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苏科版第1~4章)(原卷+解析卷)


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秋 白塔区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答案】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C、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2.(2023秋 平邑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教材中演示了四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其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或者固定在铁架台上。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解答】解:A、将温度计放在火焰上,会使测量温度超过温度计量程,破坏温度计,故A错误;
BC、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故C正确,B错误;
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然后进行读数,故D错误。
故选:C。
3.(2023秋 淮滨县期中)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发光的萤火虫
C.酒精灯的火焰 D.太阳
【答案】A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去选择: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解:A、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了太阳光,不是光源,故A正确。
B、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B错误。
C、酒精灯的火焰能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
D、太阳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4.(2023秋 工业园区校级期中)星星和湾湾到超市购物,遇到了以下情境,他们对情境判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商场自动门发射可见光到靠近的物体,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如图乙,湾湾发现商品上有条形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用光照射它时,会接收到黑色条纹反射的光
C.如图丙,星星买了一个额温枪,额温枪通过接收被检测者发出的红外线来判断温度
D.如图丁,收款时,星星支付了钞票,收银员用验钞机检测人民币,它发出的荧光是紫外线
【答案】C
【分析】(1)商场自动门发射红外线到靠近的物体,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
(3)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体温枪等;
(4)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属于不可见光,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解答】解:A、自动门本身能发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自动开闭,故A错误;
B、当条形码扫描器用光照射它时,会接收到白色条纹反射的光,故B错误;
C、额温枪能快速测量人的体温并记录,是通过传感器接收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感应体温数据的,故C正确;
D、人眼可以看见紫外线照射时人民币发出的荧光,但是人眼是看不见紫外线的,所以人民币发出的荧光不是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C。
5.(2023秋 微山县期中)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答案】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
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023秋 锦江区校级期中)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少误差
C.人以1m/s的速度垂直面镜时,像以1m/s的速度靠近人
D.三月桃花盛开,人们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的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
【答案】D
【分析】(1)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4)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解答】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人以1m/s的速度垂直面镜时,像也以1m/s的速度垂直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2m/s,故C错误。
D、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7.(2023秋 道里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由于漫反射两个小孩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B.乙图中,人和猫都能看见对方,是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
C.丙图中,手影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丁图中,通过凸透镜后的光束是发散的,此现象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不相符
【答案】D
【分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
A、书的表面凹凸不平,由于漫反射两个小孩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故A正确;
B、人和猫都能看见对方,是因为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
C、手影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图中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虽然仍是发散的,但与原来相比更靠近主光轴,所以仍然是一种会聚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8.(2023秋 路南区期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是从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D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秋 东海县期中)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C.次声波对人百害无一利
D.次声波有去污作用,人们据此制成了清洗器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
次声波对人们有害也有利,比如次声波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可以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紧张情绪等。
【解答】解:A、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故B正确;
C、次声波对人有害也有利,比如次声波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可以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紧张情绪等,故C错误;
D、超声波有去污作用,人们据此制成了清洗器,故D错误。
故选:B。
10.(2023秋 芜湖校级期中)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应该是外界的光通过井口的边缘射向青蛙,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它看到的天空的范围,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2023秋 道里区校级期中)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光摇曳”,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答案】B
【分析】(1)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
【解答】解:A、“星光摇曳”,即星光闪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杯中的“弓”是弓在水面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故B正确;
C、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是光源,故C错误;
D、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12.(2023 武汉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f<20cm
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
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
【答案】D
【分析】(1)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由物距2f>u>f,像距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
(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4)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有:

解得:15cm>f>10cm,故A错误;
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说明蜡烛随着燃烧逐渐变短,为了使像处于光屏中心,可将蜡烛向上调整,故B错误;
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C错误;
D、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2023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成都东湖公园,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的面积比西湖还要大15倍。一个天朗气清的上午,小敏通过湖面看到奇妙的景观:鱼在云中游!请解释:小敏看到的云是光的  反射 现象形成的,看到的鱼是因为光发生了  折射 现象。
【答案】反射;折射。
【分析】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空中的云在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是因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14.(2023秋 邓州市期中)教师上课时佩戴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响度 ;质量较好的扩音器,能高质量地还原声音的品质,即保留  音色 的效果好。
【答案】响度;音色
【分析】(1)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
