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炬燃烧 B.苹果腐烂
C.手工篆刻印章 D.葡萄酿酒
2.(2分)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亚运会积极推广绿色出行
B.就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变废为宝
C.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D.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3.(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内
C.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应该对着手心
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2分)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的质子数为8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粒子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5.(2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气体受热膨胀 分子体积变大
B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水结成冰 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6.(2分)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不同
7.(2分)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8.(2分)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9.(2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催化剂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10.(2分)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剂,重铬酸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2CrxO7,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K2CrxO7中x的值为(  )
A.1 B.2 C.5 D.6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11.(4分)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任何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和溶剂
D.物质溶解时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
(多选)12.(4分)氯气经常用于自来水消毒,也可用于制造盐酸、漂白粉和漂粉精等。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xHCl(浓)MnCl2+2H2O+Y↑。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两种
B.物质Y的化学式为Cl2
C.MnO2 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x数值是4
(多选)13.(4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
C.甲、乙两物质都是单质
D.图示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多选)14.(4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中均含氧元素,所以均可用于制备氧气
B.因为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H和O
C.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所以离子一定是带电的微粒
(多选)15.(4分)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  )
A B C D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A B.B C.C D.D
三、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16.(7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氧分子    ;
(2)镁离子    ;
(3)2 个氢原子    ;
(4)硝酸根离子    ;
(5)最常用的溶剂    ;
(6)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7.(13分)(1)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金色的“薪火”从主火炬塔点燃,主火炬塔所使用的燃料则是首次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甲醇燃料作为一种“未来式”能源。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3OH,试回答:
①甲醇由    种元素组成。
②甲醇分子中,H、O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最简整数比)。
③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最简整数比)。
④甲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⑤64g甲醇中含有    g碳元素。
(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填容器下的代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
(3)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写选项序号)。
A.S+O2SO2
B.CH4+2O2CO2+2H2O
C.HCl+AgNO3═AgCl↓+HNO3
D.2HgO2Hg+O2↑
18.(18分)(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杯洪范池泉水进行了简单净化(图1)。请完成下列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这一步骤是用来除去    (选可溶或难溶)的固体杂质。
②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④把泉水放到蒸发皿上蒸干后,发现有白色固体残留,说明泉水中含有    。
(2)然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②所得蒸馏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③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    。
(二)在实验室里,用NaCl固体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3)图2中标有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
(4)图2装置图有一处明显错误,是图    ,若装置无误,以上操作图按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5)图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配制该溶液需要用    mL的量筒(填“50”、“100”或“200”)量取水(水的密度是1.0g/mL)。
(7)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B.用于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内壁带有水滴
C.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8)现将200克10%的食盐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此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g,或蒸发掉水    g。
19.(11分)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a    、b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序号)发生装置,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填序号)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   (选填“a”或“b”)口进入F中。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
(4)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0.(11分)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2SO4,既可增强溶液导电性,Na2SO4又不参与反应。如图水槽中有86.8g水,某兴趣小组把4.0gNa2SO4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或氢气)。
(2)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电解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炬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苹果腐烂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手工篆刻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B、焚烧农作物的秸秆会产生有害物质,故B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D、植树造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故B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手心,故B不符合题意;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引起试管炸裂。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分析】图中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粒子的质子数=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粒子的质子数为8,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气体受热膨胀,是分子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具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正确;
C.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
D.水、冰是同种物质,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氧元素与氢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进行解题的能力。
7.【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判断.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判断.
