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3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2023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共47分。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1~13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更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D.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说明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有机物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相互吸引的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H2和CO在空气中点燃前要验纯,所以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验纯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包括乙、丙、丁,下列各组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导体 石墨、人体、大地
C 晶体 铝、海波、冰
D 混合物 空气、石油、生理盐水
A.A B.B C.C D.D
4.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将霉变食物煮熟后食用
B.家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C.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立刻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5.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集气瓶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B.乙: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丙: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丁: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6.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是(  )
A.一个苹果受到的重力约为1.5N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D.邯郸市4月份的平均温度约为40℃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现象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8.(2023八上·双牌期末)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高速行驶时具有的惯性较大,静止时具有的惯性较小
B.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
10.(2023·商水模拟)如图,将强磁体靠近正在发光的白炽灯,观察到白炽灯的灯丝晃动,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由此原理可以制成下列哪些装置(  )
A. 电磁铁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动圈式话筒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B.若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实验时用手指遮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镜片,则要把光屏向右移动适当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2.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
B.吸盘式挂钩是靠大气压“吸”在墙壁上
C.二滩水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
D.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用高压锅才能煮熟食物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S1,滑片P移动到左端,电路安全,电流表示数为I1;再闭合S2,电流表示数为I2,I2>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B.只闭合S1,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甲的示数变小
C.闭合S1、S2,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表乙的示数变小
D.将滑片P移到右端,先闭合S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再闭合S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P1<P2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4.春节大家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绽放时的声音是由于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   产生的。烟花爆炸时气体快速膨胀使烟花四散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的。
15.通过洗菜池的直下水管闻到异味,这是   现象;改成弯管可以避免异味进入室内,这是利用   的原理来设计的。
16.(2023九下·乐平月考)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其内部不断进行着原子核的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燃料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7.冬天,人们使用电暖器时身体会变热,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该方式为能量的   (选填“转移”或“转化”);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灯泡正常发光,用试电笔测试A点,试电笔的氖管   (选填“会”或“不会”)发光。
18.如图所示是小华家的电能表,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W,他让一个“220V,1210W”的电热器单独工作30min,电能表示数变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kW h,该电热器的实际工作功率为   W,电热器实际工作30min,该电能表转盘转过   r。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如甲、乙两图所示,是用插有玻璃管的容器制成的温度计和气压计。利用该装置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手用力捏甲瓶,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说明   。
(2)若将甲装置放入热水中,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这是利用了液体的   原理。
(3)若再给一根吸管A,用   图的装置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何操作:   。
20.小明想测量家里橙汁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测量前,小明将天平放到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此时他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小明先测量烧杯质量为10g,在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示数为   g。
(3)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20mL。计算橙汁的密度为   g/cm3。
(4)若采用上述方法,橙汁密度的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小王告诉小明,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②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等体积的橙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m2;
④求橙汁的密度ρ橙汁=   (用m0、m1、m2、ρ水表示)。
21.同学们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的实验,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电路图,并连接了相应的实物电路,如图Ⅱ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
(1)在连接的实物电路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   (选填“a”“b”或“c”)。
(2)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V2都没示数,电压表V1有示数,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电路故障可能是   ;更换器材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Ⅲ。
①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Ⅲ中的甲、乙两图线,得出的结论是   。
②由图Ⅲ可知,定值电阻R1阻值为   Ω。
【拓展】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还想由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
①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为2V,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后,应向   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V1示数为2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②该同学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是   Ω;
③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量与定值电阻阻值变化量之比为   。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如图所示,有A、B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所受到的重力为20N,A的边长为0.2m,B的质量为4kg,B的边长为0.1m。将B沿竖直方向从中间切开,并将切去的左半部分叠放在A的上方中央。右半部分放置于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足够高且有足量的水,物体无论漂浮、悬浮或沉底均不会有水溢出。(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物体B受到的重力;