【解答】解:教师上课时佩戴扩音器,声音的音量变大,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质量较好的扩音器,能高质量地还原声音的品质,即保留音色的效果好。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15.(2023秋 娄底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有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物质,常温下通过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其液化贮存在罐中,使用时,对准人的受伤处喷射,在皮肤上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吸收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伤痛感很快消失。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
【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判断物态变化,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
【解答】解:气态的氯乙烷是在压缩体积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的;
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伤痛感很快消失。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
16.(2023秋 闽侯县期中)据中国现阶段考古成果,中国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肯铜器铸造初步完成。铜液冷却成形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固 ,这个过程需要  放出 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
【分析】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铜液冷却成形过程中,是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凝固,凝固放出热量。
凝固;放出。
17.(2023秋 芜湖校级期中)小明探究光的传播时做了一个实验:先向透明水槽中倒入水,再在水中倒入大量的盐,几天后,让一束激光射入盐水中,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曲线传播,原因可能是  盐水的密度不均匀 ,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在水中倒了一点牛奶,目的是为了  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
【答案】盐水的密度不均匀;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分析】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烟雾或稍浑的溶液中传播,会有被烟雾或稍浑的溶液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从而能够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解答】解:光必须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盐水的密度如果不均匀,光在盐水中传播路径就不是直线;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倒一点牛奶,利用牛奶对光的反射呈现传播路径。
故答案为:盐水的密度不均匀;清楚地呈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18.(2023秋 弋江区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保持40°不变,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亮点S1,此时反射角为  50° ;若亮点由S1向S2移动,表示液面正在  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50°;下降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0°;
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则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反射到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明液面从AB下降到CD。
故答案为:50°;下降。
19.(2023秋 青山区期中)小明同学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他将听不到铃声,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小明同学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他将听不到铃声,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
20.(2023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雨后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  黑 色。
【答案】色散;黑。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解答】解:彩虹是不同颜色的光经折射之后偏折角度不同,出现的七彩光带,是光的色散;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只能反射红光,在蓝灯光的照射下,蓝光被吸收,没有光被反射,故看上去是黑色。
故答案为:色散;黑。
21.(2023 射洪市校级模拟)有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镜头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倒立缩小的  实 (选填“虚”“实”)像。摄像机镜头具有自动变焦功能,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应往  前伸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答案】实;前伸。
【分析】摄像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像距应更大,同时物距更小,则应使镜头向前伸一些。
故答案为:实;前伸。
22.(2023秋 东明县期中)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王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有  4.6 m远,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5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  3.1 m远。
【答案】4.6;3.1。
【分析】(1)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2)知道王红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可求出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用原来距视力表像的距离减去移动的距离,得到现在离视力表像的距离。
【解答】解:
(1)已知“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由图可知王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0.4m=2.1m;
所以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s=2.5m+2.1m=4.6m;
(2)由v=得,王红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s'=vt=0.5m/s×3s=1.5m,
则此时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像的距离是:s''=s﹣s'=4.6m﹣1.5m=3.1m。
故答案为:4.6;3.1。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2023 海沧区模拟)如图甲是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内侧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牙齿的光路图。
【答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牙齿和在平面镜形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人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4.(2023秋 龙泉驿区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分析】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作图即可。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法线,根据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5.(2023秋 宿豫区期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DC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竖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C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光路  可逆的 。
【答案】(1)竖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C;(4)同一平面;(5)可逆的。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根据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分析;
(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
(1)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4)当纸板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当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竖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C;(4)同一平面;(5)可逆的。
26.(2023秋 秦淮区期中)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除了图中(1)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秒表 。
(2)小明按照图(1)所示组装器材,完成实验,请指出他实验中的错误之处:①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② 玻璃泡触碰容器底部 。
(3)水沸腾时的情景是图(1)中的  B (选填“A”或“B”)。
(4)小明发现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 ;实验过程中,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为  96 ℃,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95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5 98
