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小红和小刚用细金属丝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在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金属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3分)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停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2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
3.(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4.(2分)如图所示是出土于我国河南省贾湖遗址的“贾湖骨笛”,它距今大约八千多年,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笛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2分)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6.(3分)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慢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8.(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B.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9.(2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表明它的速度越小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C.当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一定时,它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10.(2分)如图所示,超声波探伤仪能够快速便捷、无损伤、准确地对工件内部的裂纹、焊缝、气孔、砂眼等多种缺陷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等领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物体振动
C.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11.(2分)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12.(2分)小琴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多选)13.(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多选)14.(2分)如图是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拍摄到的同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小明对照片进行了分析:他从A点起始,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小球运动到各点时到A点的距离s,并记录在如图下方的表格中。
位置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F点
s/cm 0 4.4 7.8 10.2 11.6 12.0
小明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是7.2c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10cm/s
D.小球在E、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15m/s的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
16.(2分)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从冰箱里取出﹣40℃的冰,对其进行加热2min时有水出现,然后经过8min冰块完全消失,又经过10min水升温至100℃并沸腾,请在图中画出0~24min的冰和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8分)
17.(4分)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2)由图乙可以推测,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丙和丁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规律,你认为在用炉火炖汤时,汤沸腾后应该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18.(7分)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   。
19.(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4)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6)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9分,第21题9分,共18分)
20.(9分)春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请说出交通标志牌中“贵阳120km”、“100”的含义。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3)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1.(9分)小梦假期去南京姑姑家探亲,坐上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看到了该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min 0
2 济南西 09:32 09:34 92min 406km
3 南京南 11:46 11:48 226min 1023km
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295min 1318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
(1)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你认为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是匀速直线运动吗?请说出理由。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小红和小刚用细金属丝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在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金属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解答】解:细金属丝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且传播速度要大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
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固体;振动。
2.(3分)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乙 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80 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停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2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s ,分度值为  0.1 s。
【解答】(1)甲刻度尺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更精确;
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刻度线对齐,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块的长度为2.80cm;
(2)由“时间为2min24s”结合停表示意图知,停表内圈计分、外圈计秒,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1份是0.1s,即:停表外圈的分度值为0.1s。
故答案为:(1)乙;2.80;(2)s;0.1。
3.(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船 、 榆堤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解答】解: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船;榆堤。
4.(2分)如图所示是出土于我国河南省贾湖遗址的“贾湖骨笛”,它距今大约八千多年,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笛声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答】解: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改变笛声的音调。
故答案为:音调。
5.(2分)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36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4 ℃。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图甲中,40℃在30℃的上面,此时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36℃。
图乙中,30℃在20℃的下面,此时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24℃。
故答案为:36;﹣24。
6.(3分)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
说明这种颗粒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种颗粒是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
故答案为:晶体;熔化吸热。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分)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慢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解答】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则用时多的赛段速度慢,由表可知,在第三赛段用时最多,所以孙杨在第三个赛段运动最慢。
故选:C。
8.(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B.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在前3s和后3s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6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A、物体在前3s通过的路程为12m,在后3s通过的路程为:18m﹣12m=6m,由此可知路程不等,根据v=可知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故B正确;
C、物体在中间3s处于静止状态,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故C正确;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D正确。
故选:A。
9.(2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表明它的速度越小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C.当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一定时,它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解答】解:A、根据v=可知: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A选项没有说路程相同,故A错误;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B正确;
C、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才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速度和路程不是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超声波探伤仪能够快速便捷、无损伤、准确地对工件内部的裂纹、焊缝、气孔、砂眼等多种缺陷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等领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物体振动
C.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超声波的产生也需要物体振动,故B错误;
CD、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2分)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B。
12.(2分)小琴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出热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多选)13.(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14.(2分)如图是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拍摄到的同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小明对照片进行了分析:他从A点起始,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小球运动到各点时到A点的距离s,并记录在如图下方的表格中。
位置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F点
s/cm 0 4.4 7.8 10.2 11.6 12.0
小明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是7.2c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10cm/s
D.小球在E、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
【解答】解:A、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是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sBE=11.6cm﹣4.4cm=7.2cm,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AF=12.0cm,所用的时间tAF=5×0.2s=1s,
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vAF===12cm/s,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E、F两点间的运动的路程最短,根据v=可知,小球在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小,故D正确。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15m/s的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
【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15m/s,由s=vt可得物体在10s、20s、30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分别为150m、300m、450m,利用描点法画出物体的s﹣t图像,如图所示:
16.(2分)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从冰箱里取出﹣40℃的冰,对其进行加热2min时有水出现,然后经过8min冰块完全消失,又经过10min水升温至100℃并沸腾,请在图中画出0~24min的冰和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解答】解:24min内冰经历了四个过程:
①0~2min吸收热量温度从﹣40℃升高到熔点0℃;
②2min~10min经过8min冰不断吸收热量开始熔化,温度0℃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
③10min~20min水的温度从0℃升高到沸点100℃;
④20min~24min水沸腾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0~24min的冰和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
故答案为:如上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8分)
17.(4分)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2)由图乙可以推测,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丙和丁中,图  丙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规律,你认为在用炉火炖汤时,汤沸腾后应该
 调为小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解答】解:(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
(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保持97℃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7℃,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图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汤处于沸腾状态,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使食物煮熟得快,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所以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故答案为:(1)B;(2)低于;(3)丙;(4)调为小火。
18.(7分)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大 。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 振幅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BC (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 不会 (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 。
【解答】解:(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1)转换法;(2)大;振幅;(3)BC;(4)不会;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
19.(7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3 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4)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6)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解答】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v=;
(2)由图知,
AB段的路程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C段的路程sAC=10.00dm﹣1.00dm=9.00dm=0.900m;
运动时间tAC=15:35:23﹣15:35:20=3s,
则vAC===0.3m/s;
(3)小车在BC段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0.500m,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15:35:23﹣15:35:22=1s,
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5m/s;
由上述可知vBC>vAB,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即变速直线运动;
图中: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t图象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为了方便计时,让时间尽可能长一些,需要斜面的坡度就应该缓一些;
(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6)设全程的路程为2s,则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半程用时t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故答案为:(1)v=;(2)40.0;0.3;(3)B;(4)缓;(5)大;(6)。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9分,第21题9分,共18分)
20.(9分)春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请说出交通标志牌中“贵阳120km”、“100”的含义。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3)若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解答】解:(1)图中标志牌中,“贵阳120km”是指标志牌所在地到贵阳的路程;“100”是指最高车速为100km/h;
(2)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为:
t===1.2h=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80km/h×1.5h=120km。
答:(1)“贵阳120km”是指标志牌所在地到贵阳的路程;“100”是指最高车速为100km/h;
(2)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72min;
(3)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20km。
21.(9分)小梦假期去南京姑姑家探亲,坐上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看到了该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min 0
2 济南西 09:32 09:34 92min 406km
3 南京南 11:46 11:48 226min 1023km
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295min 1318km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
(1)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你认为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是匀速直线运动吗?请说出理由。
【解答】解:(1)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的路程 s1=1318km,总时间 t1=295min=,
全程的平均速度v1==≈268.1km/h;
(2)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s2=1023km﹣406km=617km,时间 t2=11:46﹣9:34=2:12=132min=,
平均速度v2==≈280.5km/h;
(3)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中,有时停车,有时启动加速,有时进站减速,且济南西到南京南与全程速度不等,因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268.1km/h;
(2)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80.5km/h;
(3)G11次高速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有时停车,有时启动加速,有时进站减速,且济南西到南京南与全程速度不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复习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