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铜器锈蚀 B.棉纱织布 C.苹果腐烂 D.植物生长
2.(2分)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B.用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随意排放污水,降低生产成本
3.(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B.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酒精可以溶解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氧气易溶于水,养鱼时鱼缸中无需增氧
4.(2分)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量取9.5mL液体
5.(2分)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图中n的数值为14
6.(2分)“宏观现象微观分析”是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氦气化学性质稳定——氦原子最外层不易得失电子
B.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D.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7.(2分)化学式是常用的化学用语之一。下列关于化学式“CO2”含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C.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8.(2分)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如图甲),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如图乙),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B.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C.金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
D.金原子核比电子所占空间小得多
9.(2分)化学上常用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的鉴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铜丝和铁丝 分别观察颜色
B 鉴别水和酒精 分别闻气味
C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使用燃着的木条
D 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分别取两种液体,加热蒸干
A.A B.B C.C D.D
10.(2分)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气体质量
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多选)11.(4分)如图为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的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该反应前后涉及的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多选)12.(4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B.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多选)13.(4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多选)14.(4分)某同学在化学笔记中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NO2、CO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氯化钠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多选)15.(4分)图像是进行化学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铁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物质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某温度下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KNO3,溶液质量与KNO3质量的关系
D.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①碳元素 ;
②2个氢原子 ;
③3个氢氧根离子 ;
④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
(2)按要求从水、液氮、氧化铝、氯化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作制冷剂的单质是 ;
②最常用的溶剂是 ;
③可作调味品的化合物是 ;
④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3)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建议每日摄入适量的钙元素。如图是某钙片的部分说明书,试回答:
①碳酸钙(Ca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②计算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g(精确至0.1g,该钙片中除碳酸钙以外的成分中均不含钙元素)。
17.(12分)(1)2023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首次使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H)作为主火炬塔燃料。试回答:
①甲醇属于 (选填“化合物”“氧化物”“单质”之一),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甲醇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②绿色甲醇的生产原理是以废弃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氧化锌(ZnO)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2+xH2CH3OH+H2O,其中x= 。
③二氧化碳的捕集、转化与利用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试计算,每生产64kg甲醇能消耗 kg废弃二氧化碳。
④甲醇通过燃烧来供能,甲醇燃烧时是往环境中 (选填“释放”“吸收”之一)能量。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少量浑浊的河水进行了水的净化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 ,该过程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滤液中的颜色和异味。
③日前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实验室若将净化水转化为纯净的水,应取净化水进行 (选填“沉降”“蒸馏”之一)操作。
18.(12分)(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根据题目要求,试回答:
在实验室中某化学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收集氧气,并进行探究。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选填“分解”“化合”之一)反应。
②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字母),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字母)。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选填“瓶中”“瓶口”之一),观察到木条 的现象,说明氧气已集满。
④该化学小组继续利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如图E),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集气瓶中预先装有少量水以防集气瓶炸裂
B.将铁丝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便于引燃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铁丝燃烧后生成一种红色的固体
(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如图所示:
(小资料: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富氮空气是指氮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
①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最好是富 (选填“氧”“氮”之一)空气。
②下列有关富氧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富氧空气属于纯净物
B.富氧空气中各气体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员水下作业
D.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是1:5
19.(13分)(1)溶液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有关溶液的实验探究:
①小明探究了“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他取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注入10mL水,测得水的温度为20℃,充分振荡。测得其中一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该曲线图描述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
②如图2所示:小红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剩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溶液(图A),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蔗糖固体慢慢全部消失(图B) (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是 (选填“A”“B”之一)。
(2)A~E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B分别是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存在如图3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转化条件已略去),试回答: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是 ,C是 ,D是 。
③若固体E是白色固体氧化镁,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物质A和物质B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20.(13分)2023年5月,我国举办了以“氢能与双碳,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氢能技术大会
(1)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请写出氢能源的一条优点 。
(2)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 ,储存氢气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3)电解水是制备氢气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图中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 (选填“a”“b”之一)管,该管连接的是电源的 (选填“正”“负”之一)极,实验中理论上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可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
(4)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已知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某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则72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能供该汽车行驶多少千米?(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1km)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器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解:A、植树造林,能够增强植物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与烟尘的能力,故A正确;
B、布袋购物,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故B正确;
C、垃圾分类,同时减缓污染;
D、随意排放污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白色污染与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分析】A、根据医用酒精的作用来分析;
B、根据明矾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D、根据氧气的溶解性来分析。
【解答】解:A、医用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故A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B正确;
C、碘能溶解在酒精中,故C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量取7.5mL的液体,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硅带“石”字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则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通常省略不写。
D、在原子中,则n=14﹣2﹣8=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6.【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氦气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氦原子最外层不易得失电子;
B、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而不是原子体积;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D、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6个二氧化碳分子。