(5)根据上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答案】(1)秒表;(2)①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液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3)B;(4)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96;95;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见解答图。
【分析】(1)本实验需要记录时间的仪器;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3)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水的温度较高,越往上水的温度越低,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收缩,且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为液态,故越来越小;
沸腾时,烧杯中所有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越往上,所受水的液体压强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故气泡越来越大;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要做水的沸腾图像,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连线。
【解答】解:(1)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要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所以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①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液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
(3)沸腾时,烧杯中所有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越往上,所受水的液体压强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故气泡越来越大,故图B是水沸腾时情况;
(4)倒入热水时,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难以看清示数;
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6℃;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从表格可知,水在6min时开始沸腾,沸点为98℃,故错误的数据是第8min时水的温度95℃,这样判断的依据是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5)在图像上描出(0,88)(1,90)(2,92)(3,94)(4,96)(5,97)(6,98)(7,98)(8,98)(9,98)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
故答案为:(1)秒表;(2)①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液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3)B;(4)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96;95;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见解答图。
27.(2022秋 惠东县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火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倒立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
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光屏适
当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倒立;照相机;(4)右;变大;(5)上。
【分析】(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
(5)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光屏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即u=50cm﹣20cm=30cm>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蜡烛向右(靠近焦点)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即光屏远离凸透镜;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倒立;照相机;(4)右;变大;(5)上。
28.(2023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一辆汽车匀速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925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5s他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汽车的速度为30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775m。
【分析】(1)汽车在某处按喇叭后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是925m的2倍;据此列方程求出车速;
(2)知道汽车行驶时间,利用s=vt求汽车行驶的路程,进而求出听到回声离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v,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根据题意得:
s声音+s车=2s,
v声音t+vt=2×925m,
340m/s×5s+v×5s=925m×2,
解得:v=30m/s;
由v=得,汽车行驶路程:
s车=vt=30m/s×5s=150m
汽车听到回声时和山崖之间的距离:
s′=s﹣s车=925m﹣150m=775m。
答:(1)汽车的速度为30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775m。
29.(2023秋 福鼎市期中)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过了50s后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再过12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接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
(3)若“奋斗者”号以这个速度继续匀速下潜,还需多长时间到达海底。
【答案】(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
(2)此海域的深度10000m;
(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
【分析】(1)已知悬停时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计算出超声波单程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即悬停时“奋斗者“号潜水器距离海底的深度;
(2)已知潜水器的下潜速度和时间,计算出潜水器悬停时下潜的深度;海水深度等于潜水器下潜的深度和收到超声波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之和;
(3)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奋斗者“号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超声波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悬停位置传播到海底的时间:
t1=×12s=6s;
由v=得,潜水器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s1=v奋斗者号t1=1500m/s×6s=9000m;
(2)由v=得,潜水器下潜的深度:
s2=v奋斗者号t2=20m/s×50s=1000m;
海域的深度:
s=s1+s2=9000m+1000m=10000m;
(3)“奋斗者“号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
t3===450s。
答:(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
(2)此海域的深度10000m;
(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
30.(2023秋 滨城区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2)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A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3)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
(4)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固现象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答案】(1)凝华;(2)A;(3)升高;(4)B。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雪、雾凇等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
(2)夏至是太阳直射点达到赤道北回归线时确定的,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
(3)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物态变化和题中结出的要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2)A.夏至是太阳直射点达到赤道北回归线时确定的,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
B.白露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有关;
CD.大雪和霜降都反映了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有关;
故选:A;
(3)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角变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大,所以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升高;
(4)A.白露、寒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降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故B正确;
C.谷雨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故C错误;
D.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凝华;(2)A;(3)升高;(4)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秋 白塔区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2.(2023秋 平邑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教材中演示了四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其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A. B. C. D.