(2)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强;
(3)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的规格为“6V,3.6W”(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滑动变阻器R标有“50Ω,1A”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15V。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若电源电压为15V,当R取最大值时,求电路总功率;
(3)若将灯泡换成等阻值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发现电表示数均不小于所选量程最大值的三分之一,且保证电路安全,求电源电压U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说法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态分子间隔大于固态分子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故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能说明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尘土飞扬是肉眼可见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根据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考虑;
(3)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4)根据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 A、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H2、CO、CH4点燃前要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故选项推理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 )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 A、烧碱、熟石灰都是碱,纯碱是盐,故A错误;
B、石墨、人体、大地都容易导电,都是导体,故B正确;
C、铝、海波、冰都有固定的熔点,都是晶.体,故C正确;
D、空气、石油、生理盐水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 (1)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4.【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解答】 A.霉变的霉菌对人体有害,将霉变食物煮熟后食用对健康不利,故A错误;
B.家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可能会因电火花发生爆炸,故B错误;
C.生活用水是导体,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导致泼水的人触电;故C错误;
D.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立刻用手把触电者拉开,如果用手把触电者拉开,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会使施救者间接触电,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霉菌对人体有害;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爆炸;
(3)生活用水是导体;
(4)人体是电的导体。
5.【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 A.甲实验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错误,因为沙子不会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故A错误;
B.乙实验缺少对照实验,无法证明,故B错误;
C .纸片托水的“ 覆杯实验”,纸片托水正是因为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正确;
D.图丁中,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无法得出实验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沙子不会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2)实验缺少对照实验;
(3)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1.5N,也就是苹果的质量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邯郸市4月份的平均温度约为25℃,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符合题意。
故选: D。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 A.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成像,故A正确;
B.当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
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
故选: A。
【分析】 (1)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
(3)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8.【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符合题意;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露和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9.【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汽车的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在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冲时受到的伤害,故B错误;
C、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运动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先助跑,起跳后,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10.【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A.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制成的,C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制成的。
11.【答案】A,B,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仍能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用手指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 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C错误;
D、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线会聚成像,故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 ABD。
【分析】 (1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 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4)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2.【答案】B,C,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汽车外观设计成流线型的好处是减小空气阻力,不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大对地面的压力,故A错误;
B、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B正确;
C、液体(坝里的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坝的下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二滩电站大坝要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故C正确;
D、青藏高原海拔高度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才能煮熟,故D正确。
故选: BCD。
【分析】 (1 )物体的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减小空气的阻力
(2)吸盘式挂钩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3.【答案】B,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A、只闭合S1,滑片P移动到左端,电流表示数为I1 ;若甲为电流表,则此时电源会被短路,故甲为电压表;由于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相当于是断路,若乙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2,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所以乙是电流表,故A错误;
B、只闭合S1,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甲测量的是R1、R2两端的电压,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U = IR可知,R1、R2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正确;
C、闭合S1、S2,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R2、滑动变阻器被短路,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流不变,乙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
D、将滑片移到右端,先闭合S1,三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再闭合S2,Ro、R2被短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公式可知,电路消耗的功率会变大,即P1 < P2,故D正确。
故选: BD。
【分析】 (1)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特点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判定甲、乙电表的种类;
