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盐酸,d可能是单质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2.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是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品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手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测其质量是13.3g,将其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50g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和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是
A.1:2 B.2:1 C.40:53 D.1:1
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向混有NaOH的Na2CO3溶液滴入稀盐酸
B.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MnO2固体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稀盐酸和铜粉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将浓硫酸滴在火柴梗上,火柴梗变黑
C.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后,出现白色烟雾
D.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放热
7.下列变化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高温高压下制金刚石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用CO2制干冰制冷剂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8.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用食盐生产烧碱
9.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Zn粉
C.相同条件下,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
D.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10.某果农发现他种植的桔树生长迟缓,叶色淡黄,他应该施用的一种复合肥是
A.KNO3 B.NH4NO3 C.CO(NH2)2 D.Ca(H2PO4)2
11.如图中甲~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乙、丙、戊类别各不相同且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己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甲与乙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6.5。(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或其溶液)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溶液与戊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黄色
B.丙溶液能与消石灰反应生成甲
C.己可以与乙或丁发生置换反应
D.戊→己的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
二、填空题
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
(3)已知SO2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并收集SO2的装置为 (填字母)。
(4)如图F所示,通入CO2后观察到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
13.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将30mL酒精和3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6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
(2)在焊接钢管时,工人师傅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生石灰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干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元素组成万物。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
Ⅰ、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1)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
(2)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理由是 。
Ⅱ、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③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3+④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4)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 。若要比较R与Al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方案为 。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以下元素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X 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元素Y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元素Z 原子序数为12
元素W 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常用来除铁锈
(1)X和Y形成的物质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画出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3)X、Y、W组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氮肥,这种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 。
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并进行分类(酸或碱):
氢硫酸 氢氯酸 氢氧化镁
硫酸 H2CO3 HNO3
盐酸 Ca(OH)2
三、推断题
17.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D均为单质;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C是紫红色固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与B,F与I是同种类别的物质。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 ,G 。
(2)A→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F→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流程题
18.我国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水综合利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的化学原理是 。第①步除去粗盐中的、Ca2+、Mg2+等杂质,常用到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四种试剂。可先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加入过量的 溶液, 溶液,经过滤后滴加适量的盐酸,蒸发,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2)第②和③步中涉及的反应基本类型有 。
(3)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下:
在步骤I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 ,请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C12)将海水里溴化钠(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吹出溴(Br2)。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氯气从NaBr中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SO2和H2O的目的是 。
五、科学探究题
19.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
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他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
【分析推理】
(1)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3)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纯碱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反思总结]
(4)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 。
[任务三] 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
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
(5)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六、计算题
20.常温下,向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1.2%的KOH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KOH溶液的质量是 。
(2)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常见离子的颜色,X与d反应能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含有铜元素;与b作用能得到黄色溶液,说明含有三价铁;与c作用产生浅绿色溶液,说明含有铁单质或亚铁化合物;与a作用产生红色溶液,可能是酸和石蕊作用,也可能是碱和酚酞作用;
【详解】A、根据分析,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铜,因为稀盐酸和铜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分析,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铁,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选项合理;
C、根据分析,若X是稀盐酸,c是铁单质,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选项合理;
D、根据分析,若X是稀硫酸,a是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选项合理;
故选择A;
2.A
【详解】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先用水清洗,然后再用硼酸冲洗,错误;
B、实验药品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正确;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手湿布或沙子扑灭,以隔绝氧气,正确;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
故选A。
3.A
【详解】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由题意知,13.3g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它们与盐酸反应时都转化成氯化钠,根据钠元素守恒可以推知原氢氧化钠的总质量,设原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12g
12g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部分变质为碳酸钠,根据方程式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106份质量的碳酸钠,根据差量可计算出13.3g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及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z=4g y=5.3g
由此可知,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13.3g-5.3g=8g
则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和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4g:8g=1:2
故选:A。
4.A
【详解】A.、向混有NaOH的Na2CO3溶液滴入稀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然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有气体生成,正确;
B、 向 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然后逐渐减小到小于7,错误;
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最终将水反应完,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最后质量为零,错误;
D、向MnO2固体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始终不变,错误。
故选A。
5.C
【分析】该实验装置为一密闭体系,试管①中反应产生气体,导致试管中压强增大,则试管②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试管①中反应放热,也能使得试管中压强增大,从而试管②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详解】A、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试管口有气泡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之后,铜排在氢之后,不能置换酸中氢,稀盐酸与铜粉不反应,试管中压强几乎不变,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C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有气体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决化学实验问题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培养和训练把实验现象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联起来的思维方法,并最终形成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6.B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浓硫酸滴在火柴梗上,火柴梗变黑,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后,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出现白雾,而不是白色烟雾,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而不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石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是因为氯化氢和水形成盐酸小液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用CO2制干冰制冷剂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把氧气和其它物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A
