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
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
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
2.(2分)陕西秦腔以其独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尤其是唱花脸的,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秦腔唱花脸为“挣破头”,是因为该唱腔能加快声速
B.锣鼓起时,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C.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
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3.(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4.(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5.(2分)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大寒,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6.(2分)“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在吸热 B.一直在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先吸热,后放热
7.(2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比水的沸点低
B.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持续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气缭绕,其中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分)如图是微信启动背景图,该图片是由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探测仪拍摄而成,关于该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同种介质红外线传播速度比紫外线快
C.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
D.人不是光源而地球是光源
9.(2分)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18s、0.15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图中的(  )
A. B.
C. D.
10.(2分)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氧 铜 钢 钨
熔点/℃ ﹣39 ﹣117 ﹣114 ﹣218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78 35 ﹣183 2360 2750 5900
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
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产生的;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传过来的。
12.(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三种动物叫户声波形图,其中音调最高的是图    ,响度最低的是图    ;蓝鲸的质量是已知海洋动物质量最大的,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响亮而低沉,图    (选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蓝鲸发出的。
13.(3分)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14.(3分)金秋十月,漂亮的菊花(如图)扮靓城市街头。清晨菊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露珠因    而消失不见了(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菊花多呈黄色,是由于菊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造成的。
15.(2分)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    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    ,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16.(4分)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AB区域),这种现象叫    ,如果此时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会看到    ,如果在上述情况不变,再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在黄色纸板上会    (选填“看到蓝色光带”、“看到黄色光带”或“看不到光带”)。若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17.(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将这支温度计插入0℃的冰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8℃;插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0℃时,实际温度是    ;当示数为    ℃时,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作图题(每问2分,共4分)
18.(2分)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19.(2分)如图所示,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的像A′B′。
四、实验题(23分)
20.(7分)如图所示是四个小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把下面有关这四个实验的描述补充完整。
(1)图A: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    (选填“吸热”或“放热”)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图B: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说明    能够传声;
(3)图C: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温度    达到沸点,   沸腾。(均选填“能”或“不能”)
(4)图D:将一束激光从左向右射入到某种介质中,可以发现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是因为这种介质是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1.(9分)(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①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安装甲图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图甲中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
②图甲装置中,应选取海波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的好处是    ;
③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的熔点为    ℃;
④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b”、“c”或“d”)。
(2)图戊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己),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2.(7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
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
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   。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①同一辆车在    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
②同一辆车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    ,噪声越大。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五、计算题(共13分)
23.(5分)一辆汽车以1.2km/min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近,途中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1.2km/min合多少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24.(8分)2022年8月31日,“东方﹣2022”演习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是首度全程参演。如图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02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试求:
(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
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
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不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故A错误;
B.西安昼夜温差一般不超过10℃,故B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洗澡水的温度约42℃左右较合适,故C正确;
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2分)陕西秦腔以其独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尤其是唱花脸的,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秦腔唱花脸为“挣破头”,是因为该唱腔能加快声速
B.锣鼓起时,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C.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
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即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或辨别物体。
(3)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解答】解:A.秦腔唱花脸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是响度大,不能加快声速,故A错误;
B.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
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不会高于20000Hz,故不属于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3.(2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各种实验或现象,要学会分析生活中的声学现象。
4.(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两点:
(1)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且读数时视线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没有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中考的热点,此题难度不大,只要对温度计的使用认识到位,此题会迎刃而解。
5.(2分)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大寒,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A.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2分)“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在吸热 B.一直在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先吸热,后放热
【分析】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解答】解:先把糖加热成糖汁,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在石板上来回浇铸糖汁,等糖汁变成固态,就做好了糖画,这个过程从糖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凝固的知识点,比较简单。
7.(2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鸳鸯火锅,两锅内汤汁量和初温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比水的沸点低