(2)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滑片移动的方向判定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U = I R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3)闭合S1、S2, 分析电路的结构,然后得出乙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电路总电阻的变化,利用公式判定总功率的大小关系。
14.【答案】振动;机械能;声源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1) 鞭炮的爆炸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烟花爆炸时气体快速膨胀使烟花四散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减少;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
(3) 减少噪音的方法是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添置隔音设施,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15.【答案】扩散;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通过洗菜池的直下水管闻到异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改成弯管可以避免异味进入室内,这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设计的。
【分析】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上端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6.【答案】聚变;不可再生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核聚变
【解析】【解答】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
核燃料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太阳释放的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17.【答案】热传递;转移;不会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解答】 (1)冬天,人们使用电暖器时身体会变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该方式为能量的转移;
(2)因为零线上没有电压,所以闭合开关后,试电笔使用方法正确时,测试A点试电笔的氖管不会发光。
【分析】 (1)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 试电笔也叫测电笔,简称“电笔”。是一种电工工具,用来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笔体中有一氖泡,测试时如果氖泡发光,说明导线有电或为通路的火线。 试电笔中笔尖、笔尾、为金属材料制成,笔杆为绝缘材料制成。 使用试电笔时,一定要用手触及试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否则,因带电体、试电笔、人体与大地没有形成回路,试电笔中的氖泡不会发光,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
18.【答案】4400;0.5;1000;3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1)电能表允许电路中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2)电热器消耗的电能为,电热器的实际功率为
,1800r/ (kW . h)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电能表转盘转过1800转,由.上知,电热器30 min消耗0.5kW . h电能,所以1 min消耗电能,1min电能表转盘转过。
【分析】 (1 )知道电能表的工作电压和最大电流(15A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20A是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P= UI求出最大功率;
(2)前后两次电能表示数之差就是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电能与工作时间之比为电热器实际功率;已知30 min消耗的电能,可以得到1 min消耗电能,结合意义得到在1 min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
19.【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热胀冷缩
(3)乙;去掉瓶塞,将吸管A的管口水平贴靠在乙装置吸管的上端,往吸管A中吹气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 (1)手用力捏甲瓶,使得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说明甲瓶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由此可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若将甲装置放入热水中,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这说明热水的体积发生了改变,这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若再给一根吸管A,由于甲中的水是满的,需要用乙图的装置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操作方法是:去掉瓶塞,将吸管A的管口水平贴靠在乙装置吸管的上端,往吸管A中吹气。
【分析】 (1) 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
20.【答案】(1)水平桌面;右
(2)35.6
(3)1.28
(4)偏大
(5)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 (1))测量前,小明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调到零刻线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右盘偏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 10g + 5g + 0.6g= 35.6g ;
(3)橙汁的质量m= 35.6g- 10g = 25.6g,橙汁的体积V=20mL=20cm3,橙汁的密度;
(4)由于橙汁倒入量筒后,烧杯中仍有残留橙汁,使橙汁的体积测量值偏小,由密度公式知,测得橙汁的密度偏大;
(5)由题意知,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一mo,由可求得,水的体积,用另一个烧杯盛等体积的橙汁,则橙汁质量m橙汁=m2一mo,由于水的体积等于橙汁的体积,则橙汁的密度
【分析】 (1)测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根据指针偏转情况,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质量的和;
(3)利用质量差计算出橙汁的质量,再结合橙汁的体积,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橙汁的密度;
(4)由于橙汁倒入量筒时烧杯中有残留,导致测量橙汁的体积偏小,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测量值的偏差情况;
(5)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橙汁,测量水和橙汁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和密度公式求出橙汁的密度。
21.【答案】(1)b
(2)R1断路;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0;右;25;2:1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 (1) 由图I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
由图II可知,电压表V2连接错误,连接错误的导线是b,b导线应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相连;
(2)由图可见,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压表V1 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电压表V1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1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无断路; 电压表V2没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2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断路,因此故障就是电阻R1断路;
①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V2的示数最小,据此可知乙是V2对应的图线,则甲是V1对应的图线;
②由图像可知,两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均为6V即电源的电压,故可得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由图像可知,最小电流I = 0.1A时,R2两端最大电压为4V,则R2的最大阻值:;
[拓展] :
①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当将的定值电阻换成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电阻增大,定值电阻分压增多,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增大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应向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 ;
②由以上分析知,实验中,应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6V-2V=4V,定值电阻的电压是变阻器电压的= 0.5倍;根据分压原理,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为变阻器阻值的0.5倍,因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日,则定值电阻允许接的最大电阻值为,而大于,所以不可以使用;
③由②知,当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最小值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为。
【分析】 (1)由图I可知,R1 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据此进行判断;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电压表V1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1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无断路,电压表V2无示数,说明电压表V2与电源不相连;
