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成果阶段展示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选对的得2分,多选、不选或错选的均不得分)
1.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让世人悲痛不已。如图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在水稻基地中做调研的情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估测出成熟的水稻高度约为(  )

A.0.5mm B.0.5m C.0.5km D.0.5 μm
2.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B.C. D.
3.《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同时在他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 B.平台 C.急速飘动的白云 D.摄像机
4.2015年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兴1C”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小明想估算一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火箭全长54.8m。然后从网上下载了“中兴1C”卫星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的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
A.4m/s B.7m/s C.10m/s D.13m/s
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就越高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据我省地震局测定:2019年12月08日16时10分,在江苏盐城市东台市海域(北纬33.06度、东经121.39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距我省边界47公里。地震发生前出现“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等反常现象,原因是鸡鸭能听到地震产生的( )
A.响度很小的可听声 B.频率较低的次声波
C.频率较高的超声波 D.频率较低的超声波
7.关于温度计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C.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8.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夏天,人们在电风扇下吹风时感觉到非常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D.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10.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只选对一个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1.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2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C.2s~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不同 B.丙、丁的音色不同
C.乙、丁的响度相同 D.乙、丙的音调相同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属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摩托车发动机处安装消声器 D.在公路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
1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关于发生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仲夏,草叶上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深秋,树叶上挂满了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寒冬,窗户玻璃上的冰花。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6.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用下图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17.甲、乙两人运动的时间之比是3∶4,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 。若丙、丁两人运动的速度之比2∶3,运动的时间之比2∶1,则丙、丁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18.课堂上,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其声音主要是靠 传播的,狗睡觉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更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声音是由 传播的。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19.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20.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利用这套装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敲击音叉力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 与 的关系;
(2)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如果乙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左边音叉上的小球 弹起,原因是 。
2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选填:“全部熔化”,“一点也不熔化”或“熔化一部分”)。当烧杯中冰全部熔化成水,直至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22.一运动物体在前内匀速运动了的路程,之后静止不动,第开始原路返回,时回到起点。请在图中作出该运动物体的路程一时间图像。
23.一小堆温度为的碎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到达进入熔化过程,时全部熔化成水逐步升温,时温度达到进入水沸腾阶段,时停止加热。请在下方图中画出冰熔化成水后直至沸腾的图像。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24.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AB段的长度 ,则AB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5.亮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在实验室中实验,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 和 的琴弦。
(2)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 和 的琴弦。
(3)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 。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则亮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26.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图像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或“放”)热;
(2)图像中,海波在D点是 态,在G点是 态;(均选填“固”或“液”)
(3)海波的熔点(凝固点)是 。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 ;
27.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由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4)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8.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
(3)假如列车以108km/h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172m,车厢共长128m,求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多少分钟?
29.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表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后到达收费站的A点,在ETC通道s1=60m一直减速,经t1=6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B点,然后再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5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详解】袁隆平院士蹲立时的高约1.0m。由图知,所以成熟的水稻高度约在0.5m左右。
故选B。
2.B
【详解】A.中被测木块没有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齐,A错误;
B.中完全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要求,B正确;
C.中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C错误;
D.中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直线放置,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以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为参照物,演员与布景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演员是运动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故选C.
