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 FeCl3溶液显黄色是因为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造成的,而不是氯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 KCl 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 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 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表示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表示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壶水
B.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氨味气体的固态氮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C.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煤粉
D.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Cu(CuO)——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B.NaCl(KNO3)——加水溶解,降温结晶
C.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H2SO4(HCl)——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5.描述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蘸取
B.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过氧化氢溶液为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原子
B 干冰升华后体积增大 气体分子体积大于固体分子体积
C 氧气和液氧都有氧化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设计合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在测某溶液的pH时,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溶液的pH=3
B.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相互混合的方法即可鉴别KOH、Ba(NO3)2、NaCl、MgSO4四种溶液
C.除去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可以加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D.按如下流程进行粗盐提纯,若调换加入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8.小雅发现妈妈买来的化肥有NH4Cl、K2SO4、KNO3,其中还缺少的化肥种类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9.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A.例l: C+O2CO2 B.例2:2H2O2H2↑+O2↑
C.例3: Mg(OH)2+2HCl=MgCl2+2H2O D.例4: Cu+2AgNO3=2Ag+Cu(NO3)2
10.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于试管,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将混合物加入水中后过滤
C 鉴别H2SO4、Ba(OH)2、CuCl2三种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
D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烧杯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 证明CO2中混有少量O2 分离铜粉和碳粉
方案1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过热铜网 滴加稀硫酸
方案2 滴加适量NaOH溶液 滴加碳酸钠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在氧中加热
A.A B.B C.C D.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及只要实验操作
A 氯化钠(氯化镁)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氧气(氮气) 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化肥是______(填序号)。
A.人畜粪便 B.植物沤制物 C.草木灰 D.尿素
(3)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也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该元素的名称是 。

(4)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 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则其中Fe的化合价为 。
15.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10ml水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里的液体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
E. 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F. 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G.为了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进行检验
16.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仿照示例,在表格内②③④处填写(“能”或“不能”),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具体条件在对应的表格中填写判断依据.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稀盐酸 示例:① 反应 ② 反应 ③ 反应 ④ 反应
判断依据 示例:
(2)某工厂化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三、推断题
1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F、H为气体,且H有刺激性气味.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反应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 .
四、流程题
18.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是中华文明瑰宝。
(1)《天工开物》记载“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一步,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 (选填“高”或“低”)。
(2)《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先用孔雀石制取硫酸铜,再用“湿法炼铜”获得铜。其流程如下图:

①孔雀石需要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步骤a的反应方程式为。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的目的是 。
③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固体B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3)“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其工艺流程有: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
①“汲卤”获得的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1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卤水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晒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滤卤”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 (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④“煎盐”与实验室 操作相似,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所得精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向其中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杂质是 (写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19.兰兰在家里发现了一包过期的海苔,包装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海苔过期了,石灰干燥剂有没有变质呢?兰兰拿着这包石灰干燥剂约化学老师一起到实验时进行如下探究.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 (填字母)
A.消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石灰干燥剂没有变质; 猜想二: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
猜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
【进行实验】兰兰分别取该石灰干燥剂进行如表实验,并记录.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验证有无CaCO3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 无明显放热现象 猜想三成立
【异常现象】兰兰整理实验,清洗仪器时,突然发现实验二中的烧杯壁明显发热.
【分析释疑】实验二的结论不准确,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杯壁明显发热的原因: .
【更正结论】该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表面的覆盖物,影响了正确结论的得出,兰兰由此联想到生活中有些物质表面的覆盖物,是起保护作用的,试举一例: .
