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初四化学阶段检测试题
考生注意:
1.时间70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19个小题,总分7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0题每题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12每题1-2个选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用铜而不用银作导线,主要是由于考虑价格的因素
B. 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腐蚀,是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C. 用盐酸可区分假黄金,是由于金不能与盐酸反应而锌能与盐酸反应
D. 用硫酸铜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化学生成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B.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C.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使用,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
D. 开发利用氢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缓空气的污染
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活性炭有吸附性 脱色制白糖
B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作化肥
D CO具有还原性 工业炼铁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需要密封保存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 盐酸、氯化钠等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阴、阳离子
5. 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 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 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 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6. 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7. 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 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 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新物质为( )
A.NaOH 和H2 B.NaOH 和NaCl
C.NaOH、H2和NaCl D.NaCl 和H2
8.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9.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NaOH 和NH4NO3 B.CuSO4和Na2SO4
C.Na2CO3和CaCO3 D.NaCl 和KCl
10.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B.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锌元素摄入的越多越好
D. 垃圾中的有些金属、塑料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
11. 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最多含有一种溶质
B. 滤液中一含有Zn(NO3)2, 可能含有Fe(NO3)2
C. 滤渣里一定含有Fe 和Ag,可能含有Zn
D. 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 和Ag,一定没有Zn
12.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CuO 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C 羊毛和棉花 灼烧并闻气味
D NH4Cl 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二、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3. 2015 年11 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如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_
14. 请从A. 生石灰、B. 氧气、C. 小苏打、D. 干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使用的是。
(2)能提供动物呼吸,却使食物变质的是。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4)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15.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 在溶解度曲线上。
(1)a 点对应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 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只列计算式)。
(3)将a 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质量分数(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 溶液的状态从b 点转化为c 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三、实验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 的制备流程如下:
(1)“滤液1”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 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a”的名称是。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醇洗”的目的是。
(5)160 g CuSO4 与足量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 最多是g。
17.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15 ℃、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②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
在15 ℃、101 kPa 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那么
氢氧化钠应保存。
(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_。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填答案字母)。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5)实验乙中,120 mL 酒精(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6)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写一条)。
18.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
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初步分析】
(1)库尔班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溶液。
(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_ 。
【设计实验】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
(4)小张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简便。她采用 _ _测量溶液的pH值7(填>、=、<),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
四、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7分)
19.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高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纯碱样本12.5 g,加入150.0 g 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为158.1 g。
计算:
(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g。
(2)求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初四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1-5 BCCCD 6-10 BDCDC 11 AD 12 A
13. 铝 橡胶 合金硬度更高,抗腐蚀性更好 强 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4. D B C A
15.饱和 45.8g/100g+45.8g*100% 不变
增加溶剂
16.氯离子 铜离子 略 过滤NaCl
氯化亚铜难溶于水 除去氯化亚铜表面的水分 99.5g
17. 略 密封 用手紧握左侧试管,出现左低右高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正常,右侧试管同理
右高左低现象,一段时间后,左边升高但仍然右高左低 B 锥形瓶出现白色浑浊现象
不能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之中 酒精具有挥发性
18. 氯化钠 由标签可知,化学式有2个钠
碳酸钠 略
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PH试纸 大于
19. 4.4g 84.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下一篇: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单元检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