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2(原卷版+解析版)


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
注意:
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7单元。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I-127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各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根据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干粉灭火器灭火时会产生水等物质,会使资料损坏,故A错误;
B.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挥发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引燃,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故C正确;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4.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熟悉灭火器、黄沙箱位置
B.将镁条、红磷等带回家实验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由实验室安全规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悉灭火器、黄沙箱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或黄沙灭火,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实验中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不能将镁条、红磷等带回家实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不能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后的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以防止腐蚀下水道,污染水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中与爱护环境相违背的是(  )
A.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B.单车出行,健康环保
C.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D.种植花草,美化家园
【答案】C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垃圾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露天烧烤会产生很多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种植花草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再利用
C.核发电站向大海中排放废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
【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解答】解:A、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A做法错误;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再利用,能减少污染,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做法正确;
C、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具有放射性,因此核废水必须妥善地处置,不能直接向大海中排放,故C做法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严重污染环境,故D做法错误。
故选:B。
7.2023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软水是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是化学变化
【答案】B
【分析】A、根据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来分析;
B、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软水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地球上总储水量丰富,但淡水资源短缺,故A说法错误;
B、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故B说法正确;
C、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C说法错误;
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能量观:所有的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B.分类观:自来水、矿泉水属于混合物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答案】D
【分析】A、根据燃烧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物质间的转化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通常所说的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因此所有的燃烧都会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自来水和矿泉水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均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如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铼原子带75个正电荷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的质子数为75
D.铼原子的质量为186.2g
【答案】C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不显电性,则铼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铼原子的质子数为75,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有关色氨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四个元素组成 B.含有1个氧分子
C.属于氧化物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色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色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色氨酸是由色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氧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色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11):(1×12):(14×2):(16×2)=33:3:7:8,则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2Cu+O2↑2CuO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5O2P2O5
【答案】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反应中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中氧气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u+O22Cu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某同学做“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的木条均能燃烧,燃烧较旺的是B瓶
B.实验Ⅱ中的石灰水均变浑浊,更浑浊的是甲瓶
C.实验Ⅲ乙装置中干燥管可预防液体被吸入口中
D.两实验均可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高于空气
【答案】C
【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实验Ⅰ中的木条均能燃烧,燃烧较旺的是A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过甲装置吸气,通过乙装置呼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Ⅱ中的乙中石灰水变浑浊,甲中石灰水不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Ⅱ乙装置中干燥管可预防液体被吸入口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实验Ⅰ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4.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答案】D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
【解答】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D、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都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B.10L氧气被压缩装入500mL钢瓶中,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C.花园中能闻到花香,足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臭氧(O3)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分子
【答案】D
【分析】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是不断运动的。
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是不同的分子。
【解答】解: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
B、10L氧气被压缩装入500mL钢瓶中,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C、花园中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正确。
D、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臭氧(O3)的过程中生成新的分子,即臭氧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6.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④粒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①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③对应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答案】C
