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K:39 Cu:64 Ca:40 Cl:35.5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溶液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医用酒精 C.豆浆 D.料酒
2.准确理解化学概念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属于溶液
B.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物质溶解,一般先扩散、再水合,扩散过程中放出热量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更多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C.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4.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熟石灰
5.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149
C.30℃时,39.3g硫酸镁和60.7g水恰好配制成100g硫酸镁的饱和溶液
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6.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可得到70g饱和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丙>甲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不是甲和乙
7.盐酸、硫酸属于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在瓶口都有白雾
B.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稀盐酸、稀硫酸都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8.中国宇航员在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变出漂亮的“奥运五环”。把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橙颜色改变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乙酸与碳酸钠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C.把甲基橙加入石灰水中呈黄色 D.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都是酸的溶液
9.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稀盐酸 B.CO2 C.Na2CO3 D.MgCl2
10.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11.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对缓解今后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膜法和热法
B.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耗,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C.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
D.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生石灰做自热食品加热包
C.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 D.用天然气烧水做饭
13.下列物质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CuSO4、NaOH、NaCl B.SO3、NaHCO3、NaCl
C.H2SO4、Na2CO3、BaSO4 D.HNO3、KOH、(NH4)2SO4
14.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15.不能将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碳酸钠溶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石蕊试液
16.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Zn B.CuO C.CO2 D.NaOH
17.通过简单的家庭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实验,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A.蔗糖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18.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如图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19.如图为模拟烟气处理,并得到轻质CaCO3的主要流程。己知SO2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与CO2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时应先通入NH3,再通CO2
B.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为了充分吸收SO2
C.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净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K2CO3 H2SO4 B.CuCl2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D.MgCl2 Na2SO4 NaOH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理解与应用(共33分)
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点P表示的含义 。
(2)10℃时将3gA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的是A物质 溶液(填“饱和”和“不饱和”),将此溶液升温至30℃需要再加入 g溶质,溶液恰好饱和。
(3)将30℃的A、B、C饱和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少量等质量的水,再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 B(填“>”,“<”或“=”)。
22.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要实现①,会用到 。
(2)②可能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是颜色为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符合③④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
23.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流程I海水通过 的方法得到粗盐。写出流程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流程IV之后,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镁,需要的基本操作为 ,流程V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某种盐的性质,他按照实验流程将一定质量该白色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再用贴有标号的3支试管分别取适量上述溶液,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1)观察到A溶液变红;B ;C.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推断白色固体可能为碳酸钠。根据该结论写出试管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又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酚酞试液变红究竟与溶液中哪种微粒有关呢?
【进行实验】同学们取了三份酚酞试液进行如图2实验:
(2)实验1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小明认为实验1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
(3)实验2中酚酞试液未变红。实验3滴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
(4)酚酞试液变红与溶液中的 (填离子符号)有关。
25.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少量泥沙、CaCl2、MgC12)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模拟流程如图:
(1)试剂A与试剂B分别为 。
(2)操作A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A之后,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少量泥沙和 。
(4)写出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共13分)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探究一:测定溶液pH的变化
(1)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 。(填字母)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探究二: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符号)。
探究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Cl;猜想二:有KCl和HCl;猜想三:有KC1和KOH
【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镁条、AgNO3溶液,进行如表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一小段镁条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反应后的溶液 。 溶液中有HCl,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Cl,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4)丁同学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中的镁条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Fe2O3 B.Cu(OH)2 C.FeCl3 D.Na2CO3
27.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取适量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继续探究】
(2)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兴趣小组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然后再滴加 。 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
【实验反思】
(3)实验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方法是 。
四、分析与计算(共14分)
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铜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所用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9.某个班级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g作为样品,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过程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2)计算样品废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1.C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D、料酒是酒精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B
【详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是溶液,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加入溶剂可以使得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物质溶解,一般先扩散、再水合,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没有说明溶液的多少,不能比较溶质多少,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故A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书与溶解度的关系可知,20℃时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剧烈放热,饮料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饮料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量,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溶于水时放热,但因为常温下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放出的热量也较少,所以饮料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g,则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g:(100g+49g)=49:149,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则该温度下,39.3g硫酸镁恰好溶于100g水中,形成39.3g+100g=139.3g硫酸镁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硫酸镁饱和溶液由70℃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得到的还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A
【详解】A、t2℃时,甲、丙的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才相等,A选项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即可得到70g 饱和溶液,B选项正确;
C、将t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甲的溶解度为小于t3℃时丙的溶解度,则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选项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D选项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无明显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使得硫酸浓度降低;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溶质氯化氢挥发出去使得溶液浓度降低,故B正确;
C、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C错误;
D、硫酸与碳酸钙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包裹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表面,隔绝硫酸与碳酸钙的接触,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稀硫酸不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C
【详解】A、在不同的pH下,通过一些反应使得指示剂的结构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中和反应发生在酸和碱之间,乙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错误;
C、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说明甲基橙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黄色,而石灰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将甲基橙加入石灰水中会呈黄色,故C正确;
D、甲基橙加入乙酸溶液中变出红色环,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变出黄色环,说明甲基橙遇酸性溶液变红色,但是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都是酸的溶液,如氯化铵溶液能使甲基橙变红色,但是氯化铵不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不显红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不显红色,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水,而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显红色,故C正确;
D、氯化镁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不显红色,故D错误;
故选C。
10.D
