出上述每段路程的速度应该多测几次其目的是  减小实验误差 。
【答案】(三)刻度尺;停表;(四);(五)①时间;(六)①加速;②sAC;小;③减小实验误差。
【分析】(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2)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3)坡度较小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4)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解答】解:(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①如图所示,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测量时间更加准确。
(六)分析与反思
①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直线运动。
②上述表格中存在一出错误请指出sAC,应该是车头到车头的距离或者是车尾到车尾的距离;该错误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小,时间不变,计算出的速度偏小。
③小明提出上述每段路程的速度应该多测几次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三)刻度尺;停表;(五)①时间;②sAC;小;③减小实验误差。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24.(10分)暑假时,小诺爸爸准备带她去北京参观故宫,他们先打出租车去西安北站,小诺坐在出租车车上看到路旁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小诺通过手机查询到西安开往北京方向的部分列车时刻如表:
列车时刻表
车次 出发站 出发时间 终点站 到站时间 里程
G686 西安北 10:33 北京西 15:48 1200
G656 西安北 10:44 北京西 16:19 1200
G658 西安北 10:55 北京西 16:38 1200
(1)标志牌中120的含义是  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说明小诺最快能搭乘上表中哪一车次的列车?(高铁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停止检票)
(3)小诺查阅资料得知列车的长度为250m,并测得该列车以360km/h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30s,则桥长是多少?
【答案】(1)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说明小明一家人最快能搭乘上表中G658次列车;
(3)该大桥的长度是2750m。
【分析】(1)标志牌中的120是限速标志;
(2)由速度公式可知从标志牌处到西安北站的最短时间,进而得出最快到达西安北站的时间,对照列车时刻表可知最快能搭乘上的车次;
(3)根据s=vt得出列车过隧道的路程,减去列车的长度即为该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1)交通标志牌中“120”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处到达西安北站的路程为60km,
由速度公式可知从标志牌处到西安北站的最短时间:t1==0.5h=30min;
则最快到达西安北站的时间是10:00+30min=10:30,
由于高铁需要提前15min停止检票,对照列车时刻表可知;
(3)列车的速度:v4=360km/h=100m/s,
列车过大桥的路程:s2=v2t8=100m/s×30s=3000m,
则该大桥的长度:s0=s2﹣s车=3000m﹣250m=2750m。
故答案为:(1)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计算说明小明一家人最快能搭乘上表中G658次列车;
(3)该大桥的长度是2750m。
25.(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司机未饮酒的反应时间为1s,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驾车反应距离刹车以15m/s沿马路匀速直线行驶。(已知刹车距离为2.5m,刹车时间为1s)
(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如图所示,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在图中的B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若司机从发现行人到车辆完全停下来的距离为32.5m,通过计算判断司机是否饮酒?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司机在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的同时,一行人正从路边距离C点3m的D点横穿马路(注:该车的宽1.8m)
【答案】(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15m。
(2)通过计算可知司机饮酒。
(3)该行人至少要以1.3m/s的速度才能从车前穿过且不被车撞到。
【分析】(1)速度和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
(2)用总路程减去刹车距离得到反应距离,速度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司机实际的反应时间,从而判断其是否饮酒;
(3)先求出司机由A点到C点用的时间,然后求出人在车到达C点时至少需要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到行人保证安全的最低速度。
【解答】解:(1)司机的速度v=15m/s,未饮酒的反应时间为1s,
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vt=15m/s×1s=15m。
(2)司机实际的反应距离s'=32.3m﹣2.5m=30m,
司机实际的反应时间t'==8s,
实际反应时间为未饮酒时的2倍,故该司机饮酒。
(3)司机从A点到C点用的时间t″=2s+2s=3s,
行人要保证能够从车前安全通过,则在3s内通过的路程至少为s″=3m+,
行人的最低速度为v″===1.3m/s。
答:(1)司机未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15m。
(2)通过计算可知司机饮酒。
(3)该行人至少要以2.3m/s的速度才能从车前穿过且不被车撞到。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2/2 9:27:12;用户:物色里;邮箱:17680465072;学号:4803900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力的理解(7套打包)(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