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练习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应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生石灰投入水中,水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2.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3.甲、乙两固体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都等于30g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其质量分数仍为20%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l℃时,甲、乙的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向 70g 甲固体中加入 50g 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20g 溶液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先过滤上层清液,并用玻璃棒引流
B.水蒸馏时,防止暴沸可在烧瓶中加几颗沸石或碎瓷片
C.加热前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净
D.为了节约药品应将实验剩余的药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是每一步都能实现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
C.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
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
8.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 甲 乙 丙 丁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肥皂水 B.K2CO3溶液 C.石灰水 D.食盐水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B.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从a和c的混和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20℃时,不同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B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D 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A.A B.B C.C D.D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K+、、 B.Mg2+、H+、Cl-、
C.Fe3+、Na+、、OH- D.Ag+、Ca2+、Cl-、OH-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图中P点所表示含义是 ;
(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混有少量A的B中提纯B,可采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4)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4.钴金属(Co)是常常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金属材料。
(1)室温下,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原因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填化学语言)。
(3)已知溶液显粉红色,是不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若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预测反应现象是 。
15.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填序号)。
(2)实验时要处处注意安全。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B.隔绝空气 C.清除可燃物
(3)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
16.海水中含有NaCl、MgCl2、Na2SO4、CaCl2、MgSO4等,从粗盐中获取纯净的氯化钠的实验方案为: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适量的X,蒸发结晶。
(1)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 。
(2)加入X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2)欲将20℃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5℃时,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能够形成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又将三个烧杯中的混合物温度都升高到30℃,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A。
(4)将80g A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再加入60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题
19.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
(2)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的方法.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向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 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水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四、计算题
2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讲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映以后,称的剩余物为96.48g,请计算:(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
(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活泼的金属上滴加盐酸也会产生气泡,所以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故错误;
B、使无色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可以是碱,也可以是显碱性的盐溶液,故错误;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放热的,故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故正确;
D、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故错误。
2.C
【详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7%,错误;C、NaN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C。
3.D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t2°C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t2℃时,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温度下,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从t2°C降温到t1°C其质量分数仍为20%,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C
【详解】A、tl℃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因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选项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选项B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因此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选项C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20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20g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得到110g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过滤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再过滤,并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正确;
B、蒸馏时,加入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爆沸,该选项操作正确;
C、加热前试管外壁应保持干燥,该选项操作正确;
D、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否则污染药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均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均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银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与硝酸不反应,不能生成硝酸银,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能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均能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A正确;
B、t℃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则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等于丙,所以不确定温度,无法比较等量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选项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只有温度大于t℃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选项C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提纯甲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的方法,选项D错误。故选A。
8.B
【详解】由实验现象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只有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乙变红则乙为氢氧化钠溶液;由甲中的现象可知,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与金属反应,则甲为硫酸钠溶液;丙中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金属反应生成气体,则丙为稀硫酸;由丁中的现象可知,丁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气体,则丁为盐酸;即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为④③②①,
故选B.
9.D
【详解】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肥皂水、K2CO3溶液、石灰水溶液均呈碱性,故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
故选D。
10.B
【详解】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均属于易溶性物质,故选项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从a和c的混和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不会析出晶体,c物质会析出晶体,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将20℃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观察颜色可以鉴别;
B、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氧气浓度均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带火星的小木条均不会复燃,不能鉴别;
C、大理石和碳酸钠粉末均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大理石中含有杂质,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有残渣剩余的是大理石,可以鉴别;
D、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加肥皂水可以鉴别。
故选B。
12.B
【详解】A、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几种离子不会发生反应,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可以共存,故B正确;
C、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故C错误;
D、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银离子与氯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13.(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2)饱和
(3)蒸发结晶
(4)B>A>C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时,AC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于一点,故P点所表示含义是t1°C 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C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A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30gA物质,故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若从混有少量A的B中提纯B,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忽略水的蒸发),A和B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降温到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于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14. Na+ OH-
产生粉红色沉淀,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
【详解】(1)室温下,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钠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钡由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构成,该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消耗,所以代表钠离子(Na+);代表氢氧根离子(OH-);代表硫酸根离子();
(2)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钡溶液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原因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钡离子(Ba2+),反应实质都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3)溶液显粉红色,是不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若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OH)2 和硫酸钠,预测反应现象是产生粉红色沉淀,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
15.(1)②
(2)B
(3)减小
【详解】(1)通过蒸馏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故选②;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是:①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②隔绝空气,③清除可燃物;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B;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16. Mg(OH)2、BaSO4、BaCO3、CaCO3 NaOH+HCl=NaCl+H2O
【分析】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
【详解】(1)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和碳酸钙。
故填:Mg(OH)2、BaSO4、BaCO3、CaCO3。
(2)加入的X是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7.(1)乙>甲>丙
(2)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
(3) 甲 甲=乙>丙
【解析】(1)由图像可知,20℃时溶解度的关系是乙>甲>丙;
(2)丙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增大,因此可以降温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也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根据图像可知,5℃时丙和乙的溶解度大于20g,因此不会形成饱和溶液,甲的溶解度小于20g,因此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升高到30℃时,甲和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在30℃时,甲和乙溶解度都大于20g,因此质20g会全部溶解,所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一样,丙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质的量要小于20g,所以质量分数小于甲和乙,所以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8. C>B>A 加入C固体(合理即可) 冷却热饱和溶液 1:6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C固体(合理即可)。
(3)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A的溶解度是6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8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30g,溶剂的质量为50g;将80g A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成为t2℃的饱和溶液,在t2℃时A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此时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g,再加入60g水,还能继续溶解溶质12g,此时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22g:(22g+50g+60g)=1:6。
19. 85.5 210 蒸发溶剂(或蒸发结晶)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故填:85.5
(2)这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g,也就是100g溶剂中会溶解110g溶质,故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时只能溶解110g,溶液的质量是210g,故填:210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故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让溶质结晶析出,故填:蒸发溶剂(或蒸发结晶)
20. 软塑料瓶变瘪 反应物消失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CO2+2NaOH=Na2CO3+H2O 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物的产生
【分析】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将氢氧化钠加入到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瓶体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一定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因此用乙醇作溶剂,氢氧化钠作溶质,因为碳酸钠微溶于乙醇,所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沉淀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和氢氧化钠反应。
【详解】(1)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致使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因此该实验是想从反应物消失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2)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此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则有沉淀生成,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气体导致内部压强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1.(1)3.52g(2)80%
【详解】解:(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0g+90g-96.48g=3.52g;
(2)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52g
x=8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52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2023-2024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pdf无答案)

下一篇:第一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检测题2023-2024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