3.(2023秋 淮滨县期中)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发光的萤火虫 C.酒精灯的火焰 D.太阳
4.(2023秋 工业园区校级期中)星星和湾湾到超市购物,遇到了以下情境,他们对情境判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商场自动门发射可见光到靠近的物体,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如图乙,湾湾发现商品上有条形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用光照射它时,会接收到黑色条纹反射的光
C.如图丙,星星买了一个额温枪,额温枪通过接收被检测者发出的红外线来判断温度
D.如图丁,收款时,星星支付了钞票,收银员用验钞机检测人民币,它发出的荧光是紫外线
5.(2023秋 微山县期中)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6.(2023秋 锦江区校级期中)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少误差
C.人以1m/s的速度垂直面镜时,像以1m/s的速度靠近人
D.三月桃花盛开,人们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的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
7.(2023秋 道里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由于漫反射两个小孩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B.乙图中,人和猫都能看见对方,是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
C.丙图中,手影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丁图中,通过凸透镜后的光束是发散的,此现象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不相符
8.(2023秋 路南区期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是从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
C.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9.(2023秋 东海县期中)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C.次声波对人百害无一利 D.次声波有去污作用,人们据此制成了清洗器
10.(2023秋 芜湖校级期中)青蛙位于枯井中的井底O点,通过井口观察外界,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23秋 道里区校级期中)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光摇曳”,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12.(2023 武汉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f<20cm
B.如果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上,此时将蜡烛向下调整,可使像处于光屏中心
C.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若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2023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成都东湖公园,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的面积比西湖还要大15倍。一个天朗气清的上午,小敏通过湖面看到奇妙的景观:鱼在云中游!请解释:小敏看到的云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看到的鱼是因为光发生了    现象。
14.(2023秋 邓州市期中)教师上课时佩戴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质量较好的扩音器,能高质量地还原声音的品质,即保留  的效果好。
15.(2023秋 娄底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有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物质,常温下通过采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贮存在罐中,使用时,对准人的受伤处喷射,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吸收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伤痛感很快消失。
16.(2023秋 闽侯县期中)据中国现阶段考古成果,中国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肯铜器铸造初步完成。铜液冷却成形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
17.(2023秋 芜湖校级期中)小明探究光的传播时做了一个实验:先向透明水槽中倒入水,再在水中倒入大量的盐,几天后,让一束激光射入盐水中,光路如图所示。图中光线沿曲线传播,原因可能是  ,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在水中倒了一点牛奶,目的是为了     。
18.(2023秋 弋江区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保持40°不变,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亮点S1,此时反射角为    ;若亮点由S1向S2移动,表示液面正在    (选填“上升”或“下降”)。
19.(2023秋 青山区期中)小明同学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他将听不到铃声,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20.(2023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雨后彩虹是光的    现象,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    色。
21.(2023 射洪市校级模拟)有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镜头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实”)像。摄像机镜头具有自动变焦功能,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应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22.(2023秋 东明县期中)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王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有    m远,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5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    m远。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2023 海沧区模拟)如图甲是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内侧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牙齿的光路图。
24.(2023秋 龙泉驿区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5.(2023秋 宿豫区期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DC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做到,你认为没有做到的原因是光路    。
26.(2023秋 秦淮区期中)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除了图中(1)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2)小明按照图(1)所示组装器材,完成实验,请指出他实验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
(3)水沸腾时的情景是图(1)中的    (选填“A”或“B”)。
(4)小明发现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为    ℃,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5 98
(5)根据上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27.(2022秋 惠东县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火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
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8.(2023秋 金牛区校级期中)一辆汽车匀速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925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5s他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9.(2023秋 福鼎市期中)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过了50s后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再过12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接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
(3)若“奋斗者”号以这个速度继续匀速下潜,还需多长时间到达海底。
30.(2023秋 滨城区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2)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3)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
(4)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固现象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新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