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一、单选题
1.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氧化钙 D.硝酸铵
2.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3.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4.金属铝可通过反应 制备氢气,将一定量的铝加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2,则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85% B.83.3% C.35% D.18%
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6.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20℃=0.02L/L水,SN.40℃=0.02L/L水。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SM < SN B.SM = SN C.SM > SN D.无法比较
7.正确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快速准确的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
A.用铜、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C.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主要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过滤 D.读取体积
9.下列清洗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用汽油清洗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C.用食醋清除水垢 D.用稀盐酸清除铁锈
10.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
11.如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氯酸钾、石灰水 B.液氢、水、生铁
C.金刚石、 干冰、冰水混合物 D.石墨、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二、填空题
13.25℃时,将固体A放在烧杯①中加水充分搅拌,分别进行如图一所示的操作。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烧杯②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3)①烧杯中溶剂的质量是 g。
(4)若固体A是甲、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则固体A是 (填“甲”或“乙”)。
14.下表是NaCl和KNO3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6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110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2)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20℃时,将20gNaCl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4)为了将混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的饱和溶液提纯,可通过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5)40℃时,将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20℃,对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NaCl<KNO3
B 析出固体的质量:NaCl>KNO3
C NaCl和KNO3都是饱和溶液
D 溶剂的质量:NaCl>KNO3
15.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化学家,他们为推动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得到铜,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是湿法冶金的先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工工业做出巨大贡献。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 ℃时,Na2CO3和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1℃时,将15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
③若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想要提纯Na2CO3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 A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60℃时, A、B两种物质 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填“能”、“不能”)。
(3)将40℃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无晶体析出的是 。
(4)D点表示A物质的 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17.KNO3和NaC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性都是 。(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KNO3中混有少量的泥沙,可以选择 方法提纯KNO3,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选择 方法提纯KNO3。
三、实验题
18.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1:
①在实验室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②小刚可用 来检验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在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2的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
19.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其实验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 有关。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2)实验二,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3)实验三,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此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可推测加入的物质为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
【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可使溶液的温度升高。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降低。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2.D
【详解】“一摇冰”饮料需要固体溶于水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D。
3.C
【详解】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随温度减小而明显减小,故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溶质析出,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变小,但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说法错误,本题选C。
4.B
【详解】假设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ag,即反应前溶液质量为ag,由于反应前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2,而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溶液质量为,则反应前后溶液质量改变了,又由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改变的原因是铝溶入溶液中,而反应后产生有氢气,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则:

解得,
则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5.D
【详解】A、据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得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A正确;
B、因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b=c,所以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B正确;
C、蒸发水分都析出晶体,所以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正确;
D、据图可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至t1℃时它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6.A
【详解】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M在20℃的溶解度与N在40℃的溶解度相等,则在30℃时,M的溶解度<0.02L/L水,N的溶解度>0.02L/L水,则SM < SN,故选A。
7.D
【详解】A、铜与硝酸亚铁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C、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主要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来提纯碳酸钙,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错误。
故选D。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C
【详解】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所以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用汽油溶解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水垢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去,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D、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B。
10.D
【详解】A和B如果能反应生成气体,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或A和B混合如果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A、水和浓硫酸混合产生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B、水和生石灰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C、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水和氯化钠混合时不能反应化学反应,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A、由题目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选项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升温后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B错误;
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经查阅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C正确;
D、由题目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M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中无晶体析出,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溶质质量分数=×100%。
12.B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一中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氢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生铁是铁的合金,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四氧化三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1)饱和溶液
(2)降温结晶
(3)50
(4)甲
【详解】(1)图一中烧杯②中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3)①烧杯中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继续蒸发20g水,共析出9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8gA,继续蒸干水分,共析出17g固体,说明析出9g固体后,溶液中仍含有8gA,即①烧杯中溶剂的质量是:10g+20g+20g=50g;
(4)由以上分析可知,①烧杯中溶剂质量为50g,溶质质量为17g,加入30gA升温至80℃,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剂为50g,溶质为17g+30g=47g,即80℃时,A物质的溶解度≥94g,故固体A是甲。
14. 36 68 冷却结晶 CD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大,故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3)20℃时,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50g水最多能溶解18g ,将20g 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50g+18g=68g;
(4)为了将混有少量杂质的的饱和溶液提纯,可通过冷却结晶方法获得较纯净的晶体;
(5)40℃时,100g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水的质量为;
和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降至20℃时,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其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
A、20℃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B、析出固体的质量为26.8g-26.4g=0.4g,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9g-19.3g=19.7g,故析出固体的质量:<,说法错误;
C、和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降至20℃时,和都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温度降低溶剂质量不变,与40℃时一样,溶剂的质量:>,说法正确;
故填:CD。
15.(1)Fe+CuSO4=Cu+FeSO4
(2) t2 9:59 降温结晶
【详解】(1)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
(2)①图中可知,t2℃两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故填:t2;
②在t1℃时,将15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9g碳酸钠,溶质和溶液质量之比为9:59,故填:9:59;
③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宜用蒸发结晶,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升高,宜用降温结晶,利用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要选择有利于物质析出的方法,提纯碳酸钠应该选择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16.(1)>
(2)不能
(3)C
(4)不饱和
【详解】(1)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10℃时,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A物质的上面,则B物质的溶解度>A物质的溶解度。
(2)60℃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故A、B两种物质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40℃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A、B两种物质均有晶体形成,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无晶体析出,故填:C。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D点在A物质的溶解度下面,D小于A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则D点表示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17.(1)易溶
(2) 过滤 降温结晶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此二者的溶解性都是易溶;
(2)KNO3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KNO3中混有少量的泥沙,可以选择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KNO3。
18.(1) 玻璃棒 ac 肥皂水 煮沸
(2) 木条燃烧得更旺 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1)
①在实验室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故填:玻璃棒;ac。
②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若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在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煮沸。
(2)
如图2的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气体A为氢气,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气体B为氧气,气体A的体积与气体B的体积比为2:1,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木条燃烧得更旺;氢元素和氧元素;
19.(1) 氧气的浓度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不能
【详解】(1)实验一中,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火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故其实验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现象为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该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培优训练(无答案)

下一篇:Unit1-6单选题专项特训-英语六年级上册人教新起点(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