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或加水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甲在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B.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2、CO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任何溶液都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4.下图是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和Y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
B.在t1℃时配制等质量的X和Y的饱和溶液,需水较多的是Y
C.t3℃时,将30gX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70g
D.t3℃时相同质量的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只有X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CaO粉末 CaCO3粉末 高温煅烧
D KN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一定量的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于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然是饱和溶液
D.t1℃时,B的饱和溶液比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8.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
9.下列除杂方法及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
A CO2(HCl) 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B CaO(CaCO3)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Cl-、NO
B.Na+、K+、OH-、SO
C.Na+、Cl-、CO、K+
D.Ba2+、Mg2+、Cl-、NO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A.KCl、CuSO4、NaCl B.BaCl2、Na2CO3、HCl
C.K2SO4、NaNO3、NH4Cl D.CaCl2、Na2CO3、AgNO3
12.下列离子可在溶液里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15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5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若得到相同质量的甲、乙固体,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关系为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加水 g。
14.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 。
(2)可做建筑材料的盐 。
(3)可作炉具清洁剂的碱 。
15.如图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① t30C时,X、Y、Z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
②t30C时,将等质量的X、Y、Z溶于水,都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2)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从t30C降温到t10C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6.下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
乙 21 31 45 65 88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甲、乙物质都属于 物质(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3)要将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以采用 方法(任写一种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乙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甲的不饱和溶液浓
C.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时乙的溶解度
D.将5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以一定大于甲
(5)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 。
(6)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
②w取值为50
③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7.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 。
三、实验题
18.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 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在空气容易变质,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
(4)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于是小青同学将浓硫酸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发现放出热量,认为自己的实验验证了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你是否同意小青同学的实验设计,并说明原因 。
(5)小刚同学发现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决定对实验进行改进,他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后滴加盐酸,溶液变为无色,他认为得到了中性溶液,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探究启示】
(6)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才能避免药品变质,取用药品时应 才能避免标签腐蚀。
19.明明同学利用实验室存放的一瓶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做酸碱中和实验。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氢氧化钠5g,需要量取水 mL。量取时的操作如右图所示,该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
(2)明明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明明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氢氧化钠变质、滴加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 。
(3)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明明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1: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方案2: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红色。
于是明明认为样品中还会有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 。
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4)康康将方案2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来检测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取10g样品溶于90g水中,向其中滴加过量饱和石灰水,对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为0.5g。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四、计算题
20.某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中含有少量的NaCl,小明同学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g食用碱,加水配成400g的溶液,把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溶液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2.5g 5g m 8g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计算回答。
(1)m= ;
(2)40 g该食用碱配成的溶液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多少;
(3)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
(4)请根据实验四的数据画图并标上合适的坐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不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或加水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C、t1℃时,饱和的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D、将甲在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焦炭在工业上用于治炼金属,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错误;
B、任何溶液都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正确;
C、当恒温蒸发水分使溶质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时,升高温度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
4.B
【详解】A、在t2℃时X和Y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X和Y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A正确;
B、在t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也就是说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Y的质量要大于溶解X的质量,则配制等质量的X和Y的饱和溶液,需水较多的是X,B不正确;
C、t3℃时,X的溶解度为50g,设30gX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n,则根据 解得:,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C正确;
D、t3℃时相同质量的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因为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溶解度变小,会有固体析出,而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降温时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D正确。故选B。
5.D
【详解】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过滤,除去硫酸钡,可得盐酸,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得到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会减小,但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小于7,故A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被消耗,且该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不断减小,当水被完全消耗,溶液质量为0,故B错误;