【详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
C、纯碱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故正确;
D、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生产氢氧化钠,故正确。
故选A。
9.D
【分析】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加铜粉,无明显变化,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铁;正确;
B. 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和氯化铜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再加入Zn粉,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铁;正确;
C. 相同条件下,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锌比铁反应生成氢气更剧烈,活动性锌大于铁大于氢;铜不与稀盐酸,活动性最弱;正确;
D.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均无明显变化,说明锌活动性最强,不能判断铜、铁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故种植的桔树生长迟缓,叶色淡黄,应施加含氮元素的复合肥。
【详解】A、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硝酸铵含N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己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可推断出己是铁;丁可以和铁反应,并且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则可推断出丁是盐酸;因为甲与乙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甲和乙一种是酸一种是碱,并且乙可以转化成丁,可推断出乙是硫酸,它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甲则是碱。戊可以转化成铁,则戊为氧化铁。丙是一种盐,并且可以转换成碱,则丙是碳酸钠,甲是氢氧化钠。
【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丙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甲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消石灰即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够生成甲,选项B正确;
C.铁和盐酸或硫酸都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C正确;
D.氧化铁要转化成铁单质,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2.(1)长颈漏斗
(2) 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3)BC
(4)碳酸/H2CO3
【详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则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的最佳时机是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如收集过早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3)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并收集SO2,则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选B装置,SO2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则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装置;
(4)将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石蕊纸花接触使其变红,则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13. 分子之间有间隙 Fe2O3+6HCl=2FeCl3+3H2O CaO+H2O=Ca(OH)2
【详解】(1)将30mL酒精和3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6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导致混合后溶液小于60mL;
(2)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3)生石灰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14.(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 不属于 这两个微粒核内质子数不同
(3)③
(4) 31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把R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现象
【详解】(1)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1中两个微粒原子核内质子数不相同,故不属于同种元素;
(3)①由图可知,铝为金属元素,而硅为非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
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说法不正确;
③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说法正确;
④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锗原子的质子数为32,锗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锗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说法不正确;
故选③;
(4)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左向右逐渐增加1,故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1;
该元素与铝位于同一族,故其最外层电子数也为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故该元素组成的单质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若要比较R与Al的活动性强弱,可以把R放入铝的盐溶液中,若能反应则R活动性比铝强,若不能反应则R活动性比铝弱,故实验方案为把R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现象。
15. 分子 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分析】元素X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故X是氢元素;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Y是氮元素;Z是12号元素镁;盐酸常用于除铁锈,故W是氯元素。
【详解】(1)X和Y形成的物质是氨气,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
(2)Z是12号元素镁元素,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16. H2S,属于酸 HCl,属于酸 Mg(OH)2,属于碱 H2SO4 ,属于酸 碳酸,属于酸 硝酸,属于酸 HCl,属于酸 氢氧化钙,属于碱
【详解】氢硫酸,化学式为:H2S,属于酸;
氢氯酸,化学式为:HCl,属于酸;
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属于碱;
硫酸,化学式为:H2SO4,属于酸;
H2CO3,名称为:碳酸,属于酸;
HNO3,名称为:硝酸,属于酸;
盐酸,化学式为:HCl,属于酸;
Ca(OH)2,名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
17.(1) Cu H2SO4
(2)化合反应
(3)
(4)
【分析】根据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C是单质,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C为铜;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F为氢氧化钙;A是单质,B盐酸能产生A,则A是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产生氯化氢;C为铜,能与单质D反应,则D是氧气;G与B是同种类别的物质,则G是酸,G能产生B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盐酸,则G是硫酸;F与I是同种类别的物质,则I是碱,氢氧化钙能产生I,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I是氢氧化钠;D氧气,G硫酸,I氢氧化钠都能产生H,则H是水;F氢氧化钙能产生E,E能与B盐酸反应,则E可以是碳酸钙;将推断代入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根据分析,C是Cu,G是H2SO4;
(2)根据分析,A→B是氢气和氯气反应产生氯化氢,是多种物质反应产生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的化合反应;
(3)根据分析,B与E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4)根据分析,F→I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方程式是。
18.(1) 蒸发结晶 氯化钡溶液/BaCl2溶液 碳酸钠溶液/Na2CO3溶液
(2)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3)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4) 使Br2转化为HBr,与空气分离
【详解】(1)海水晒盐,使将海水蒸发浓缩,使氯化钠从海水中结晶出来,再通过过虑得到粗盐,所以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的化学原理是蒸发结晶;
粗盐中含有 、Ca2+、Mg2+等杂质,将粗盐溶解后,先加入过量NaOH溶液,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将原有的钙离子和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后,得到溶液中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通过蒸发,将氯化氢和水除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所以答案依次填:氯化钡溶液(BaCl2溶液)或碳酸钠溶液(Na2CO3溶液)。
(2)步骤②是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加入的物质是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步转化,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③电解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同时产生氯气,将氯气回收再利用,防止空气污染,该过程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氨碱法制取纯碱,是先制得碳酸氢钠,再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反应过程中是用氯化钠溶液、氨气、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氢钠,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得到的饱和氨盐水也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答案填: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其反应方程式为:;在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溴、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所以通入二氧化硫和水的目的是将溴转化为溴化氢,使其与空气分离,再用溴化氢与氯气反应生成得到氯化氢和单制溴,通过蒸馏分离子出单质溴,故答案填:使Br2转化为HBr,与空气分离。
19.(1)
(2)Na2CO3
(3) 过量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4)反应物
(5)生石灰与水反应有大量热放出,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可以避免温度过高,以防灼伤
【详解】(1)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和纯碱,加入水后,生石灰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会继续和纯碱发应,故反应方程式为:;
(2)加水后有两个反应发生,容器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钠,其中显碱性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故填Na2CO3;
(3)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该操作是为了验证是否存在碳酸钠,则可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在存在碳酸钠,则会有气泡生成,如无明显现象则证明不含碳酸钠,故填加入过量稀盐酸;
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产生了白色沉淀,故填白色沉淀;
(4)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同时也要考虑反应物,因为物质间发生反应时,往往并不是恰好完全反应,会有反应物过量,故填反应物;
(5)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再加水时,生石灰会和水反应,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缓慢加水并不断搅拌,会使容器内散热较快,以免被灼伤,故填生石灰与水反应有大量热放出,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可以避免温度过高,以防灼伤。
20.(1)50g
(2)解:设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x
x=7.3%
答: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7.3%
【详解】(1)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此时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50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无听力音频 无听力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