①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V2的示数最小,据此判断V2对应的图线,然后得出V1对应的图线;
②分析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③根据变形可求得R2的阻值;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保持不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和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时,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定值电阻的最大值;进一步求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量与定值电阻阻值变化量之比。
22.【答案】(1)解:物体B受到的重力:GB=mBg=4kg×10N/kg=40N;
答:物体B受到的重力为40N;
(2)解: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力:FA=GA+ GB=20N+ ×40N=40N,A的底面积:SA= =(0.2m)2=0.04m2,A对地面的压强:pA= = =1000Pa;
答: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3)解:物体B的体积:VB= =(0.1m)3=0.001m3,物体B的密度:ρB= = =4×103kg/m3,由ρB>ρ水可知,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沉底,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 VB= ×0.001m3=5×10﹣4m3,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5×10﹣4m3=5N。
答: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5N。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知道物体B的质量,根据G = mg求出其受到的重力;
(2)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和B左半部分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的大小等于A的底面积,利用求出A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V = L3求出物体B的体积,利用求出物体B的密度,然后比较物体B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关系得出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沉底,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B的右半部分体积,根据求出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23.【答案】(1)解:根据P= 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L= = =10Ω;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
(2)解:当R取最大值时,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L=50Ω+10Ω=60Ω,则电路总功率:P总= = =3.75W;
答:若电源电压为15V,当R取最大值时,电路总功率为3.75W;
(3)解: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表示数均不小于三分之一,
所以,由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2A~0.6A,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U=I(R1+R2)=0.2A×(10Ω+50Ω)=12V,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I(R1+R2′)=0.6A×(10Ω+ Ω)=16V,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12V~16V;
由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5V~15V,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 ×(R1+R2)= ×(10Ω+ Ω)=8V,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 ×(R1+R2)= ×(10Ω+50Ω)=18V,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8V~18V;
因电流表、电压表能同时偏转相同的角度,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12V~16V。
答:电源电压U的取值范围为12V~16V。
【知识点】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当R取最大值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求出电路总功率;
(3)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表示数均不小于三分之一,根据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从而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然后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由电压表的量程为0 ~ 15V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当电压表的示数为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然后结合电流表、电压表能同时偏转相同的角度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
河北省邯郸市2023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共47分。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1~13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更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D.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说明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故说法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态分子间隔大于固态分子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故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能说明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尘土飞扬是肉眼可见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根据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考虑;
(3)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4)根据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有机物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相互吸引的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H2和CO在空气中点燃前要验纯,所以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验纯
【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两种电荷
【解析】【解答】 A、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H2、CO、CH4点燃前要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故选项推理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 )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包括乙、丙、丁,下列各组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导体 石墨、人体、大地
C 晶体 铝、海波、冰
D 混合物 空气、石油、生理盐水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
【解析】【解答】 A、烧碱、熟石灰都是碱,纯碱是盐,故A错误;
B、石墨、人体、大地都容易导电,都是导体,故B正确;
C、铝、海波、冰都有固定的熔点,都是晶.体,故C正确;
D、空气、石油、生理盐水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 (1)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4.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将霉变食物煮熟后食用
B.家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C.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立刻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解答】 A.霉变的霉菌对人体有害,将霉变食物煮熟后食用对健康不利,故A错误;
B.家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可能会因电火花发生爆炸,故B错误;
C.生活用水是导体,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导致泼水的人触电;故C错误;
D.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立刻用手把触电者拉开,如果用手把触电者拉开,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会使施救者间接触电,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霉菌对人体有害;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爆炸;
(3)生活用水是导体;
(4)人体是电的导体。
5.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集气瓶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B.乙: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丙: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丁: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 A.甲实验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错误,因为沙子不会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故A错误;