【分析】A、根据④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④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一个④粒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③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对应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40 10 30
反应后质量/g m 75 10 15
A.m=15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4:3
【答案】B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m=35+40+10+30﹣15﹣10﹣75=5,故选项不正确。
B、甲和丁反应后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乙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乙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故选项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35g﹣5g):(30g﹣15g)=2:1,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8.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元素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都不同
D.以石墨为原料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净的金刚石无色透明的,石墨呈灰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以石墨为原料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往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C.加热a、b两份固体:a为10g氯酸钾,b为1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广口瓶中点燃白磷
【答案】B
【分析】A、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分解的过程分析;
D、根据白磷燃烧过程分析。
【解答】解: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2)=1:8,由于水的质量是一定量,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不能无限增大,A图错误;
B、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当氧化铜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B图正确;
C、b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速率,开始分解所需时间短,但a为10g氯酸钾,b为1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于a,完全分解时a产生的氧气质量大于b,C图错误;
D、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内压强增大,燃烧结束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由于消耗了氧气,压强继续减小至小于初始压强,D图错误;
故选:B。
20.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在宇宙飞船中可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作用,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A.0.8g B.1.2g C.1.6g D.2.4g
【答案】C
【分析】根据气体减少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减小的质量
88 32 88﹣32=56
x 6.6g﹣3.8g=2.8g
x=1.6g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3)等质量的氧气、硫这两种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目多的是  氧气 。
【答案】(1);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氧气。
【分析】(1)根据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2=32.00=32,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2,但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硫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等质量的氧气、硫这两种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目多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
(1);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氧气。
2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42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胶头滴管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  大于 44mL。
(2)经测定,锆(元素符号为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锆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锆中的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ZrO2 。
【答案】(1)42;
(2)胶头滴管;
(3)大于;
(4)ZrO2。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而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仰视则读数比实际值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4mL;
(4)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Clx,所以锆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故91+35.5x=233,解得x=4,在锆的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2。
故答案为:(1)42;
(2)胶头滴管;
(3)大于;
(4)ZrO2。
23.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火树银花是形容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燃烧时的黄光主要来自硝酸钠等含钠的化合物,硝酸钠的化学式为  NaNO3 ;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OCO+H2 。
【答案】(1)NaNO3;
(2)Fe+CuSO4=FeSO4+Cu;
(3)C+H2OCO+H2。
【分析】(1)根据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NO3。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故答案为:
(1)NaNO3;
(2)Fe+CuSO4=FeSO4+Cu;
(3)C+H2OCO+H2。
2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转化与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
(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 天然气 ,其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  温室 效应。
(2)相同质量的下列燃料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最少的是  b 。
a.CH4
b.CO
c.C
(3)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请列举其中一种: 灭火(合理即可) 。
(4)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纯甲酸(HCOOH)液体燃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CO22HCOOH+O2 。
【答案】(1)天然气;温室;
(2)b;
(3)灭火(合理即可);
(4)2H2O+2CO22HCOOH+O2。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4)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其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2)相同质量的CH4、CO、C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H4+2O22H2O+CO2
16 44
1g
2CO+O22CO2
56 88
1g
C+O2CO2
12 44
1g
则CO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少,故选:b;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则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甲酸(HCOOH)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CO22HCOOH+O2。
故答案为:(1)天然气;温室;
(2)b;
(3)灭火(合理即可);
(4)2H2O+2CO22HCOOH+O2。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测出,人在呼吸中各气体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X Y 二氧化碳 水 其它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6% 0.91%
呼出气体 75% 15% 3.68% 5.44% 0.88%
(1)请你判断:X是  氮气或N2 。
(2)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消耗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
(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种光合作用所需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检验该气体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简述“操作+现象+结论”)。
(4)请你分析:X气体在人体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在呼出过程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导致氮气的含量相对减少 。
【答案】(1)氮气或N2;
(2)氧气或O2;
