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物理试题(答案)

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
物理试题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弹簧振子振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时间内,振子的动能在增大 B.的时间内,振子的加速度在增大
C.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 D.的时间内,振子的路程为
2.2023年杭州亚运会,全红婵凭借完美的表现夺得10米台跳水比赛金牌,引起广泛关注。假设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10米台跳下时初速度为零,若入水姿势正确,则从接触水面到速度为零下降距离约3米;若入水姿势不正确,则从接触水面到速度为零下降距离约1米,运动员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
A.在空中重力的冲量与下降的距离成正比
B.入水姿势正确的情况下,在水中动量变化量小,受到水的冲击力小
C.入水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在水中动量变化率小,受到水的冲击力小
D.入水姿势正确的情况下,在水中动量变化率小,受到水的冲击力小
3.某同学利用单反频闪相机探究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某次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轿车起动过程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轿车起动过程可近似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 B. C. D.
4.一物体自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在内的加速度大于内的加速度
B.时,物体离出发点的距离最远且为
C.在与内,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均相反
D.在内的平均速度为
5.木星的卫星中有四颗是伽利略发现的,被称为伽利略卫星,这四颗卫星分别被命名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其中木卫二的周期为木卫一周期的两倍。已知木卫一的运行半径为,周期为,木星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木星卫星的运动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木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星的质量为 B.木星的平均密度为
C.木卫二与木卫一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D.木卫二与木卫一的向心力之比为
6.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水平向右移动。某同学为研究猴子的运动,建立如图甲所示直角坐标系,描绘出猴子在轴方向和轴方向上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猴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猴子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C.时,猴子的速度大小等于 D.内,猴子的位移大小等于
7.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两个均为四分之一圆弧的轨道和。质量的小球从光滑圆弧轨道内侧最高点由静止滑下,至最低点水平抛出,恰好垂直击中圆弧的中点。已知圆弧的半径,两点与圆弧的圆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计一切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则(  )
A.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B.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C.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D.小球运动到点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8.质量为的小滑块放在平板上,当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轻轻推一下小滑块,正好沿着平板匀速下降。当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用拉力拉着小滑块匀速上滑,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拉力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年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一列简谐横波沿着轴正方向传播,波源的平衡位置位于处且从时刻开始振动。时波刚好传播到质点(的平衡位置位于处),此时波形图如图所示。质点a的平衡位置位于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谐横波的传揊速度为
B.时,波源沿轴正方向运动
C.的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D.时,平衡位置位于处的质点沿轴负方向运动
10.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的对称轴重合。转台以一定角速度匀速转动,一质量为的小物块随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此时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0,且它和点的连线与之间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小物块线速度的大小为
C.小物块所受向心力的大小为 D.小物块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球,小球的质量,小球的质量,B球静止在点,点与固定在处的墙壁距离为。小球以的初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处与小球B发生碰撞。已知A、B两球之间、球与墙壁之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球第一次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为
B.A、B两球第二次碰撞的位置距墙壁
C.A、B两球第二次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为
D.A、B两球不能发生第三次碰撞
12.2023年10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圆满的完成了发射,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与交会对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因中①为近地圆轨道,其轨道半径为,②为椭圆变轨轨道,③为天和核心舱所在圆轨道,其轨道半径为,分别为②轨道与①、③轨道的交会点。已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引力势能大小的表达式为,式中为地心到飞船的距离,为地球的质量,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质量,为万有引力常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七号在②轨道上经过点的速度小于在③轨道上经过点的速度
B.神舟十七号先到③轨道,然后再加速,才能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
C.神舟十七号从①轨道转移到③轨道,飞船增加的机械能为
D.神舟十七号在②轨道上从点运动到点的最短时间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3.(6分)
如图为“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装置。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固定放置,将三根细绳一端系于同一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弹簧测力计A的另一端挂于固定点,手持弹簧测力计B水平拉动细绳,使结点静止于点。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下列实验要求必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当大一些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实验中,某探究小组所用的重物不变,弹簧测力计的方向不变,将拉弹簧测力计的手缓慢上移至点正上方,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一直变大”、“一直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14.(8分)
某同学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小球从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点正下方固定着光电门的点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甲 乙 丙
(1)此实验中,应当让小球做________运动。
(2)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为,如图乙所示,则________。