D、根据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判断.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55。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为55。
D、铯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是金字旁,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8.【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富硒茶叶”,这里的氟、钙、碘、硒。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
9.【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解答】解:A、催化剂不一定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一定是均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也可能是稀溶液。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氧化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结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重铬酸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2CrxO8,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钾元素的价态为+1价,所以8×(+1)+6x+7×(﹣2)=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化合价法则是解答的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B、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与臭氧,但属于混合物;
C、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故C说法合理;
D、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溶液温度升高,溶液温度降低。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溶液的特征、单质的特征、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相等,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
【解答】解: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和水属于氧化物;
B、由方程式可知2,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D、由方程式可知,故选项正确。
故选:AB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氮气和氢气,生成物是氨气2+3H22NH3,由方程式可知: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A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6,故B说法正确;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分子又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首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简单。
14.【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用于制备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都可以用于制备氧气。
B、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3的质子数是10,Ne的质子数也是10,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分析】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实现。即要使小气球鼓起来,所加入的液体与瓶中固体要么放出大量的热,要么生成气体。
【解答】解: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选项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气球不会鼓起来;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选项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三、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16.【分析】(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
(5)根据最常用的溶剂水进行分析。
(6)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7)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3 2;
(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3要省略,所以表示为:Mg2+;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
(4)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3要省略,所以表示为:;
(5)最常用的溶剂水,其化学式为:H2O;
(6)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后,可表示为:O;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 价,其化学式为:Al2O5。
故答案为:(1)3O2;
(2)Mg8+;
(3)2H;
(4);
(5)H6O;
(6)O;
(7)Al2O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分析】(1)①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的角标之比进行分析;
③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
④根据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⑤根据元素质量等于元素质量分数×物质质量进行分析;
(2)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是多变一,氧化反应有氧参与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甲醇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②甲醇分子中,H、O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4:3;
③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4=3:2;
④甲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OH+3O42CO2+3H2O;
⑤64g甲醇中含有64g××100%=24g碳元素;
(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
(3)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2SO3,故选:A。
故答案为:(1)①3;
②4:5;
③3:1;
④3CH3OH+3O62CO2+3H2O;
⑤24;
(2)A,D;
(3)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配制溶液时,称量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盛放固体药品的广口瓶、取用药品的药匙、称取固体质量的天平、量取液体的量筒和滴加液体的胶头滴管;溶解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溶解容器烧杯、搅拌用仪器玻璃棒;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所以过滤这一步骤是用来除去难溶的固体杂质;
②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
④把泉水放到蒸发皿上蒸干后,发现有白色固体残留;
(2)①蒸馏时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②所得蒸馏水是纯净物,属于软水;
③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是:加肥皂水,若泡沫丰富,否则是硬水;
(3)图中标有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托盘天平;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左盘放被称物体;上述装置图有一处明显错误;若装置无误、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5)图中①是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6)配制该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100g×(1﹣10%)=90g,因为水的密度是1.6g/mL,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mL水;
(7)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的原因是NaCl固体偏多或量取的水偏少,
A.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导致溶液浓度偏大;
B.用于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内壁带有水滴,水偏多,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水偏少,此选项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此选项不符合同意;
故选:AC。
(8)现将200克10%的食盐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则=10%×2。蒸发掉水时,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
故答案为:
(1)难溶;引流;可溶性杂质;
(2)软水;加肥皂水,证明是软水;
(3)托盘天平;
(4)④②③⑤①;
(5)搅拌,加速溶解;
(6)100;
(7)AC;
(8)25;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相关知识,掌握溶液配制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是解答的关键。
19.【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来分析解答;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
(4)A、根据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来分析解答;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来分析解答;
C、根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需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来分析解答;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则应选用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O22H2O+O6↑;
(3)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a端通入,木条复燃;
(4)A、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故A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B正确;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炸裂集气瓶底,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集气瓶;
(2)B;E;2H2O52H3O+O2↑;
(3)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端;
(4)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0.【分析】(1)根据“正氧、负氢”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质量为8:1进行解答;
(3)根据在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利用氢气的质量求出消耗水的质量进而求出电解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氧气,试管A中的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2)电解水,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氧气,由2H2O8H2↑+O2↑可知,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1,氢气的质量为1.7g;
(3)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
2H2O3H2↑+O2↑
36 6
x 1.2g
x=10.3g
电解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5%
答:电解后溶液中Na2SO6的质量分数是5%。
故答案为:
(1)氢气;
(2)9.3g;
(3)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1.2反应热的计算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