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CuCl2 加适量铁粉,过滤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 鉴别H2SO4KNO3NaOH Ba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D 鉴别KNO3NaOH BaCO3NaCl四种固体 水
A.A B.B C.C D.D
2.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 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3.下列方法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是(  )
A.蒸馏 B.静置 C.过滤 D.消毒
4.某研究所利用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2O4·xH2O中x=2
B.500~650℃范围内的残留固体为CaC2O4
C.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发生的反应为CaC2O4CaCO3 + CO↑
D.8000C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CaCO3
5.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作发酵粉
6.在氯化钠固体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既能融化冰雪、又能作为复合肥料的是
A.MgC12 B.KNO3
C.NH4NO3 D.Ca( H2PO4)2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NaCl、Na2SO4、KNO3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
8.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将溶液蒸干停止加热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9.下列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B.铁丝燃烧: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氧气比较纯净
D.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加入足量水中后快速过滤,对产率没有影响
10.“”是氨碱法制纯碱中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对最终产物没有影响,可以不用通入
B.氨盐水显酸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C.NaHCO3先结晶析出,是因为NaHCO3难溶于水
D.向饱和氨盐水中加压通入二氧化碳,是通过增加反应物的量,获得更多产物
11.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12.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B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13.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1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B.利用海风降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D.利用海水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二、填空题
15.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和制备金属镁等物质。
(1)粗盐提纯时每步操作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填“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反应。步骤③发生反应时还有一种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现象如图1所示。
①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③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 、 (填两种)。
④t2时要将等质量的甲、乙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
16.实验用品
(1)药品:蒸馏水、粗盐。
(2)仪器: 、 、铁架台(带铁圈)、 、蒸发皿、 、药匙、量筒、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
(3)其他用品:滤纸、火柴。
17.向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ob段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bd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b、c、d、e五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的有 。
A.a B.b C.c D. d E.e
18.向稀硫酸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 ”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的“”表示 。
19.组成相似的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是 。
A 氧化铁 B 盐酸 C 一氧化碳 D 硝酸钾
(3)物质在组成上的差异决定其性质上的不同。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一一侯德榜成功地探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下表为侯氏制碱法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2CO3 12.2 21.8 39.7 48.8
NaCl 35.8 36.0 36.3 36.6
NaHCO3 8.2 9.6 11.1 12.7
(1)由上表可知,在10℃-40℃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 (填名称)。
(2)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制碱原理为向饱和的NaC1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1,NaHCO3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
①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结合上表分析,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 NaHCO3溶解度小于NaCl
C.生成的 NaHCO3质量大于消耗的NaCl质量
三、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几种仪器,请回答问题:

(1)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2)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
(3)使用仪器③正确读数的方法是 。
22.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如图装置B中,甲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若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 端(填“a”或“b”)进入,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 。
③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和D制取CO2,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装置B中固体和液体没有分离,可能的原因是 。
A 所用盐酸浓度偏大 B 装置漏气 C 盐酸反应完了 D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 (填仪器名称)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 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 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四、计算题
23.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两种污染物。为测定废水中两种污染物的含量,给该化工厂提供污水处理的参考,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废水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计算过程):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 g;
(2)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CuCl2、FeCl3溶液均能与适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B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和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氢氧化钠,无法进一步鉴别,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钡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钾、氯化钠溶于水均形成无色溶液,且均无明显的热量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C
【详解】根据第一个拐点在消耗50.0g3.42%的稀Ba(OH)2溶液处,可知此段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以及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所以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设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y
所以此时沉淀的总质量为0.58g+2.33g= 2.91g
由于50.0g氢氧化钡对应的硫酸钡是2.33g,则150.0g氢氧化钡溶液对应的硫酸钡的质量为6.99g,而加入硫酸50.0g也对应2.33g硫酸钡,所以a-b段是氢氧化钡只和硫酸钠反应,到b点时硫酸钠完全反应,之后是氢氧化钡过量。
所以m点是继续在2.91g的基础上继续生成硫酸钡,且50.0g氢氧化钡对应的硫酸钡是2.33g ,所以m=2.91g+2.33g=5.24g
由于加入硫酸50.0g也对应2.33g硫酸钡,所以设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z
所以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d点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之后是硫酸过量,即之后溶液呈酸性,所以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故只有C不正确。
3.A
【详解】海水淡化是除掉海水的可溶性物质。
A、将海水蒸馏,能将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故选项正确;
B、静置,只能使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选项错误;
C、将海水过滤,只能除去海水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选项错误;
D、消毒,能杀灭细菌,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0~200℃是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14.6克CaC2O4 xH2O失去水后生成12.8克CaC2O4,根据
解得x═1,故A错误;
B、400℃时草酸钙分解,所以500~650℃范围内的残留固体不可能是CaC2O4,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CaC2O4 CaCO3+CO↑可知,每128份质量的草酸钙分解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400℃时草酸钙分解,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质量减少了12.8g-10g=2.8g,三种物质的质量比=12.8g:10.0g:2.8g=128:100:28,与化学方程式CaC2O4 CaCO3+CO↑质量比相同,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600℃时发生碳酸钙分解反应,800℃时分解完全,则800℃以上时,固体成分为氧化钙,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认真读图,结合质量变化,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B
【详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HCO3固体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B
【详解】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四种盐中,MgC12不属于化肥,KNO3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NH4NO3中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a( H2PO4)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故属于磷肥。故选B 。
7.B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B正确。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C错误。
D、NaCl、Na2SO4、KNO3的水溶液呈中性,但并不是盐的水溶液都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故选B。
8.D
