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DABDC
CCCDA
DD
填空题
甲丙、甲乙、乙丙
直线传播、漫、黑
镜面、虚、50
液体的热胀冷缩、酒精、酒精凝固点低于气温
振动、空气、响度
液化、放出、降低温度
甲、使碘受热均匀、熔化
BF、60、左
解答题
略
(1)表面积、AC、不应该
低、吸热、干燥
种类
(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振动停止了
Ad、音调与粗细的关系、未控制材料相同、ac、控制变量法
(1)受热均匀且缓慢有利于观察
晶体
99、不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小于
停止加热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OA、可逆
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漫反射
B
26(1)2,大小,不变
不能,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重合
B
27(1)虚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A
大于
不能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命题人: 审核人:
一、单选题
1.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2.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孔是约为2 mm的五角型孔,“F”型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 cm,纸质圆桶长约为10 cm,打开光源,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是( )
正立的“F”
倒立的“F”
C.五角型的“☆”
D.圆形的“○”
4.如图所示,挂在墙上的一面大镜子与竖直方向成45°角,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3m/s 的速度水平向右朝平面镜运动,则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分别是( )
A.水平向左,3m/s
B.水平向右,6m/s
C.竖直向上,6m/s
D.竖直向下,3m/s
5.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8.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充填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漫反射效果
C.鞋油反射性能比皮鞋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鞋好,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中变成小水珠——属于汽化现象
B.在阳光下露珠变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属于升华现象
C.江河湖海中的水结成冰——属于凝华现象
D.积雪变成水归入大海——属于熔化现象
10.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四种具体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11.人看见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光路描述基本正确的是( )
A.B.C.D
12.将一束太阳光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太阳光经过玻璃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色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计示数上升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三个声音的波形图,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14.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颜色的.
15.如图所示是湖边尖塔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塔尖到水面的距离为50m,水深3m,那么塔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 m.
14题 15题 16题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 107°C 78°C
水银 - 39°C 357°C
16.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来工作的;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酒精”和“水银”)。这是因为 。
17.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 越大。
18.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
18题 19题 20题
19.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加热方式,你认为图 (填“甲”、“乙”)更好,理由是这种加热方式不仅能 ,还能确保碘不会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则法线为 ,折射角为 ,界面的 侧是空气(选填“左”、“右”、“上”或“下”)。
三、解答题
21.(1)如下图所示,画出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2)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MN为平面镜,请你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线。(3)如图所示,路灯下站着甲乙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S的位置;
22.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中A、B、C、D所示。
(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是否有关;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 (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2)干湿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如下图(图乙为其背面),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为“湿”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为“干”温度计;通常情况下,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会 (选填“高”或“低”)一些,这是由于湿温度计棉纱上的水蒸发要 的缘故,而且两温度计的差异越大,表示空气越 (选填“干燥”或“湿润”)。
(3)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2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⑤该实验探究用到的实验方法叫做 。
24.在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和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加热,目的是 ;
(2)每隔1 min记录一次试管中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乙可知试管中原来装入的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烧杯中水沸腾时,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不能”)沸腾,原因是 。试验时,液面气压 (填“大于”、“等于”、“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否继续沸腾。
实验次数 1 2 3 4
∠AON 20° 30° 40° 50°
∠BON 20° 30° 40° 50°
2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
(5)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26.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4)在探究的过程中,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有必要的 。
A.保持A、B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的位置,寻找蜡烛像的位置。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全反射
如图甲所示,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全反射。
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如图乙所示,就是因为光的在空气层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气出现下冷上暖的现象。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线先由密的空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空气层,并在上层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实物抬高了许多。
某次探究光的全反射实验中,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1)海市蜃楼情景中,人眼看到的空中的“景物”是 像(选填“实”或“虚”);
(2)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在发生全反射之前,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 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