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天津专用)
化学试题
(共26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干冰 D.黄金
3. 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4.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氧气能支持燃烧—炼钢
C.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取用固体粉末
7.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水→氢气+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8.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9.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C.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D.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1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及实验解释合理的是( )

A.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乙同学可能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漏气
C.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3.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1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
D 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5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氦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氮气、⑤二氧化硫,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是 ;
(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
(5)容易形成酸雨的气体 。
17.(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上图所示,X是 ;Y是 。
(2)从微观角度看,金属铁是由 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下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
A. B.
C. D.
(4)根据下图填空
在此反应过程中,哪个粒子保持不变 、 (填名称),哪个粒子发生变化 (填名称),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18.(8分)从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粒子用序号填空。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2)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
(4)呈电中性的粒子有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9.(6分)写出下列符号表达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0.(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 (或用纸槽)。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 mL。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常用 量出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组装好仪器、装药品前,必须 。
(6)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7)用试管加热固体,管口应 。
21.(7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暗紫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E为无色液体,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G放入D中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H。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A是 ;D是 。(填物质名称)
(2)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为了防止集气瓶被炸裂,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 。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固体B起 作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2.(9分)结合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4)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上图A~E中的 (填序号)。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这说明氨气具有 的物理性质。根据氨气的性质可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23.(6分)如图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硫在氧气中燃烧要提前在集气瓶里放少量 ,原因: 。
(3)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__。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分解反应
C.都放热 D.都生成污染空气的物质
24.(9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进行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它占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4分) 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填“a”或“b”,下同)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26.(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Ⅰ.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1)Ⅱ中x的值为 。
(2)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 和 都不改变。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天津专用)
化学试题
(共26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
【答案】B
【解析】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玻璃破裂,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西瓜榨汁只是将汁液分离出来,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项B。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干冰 D.黄金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正确。D、黄金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3. 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A
【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答案:A。
4.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B
【解析】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可以减少扬尘,对PM2.5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对PM2.5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以减少扬尘,对PM2.5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B.氧气能支持燃烧—炼钢
C.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故B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正确。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不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不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C不正确;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D正确。故选D。
7.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水→氢气+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A
【解析】A、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C、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故选A。
8.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因为如果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立刻熄灭的E是二氧化碳,安静燃烧的是空气。故选C。
9.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C.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D.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答案】B
【解析】A、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无需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符合题意;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使其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冲出,符合题意;C、剩余的试剂应放入指定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防止空气中的物质和试剂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A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B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C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此选项错误;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及实验解释合理的是( )

A.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乙同学可能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漏气
C.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答案】AC
【解析】A、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测量结果会偏小,故说法正确;B、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测量结果会偏小,说法错误;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测量结果会偏大,说法正确;D、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了新的气体,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明显有变化,说法错误。故选AC。
13.某同学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水,水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D、用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不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慢,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B
【解析】A、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过程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说法不正确;C、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外焰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C说法正确;D、实验后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说法正确;故选B。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
D 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答案】CD
【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都熄灭,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锰和木炭粉末都是黑色粉末状的,所以通过观察颜色不能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5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氦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氮气、⑤二氧化硫,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是 ;
(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
(5)容易形成酸雨的气体 。
【答案】 ② ;④ ; ① ; ③ ; ⑤
【解析】(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氦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容易形成酸雨的气体二氧化硫。
17.(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上图所示,X是 ;Y是 。
(2)从微观角度看,金属铁是由 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下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
A. B.
C. D.
(4)根据下图填空
在此反应过程中,哪个粒子保持不变 、 (填名称),哪个粒子发生变化 (填名称),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答案】(1)原子;原子核;(2)铁原子;二氧化碳分子;(3)D;(4) 氧原子;汞原子 ;氧化汞分子;分解反应;(5)34
【解析】(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X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Y是原子核;(2)从微观角度看,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二氧化碳分子;(3)混合物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A、分子模型完全一样,属于纯净物;B、图中分子模型完全一样,是一种单质,单质属于纯净物;C、图中分子模型完全一样,属于纯净物;D、图中含有三种不同微粒,属于混合物。故选D。(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在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氧化汞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5)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18.(8分)从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粒子用序号填空。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2)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
(4)呈电中性的粒子有 。
【答案】(1)①②;(2)⑤;(3)③⑤;(4)①②④
【解析】(1)所给微粒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故填①②;(2)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故填⑤;(3)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数与电子数,故填③⑤;(4)分子、原子和中子是呈电中性的微粒,故填①②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9.(6分)写出下列符号表达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答案】(1);(2);(3)
【解析】(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0.(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 (或用纸槽)。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 mL。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常用 量出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组装好仪器、装药品前,必须 。
(6)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7)用试管加热固体,管口应 。
【答案】(1)药匙;(2)1~2;(3)量筒;(4)三分之一;(5)检查装置气密性;(6)用水润湿;(7)略向下倾斜
【解析】(1)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用纸槽代替;(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1~2mL;(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4)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5)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6)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1.(7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暗紫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E为无色液体,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G放入D中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H。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A是 ;D是 。(填物质名称)
(2)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为了防止集气瓶被炸裂,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 。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固体B起 作用。
【答案】(1) 高锰酸钾;水;(2)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水或细沙;(3) 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
【解析】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A为暗紫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A加热生成B、C、D,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又由于E为无色液体,E与二氧化锰混合能生成氧气和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E为过氧化氢、F为水;将G放入D中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H,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则G为铁、H为四氧化三铁。(1)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D为水。(2)反应③为铁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则应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3)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2.(9分)结合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4)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上图A~E中的 (填序号)。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这说明氨气具有 的物理性质。根据氨气的性质可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答案】(1)铁架台;(2)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3)b;(4) A、E ; 极易溶于水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合理即可)
【解析】(1)仪器①是铁架台,用来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2)装置A是固固加热型型发生装置,故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我这不是说为: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3)用F装置收集氢气,即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氢气由b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故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E;氨气极易溶于水,故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会向上飘,故可以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氨气。
23.(6分)如图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硫在氧气中燃烧要提前在集气瓶里放少量 ,原因: 。
(3)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__。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分解反应
C.都放热 D.都生成污染空气的物质
【答案】(1)明亮的蓝紫色 ; ;(2) 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AC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硫在氧气中燃烧要提前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水能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都是氧化反应,都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燃烧都会放出热量;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四氧化三铁不会污染空气,故选AC。
24.(9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进行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它占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
【答案】(1) N2 ; 78%;(2)B;(3)物理;(4)BD;(5)
【解析】(1)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是氮气,化学式为N2;氮气占的体积分数约为78%;(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故选B。(3)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会排放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性物质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会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故选BD。(5)合成尿素的反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和水,则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4分) 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填“a”或“b”,下同)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答案】(1)a;(2)b
【解析】(1)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用该装置收集时氧气进入装置后聚集在瓶底,故应长导管导入氧气,从短导管排出空气,故填:a;(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密度比水小,聚集在水面上,故应从短导管导入氧气,水从长导管排出,故填:b。
26.(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Ⅰ.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1)Ⅱ中x的值为 。
(2)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 和 都不改变。
【答案】(1)3.0/3;(2) 质量 ;化学性质(两空可互换位置)
【解析】(1)根据题意,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将两个实验的氯酸钾、以及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对比质量均相等,则有I是3.0g氯酸钾,因此II中氯酸钾质量也应为3.0g;(2)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除了验证氧化铜能改变反应速率,还需证明其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才能证明其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苏科版第1~4章)(原卷+解析卷)

下一篇: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陕西省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