B.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持续升高
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因为锅内水发生了液化现象
D.火锅上方白气缭绕,其中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据此分析;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4)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A.红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上减少了热量的散失,红油锅先沸腾,并不是油比水的沸点低,故A错误;
B.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汤汁沸腾后,要使汤汁持续沸腾,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持续加热,但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是由于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所以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故C错误;
D.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为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白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考查沸点、沸腾特点。
8.(2分)如图是微信启动背景图,该图片是由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探测仪拍摄而成,关于该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同种介质红外线传播速度比紫外线快
C.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
D.人不是光源而地球是光源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4)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解答】解: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光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速度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同种介质红外线传播速度和紫外线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故C错误;
D、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人和地球自身都不发光,都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涉及到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传播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光源的概念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9.(2分)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18s、0.15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s=vt计算距离。
【解答】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8s>0.15s>0.14s,所以sA=sE>sC>sD>sB,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回声定位的应用,知道回声测距是声波往返两次的路程。
10.(2分)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氧 铜 钢 钨
熔点/℃ ﹣39 ﹣117 ﹣114 ﹣218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78 35 ﹣183 2360 2750 5900
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
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
【分析】(1)灯泡是利用固态的钨丝来工作,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2)钢、铜、钨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
(3)根据20℃时乙醚,和氧的状态来分析;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解答】解:A、钨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利用钨丝来制作电灯的灯丝,故A错误;
B、水银的沸点是357℃,各种金属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金属的沸点,故B错误;
C、20℃,高于乙醚的熔点,低于乙醚的沸点为液态,高于氧的沸点,氧为气态,故C正确;
D、乙醚的沸点是35℃,不能用乙醚温度计测量,高于35℃的气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熔点、温度计的原理、各种温度下物体状态的判断等,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振动 产生的;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空气 传过来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飞机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难度不大。
12.(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三种动物叫户声波形图,其中音调最高的是图  丙 ,响度最低的是图  甲 ;蓝鲸的质量是已知海洋动物质量最大的,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响亮而低沉,图  乙 (选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蓝鲸发出的。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由图可知,丙图中的频率最大,音调最高;甲图中声音的振幅最小,响度最低;
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响度大,音调低;
由图象知:乙的振幅大,频率低,故乙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
故答案为:丙;甲;乙。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此外还要通过波形图来认识声音的特征,对波形图的各种特征要了解。
13.(3分)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红外 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分析】(1)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2)声波能传递信息。
(3)一般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解答】解: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象群依靠次声波相互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夜晚无人机能监测大象,是因为大象辐射的红外线。
故答案为:小于;信息;红外。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及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考核,难度不大。
14.(3分)金秋十月,漂亮的菊花(如图)扮靓城市街头。清晨菊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露珠因  汽化 而消失不见了(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菊花多呈黄色,是由于菊花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造成的。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
【解答】解:(1)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太阳出来后气温升高,露珠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
(2)菊花是不透明物体,菊花呈黄色,是由于菊花反射黄色光造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反射。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对物体颜色规律的认识。
15.(2分)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  初温 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  相平 ,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 >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分析】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
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
为了便于比较,需要控制最终水的质量相同,故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若t1>t2,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温度;相平;>。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现象,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16.(4分)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AB区域),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 ,如果此时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会看到  蓝光 ,如果在上述情况不变,再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在黄色纸板上会  看不到光带 (选填“看到蓝色光带”、“看到黄色光带”或“看不到光带”)。若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  A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红色光之外有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
【解答】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如果此时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只有蓝光可以通过,因此,我们在白屏上会看到看到蓝光。
如果此时再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由于只有蓝光可以通过,但黄色纸板无法反射蓝光,因此,我们无法在光屏上看到蓝光或黄色光带,即在黄色纸板上会看不到光带。
白色光屏A处我们看到的是红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上升较快。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蓝光;看不到光带;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以及对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红外线热效应的认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7.(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将这支温度计插入0℃的冰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8℃;插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0℃时,实际温度是  25℃ ;当示数为  66.7 ℃时,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温度值,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30℃时到8℃之间的格数求出实际温度;若这支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时,其示数与温水的实际温度相同,设此温度为t℃,根据题意列关系。
【解答】解: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将这支温度计插入0℃的冰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8℃;插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则该温度计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0℃时,此时实际温度为:(30﹣8)×℃=25℃;
当温度计与实际温度相等时,设温度为t℃,则(t﹣8)×℃=t℃,解得t≈66.7,所以当示数为66.7℃时,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25℃;66.7。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必要时可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三、作图题(每问2分,共4分)