B.乙实验缺少对照实验,无法证明,故B错误;
C .纸片托水的“ 覆杯实验”,纸片托水正是因为大气压托起了纸片,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正确;
D.图丁中,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无法得出实验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沙子不会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2)实验缺少对照实验;
(3)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6.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是(  )
A.一个苹果受到的重力约为1.5N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D.邯郸市4月份的平均温度约为40℃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1.5N,也就是苹果的质量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邯郸市4月份的平均温度约为25℃,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符合题意。
故选: D。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现象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 A.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反射成像,故A正确;
B.当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
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
故选: A。
【分析】 (1)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
(3)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8.(2023八上·双牌期末)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符合题意;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露和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高速行驶时具有的惯性较大,静止时具有的惯性较小
B.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
【答案】D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汽车的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在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冲时受到的伤害,故B错误;
C、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运动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先助跑,起跳后,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10.(2023·商水模拟)如图,将强磁体靠近正在发光的白炽灯,观察到白炽灯的灯丝晃动,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由此原理可以制成下列哪些装置(  )
A. 电磁铁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动圈式话筒
【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A.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制成的,C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制成的。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B.若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实验时用手指遮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镜片,则要把光屏向右移动适当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A,B,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 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仍能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用手指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 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故C错误;
D、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线会聚成像,故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 ABD。
【分析】 (1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 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4)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2.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
B.吸盘式挂钩是靠大气压“吸”在墙壁上
C.二滩水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
D.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用高压锅才能煮熟食物
【答案】B,C,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汽车外观设计成流线型的好处是减小空气阻力,不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大对地面的压力,故A错误;
B、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B正确;
C、液体(坝里的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坝的下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二滩电站大坝要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故C正确;
D、青藏高原海拔高度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才能煮熟,故D正确。
故选: BCD。
【分析】 (1 )物体的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减小空气的阻力
(2)吸盘式挂钩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S1,滑片P移动到左端,电路安全,电流表示数为I1;再闭合S2,电流表示数为I2,I2>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B.只闭合S1,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甲的示数变小
C.闭合S1、S2,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表乙的示数变小
D.将滑片P移到右端,先闭合S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再闭合S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P1<P2
【答案】B,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A、只闭合S1,滑片P移动到左端,电流表示数为I1 ;若甲为电流表,则此时电源会被短路,故甲为电压表;由于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相当于是断路,若乙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2,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所以乙是电流表,故A错误;
B、只闭合S1,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甲测量的是R1、R2两端的电压,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U = IR可知,R1、R2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正确;
C、闭合S1、S2,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R2、滑动变阻器被短路,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流不变,乙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
D、将滑片移到右端,先闭合S1,三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再闭合S2,Ro、R2被短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公式可知,电路消耗的功率会变大,即P1 < P2,故D正确。
故选: BD。
【分析】 (1)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特点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判定甲、乙电表的种类;
(2)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滑片移动的方向判定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U = I R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3)闭合S1、S2, 分析电路的结构,然后得出乙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电路总电阻的变化,利用公式判定总功率的大小关系。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4.春节大家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绽放时的声音是由于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   产生的。烟花爆炸时气体快速膨胀使烟花四散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振动;机械能;声源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1) 鞭炮的爆炸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烟花爆炸时气体快速膨胀使烟花四散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减少;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