(3)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4)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导致氮气的含量相对减少。
【分析】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的78%,参与人体新城代谢的气体是氧气;人体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是澄清石灰水;氮气虽然没有参与反应但由于其它气体量的增加,导致它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答】解:(1)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其它和杂质0.03%;所以X为氮气(N2),Y为氧气(O2);
(2)根据表格数据,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明显减小的为氧气,且氧气能够支持呼吸,说明氧气参与人体代谢过程。故填氧气或O2;
(3)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种光合作用所需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实验检验该气体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4)根据表格数据,人体吸收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导致气体总量增大,但是氮气体积不变,所以氮气体积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1)氮气或N2;
(2)氧气或O2;
(3)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4)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导致氮气的含量相对减少。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烧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m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氧气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
【答案】(1)烧杯;
(2)CaCO3+2HCl=CaCl2+H2O+CO2↑;
(3)m;
(4)氧气;6CO2+6H2OC6H12O6+6O2。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制取二氧化碳水溶液,二氧化碳要和水接触进行分析;
(4)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装置D中仪器①敞口且呈圆筒形状,为烧杯;
(2)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要制得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需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则二氧化碳应该从长管通入,即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与新鲜的绿色水草放在阳光下,绿色水草会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即气泡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故答案为:
(1)烧杯;
(2)CaCO3+2HCl=CaCl2+H2O+CO2↑;
(3)m;
(4)氧气;6CO2+6H2OC6H12O6+6O2。
2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1)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为  试管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A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为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改进后的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K2MnO4+MnO2+O2 。
(2)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O2 ,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相比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4)已知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实验室制备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  n 端(选填“m”或“n”)。
【答案】(1)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Fe3O4;化合反应;
(3)H2O2H2O+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n。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A装置还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铁丝燃烧实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氨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为试管;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A装置还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改进后的装置内,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能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用B装置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实验室制备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进气口应为n端。
故答案为:(1)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Fe3O4;化合反应;
(3)H2O2H2O+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n。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将Mg、Cu合金共10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总质量为109.6g。
(1)(a)生成H2的质量是  0.4 g,100g稀硫酸中H2SO4质量是  19.6 g。
(b)该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写计算过程)
(2)兴趣化学小组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组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Y 0.2 0.6
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上表实验中完全反应后的X和Y的最小值,X= 240 、Y= 0.2 。
【答案】(1)(a)0.4;19.6;(b)48%;
(2)240;0.2。
【分析】(1)(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据此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根据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列式计算;
(b)根据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列式计算出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2)根据实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H2的质量为:10g+100g﹣109.6g=0.4g;
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98 2
x 0.4g
=,x=19.6g;即100g稀硫酸中H2SO4质量是19.6g;
(b)设合金中镁的质量为y,
Mg+H2SO4=MgSO4+H2↑
24 2
y 0.4g
,y=4.8g;合金中镁的质量为4.8g,则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100%=48%;
答:该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48%;
(2)第一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相比,均生成0.2g氢气,说明第一次实验稀硫酸的过量,10g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第三次,80g稀硫酸完全反应,故80g稀硫酸与10g合金恰时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第二次实验仍是10g合金,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0.2g;第四次实验30g合金与质量为X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6g氢气,当X取最小值即和30g合金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6g氢气,则X=80g×3=240g,故X=240,Y=0.2。
故答案为:
(1)(a)0.4;19.6;(b)48%;
(2)240;0.2。
2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
(2)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C:H:O= 15:22:5 ;(最简整数比,下同)
(3)青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0:11 ;
(4)在1972年发现青蒿素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金鸡纳霜,又叫奎宁(化学式为C20H24N2O2,相对分子质量为324),求141g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405  克金鸡纳霜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推测青蒿素中各原子的原子个数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2)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故青蒿素中各原子的原子个数比15:22:5;
(3)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90:11.
(4)141g青蒿素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41g××100%=40g;
C20H24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故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需要金鸡纳霜的质量为40g÷×100%=405g
故答案为:(1)282;(2)15:22:5;(3)90:11;(4)405.