C、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容器中气体的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待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刚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氯化钙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A的溶解度为50g,所以50g水能溶解25gA,把50gA放入50g水中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错误,不符合题意;
C、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所以t1℃时,B的饱和溶液比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固体溶解、有气泡,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 、NaOH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C、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引入新杂质,错误。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Ag+离子和Cl-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存在着H+离子,H+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在酸性溶液中存在着H+离子,H+离子与CO32-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四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三种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但CuSO4溶液呈蓝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HCl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且都是无色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D、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Na2CO3与AgNO3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水溶液显蓝色,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20% 小于 140
【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则向150g水中加入50g甲,有甲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充分搅拌后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由于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若得到相同质量的甲、乙固体,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关系为甲小于乙。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5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60g×=(60g+x)×10%,解得x=140g,需加水的质量为140g。
14.(1)HCl
(2)CaCO3
(3)NaOH
【详解】(1)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故填:HCl;
(2)碳酸钙可作建筑材料,且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填:CaCO3;
(3)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可作炉具清洁剂,且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化学式为:NaOH。
15.(1) X>Y>Z Z>Y>X
(2)Y>X>Z
【详解】(1)由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X、Y、Z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X>Y>Z;溶解度越大,需要的水越多,故t3℃时,将等质量的X、Y、Z溶于水,都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Z>Y>X;
(2)如图,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3℃,将XYZ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X和Y溶液都会析出溶质,形成t1℃时的饱和溶液,如图此时X的溶解度小于Y,故溶质质量分数X16.(1)乙
(2)易溶
(3)加水
(4)BC
(5)33(6)②③④
【分析】(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都大于10g,都属于易溶物质;
(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将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以采用加水,升温等方法;
(4)
A、由于没有确定温度,甲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错误;
B、由于没有确定温度,溶液的状态,乙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甲的不饱和溶液浓,正确;
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时乙的溶解度,正确;
D、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将5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以一定大于甲,错误;
故选:BC;
(5)
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33<x<35;
(6)
①由图示可知,46.5g该物质在50℃时能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以在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46.5g,因此烧杯中加入的是乙,选项说法正确;
②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1g,设在该温度下完全溶解46.5g乙物质,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则至少,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g-100g=50g即w≥50,选项说法错误;
③由于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是未知的,所以无法比较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选项说法错误;
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由于不知道溶质是否完全溶解,所以无法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②③④。
17.NaNO3
【详解】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氯化钠仅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而氢氧化钠、硫酸钠所发生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氯化银,因此可推断题中“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应为硝酸钠;氢氧化钠与硝酸或硝酸铜等、硫酸钠与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硝酸钠,所以这种化合物为硝酸钠的推断合理,故答案为NaNO3。
18.(1)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2)碳酸钠
(3)
(4)不同意,浓硫酸稀释放热
(5)不同意,中性或酸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
(6) 立即塞紧瓶塞 标签向着手心
【详解】(1)使酚酞变红的为碱性溶液,所以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2)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判断存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浓硫酸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浓硫酸稀释也会放出热量,不同意小青同学的实验设计;
(5)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根据酚酞溶液无色,无法判断溶液显酸性还是中性,不同意小刚同学的结论;
(6)药品变质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取完药品后要立即塞紧瓶塞,取用药品时应将标签向着手心才能避免标签腐蚀。
19. 95 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94.7%
【详解】(1)根据计算解答;根据测量时仰视数据分析解答;(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根据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3) ①根据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②根据先除去碳酸钠,再检测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分析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100g-5g)÷1.0g/mL=95 mL;测量时仰视数据,测得数据偏小,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故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 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滴加盐酸产生气泡是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 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理由是方案1中,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106 100
x 0.5g
x=0.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00%=94.7%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7%。
20. 7.5 32 84.8%
【详解】(1)由实验一与实验二可知,每20g氯化钙溶液反应后生成2.5g沉淀,则实验三中60g氯化钙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5g,小于第四次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所以m的数值为7.5,故填7.5。
(2))由实验一与实验二可知,每20g氯化钙溶液反应后生成2.5g沉淀,则实验四中的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应为10g,可实际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g,说明氯化钙并没有完全反应,则100g食用碱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g,则40g该食用碱配成的400g溶液如果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32g,故填32。
(3)解:设生成8g沉淀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106:100=x:8g
x=8.48g
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84.8%
答: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4.8%。
(4)解:由实验一与实验二可知,每20g氯化钙溶液反应后生成2.5g沉淀,则生成8g沉淀时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溶液的质量=8g×=64g,所以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为,故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鲁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3章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复习提升(含解析)

下一篇:_6.2 怎样描述力 同步练习(答案)2023-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