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意:1~6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中人 B.舟 C.剑 D.江岸
2.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乙与丁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3.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 )
A.钢,水,空气 B.钢,空气,水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4.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奇妙的实验引得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宇航员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甲、乙两物体从左到右运动时的轨迹被频闪相机拍下(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影像),从两物体运动的轨迹L(如图所示)来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L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0.08s
D.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较小
注意:7~10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7.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来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情况
C.牙医用超声波给患者洗牙
D.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
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9.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
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
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
10.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快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题2分,共18分)
11.姑苏城内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游览.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 的.
12.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13.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距 m,分析图像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第7s甲、乙两同学相距 m。
14.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乘组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进行了太空授课,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 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 辨别出来的。
15.音乐课上老师吹奏笛子,当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笛子内 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6.如图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4s内汽车做 ;4~8s内汽车做 运动。
17.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 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m。
18.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请写出一个生活或生产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
19.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但是,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这是因为 。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0.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用了2min,已知火车长150m,桥长为多少?
21.如图为很多城市巡警使用的电动巡逻车。该巡逻车的最高速度为40km/h,充满电后,能以最高速度连续行驶120km。在某次巡逻中,巡逻车先以8m/s的速度运行150s,然后停车75s,再以10m/s的速度运行5min。试求:
(1)巡逻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多少小时?
(2)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28分)
22.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大”或“小”)。
(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3.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 s,滑过的距离为 cm;
(2)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用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掂起,形成一个倾角“适当”的斜面,那么倾角过大或过小各有什么不足之处?
2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2)该实验的原理是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 ;
(3)小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纸锥所受的重力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 。
2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刚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刚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措施是 ,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 法;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减弱,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26.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0.7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3)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 ;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试卷第2页,共7页
1.D
【详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
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由于甲图是与时间t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状态;丙图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即速度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由于乙图是与时间t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丁图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速度时刻在变大,处于加速运动状态;综上所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乙与丙,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小白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大,即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高”是指声音响亮、音量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于不同物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故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B正确;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B.由图示可知,物体甲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乙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图中可知,在L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3个间隔,应为0.06s,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甲的运动时间为
t甲=0.02s×5=0.1s
乙的运动时间为
t乙=0.02s×3=0.06s
甲乙的路程s相同,t甲>t乙,根据公式可知,甲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7.ABD
【详解】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来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是通过钢轨发出的声音来获得螺栓是否松动这一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情况,是通过声音来判断病人的心肺病变情况,故B符合题意;
C.牙医用超声波给患者洗牙,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将牙齿上的污垢清洗掉,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通过回声定位来获得海底深度这一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8.ABD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详解】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符合题意;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符合题意;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即振动产生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ABD.
9.ABC
【详解】A.碗中盛不同的水,振动频率不同,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故A正确;
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碗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音调是一样的,故B正确;
C.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故C正确;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振动发声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ABC。
10.BC
【详解】A.物体在第1s内的路程-时间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1s~3s内路程不变,物体静止不动,故A错误;
B.物体在0~1s的速度为
3s~5s的速度为
比较可得,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快,故B正确;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1s~3s内物体是静止的,物体在5s内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11. 运动 静止
【详解】以河岸为参照物,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乘客相对于河岸,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游客是运动的;以游船为参照物,游客和游船是一同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的.
12. 5.35 336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的左边缘对准2.00cm,右边缘对准7.3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7.35cm-2.00cm=5.3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l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ls,由于分针过了中间的小格,所以秒针读大数值,为36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s,即秒表的读数为
5×60s+36s=336s
13. 10 甲 4
【详解】[1]由图像知,当时间为零时,乙在甲前面10m,故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距10m。
[2]由图知,在5s内甲运动的距离为25m,乙运动的距离为
s乙=s s1=25m 10m=15m
由可知,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故甲同学运动较快。
[3]由图知,甲7s运动的距离为35m,7s内乙运动的距离为
则经过7s甲、乙两同学相距的距离为
14. 振动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观众能听出是刘洋的声音,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来的。
15. 空气柱 音调
【详解】[1][2]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当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长度改变,其振动频率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16. 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详解】[1]0~4s内汽车的速度不断变大,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4~8s内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7. 甲 60
【详解】[1][2]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都运动60m的路程时,甲用时3s,而乙用时5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少,故甲的速度大。
18. 信息 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
【详解】[1]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2]声传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19. 3000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1]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t=0.5×4s=2s
由速度公式可知海底的深度为
s=vt=1500m/s×2s=3000m
[2]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20.1650m
【详解】解:火车的速度为
火车运动的时间为
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桥长为
答:桥长1650m。
21.(1)3小时;(2)8m/s
【详解】解:(1)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40km/h行驶,由公式可得行驶的最长时间为
(2)由公式可得巡逻车以8m/s的速度运行150s通过的路程
巡逻车以10m/s的速度运行5min通过的路程
则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总路程
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总时间
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平均速度
答:(1)巡逻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3小时;
(2)巡逻车在这次巡逻中的平均速度是8m/s。
22. 小 0.3 大 C
【详解】(1)[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的坡度,时间长,便于计时。
(3)[3]AC的路程为90cm,时间为3s,故速度为
故速度为。
(4)[4] 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时间偏小,故速度偏大。
(5)[5] 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加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快,故选C。
23. 6 90.0 0.15 变速直线运动 见解析
【详解】(1)[1]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为
t=00︰05︰10-00︰05︰04=6s
[2]由图可知,小车由甲至丙的路程为
s=90.0cm-0.0cm=90.0cm
(2)[3]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3)[4]小车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快,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4)[5]如果斜面的倾角过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过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如果倾角过小,由于摩擦的存在,小车可能无法向下滑动,无法完成实验。
24. 乙 增大下落高度 两个纸锥所受的重力不同
【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纸锥着地时是下端碰到地面,因而下落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下端高度不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
(2)[2][3]此实验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增大下落的高度可以增大落地的时间,便于测量时间。
(3)[4]由于在制作纸锥一开始的方法中,由于剪去部分的大小不同,所以纸锥的质量不同(轻重不同),用这样的两个纸锥研究下落的快慢与锥角的关系,不科学。
25.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转换法 空气 真空
【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2][3]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3)[4]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5]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即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音叉声音就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
26. ③⑤ 20 控制变量法 CABD
【详解】(1)[1] 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
(2)[2] 探究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2号琴弦的长度应为20cm。
(3)[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4)[4]经分析: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C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A设计和进行实验;B分析归纳;D得出结论。所以顺序为CABD。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