(3) 减少噪音的方法是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添置隔音设施,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15.通过洗菜池的直下水管闻到异味,这是   现象;改成弯管可以避免异味进入室内,这是利用   的原理来设计的。
【答案】扩散;连通器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通过洗菜池的直下水管闻到异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改成弯管可以避免异味进入室内,这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设计的。
【分析】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上端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6.(2023九下·乐平月考)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其内部不断进行着原子核的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燃料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聚变;不可再生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核聚变
【解析】【解答】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
核燃料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太阳释放的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17.冬天,人们使用电暖器时身体会变热,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该方式为能量的   (选填“转移”或“转化”);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灯泡正常发光,用试电笔测试A点,试电笔的氖管   (选填“会”或“不会”)发光。
【答案】热传递;转移;不会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解答】 (1)冬天,人们使用电暖器时身体会变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该方式为能量的转移;
(2)因为零线上没有电压,所以闭合开关后,试电笔使用方法正确时,测试A点试电笔的氖管不会发光。
【分析】 (1)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 试电笔也叫测电笔,简称“电笔”。是一种电工工具,用来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笔体中有一氖泡,测试时如果氖泡发光,说明导线有电或为通路的火线。 试电笔中笔尖、笔尾、为金属材料制成,笔杆为绝缘材料制成。 使用试电笔时,一定要用手触及试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否则,因带电体、试电笔、人体与大地没有形成回路,试电笔中的氖泡不会发光,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
18.如图所示是小华家的电能表,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W,他让一个“220V,1210W”的电热器单独工作30min,电能表示数变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kW h,该电热器的实际工作功率为   W,电热器实际工作30min,该电能表转盘转过   r。
【答案】4400;0.5;1000;3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1)电能表允许电路中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2)电热器消耗的电能为,电热器的实际功率为
,1800r/ (kW . h)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电能表转盘转过1800转,由.上知,电热器30 min消耗0.5kW . h电能,所以1 min消耗电能,1min电能表转盘转过。
【分析】 (1 )知道电能表的工作电压和最大电流(15A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20A是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P= UI求出最大功率;
(2)前后两次电能表示数之差就是电热器消耗的电能;电能与工作时间之比为电热器实际功率;已知30 min消耗的电能,可以得到1 min消耗电能,结合意义得到在1 min内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如甲、乙两图所示,是用插有玻璃管的容器制成的温度计和气压计。利用该装置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手用力捏甲瓶,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说明   。
(2)若将甲装置放入热水中,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这是利用了液体的   原理。
(3)若再给一根吸管A,用   图的装置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何操作:   。
【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热胀冷缩
(3)乙;去掉瓶塞,将吸管A的管口水平贴靠在乙装置吸管的上端,往吸管A中吹气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 (1)手用力捏甲瓶,使得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说明甲瓶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由此可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若将甲装置放入热水中,甲装置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这说明热水的体积发生了改变,这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若再给一根吸管A,由于甲中的水是满的,需要用乙图的装置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操作方法是:去掉瓶塞,将吸管A的管口水平贴靠在乙装置吸管的上端,往吸管A中吹气。
【分析】 (1) 力的作用效果是初等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2)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
20.小明想测量家里橙汁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测量前,小明将天平放到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边,此时他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小明先测量烧杯质量为10g,在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示数为   g。
(3)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20mL。计算橙汁的密度为   g/cm3。
(4)若采用上述方法,橙汁密度的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小王告诉小明,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②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等体积的橙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为m2;
④求橙汁的密度ρ橙汁=   (用m0、m1、m2、ρ水表示)。
【答案】(1)水平桌面;右
(2)35.6
(3)1.28
(4)偏大
(5)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 (1))测量前,小明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调到零刻线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右盘偏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 10g + 5g + 0.6g= 35.6g ;
(3)橙汁的质量m= 35.6g- 10g = 25.6g,橙汁的体积V=20mL=20cm3,橙汁的密度;
(4)由于橙汁倒入量筒后,烧杯中仍有残留橙汁,使橙汁的体积测量值偏小,由密度公式知,测得橙汁的密度偏大;
(5)由题意知,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一mo,由可求得,水的体积,用另一个烧杯盛等体积的橙汁,则橙汁质量m橙汁=m2一mo,由于水的体积等于橙汁的体积,则橙汁的密度
【分析】 (1)测量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根据指针偏转情况,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质量的和;
(3)利用质量差计算出橙汁的质量,再结合橙汁的体积,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橙汁的密度;
(4)由于橙汁倒入量筒时烧杯中有残留,导致测量橙汁的体积偏小,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测量值的偏差情况;
(5)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橙汁,测量水和橙汁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和密度公式求出橙汁的密度。
21.同学们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的实验,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电路图,并连接了相应的实物电路,如图Ⅱ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
(1)在连接的实物电路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   (选填“a”“b”或“c”)。
(2)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V2都没示数,电压表V1有示数,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电路故障可能是   ;更换器材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Ⅲ。
①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Ⅲ中的甲、乙两图线,得出的结论是   。
②由图Ⅲ可知,定值电阻R1阻值为   Ω。
【拓展】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还想由此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
①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为2V,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后,应向   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V1示数为2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②该同学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是   Ω;