【拓展延伸】从确定这包石灰干燥剂成分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
六、计算题
20.将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向其中通入质量不等的CO2,得到溶液A和B,然后向A和B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放出CO2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判断A溶液中不可能只含 。
(2)由图可判断B溶液由NaOH和 组成。
(3)通过计算判断A溶液中分别含有什么溶质,其质量分别是多少?(已知b等于1.1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FeCl3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铁离子和氯离子三种粒子,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证明水分子、氯离子都不会对影响颜色产生影响,故只进行该实验有意义,但不符合题意;
B、加水稀释对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铜离子都没有影响,只是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造成溶液黄色变浅,不能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与Cl 离子无关,故只进行该实验无意义,符合题意;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把氯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而除去,但铁离子不变,而溶液黄色未消失,证明氯化铁溶液显黄色与氯离子无关,故只进行该实验有意义,但不符合题意;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把铁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但氯离子不变,而溶液黄色消失,证明氯化铁溶液显黄色与氯离子无关,故只进行该实验有意义,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FeCl3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铁离子和氯离子三种粒子,要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与Cl-无关,可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排除两种离子中的一种而保留另一种。
2.D
【详解】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时,固体质量逐渐减小,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逐渐变大,选项图像错误,不符合题意;
B、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开始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较大,锌的图像在铁的下方,由于产生的氢气全部来自稀硫酸中氢元素,则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选项图像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选项图像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沉淀产生,当盐酸消耗完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当氯化镁消耗完时,不再产生沉淀,选项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起作用,错误;
B、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氨味气体的固态氮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正确;
C、煤粉属于可燃物,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煤粉,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得到的还是相同温度下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故选A。
4.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混合物的除杂问题
【详解】A、将铜和氧化铜的混合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除去氧化铜杂质;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钾加水溶解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达到除杂的效果;故选项正确;
D、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后,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要求: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3有效成分不能明显减少
5.B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组成的一部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冰升华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有氧化性,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7.A
【详解】A、在测某溶液的pH时,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测得的pH是整数,故测得溶液的pH=3,符合题意;
B、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沉淀的是硫酸镁和硝酸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和氯化钠,无法进一步鉴别,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的溶剂是水,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除去过氧化氢溶液的溶剂,不符合题意;
D、若将氯化钡和碳酸钠调换位置,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NH4Cl是含有氮元素的氮肥,K2SO4是含有钾元素的钾肥,KNO3是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的复合肥,故还缺少的是磷肥,故选B。
9.C
【详解】A.反应前碳、氧都是0价,反应后氧为-2价,碳是+4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前氧元素是-2价,氢元素为+1价,反应后均为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镁+1价,氯-1价,氧-2价,氢+1价,而且所有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前铜为0价,银为+1价,反应后银为0价,铜为+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C。
10.C
【详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铜溶液为蓝色,可以直接鉴别出来,接着将氯化铜滴入其他两个试剂中,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硫酸不能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1.D
【详解】A、加热时如果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容易造成仪器炸裂,故加热前应擦干,此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湿抹布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目的,所以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此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外焰温度最高,给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此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两种物质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外溅,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此选项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适量的氢氧化钠不易控制,故不符合题意;
B、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碳酸钠溶液不和氯化钠反应,所以也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三种溶液,两种方案都合理,故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除去了主要物质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铜粉、碳粉都不和硫酸反应,铜和碳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所以两种方案都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C
【详解】A、氯化镁、氯化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错误。
B、硫酸钠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1)原子
(2)D
(3) 不活泼 硅/硅元素
(4) K+ +6
【详解】(1)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铝是铝原子构成的;
(2)人畜粪便、植物沤制物、草木灰属于农家肥,尿素属于化肥;故选:D;
(3)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Si,故元素名称是硅元素;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的正负和数字,数字在前,正负在后,若为“1”省略,故钾离子表示为: K+;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1)×2+x+(-2)×4=0,解得x=+6,故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15.BDEG