18.(2分)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据上述原理做出该题的图示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传播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难度不大。
19.(2分)如图所示,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的像A′B′。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解答】解:A点的光通过小孔射向光屏形成A',B点沿着小孔射向光屏形成B',连接A'B'即为所求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
四、实验题(23分)
20.(7分)如图所示是四个小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把下面有关这四个实验的描述补充完整。
(1)图A: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
(2)图B: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调”)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说明  固体 能够传声;
(3)图C: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温度  能 达到沸点, 不能 沸腾。(均选填“能”或“不能”)
(4)图D:将一束激光从左向右射入到某种介质中,可以发现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是因为这种介质是  不均匀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分析】(1)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态都能传声;
(3)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1)固态的碘直接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2)控制声音的响度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3)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时,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上升,但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时,由于热传递,试管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内外没有温差不能进行热传递,试管内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4)将一束激光从左向右射入到某种介质中,可以发现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是因为这种介质是不均匀的。
故答案为:(1)吸热;升华;(2)响度;固体;(3)能;不能;(4)不均匀。
【点评】本题考查了升华现象特点、声音的传播条件、液体沸腾条件、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综合题。
21.(9分)(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①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停表 ,安装甲图装置时,应按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图甲中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46 ℃;
②图甲装置中,应选取海波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的好处是  使试管内的海波受热均匀 ;
③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的熔点为  48 ℃;
④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c (选填“b”、“c”或“d”)。
(2)图戊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己),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分析】(1)①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需要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为避免重复安装和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看清温度计的0刻度线和分度值,可读出温度值,注意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
②为了观察晶体熔化过程的现象,要使晶体受热均匀,水浴法加热可实现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较慢。
③图象中一段保持不变的温度对应的是熔点;
④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加热时间应延长;
(2)①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②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解答】解:(1)①实验中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一个秒表记录加热的时间。
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46℃。
②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可以使试管内的海波受热均匀。
③图丙中,BC段温度不变,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是48℃,海波的熔点是48℃。
④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加热时间应延长,但是b、d表示熔点都变了,所以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c。
(2)①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正在熔化的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多。
故答案为:(1)①停表;自下而上;46;②使试管内的海波受热均匀;③48;④c;(2)①晶体;固液共存;②变多。
【点评】准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知道水浴法加热的目的,理解晶体的特点以及晶体熔化的规律,可解答此题。
22.(7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
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
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 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 。人们以  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①同一辆车在  车速 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小 ;
②同一辆车在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  大 ,噪声越大。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车轮的材料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分析】(1)噪声的单位是分贝;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3)此题为开放试题,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等。
【解答】解:(1)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车型和路面不变,速度越大,噪声越大;
车型和车速不变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
(3)此题为开放试题,结合生活经验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以及车身重等等。
故答案为:(1)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分贝;
(2)车速;小;相同;大;
(3)车轮的材料。
【点评】本题探究数据分析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计算题(共13分)
23.(5分)一辆汽车以1.2km/min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近,途中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1.2km/min合多少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分析】(1)根据1km=1000m、1min=60s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根据v=求出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两者距离的差值的一半即为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1)因为1km=1000m,1min=60s,
所以,v=1.2km/min===20m/s;
(2)由v=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2s=40m,
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2s=680m,
因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等于与声音传播距离减去汽车行驶距离后的一半,
所以,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s=(s声﹣s车)=×(680m﹣40m)=320m。
答:(1)1.2km/min合20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2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单位的换算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知道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等于与声音传播距离减去汽车行驶距离后的一半是关键。
24.(8分)2022年8月31日,“东方﹣2022”演习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是首度全程参演。如图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02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试求:
(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
【分析】(1)知道该舰与目标的距离、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箭弹飞行的速度;
(2)已知现距离舰艇1020m远的目标,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又知道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二者相加即为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
(3)已知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可求单趟时间,已知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该海域的海水深度。
【解答】解:(1)火箭弹的速度:
v弹===510m/s
(2)由v=可得,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
t声====3s;
已知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t2=2s击中目标,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
t3=t2+t声=2s+3s=5s;
(3)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4=×6s=3s,
由v=可得,该海域的海水深度:
s2=v水t4=1500m/s×3s=4500m。
答:(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510m/s;
(2)火箭炮发射后5s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45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审题,确定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从而得到爆炸声传到该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州卷02-备战2024年中考英语仿真模拟押题卷(含解析)

下一篇: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实数 章节检测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