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联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披荆斩棘 B.星火燎原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2.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C.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D.原子得失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A.CO B.SO2 C.N2 D.PM2.5
4.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看 B.听 C.闻 D. 吹
5.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
C.肥皂遇到软水易起浮渣 D.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6.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屠呦呦 C.侯德榜 D.张青莲
7.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化物 D.化合物
8.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9.如图是用家里的物品制成的电解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2:1
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C.与电源正极相连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端产生氢气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0.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水原子 B.氢原子、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分子、氧分子
12.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13.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证明该物质为氢气: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B.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两瓶气体:分别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C.检验一瓶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口
D.除去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点燃足量的红磷
1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表示五种元素的微粒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所表示元素处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图中a、e两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③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D.④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共55分。其中第16、17题各8分,第18、19、20题各10分,21题9分)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氧原子: 。
②1个铝离子: 。
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④2个镁离子: 。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①铁锅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一种烹饪工具。做菜时铁锅中的铁会少量地进入菜肴,然后进入肠胃被吸收,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这里说的“铁”指的是铁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②任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 。
③2023年2月,中央电视台《花开中国》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与全球观众共赏了荆州恒荣梅园的缤纷与馨香,可谓是“满园春色梅香溢”。从分子角度解释“梅香溢”的原因是 。
④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该 。
17.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发现编制出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其质子数为 。
(3)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它的核外电子分 层排布,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4)N和P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5)当11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构成此物质的阳离子的符号为 。
18.老师为同学们提供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 ;b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
(3)①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若选用装置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
②若选择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c”或“d”)通入。
19.根据下列三种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上图中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理由是 。
(2)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表达式: ,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 。若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少于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 。
(3)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实验开始时,活塞向 移,充分反应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 处,判断的理由是 。若不充分冷却,活塞停留的刻度可能在 之间。
20.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①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包括 ,其中玻璃棒在该操作中起 作用;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小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经过操作③以后,小明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学校宿舍区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步骤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2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反应条件已省略。
试回答:
(1)写出物质B的化学符号为 。
(2)D物质的用途是 (任写一种)。
(3)反应③的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④的表达式为 ,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 。
(5)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试卷第2页,共7页
1.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披荆斩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星火燎原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故含有化学变化,故错误;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原子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A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与中子和质子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故B说法正确;
C、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故C说法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C
【详解】空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粉尘污染包括PM2.5;故选:C。
4.B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5.B
【详解】A、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不属于纯水,A错误。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B正确。
C、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遇软水易起肥皂泡,C错误。
D、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是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符合题意;
故选:D。
7.A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臭氧由一种物质组成,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纯净物,还属于单质;
故选:A。
8.A
【详解】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是正确的叙述;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的原因;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A
9.A
【详解】A、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1:2,故A错误;
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
C、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由元素名称的偏旁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固体元素,此选项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此选项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9,因质子数=原子序数=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79-34=45,此选项错误;
D.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C。
12.D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说法错误;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说明生成了水,但不能证明该气体为氢气,也可能是甲烷等气体,故A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为氮气,故B选项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故C选项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红磷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D选项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D
【详解】A、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4种质子数,共能表示四种元素,故A错误;
B、在c中质子数=电子数=18,属于原子,在e中质子数=17<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B错误;
C、图中b粒子是镁离子,镁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表示元素处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C错误;
D、图中a、e两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占空气体积约五分之一的氧气被消耗,因此最终装置内剩余的气体应为原体积的五分之四,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时由于未达到反应的温度,高锰酸钾未分解,质量不变,反应开始后由于生成了氧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正确;
C、b→c的过程中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与不加催化剂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故选B。
16.(1) 3O CO2
(2) 元素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检验氢气纯度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氧原子则填:3O;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铝离子则填:;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CO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镁离子则填:;
(2)铁锅中的铁可以进入肠胃被人体吸收,这里所说的铁是指含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指的是铁元素;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梅花释放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不断地运动,使人们离很远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满园春色梅香溢”;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因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必须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填:元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检验氢气纯度。
17.(1)门捷列夫
(2)
13
(3) 18 3 22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
【详解】(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填:门捷列夫;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由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则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填:;13;
(3)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氩原子,氩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其核外电子数为18,分3层排布;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质子数为18,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故填:18;3;22;
(4)和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即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11号元素钠元素与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故填:;
【点睛】解题时根据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即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解题。
18.(1) 酒精灯 锥形瓶
(2) A F 或
(3) 或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酒精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态,条件就是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故填:A;氧气不易溶于水,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故填:F;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或;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或;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用G收集氧气,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管进,故填:d。
19.(1)反应无火源,木炭不能燃烧,且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打开止水夹,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中,故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或
对环境无污染,无空气逸出,测量更准确 红磷太少,氧气未消耗完或反应放热,剩余气体未恢复到室温(合理即可)
(3) 右 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和5
【详解】(1)反应无火源,木炭不能燃烧,且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打开止水夹,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中,故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甲装置的优点是装置密闭,没有空气逸出,只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呈固体状态,占空间极小,能准确反映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若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少于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红磷太少,氧气未消耗完;反应放热,剩余气体未恢复到室温(合理即可);
(3)白磷燃烧使玻璃管气体温度升高,而膨胀,故开始时活塞向右移动,充分冷确后,由于消耗了氧气,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玻璃管中气体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四,故活塞又向左移动;活塞应停留在刻度4附近,若不充分冷却,由于管中气体膨胀,活塞不会回到4处,又因氧气被消耗,故活塞应在4-5之间。
20.(1) 过滤 漏斗、烧杯 引流 ac##ca
(2) 硬 产生大量泡沫
(3) 吸附作用 消毒杀菌
【详解】(1)操作后混合物被分离成固体和液体,则操作为过滤,过滤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包括烧杯和漏斗,其中玻璃棒在该操作中起引流作用;过滤后仍浑浊,可判断有混合物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入滤液中,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会造成混合物不经过滤而直接流下,故选ac;
(2)与肥皂水混合后泡沫很少,并出现白色垢状物的水为硬水;经过操作③蒸馏以后得到纯净的水蒸馏水,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较多泡沫;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步骤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21.(1)H2O
(2)供给呼吸
(3) 或 化合反应
(4) 或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5)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A→B+D,D是单质,则A为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 B→C+D,则C是氢气;E是银白色固体,F是一种黑色固体。D+E→F,则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B为水,化学式为H2O;
(2)D为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3)反应③为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4)反应④为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
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5)A为过氧化氢,B为水,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