【详解】A.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选取接近或略大于所需液体体积的量筒,则用10ml量筒量取10ml水,实验操作正确;
B. 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使实验失败,故实验操作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失,故实验操作正确;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中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实验操作错误;
E.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导致失火;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时,容易使酒精洒出造成火灾,故实验操作错误;
F. 取用液体药品操作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试剂腐蚀标签;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便于查找药品,故实验操作正确;
G.为了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选择pH试纸进行检验,紫色石蕊试液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故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BDEG。
16.(1) 能 不能 能 能
有水生成 无沉淀或无水或无气体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2)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0g×20%=16g
设一定量石油产品里含H2SO4的质量为x
x=19.6g
答: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里含硫酸的质量为19.6g。
【详解】(1)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水,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②稀盐酸和氯化钠,既无沉淀、也无水、也无气体产生,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③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号复分解反应的条件;④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符号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见答案。
17.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详解】由题干信息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B,则A是双氧水,B是水,C为氧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F为气体,则F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G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H氨气。则:
(1)E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为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反应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施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18.(1)低
(2)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使孔雀石中的Cu2(OH)2CO3完全反应 Cu2+、H+ Fe、Cu
(3) 不饱和 变大 不溶性 蒸发/蒸发结晶 大部分固体析出 NaOH、Na2CO3
【详解】(1)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低;
(2)①孔雀石需要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的目的是:使孔雀石中的Cu2(OH)2CO3完全反应;
③Cu2(OH)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硫酸过量,故溶液A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阳离子是:Cu2+、H+;
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过量,故固体B的成分是:Fe、Cu;
(3)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则该卤水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②“晒卤”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③“滤卤”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
④“煎盐”与实验室蒸发操作相似;
当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所得精盐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向其中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还含有的杂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OH、Na2CO3。
19. B 有气泡出现 验证有无CaO CaO+H2O=Ca(OH)2 暖气片上涂银粉 该石灰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详解】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B;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有无CaCO3,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论为猜想一不成立,则石灰干燥剂变质了;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出现,说明含有碳酸钙,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结论为猜想三成立,则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无氧化钙;
分析释疑: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反思与评价:
铝比较活泼,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保护内部金属不生锈,或暖气片上涂银粉等;
拓展延伸:
从确定这包石灰干燥剂成分的角度,可提出问题:该石灰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20.(1)Na2CO3或NaHCO3(2)Na2CO3(3)Na2CO32.65g,NaHCO32.1g
【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情况:①二氧化碳不足和刚好:CO2+2NaOH=Na2CO3+H2O,②二氧化碳过量:CO2+NaOH=NaHCO3,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③盐酸不足:Na2CO3+HCl=NaHCO3+NaCl,④盐酸足量:NaHCO3+HCl=NaCl+H2O+CO2↑,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还有氢氧化钠,则先发生:⑤:NaOH+HCl=NaCl+H2O。
【详解】(1)根据分析:A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是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假设溶液中全部是碳酸钠,加入盐酸则发生的过程是:③盐酸不足时:Na2CO3+HCl=NaHCO3+NaCl,④盐酸足量时:NaHCO3+HCl=NaCl+H2O+CO2↑,则消耗的盐酸③④是等量的,根据图像的数值应该是1.5a,则与实际图像不符合;如果第一种情况:Na2CO3和NaOH,加入盐酸发生过程是⑤③④,则加入盐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会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质量,与实际不符合;如果是碳酸氢钠,则加入盐酸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与实际不符合;则溶质是Na2CO3和NaHCO3;所以不可能只是Na2CO3或NaHCO3;
(2)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③盐酸不足时:Na2CO3+HCl=NaHCO3+NaCl,④盐酸足量时:NaHCO3+HCl=NaCl+H2O+CO2↑,则消耗的盐酸③④是等量的,若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⑤:NaOH+HCl=NaCl+H2O;由于B溶液未生成气体前所需HCl是反应④所需HCl的2倍,说明B溶液由NaOH和Na2CO3组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溶液由NaHCO3和Na2CO3组成,和图像Na2CO3消耗盐酸的质量是2a,NaHCO3消耗盐酸的质量是a,在由③④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与NaHCO3的微粒数之比是1:1,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为1.1g;
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可得:
,解得x=2.65g,
NaHCO3的质量为y,
,解得y= 2.1g。
答:A溶液中分别含有Na2CO32.65g,NaHCO32.1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热学和光学实验-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