【分析】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详解】A、食醋的pH是2~3<7,显酸性,故A错误;
B、牛奶的pH是6~7<7,显酸性,故B错误;
C、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C错误;
D、牙膏或肥皂水的pH>7,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淡化海水的方法很多,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膜法和热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海水淡化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耗,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用天然气烧水做饭,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3.D
【分析】根据酸、碱、盐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
【详解】A、Cu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铜离子,不是氢离子,不属于酸;Na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SO3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属于酸;NaHCO3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H2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Na2CO3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BaSO4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HNO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K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NH4)2SO4是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化合物,属于盐,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详解】A、用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水,且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过程涉及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 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食盐水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水;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B.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C. 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用pH试纸测定pH,分别>7、=7、<7,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D.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故选:B。
16.C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元素前面,能与酸反应,则能与柠檬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与酸反应,则能与柠檬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与酸反应,则不能与柠檬酸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则能与柠檬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详解】A、蔗糖溶于水后,物质间不反应且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故A错误;
B、铁粉与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使气球膨胀,但不会复原,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容器内气体膨胀会使气球鼓起来,温度恢复到室温,气球复原,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使气球膨胀,但不会复原,故D错误;
故选C。
18.D
【详解】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D、如图操作左码右物,会使物体称量的质量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9.D
【详解】A、沉淀时先通入氨气,形成碱性环境,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提高产率,故A正确;
B、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中含量较少,使用石灰乳可以充分吸收SO2,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净化时,反应物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硫、氧气,生成物为硫酸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氢元素,故还应生成了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20.B
【详解】A、K2CO3和H2SO4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uCl2、KNO3、Na2SO4三者之间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BaCl2、Na2CO3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Cl2、NaOH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21.(1)10℃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饱和 7
(3) B>A>C##C<A<B <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点 P 处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表示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10℃时,A的溶解度是5g,所以50 克水只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10℃ 时将3克 A 物质加入50克水中,之能溶解2.5gA,则得到的是 A 物质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30℃时,A的溶解度是20g,50g水能溶解10gA物质,所以将此溶液升温至30℃需要再加入10g-3g=7g溶质,溶液方能饱和。故填:7;
(3)由图示可知,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该温度下三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C;而将30℃的A、B、C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A、B均有固体析出,溶液为饱和溶液,由于1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则此时饱和溶液中,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30℃的C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其溶解度增大,但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30℃时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B>A>C。故填B>A>C或C<A<B;
3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等质量的 A 、 B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B,所以恢复至 30℃ ,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 A <B,故填:<;
22.(1)紫色石蕊试液
(2) (合理即可 ) 蓝色
(3)
(4)
【详解】(1)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2)稀硫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填(合理即可);蓝色;
(3)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铁盐溶液呈黄色,所以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水和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3.(1) 蒸发结晶
(2) 过滤 复分解反应
【详解】(1)流程Ⅰ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流程Ⅲ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流程Ⅳ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提纯氢氧化镁;
流程Ⅴ中,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4.(1) 有气泡冒出
(2)无色的酚酞试液中本身就含有水分子
(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4)
【详解】(1)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冒出;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因为酚酞试液中含有水,且溶液没有变色,所以实验1没必要做;故填无色的酚酞试液中本身就含有水分子;
(3)实验3滴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变成中性,由红色变成无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溶液中的水分子、钠离子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酚酞试液变红与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有关,故填。
25.(1)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引流
(3)碳酸钙、氢氧化镁
(4)
【详解】(1)粗盐中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试剂A除去杂质氯化钙,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试剂B除去杂质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试剂A与试剂B分别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操作A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操作A之后,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少量泥沙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和加入未完全反应的碳酸钙;
(4)电解NaCl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1)a
(2) 放热 K+、Cl-、OH-
(3)有气泡冒出
(4)溶液中的氯化钾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5)ABD
【详解】(1)图1中开始溶液的pH小于7,随着滴加液体体积的增多,溶液pH逐渐增大,最终pH大于7,说明是将碱加入酸中,即该同学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盐酸中,选a;
(2)图2中随着混合溶液质量的增大,温度开始时升高,说明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B 点溶液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钾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结合图1可知 C 点时氢氧化钾过量,故 C 点的溶质是氯化钾和氢氧化钾,离子有K+、Cl-、OH-;
(3)[方案一]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
(4)方案二是用Ag+检验Cl—,以上的所有猜想中均有Cl—,故溶液中的氯化钾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有HCl;
(5)加入镁条的目的是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即证明猜想二是否正确;
A.加入氧化铁,可以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可以证明溶液含有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铜,若溶液中有稀盐酸,固体会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可以证明溶液含有稀盐酸;
C.加入氯化铁,无论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均无明显的现象,所以氯化铁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D.加入碳酸钠,若溶液中有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无论溶液中没有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可以用于证明溶液含有稀盐酸;
故选ABD。
27.(1)ACD
(2) 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溶液变红
(3) 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详解】(1)实验A加稀盐酸,如果变质会有气泡产生,实验B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都能酚酞溶液变红色,实验C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变质,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D加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氢氧化钠变质,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故填ACD;
(2)根据结论可知,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取一定量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能完全除去变质的碳酸钠,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再滴加酚酞,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最终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故填酚酞试液(合理即可);溶液变红;
(3)因为样品可能变质,样品中可能会含有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会干扰氢氧化钠的鉴别,所以需要加入中性的氯化钡除去碳酸钠,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故填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所以可在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然后经过过滤操作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填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28.(1)9.8
(2)解:设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则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氯化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该反应过程中,沉淀质量由零增大到9.8g,故填9.8;
(2)见答案。
29.(1)有气泡冒出,然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2)解:从图象中的数据和pH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加入的碳酸钠在0 10g之间时,pH值升高,所以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是10g,在10 15g之间,pH值不变,所以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是5g。
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3%。
【详解】(1)该过程中发生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气泡冒出,然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2)见答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下一篇: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统测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