【详解】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当有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A选项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B选项错误;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选项错误;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错误。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氧气不纯。应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错误。
D、将粗盐加入足量水中后快速过滤,可能有氯化钠未溶解,产率会降低。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是用氨气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钠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氨气溶于水所得氨水呈碱性,比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在一定温度下,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故碳酸氢铵能首先从溶液中析出,在受热的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纯碱、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氨气溶于水所得氨水呈碱性,比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氨气对最终产物有影响,必须通入,A错误;
B、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B错误;
C、NaHCO3先结晶析出,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更小,C错误;
D、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向饱和氨盐水中加压通入二氧化碳,是通过增加反应物的量,获得更多产物,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如氧化钙加入水中也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而不是氧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等,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BaCl2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NaOH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和过量BaCl2的,加入 Na2CO3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的盐酸,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A错误;
B.由②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B错误;
C.由③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由④可知NaBr→Br2,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氢氧两种元素不只能组成水,如可以组成H2O2,错误。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错误。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
D、可燃冰是混合物,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使食盐结晶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利用海风降温析出使食盐结晶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 玻璃棒 复分解 MgCl2Mg+Cl2↑ B 甲 升高温度 加水 乙
【详解】(1)粗盐提纯时,在溶解、过滤、蒸发、回收的过程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①处的氯化镁与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步骤③中电解氯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的气体单质为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
故填:复分解;MgCl2Mg+Cl2↑;
(3)①由图1可知,烧杯B中有剩余固体,所以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故填:B;
②根据烧杯中形成的溶液可知,NaNO3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图2可知,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填:甲;
③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使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剩余的硝酸钠继续溶解,也可以使用加水的方法,故填:升高温度;加水;
④t2时物质甲的溶解度比物质乙的溶解度大,将等质量的甲、乙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较多的是乙,故填:乙。
16.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酒精灯
【详解】粗盐提纯的过程:①溶解: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②过滤:需要漏斗、玻璃棒、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③蒸发:将过滤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上,进行称量,计算产率。综上可知,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
17. 复分解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 ↑ BCE
【详解】由题目的信息可知: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稀盐酸优先于氢氧化钠反应,图中0b段表示的是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bd段表示的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3)a、b、c、d、e五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的有:a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质为碳酸钠、氯化钠和氯化氢;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c表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但碳酸钠有剩余,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d表示碳酸钠和盐酸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e表示盐酸过量,故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选BCE。
18.
【分析】根据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及硫酸、硝酸溶液中各离子的个数比分析。
【详解】向稀硫酸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溶液中溶质为硫酸,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即“ ”表示氢离子,“ ”表示硫酸根离子,加入硝酸钡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中溶质为硝酸,则“ ”表示。
19. CuSO4+2NaOH=Na2SO4+Cu(OH)2↓ B CuSO4 CuSO4+BaCl2= CuCl2+ BaSO4↓
【详解】(1)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2)A 氧化铁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选项错误;
B 盐酸解离出的氢离子能够与碱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盐酸能够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选项正确;
C 一氧化碳是一种不成盐氧化物,与酸和碱均不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 硝酸钾与氢氧化钾交换离子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所以硝酸钾与氢氧化钾不能反应,选项错误,故填B。
(3)硫酸铜解离出的硫酸根离子能够与氯化钡解离出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两种物质能够反应,而硝酸铜与氯化钡解离出的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填CuSO4;
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沉淀,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SO4+BaCl2= CuCl2+ BaSO4↓。
20. 氯化钠 NaCl>Na2CO3>NaHCO3 ABC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0℃-40℃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氯化钠;
(2)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均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20℃时,溶解度: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Cl>Na2CO3>NaHCO3;
(3)①氯化钠和氨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该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可能导致碳酸氢钠析出,符合题意;
B、同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故碳酸氢钠结晶析出,符合题意;
C、生成碳酸氢钠与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比为:84:58.5,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消耗氯化钠的质量,可能导致碳酸氢钠析出,符合题意。
故选ABC。
21.(1)①
(2)④
(3)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则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即①;
(2)烧杯用于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④;
(3)仪器③是量筒,量筒正确读数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2. 长颈漏斗 分解 a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答不全,不给分) B、C 玻璃棒 A、C
【详解】(1)①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装置A是实验室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因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装置为洗气瓶,如果用来干燥氧气,为了使混合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应从a导管进,b导管出;装置E为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该装置能够用于收集氧气,因为氧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气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制取CO2,关闭止水夹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增大,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A、盐酸的浓度大小对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变化无影响,不符合题意;
B、如果装置漏气试管中气体的压强无明显变化,无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的目的,符合题意;
C、如果盐酸反应完,关闭止水夹,试管中的压强无变化,无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的目的,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会导致试管中气体的压强的变换减缓,但是最终仍旧能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①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束后,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需要实验仪器是玻璃棒。
②A、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防止局部位置受热不均匀,符合题意;
B、当蒸发皿中大部分晶体析出时,移走酒精灯,利用仪器的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发,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滤液中含有部分的溶质,所以精盐质量将偏低,符合题意;
D、蒸发过程中,不断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断的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3.(1)1.96 g;(2)3.2%
【详解】(1)由题意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完全反应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6 g;
(2)设生成1.96 g 氢氧化铜沉淀所需的CuSO4质量为,则有:
由解得
1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3.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