30.依据以下科普内容,回答问题。
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NO通常为无色气体,它的性质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也含有微量的氮杂质。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氮氧化合物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浓度相当高。
(1)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写名称)
(2)区分NO和NO2最简单的方法是  看颜色 。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 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
(4)请说出一条减少氮氧化合物污染的具体措施  绿色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
(5)下列有关NO和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标号)。
A.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B.对人类都有利也有弊
C.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不相同
【答案】(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看颜色;
(3)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4)绿色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5)AB。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气体的颜色来分析;
(3)根据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进行分析;
(4)减少NOx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排放;
(5)根据二者的性质、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故答案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而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可通过观察气体颜色来辨别;故答案为:看颜色;
(3)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NOx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故答案为: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4)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污染,减少NOx污染的有效措施是绿色出行、汽车尾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答案为:绿色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5)A.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即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正确;
B.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NO2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可见二者对人类都有利也有弊,正确;
C.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看颜色;
(3)相同质量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NOx的质量少;
(4)绿色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5)A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
注意:
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1~7单元。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I-127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各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3.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4.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熟悉灭火器、黄沙箱位置 B.将镁条、红磷等带回家实验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5.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中与爱护环境相违背的是(  )
A.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B.单车出行,健康环保
C.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D.种植花草,美化家园
6.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再利用
C.核发电站向大海中排放废水 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7.2023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C.软水是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是化学变化
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能量观:所有的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B.分类观:自来水、矿泉水属于混合物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9.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铼原子带75个正电荷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的质子数为75 D.铼原子的质量为186.2g
10.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有关色氨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四个元素组成 B.含有1个氧分子
C.属于氧化物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2Cu+O2↑2CuO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5O2P2O5
12.某同学做“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的木条均能燃烧,燃烧较旺的是B瓶
B.实验Ⅱ中的石灰水均变浑浊,更浑浊的是甲瓶
C.实验Ⅲ乙装置中干燥管可预防液体被吸入口中
D.两实验均可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高于空气
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14.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15.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B.10L氧气被压缩装入500mL钢瓶中,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C.花园中能闻到花香,足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臭氧(O3)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分子
16.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④粒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①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③对应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17.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40 10 30
反应后质量/g m 75 10 15
A.m=15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是4:3
18.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元素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都不同
D.以石墨为原料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往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C.加热a、b两份固体:a为10g氯酸钾,b为1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广口瓶中点燃白磷
20.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在宇宙飞船中可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作用,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A.0.8g B.1.2g C.1.6g D.2.4g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等质量的氧气、硫这两种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目多的是    。
2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    44mL。
(2)经测定,锆(元素符号为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锆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锆中的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23.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火树银花是形容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燃烧时的黄光主要来自硝酸钠等含钠的化合物,硝酸钠的化学式为    ;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转化与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
(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   ,其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    效应。
(2)相同质量的下列燃料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最少的是    。
a.CH4 b.CO c.C
(3)二氧化碳有广泛的用途,请列举其中一种:   。
(4)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纯甲酸(HCOOH)液体燃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测出,人在呼吸中各气体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X Y 二氧化碳 水 其它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6% 0.91%
呼出气体 75% 15% 3.68% 5.44% 0.88%
(1)请你判断:X是   。
(2)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消耗的气体是  。
(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种光合作用所需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检验该气体   
     (简述“操作+现象+结论”)。
(4)请你分析:X气体在人体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在呼出过程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1)A中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A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为     。改进后的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B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相比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4)已知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实验室制备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m”或“n”)。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将Mg、Cu合金共10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总质量为109.6g。
(1)(a)生成H2的质量是    g,100g稀硫酸中H2SO4质量是    g。
(b)该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写计算过程)
(2)兴趣化学小组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组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Y 0.2 0.6
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上表实验中完全反应后的X和Y的最小值,X=   、Y=   。
2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C:H:O=   ;(最简整数比,下同)
(3)青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在1972年发现青蒿素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金鸡纳霜,又叫奎宁(化学式为C20H24N2O2,相对分子质量为324),求141g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克金鸡纳霜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30.依据以下科普内容,回答问题。
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NO通常为无色气体,它的性质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O2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HNO3。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也含有微量的氮杂质。经测算,天然气、煤和石油燃烧产生氮氧化合物的量分别为:6.35kg/t、8﹣9kg/t、9.1﹣12.3kg/t。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浓度相当高。
(1)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  。(写名称)
(2)区分NO和NO2最简单的方法是  。
(3)与煤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结合数据解释原因:  
     。
(4)请说出一条减少氮氧化合物污染的具体措施  。
(5)下列有关NO和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B.对人类都有利也有弊
C.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不相同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专版】2024年中考英语专题练题型七:书面表达 考情分析(含解析)

下一篇:第4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