(3)实验中,小球静止释放后,由光电计时器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量出点到点的距离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要满足公式________(用题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4)某同学测量出点到点的距离为,算出小球运动到点的速度为。以为横轴,以为纵轴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图线未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
15.(8分)
质量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速度,之后保持匀速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运动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受到的阻力恒为,取重力加速度。求:
(1)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2)汽车的速度为时,加速度的大小;
(3)汽车在内位移的大小。
16.(9分)
一振动片做简谐运动时,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的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点是以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一点,且圆心与点的连线垂直于,如图乙所示,圆弧的半径为。已知除点外,圆弧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其中点是离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的点,。则
甲 乙
(1)求波的波长;
(2)求波的传播速度;
(3)圆弧上还有几个振幅始终为零的点,其中点(图中未画出)是与点相邻的振幅为零的点,求线段与的差。
17.(13分)
某传送运输装置如图所示,倾角的传送带与光滑水平轨道的右端平滑连接(不影响传送带的运动),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且两端点间的距离。将一质量的滑块从传送带顶端点以初速度释放,经传送带滑上光滑水平轨道,运动到点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此时取下滑块。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
(1)求滑块从释放到点所用的时间;
(2)求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系统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若以不同的初速度从点释放滑块,都是运动到点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求的取值范围。
18.(16分)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物块和凹槽C。物块的质量为,物块的质量为,凹槽的质量为,相距为,凹槽的左端与相距为,凹槽左、右槽壁的距离为且槽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凹槽内放一质量为的小物块。物块与左边槽壁的距离为,与凹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开始时物块、凹槽均静止,现给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物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与发生弹性碰撞。当与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时立刻撤去恒力。与凹槽C碰撞立即粘在一起运动。已知,,,取重力加速度,物块A、B、D均可视为质点,物块与凹槽壁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且所有碰撞时间均忽略不计。求:
(1)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小物块B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用的时间;
(2)小物块和第二次碰撞后各自的速度大小;
(3)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物块距凹槽左壁的距离;
(4)从物块开始运动到物块与凸槽相对静止时,物块运动的位移大小。
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B 2.D 3.A 4.B
5.C 6.D 7.D 8.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9.AD 10.BD 11.BC 12.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3.(6分)(1)3.6(3.60也正确)(2分) (2)BC(2分) (3)一直变小(2分)
14.(8分)(1)自由落体(2分) (2)2.70(2分) (3)(2分)
(4)小球在点的速度不为0(2分)
15.(8分)
解析:(1)当牵引力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最大(1分)
根据(1分)
可得最大速度(1分)
(2)设汽车的速度时,牵引力大小为,有
由牛顿第二定律(1分)
可得加速度(1分)
(3)根据动能定理(2分)
可得汽车在内位移的大小(1分)
16.(9分)
解析:(1)由几何关系可知,线段,
点是离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的点,有(2分)
则波的波长(1分)
(2)由图可知,波的周期(1分)
根据(2分)
可得波的传播速度(1分)
(3)若点在圆弧上之间,则有(1分)
若点在圆弧上之间,则有(1分)
17.(13分)
解析:(1)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由题意可知,物体先匀减速,后匀速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
(1分)
物体减速过程位移为,则(1分)
解得:
(1分)
,联立解得
匀速运动过程:,(1分)
代入数值得
(1分)
(2)物体和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移(1分)
(1分)
代入数值解得(1分)
(3)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下滑。若物体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时,恰好离开传送带时与传送带共速,则有(1分)
解得(1分)
若物体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物体先加速,(1分)
物体从静止释放,由,得,(1分)
故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综合可得:(1分)
18.(16分)
解析:(1)给物块施加向右的恒力,物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1分)
解得:
设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与小物块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动量定理(1分)
解得:(1分)
(2)当与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后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分)
(1分)
解得:
当与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后先向左做匀减速,再向右匀加速运动,向右匀速运动。假设还没运动到凹槽所在处,追上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追上所经历的时间为,位移相等
对A:(1分)
对B:
解得:,,小于,假设成立
与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前速度分别为,
(1分)
(1分)
当与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后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1分)
(1分)
(3)当与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后的速度为零同时撤去外力,所以静止,向右匀速运动,与凹槽碰撞立即粘在一起运动,速度为,由于之间有摩擦,物块开始运动,随后物块与凹槽左、右边槽壁多次发生弹性碰撞,最终物块与凸槽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分)
(1分)
解得:
由分析可知物块D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物块D停在凹槽右壁处,所以距凹槽左壁的距离为。(1分)
(4)设凹槽与物块每次碰前的速度分别为,碰后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
即每碰撞一次和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两次碰撞之间,和凹槽与物块加速、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做出和凹槽与物块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图像,图像中实线为和凹槽的图线,虚线为物块的图线,由图可知,和凹槽与物块相互作用前的速度为,最后的共同速度为,运动时间可按和凹槽一直减速计算。
解得(1分)
设和凹槽与物块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的运动方向相同,结合上式可得两物体位移关系为(1分)
因为两者一直同方向运动,物块开始距凹槽左臂,相对静止时物块在凹槽的右臂,所以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为(1分)
解得(1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度(上)二年级数学学科学业水平反馈单(含答案)

下一篇:Unit 8 Fashion测试卷 B卷提升篇(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