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重庆专用)
化学试题
(本卷共24小题,满分70分,与物理合堂共用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污水处理排放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随意焚烧塑料
2.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液氮做制冷剂 B.铜丝做导线
C.氧气用于炼钢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 B.蔗糖
C.加碘盐 D.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D.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6.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添加锌粒 D. 移走蒸发皿
7.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质量约占21%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SO2、CO2、NO2
C.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D.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8.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D.常温下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只有高温时才表现出氧化性
10.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铜丝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
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11.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13.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
B.观察颜色:酒精和水
C.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氮气
D.闻气味:陈醋和酱油
1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在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6.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17.(4分)下列生活或生产中的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种成分.
(1)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 ;
(2)空气可以支持燃烧 ;
(3)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浑浊 ;
(4)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
18.(4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19.(4分)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2)图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3)图C实验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从微观角度可以解释为 。
(4)图D实验错误的原因是 。
20.(5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符号为 。
(2)将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4)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5)从上图可以看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写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21.(4分)A-H是八种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E俗称双氧水,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在D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H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 F ;
(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
(3)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三、实验题
22.(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埋、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请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 B 制氧气时所涉及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从 A-F 中选择)。
(3)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4)已知氨气(NH3)是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人体吸入少量氨气会感到不适,吸入过多则会引起中毒。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 NH4CI 和 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 G 收集氨气,应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并在另一端导管口处放置一团湿棉花。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3.(6分)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
(1)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
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CuO),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1实验: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大冒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管内大冒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中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或不复燃),步骤①的目的是 。
(3)步骤⑥的结果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 。
(4)实验结论中得出猜想Ⅰ不成立的理由是 。
四、计算题
24.(5分)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预先在集气瓶内装了20%的水,待收集完成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重庆专用)
化学试题
(本卷共24小题,满分70分,与物理合堂共用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污水处理排放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随意焚烧塑料
【答案】D
【解析】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B、污水处理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D、随意焚烧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液氮做制冷剂 B.铜丝做导线
C.氧气用于炼钢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答案】C
【解析】A、用液氮做制冷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B、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该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该选项错误。故选C。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 B.蔗糖
C.加碘盐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一种物质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蔗糖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D.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答案】B
【解析】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说法正确;B、化学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危害,但是也生产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也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这是不能忽略的,例如煤的燃烧虽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燃料,而对于产生的危害在生产中是可以解决的,故说法错误;C、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必要手段,故说法正确;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故说法正确。故选B。
6.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添加锌粒 D. 移走蒸发皿
【答案】A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故B不符合题意;C、应先向试管中装锌粒,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质量约占21%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SO2、CO2、NO2
C.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D.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支持呼吸,所以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故C正确;
D、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自身不能燃烧,所以氧气不可用作火箭燃料,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C
【解析】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故选项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D.常温下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只有高温时才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此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助燃剂,此选项错误;C、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此选项正确;D、常温下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此选项错误。故选C。
10.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铜丝
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
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答案】D
【解析】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因为红磷燃烧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产物为固体,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以消耗氧气,且产物为固体,故电热板上红磷可以换成铜丝,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体积分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活塞间的气体会减少约五分之一,剩余后活塞之间的距离应该约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1.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故①说法正确;②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②说法正确;③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故③说法正确;④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④说法正确。故选D。
12.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3.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
B.观察颜色:酒精和水
C.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氮气
D.闻气味:陈醋和酱油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B、酒精和水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故可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D、陈醋有酸味,而酱油没有酸味,可以使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选B。
1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在燃烧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只能判断生成了水,故A不符合题意;B、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分别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来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故C符合题意;D、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只能检验是否含有氧气,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在一定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D
【解析】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有无催化剂,生成氧气质量相同,该选项不正确;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气从0开始,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氮气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该选项不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氧气质量随着加入过氧化氢的质量增加而增加,该选项正确。故选D。
16.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B、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所以c应为氧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说法不正确;C、该实验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反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说明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说法正确;D、蜡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和一氧化碳,此微型实验只探究了蜡烛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部分产物,说法正确。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17.(4分)下列生活或生产中的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种成分.
(1)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 ;
(2)空气可以支持燃烧 ;
(3)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浑浊 ;
(4)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
【答案】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水蒸气
【解析】(1)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2)空气可以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3)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浑浊,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4)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饼干吸收了水分。
18.(4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答案】试管夹 ;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
【解析】(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填:试管夹;(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药匙;(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19.(4分)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2)图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3)图C实验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从微观角度可以解释为 。
(4)图D实验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蜡烛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量筒不能做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若要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则需要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即可,故图A中的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2)铁丝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生成物为高温的液态物质,故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4)量筒的用途是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做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
20.(5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符号为 。
(2)将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4)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5)从上图可以看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写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答案】(1)N2;(2)物理;(3)ACD;(4);(5)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合理即可)
【解析】(1)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符号为N2;(2)将空气分离出X气体(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B错误;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故C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D正确;故选:ACD;(4)合成尿素的反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无需注明反应条件,则反应文字表达式为:;(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合理即可)。
21.(4分)A-H是八种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E俗称双氧水,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在D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H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 F ;
(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
(3)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 ;水;(2)炼钢(合理即可);(3)S+O2SO2
【解析】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E俗称双氧水,E是过氧化氢。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生成B、D氧气和C,B和E反应生成氧气D和F,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F是水。G在D中燃烧能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H,则G是硫、H是二氧化硫。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高锰酸钾,F是水。(2)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D是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或炼钢(合理即可)。(3)反应③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三、实验题
22.(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埋、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请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 B 制氧气时所涉及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从 A-F 中选择)。
(3)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4)已知氨气(NH3)是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人体吸入少量氨气会感到不适,吸入过多则会引起中毒。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 NH4CI 和 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 G 收集氨气,应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并在另一端导管口处放置一团湿棉花。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D;(3);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4)C ; b ;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锥形瓶。(2)装置B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若想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则收集装置选D。(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C;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 G 收集氨气,应将气体从b端通入;氨气会污染空气,则在另一端导管口处放置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23.(6分)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
(1)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
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CuO),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1实验: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大冒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管内大冒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中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或不复燃),步骤①的目的是 。
(3)步骤⑥的结果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 。
(4)实验结论中得出猜想Ⅰ不成立的理由是 。
【答案】(1)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 复燃;证明氧化铜能改变反应速率;(3) 0.2g ;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4)加入氧化铜前后,反应速率不同
【解析】(1)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若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较慢,则步骤①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通过比较步骤①③的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改变反应速率。(3)结论为氧化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则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称量反应后的氧化铜,质量仍为0.2g;通过步骤⑥的现象,可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4)由于加入氧化铜前,反应速率较慢,但加入氧化铜后,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氧化铜能改变反应速率,故猜想Ⅰ不成立。
四、计算题
24.(5分)甲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预先在集气瓶内装了20%的水,待收集完成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答案】36%或36.8%
【解析】设集气瓶的总体积为1L,瓶内空气的体积=(1-20%)×1L=0.8L,则实验中,待收集完成后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是: ×100%=36.8%或×100%=3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人教必修1)练习(有答案)

下一篇: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化学月考试卷(新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