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阳新县陶港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化学期中
一、单选题
1.下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清扫地面 B.整理床铺 C.烹饪食物 D.修剪盆栽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可以做为保护气且在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表示2个汞原子的是
A.2Ag B.2Al C.Hg2 D.2Hg
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5.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铜作导线 B.用木料作船 C.用氢气填充气球 D.用煤作燃料
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O2——装置漏气
B.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造成倒吸——结束时未撤导管就撤走酒精灯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造成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8.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A.Al2O3 B.CuO C.CaO D.Fe2O3
9.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用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组装而成,该装置在实验室中有多种用途。关于该装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该装置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由分液漏斗中加入
C.该装置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将一个仪器中的气体“捕捉”到另一仪器中
D.该装置优点控制反应速率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D.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4个氢原子:H4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2个碳酸根离子:2
D.2个氮分子:2N
12.下列操作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
A.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某化学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由此可知、蜡烛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同学们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却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固体,下列同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B.请教老师,了解生成黑色固体的原因
C.上网查蜡烛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组成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14.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 时开始收集;当看到集气瓶口有 时说明已收集满。
(3)C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按下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 ;② 。
15.图中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乙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硒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2)图乙中m表示 ,m的值为 ,n的值为 。
(3)硒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4)当 n=8时,该粒子带有 个单位的负电荷。
16.苹果中富含苹果酸,具有增强消化,降低有害胆固醇等作用,苹果酸的分子式为C4H6O5请计算:
(1)苹果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4)13.4g苹果酸中含C元素质量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试卷第2页,共4页
1.C
【详解】A、清扫地面只是改变垃圾灰尘的位置,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整理床铺只是改变床上用品的整齐程度,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烹饪食物,在加热的作用下,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修剪盆栽只是改变植物的样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
【详解】可以做为保护气且在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占了空气体积的78%。
故选:A。
3.D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Ag表示两个银原子,故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Al表示两个铝原子,故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汞原子表示为2Hg,故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汞原子表示为2Hg,故正确。
故选D。
4.D
【分析】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故正确;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故错误;③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中氧元素显 2价,反应物NH3中氮元素显 3价,生成物氮气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氧、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故错误。故选D。
5.D
【详解】A、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木料作船,利用了木料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氢气填充气球,利用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煤作燃料,利用了煤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装置漏气,导致没有足量的氧气进入集气瓶中,因此收集不到较纯的氧气,故A选项正确;
B、结束时未撤导管就撤走酒精灯,使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造成水倒吸,故B选项正确;
C、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不能燃烧,造成集气瓶底炸裂是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C选项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会使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表示由三种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解析】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5%;氧化镁(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所以要达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另一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需大于45%;
【详解】由分析得:
A、Al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1%>45%,故选项正确;
B、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45%,故选项错误;
C、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2.2%,故选项错误;
D、Ca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6%<45%,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该装置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并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A正确;B、此装置制取氧气时,在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在分液漏斗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故B错误;C、该装置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将一个仪器中的气体“捕捉”到另一仪器中,如氧气,如锥形瓶中的氧气可以通过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气体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故C正确;D、此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逐滴滴加液体,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B。
10.C
【详解】A、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A错误;
B、X是7号元素,故表示N元素,故B错误;
C、氧元素属8号元素,故核外电子的数是8,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正确;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4个氢原子表示为4H,A错误;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B错误;
C、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C正确;
D、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静置和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通过加热煮沸或者蒸馏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
故选:C。
13.(1)小
(2)外焰
(3)A
【详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观察木条,变黑的部分是放在外焰灼烧的部分,内焰和焰心部分没有变色,说明蜡烛燃烧时,外焰的温度最高
(3)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同学们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却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固体,应当积极探究产物成分,分析同学的做法:
A、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故A错误;
B、向老师请教,了解生成黑色固体的原因,是咨询老师,故B正确;
C、上网查找蜡烛资料,探究黑色物质形成,符合查询资料的科学探究过程,故C正确;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是进行对比实验,故D正确;
故选择A
14.(1)
(2)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内无水剩余
(3)a
(4) 助燃性 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装置A是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则说明该装置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2)装置B为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则证明装置内空气已完全排出,此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或看到集气瓶内无水剩余,则证明集气瓶内水已完全排出,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氧气先集中在集气瓶底部,则氧气应从长导管一端(a端)通入。
(4)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均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证明①中氧气浓度更大,则说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15. 4 核内质子数 34 6 非金属 78.96 2
【详解】(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
(2)图乙中m表示核内质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4;34=2+8+18+n,n=6;
(3)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4)当 n=8时,质子数=34,核外电子数=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16.(1)3;15;(2)24:3:40;(3)35.8%;(4)4.8g
【分析】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出一定质量物质中的某元素质量。
【详解】(1)苹果酸C4H6O5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一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4+6+5=15个原子。
(2)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C:H:O=(4×12):(6×1):(5×16)=24:3:40。
(3)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因此13.4g苹果酸的质量为:13.4g×35.8%≈4.8g。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反应原理(含解析)综合考查——2024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特训卷

下一篇:四川省南充名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