【点睛】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B
【详解】由图知,火箭在10s内通过的路程大约为一个1.3个火箭长
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速度的估算,关键能够根据图画正确估算出路程,由速度公式来计算便可。
5.B
【详解】A.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A错误;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扬声器处的振动通过声波带动火焰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会使人恶心、呕吐等等,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见;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7.D
【详解】A.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很细的缩口,其在测完体温离开人体后温度降低,其内部的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但上面的水银不能回到下面的玻璃泡中,这样体温计也能正确显示人的体温,所以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远高于其测量的最大值,不能用来测沸水的温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打开电风扇吹风,是使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汗液的蒸发会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室温即空气温度不会降低,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A.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液体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内,使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故B错误;
C.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知,水在4min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故选D。
11.ACD
【详解】A.由图象可知,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小车在0~5s内通过的路程s1=2m,时间t1=5s,所以平均速度
故B不符合题意;
C.在2s~5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符合题意;
D.在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s2=6m-2m=4m
时间t2=2s,所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
此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此时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2.ABD
【详解】A.甲乙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甲、乙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
B.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丙、丁音色不同,故B正确;
C.乙、丁振动幅度不同,所以乙、丁响度不同,故C错误;
D.乙、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乙、丙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ABD。
13.BD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B正确;
C.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BD。
14.AD
【详解】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噪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发动机处安装消音器是在噪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故选AD。
15.ABC
【详解】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
B.仲夏,草叶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正确;
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BC。
16. 1 5.25 乙
【详解】(1)[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5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7.25cm-2.00cm=5.25m
(2)[3][4]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晚上温度较低,图乙符合要求,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低于0℃,为-4℃。
17. 8∶3 4∶3
【详解】[1]已知甲、乙两人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则甲、两人的速度之比
[2]丙、丁两人运动的速度之比2∶3,运动的时间之比2∶1,则丙、丁两人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8. 空气 大地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课堂上,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其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狗睡觉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更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声音是由大地传播的。
[3][4][5]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因此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因此改变乐器发出声音音调。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改变了声音的振幅,从而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
19. 升华 吸热 汽化
【详解】[1][2]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3]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
20.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或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响度 振幅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
[3][4]利用这套装置我们通过改变敲击音叉力度的大小,从而改变音叉振动的幅度,则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5]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6][7]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从右边到左边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不会振动。
21. 一点也不熔化 不沸腾
【详解】[1]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熔化。
[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2.
【详解】物体在前2s内匀速运动了8m的路程,即物体在前2s内的s-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当时间t为2s时,路程为8m;之后就静止不动,即路程没有变化,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第4s开始原路返回,5s时回到起点,即物体在前4-5s内的s-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
23.
【详解】由题意可知,冰的初始温度为-20℃,加热1min后达到熔点0℃开始熔化,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第时熔化结束全部变成水又开始逐步升温,第时温度达到进入水沸腾阶段,水沸腾时同样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截止到第。据此画出冰熔化成水后直至沸腾的图像如下:
24. 时间 40.0 25 小 变大
【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是通过测出路程和对应的时间,再利用公式间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3)[3]由图可知,AB之间的距离
[4]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4)[5]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6]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路程,运动时间变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25. D E A B 控制变量法 ③②①④
【详解】(1)[1][2]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符合条件的是D和E。
(2)[3][4]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的,符合条件的是A和B。
(3)[5]从整个实验探究过程来看,每次探究都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弦的音调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6]小丽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②实验探究;①分析归纳;④得出结论等。所以顺序为③②①④。
26. BC 吸 液 固 45 晶体 3
【详解】(1)[1][2]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要吸收热量。
(2)[3][4]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5][6][7]海波吸收热量3min时温度达到45℃后,然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为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属于晶体;直到6min后温度才开始升高,则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3min,海波的熔点(凝固点)是45℃。
27. ②④①③ 变小 保持不变 调为小火
【详解】(1)[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顺序为②④①③。
(2)[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第3min时水还未沸腾,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水的温度高于上部水的温度,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
(3)[3]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始终是98,温度不变。
(4)[4]汤处于沸腾状态,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使食物煮熟得快,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所以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28.(1)256km/h;(2)10:30;(3)3.5min
【详解】解:(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
t=13:15-9:15=4h
由南京到北京的路程为s=1024km,故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
(2)从南京到徐州的路程为s′=330km,速度为v′=264km/h。根据可得,这段路程列车运行时间为
所以,列车9:15出发,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10:30。
(3)列车的车速为
v′′=108km/h=30m/s
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
s″=L车+L桥=128m+6172m=6300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答:(1)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10:30;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3.5min。
29.(1)30km;(2)9s;(3)7m/s
【详解】解:(1)根据图甲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速度为90km/h,所用时间为
根据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2)已知汽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5m,根据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为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为
s总=s1+s2=60m+45m=105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为
t总=t1+t2=6s+9s=15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0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为9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m/s。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1页,共10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联考 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英语试卷(人教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