③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量与定值电阻阻值变化量之比为   。
【答案】(1)b
(2)R1断路;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0;右;25;2:1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 (1) 由图I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
由图II可知,电压表V2连接错误,连接错误的导线是b,b导线应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相连;
(2)由图可见,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压表V1 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电压表V1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1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无断路; 电压表V2没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2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断路,因此故障就是电阻R1断路;
①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V2的示数最小,据此可知乙是V2对应的图线,则甲是V1对应的图线;
②由图像可知,两电压表的示数之和均为6V即电源的电压,故可得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由图像可知,最小电流I = 0.1A时,R2两端最大电压为4V,则R2的最大阻值:;
[拓展] :
①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当将的定值电阻换成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电阻增大,定值电阻分压增多,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增大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应向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 ;
②由以上分析知,实验中,应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6V-2V=4V,定值电阻的电压是变阻器电压的= 0.5倍;根据分压原理,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为变阻器阻值的0.5倍,因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日,则定值电阻允许接的最大电阻值为,而大于,所以不可以使用;
③由②知,当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最小值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为。
【分析】 (1)由图I可知,R1 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据此进行判断;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电压表V1有示数,说明电压表V1与电源连接的部分无断路,电压表V2无示数,说明电压表V2与电源不相连;
①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V2的示数最小,据此判断V2对应的图线,然后得出V1对应的图线;
②分析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③根据变形可求得R2的阻值;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保持不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和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时,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定值电阻的最大值;进一步求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量与定值电阻阻值变化量之比。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8分。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如图所示,有A、B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所受到的重力为20N,A的边长为0.2m,B的质量为4kg,B的边长为0.1m。将B沿竖直方向从中间切开,并将切去的左半部分叠放在A的上方中央。右半部分放置于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足够高且有足量的水,物体无论漂浮、悬浮或沉底均不会有水溢出。(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物体B受到的重力;
(2)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强;
(3)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答案】(1)解:物体B受到的重力:GB=mBg=4kg×10N/kg=40N;
答:物体B受到的重力为40N;
(2)解: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力:FA=GA+ GB=20N+ ×40N=40N,A的底面积:SA= =(0.2m)2=0.04m2,A对地面的压强:pA= = =1000Pa;
答: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3)解:物体B的体积:VB= =(0.1m)3=0.001m3,物体B的密度:ρB= = =4×103kg/m3,由ρB>ρ水可知,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沉底,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 VB= ×0.001m3=5×10﹣4m3,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5×10﹣4m3=5N。
答: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5N。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知道物体B的质量,根据G = mg求出其受到的重力;
(2)叠放后,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和B左半部分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的大小等于A的底面积,利用求出A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V = L3求出物体B的体积,利用求出物体B的密度,然后比较物体B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关系得出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沉底,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B的右半部分体积,根据求出B的右半部分放置于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的规格为“6V,3.6W”(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滑动变阻器R标有“50Ω,1A”字样,电压表量程为0~15V。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若电源电压为15V,当R取最大值时,求电路总功率;
(3)若将灯泡换成等阻值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发现电表示数均不小于所选量程最大值的三分之一,且保证电路安全,求电源电压U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根据P= 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L= = =10Ω;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
(2)解:当R取最大值时,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RL=50Ω+10Ω=60Ω,则电路总功率:P总= = =3.75W;
答:若电源电压为15V,当R取最大值时,电路总功率为3.75W;
(3)解: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表示数均不小于三分之一,
所以,由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2A~0.6A,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U=I(R1+R2)=0.2A×(10Ω+50Ω)=12V,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I(R1+R2′)=0.6A×(10Ω+ Ω)=16V,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12V~16V;
由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5V~15V,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 ×(R1+R2)= ×(10Ω+ Ω)=8V,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
此时电源的电压:U′= ×(R1+R2)= ×(10Ω+50Ω)=18V,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8V~18V;
因电流表、电压表能同时偏转相同的角度,
所以,电源的电压范围为12V~16V。
答:电源电压U的取值范围为12V~16V。
【知识点】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当R取最大值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求出电路总功率;
(3)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电表示数均不小于三分之一,根据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从而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然后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由电压表的量程为0 ~ 15V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当电压表的示数为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然后结合电流表、电压表能同时偏转相同的角度得出电源的电压范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4 燃料与燃烧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