C、由化学式CO2可知,可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可知,可表示6个二氧化碳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分析】A.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是实心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故B正确;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故C正确;
D.由于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而没发生偏转,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原子的构成、明确原子核带正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A、根据铜丝呈紫红色,铁丝呈银白色来分析;
B、根据水无味而酒精有特殊香味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D、根据蒸馏水蒸干无残留物,食盐水蒸干会有白色固体残留来分析。
【解答】解:A、铜丝呈紫红色,分别观察颜色能鉴别铜丝和铁丝。
B、水无味而酒精有特殊香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符合题意。
D、蒸馏水蒸干无残留物,分别取两种液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故选项正确。
B、反应后,故选项正确。
C、反应后,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故选项不正确。
D、该反应前后,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的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写出方程式,在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2。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故A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故B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前后涉及CO5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有氧气单质参加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中涉及图示信息、文字信息,要求会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因此能够考查学生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2.【分析】A、热水变红色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该实验能够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答】解:A、热水变红色比冷水快,故选项正确。
B、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瓶内气压减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瓶内氧气的体积,故选项正确。
D、该实验能够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BC。
【点评】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13.【分析】元素是具有同种电荷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微粒的电性;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错误,不是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正确,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解:A、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故B说法正确;
C、NO2、CO都属于有害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化反应的特点,溶液的特点,空气污染物,物质的构成微粒。
15.【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
C、向某温度下的不饱和KNO4溶液中不断加KNO3,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溶液质量不再变化;
D、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选:AB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水实验现象、质量守恒定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催化剂定义,明确图像题的做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分析】(1)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再写出化学式。
(3)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②利用碳酸钙的质量以及碳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钙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1)①碳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带1个电荷时。若表示多个该离子,故3个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4OH﹣;
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后;
(2)①液氮在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是可作制冷剂的单质2;
②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化学式是H6O;
③氯化钠有咸味,是可作调味品的化合物;
④Al2O3一种金属氧化物。
(3)①碳酸钙(CaCO4)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②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25g××100%=6.5g。
故答案为:(1)①C;
②2H;
③7OH﹣;
④;
(2)①N2;
②H2O;
③NaCl;
④Al2O3;
(3)①2:4;
②0.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分析】(1)①根据甲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角标之比进行分析;
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消耗的二氧化碳质量进行计算;
④根据甲醇通过燃烧来供能进行分析;
(2)①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②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③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根据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4×1+16=32;
②绿色甲醇的生产原理是以废弃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氧化锌(ZnO)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6+xH2CH3OH+H7O,其中x=3;
③CO2+4H2CH3OH+H8O
44
88kg
所以每生产64kg甲醇能消耗88kg废弃二氧化碳;
④甲醇通过燃烧来供能,甲醇燃烧时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2)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其作用是引流;
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滤液中的颜色和异味。
③日前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氧元素显﹣4价。实验室若将净化水转化为纯净的水。
故答案为:(1)①化合物;32:4:1;
②8;
③88;
④释放;
(2)①过滤;引流;
②吸附;
③+6;蒸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分析】(1)①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以及氧气不易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解答;
④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来分析解答;
A、根据为集气瓶中预先装有少量水以防集气瓶炸裂来分析解答;
B、根据将铁丝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便于引燃来分析解答;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来分析解答;
D、根据铁丝燃烧后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以及气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62H7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则收集装置为D;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观察到木条复燃现象;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8O2Fe3O6;
A、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集气瓶中预先装有少量水;
B、铁丝螺旋状缠绕增大了受热面积,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故C正确;
D、铁丝燃烧后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故D错误;
故选:D;
(2)①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②A、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故A错误;
B、富氧空气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氧气能供给呼吸,故C正确;
D、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应大于1:4;
故选:C。
故答案为:(1)①3H2O22H2O+O5↑;分解;
②A;D;
③瓶口;复燃;
④3Fe+2O8Fe3O4;D;
(2)①氮;
②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9.【分析】(1)①根据图1中的温度变化,以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来分析;
②根据溶液A中有未溶解的蔗糖,以及从溶液A到溶液B的过程中蔗糖全服溶解,而溶剂的量不变来分析;
(2)A~E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它们都含有氧元素;其中A、B分别是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C是单质,A能转化成B和C,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小明探究了“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他取三支相同的试管,测得水的温度为20℃、氢氧化钠,充分振荡,由图1可知,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②如图2所示:小红从冰箱中取出一杯剩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溶液(图A),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溶液A中有未溶解的蔗糖;从溶液A到溶液B的过程中蔗糖全服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是B。
(2)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由分析可知,B是水4O;C是氧气2;D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③若固体E是白色固体氧化镁,则C→E的反应是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22MgO。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们组成元素相同。
故答案为:
(1)①氢氧化钠;
②饱和;B;
(2)①氧元素;
②H2O;O8;CO2;
③2Mg+O62MgO;
④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以及物质的推断,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分析】(1)根据氢能源优点分析回答。
(2)根据氢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分析。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论等分析回答;
(4)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及水的质量可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再根据1kg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某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计算。
【解答】解:(1)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优点有原料来源广、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氢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即选D。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图中a管收集到气体较多 是氢气,实验中理论上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4)设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6H2O2H6↑+O2↑
36 4
72kg x
解得:x=8kg
8kg×100km/kg=800km
答:能供该汽车能行驶800km。
故答案为:(1)原料来源广(或热值高,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纯度;D;
(3)a;负;2:1;氧元素;
(4)800km。
【点评】本题通过氢能源考查了电解水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