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氮氧化物的无害化处理分层练习(含解析)2023-2024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7.3.3氮氧化物的无害化处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6mL NO和18mLN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当缓慢充入同温同压下的氧气x mL并摇动容器,容器内气体体积为0(即水全部充入容器内),则x的值为
A.9 B.12 C.18 D.24
2.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OH-+NH3·H2O
B.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2ClO-+H2O=+2HClO
C.强碱溶液吸收HNO3工业尾气:2NO2+2OH-=++H2O
D.粗硅的冶炼:SiO2+CSi+CO2↑
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为适量空气,氧化NO,使其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N2
D.处理含 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NO=N2↑+2H2O
4.科学生产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原理错误的是
选项 生产生活情境 原理
A 太阳能电池板被广泛应用 利用SiO2的光电性质
B 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SO2 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C 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处理汽车尾气中CO和NOx NOx和CO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D “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可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A.A B.B C.C D.D
5.工业制硝酸的尾气含NO、NO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相同条件下,下列NO和NO2的体积比中,氮氧化物不能被完全吸收的是
A.1:1 B.2:3 C.3:2 D.1:2
6.下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是雾霾成因之一,主要由CO、NO
B.该过程中NO2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
C.整个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被氧化
D.过程②中会有反应:
7.在北京开幕的第22届冬奥会,科技部提出了“科技冬奥”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机组,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
B.北京冬奥会火炬使用氢气做燃料,目的是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C.舵雪橇中的碳纤维是一种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的高分子材料
D.冬奥会采用了氢燃料电池车,还开发了全新的车载光伏发电系统,体现了“绿色出行”的理念
8.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给空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反应中CO为氧化剂,CO2为氧化产物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
9.下列装置和药品的选择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氨气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验证SO2的漂白性 收集NO2气体
A.A B.B C.C D.D
10.下列关于SO2和N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水反应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均是酸性氧化物
D.均能将FeSO4溶液氧化为Fe2(SO4)3溶液
二、填空题
1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逐渐成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
(1)写出CO2的电子式 ;CO2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 ,NO来自于 。
(3)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4)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合适催化剂,CO和NO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
(5)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用氨气将NO和NO2转化为无毒气体,写出NO2和NH3反应生成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6)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O2作用下与氨气形成(NH4)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 。
12.【举一反三】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 。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
1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适量铜片和过量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① ;
② ;
③ ;
④ 。
(2)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突出的特点是: 。
(3)若要验证最终得到的气体生成物,最简便的方法是 。
(4)工业上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气体,常使用NaOH溶液(NO+NO2+2NaOH===2NaNO2+H2O)。欲使NO和NO2被充分吸收,则NO和NO2的体积应满足 。
A V(NO)>V(NO2)
B V(NO)<V(NO2)
C V(NO)≤V(NO2)
14.硝酸在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中非常重要,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如下:
(1)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硝酸工厂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NO+ NO2+2OH-=2 NO+H2O,2NO2+2OH-=NO+NO+H2O。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NO2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4)也可用Na2CO3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尾气制备NaNO2、NaNO3。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2CO3+NO+NO2 = 2NaNO2+CO2
①母液I进行转化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转入流程中 中(填“中和液”或“转化液”) 。
②若将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1∶1,则生产69t NaNO2时,Na2CO3的理论用量为 t(假定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15.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图1中,X的化学式为 。
(2)回答下列关于NH3的问题:
①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试剂能用于干燥NH3的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③若要收集一瓶氨气,请将收集装置补充完整,在图2虚框内画出连接图 。
④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合成多种物质,写出其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回答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问题:
①将30mL(标准状况下)充满NO2气体的量筒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变为 mL,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NO3)= mol/L。
②NO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16.为减轻大气污染,必须要加强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酸雨是指pH (填“>”“<”或“=”)5.6的降水,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做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5)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7)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V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molNO2和mmol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
17.硫、氮化合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能解决环保问题,又能提供化工原料,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氨水吸收少量,可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上述所得溶液再用氧化,可制得化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或机动车尾气中的会造成环境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脱除。
①碱液吸收:溶液可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含、),获得副产品。等物质的量的与被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上述碱液吸收时,若与的比例控制不当,则吸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中最有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填化学式)。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③还原法: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生的可去除尾气中的,流程如下:
A.写出“催化反应"过程中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B.若氧化处理后的尾气中混有,此时催化剂表面会因为覆盖部分硫酸盐而导致催化剂中毒,降低的去除率。试分析硫酸盐的产生过程: 。
18.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氨气都是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研究这些化合物对环境保护、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氮与一定量空气混合通入水中能被水完全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该反应有a×NA个电子转移,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 。
(2)下列除去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经催化剂作用:CO+NONO2+C
B.石灰乳吸收硫酸厂尾气:SO2+Ca(OH)2=CaSO3+H2O
C.燃烧法除去尾气中硫化氢:2H2S+3O22SO2+2H2O
D.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4NH3+6NO5N2+6H2O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例如,NaOH+S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NO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水。
①同种反应物,其反应产物与浓度、温度、反应物相对量等因素有关。影响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因素与下列反应相同的是 。
A.木炭与氧气反应
B.硫与氧气反应
C.钠与氧气
D.铜与硝酸溶液反应
②某NO与NO2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被完全吸收,推测混合气体中气体组成为 。
A.=1 B.≤1
C. ≥1 D.无法判断
19.目前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烟雾事件、酸雨的形成、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含有_________
A.SO2 B.NO2 C.CO2 D.CO
(2)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增加,从而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人们大量使用氟氯代烷
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高炉煤气
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的甲烷.氢气
D.硫酸、硝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3)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发生过烟雾事件,并造成数以千计的人死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B.大量使用了农药化肥
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 D.金属矿物的冶炼
20.生活习惯好,幸福一辈子!为什么吸烟有害于健康? 。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装有一半空气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实现此目的,打开止水夹K,当C中 时就关闭K。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为实现此操作,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 则可以证明。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 的功能。
22.Ⅰ.为了证明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F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E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采用了可以抽动的金属丝来代替传统的固液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
(2)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填现象)时,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
(3)将A中铁丝放入稀硝酸中,装置A中产生 (填“无色”或“红棕色”)气体。用E向F中鼓入空气,烧瓶F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将浓度均为的、、、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已知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为,反应分A、B两步进行。
反应A:
反应B:……
(4)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为 ,对于总反应,的作用相当于 。
(5)为了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则试剂X应该为_______。
A.KI B. C.KI、淀粉 D.溶液、淀粉
23.已知硝酸铜溶液颜色为蓝色。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为绿色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而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为弄清反应后溶液颜色出现差异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等质量的铜片,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HNO3(14 mol L-1)和稀HNO3(4mol L-1),立即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充分反应后铜均无剩余。
(1)Cu与浓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的原因
已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中,其中NO2的还原产物是亚硝酸盐(),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
[提出假设]假设一、因为铜离子浓度大造成的。
假设二、溶液呈绿色是因为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过量浓硝酸,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3)上述实验 (“能”或“不能”)证明假设一不成立,原因
(4)甲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取铜与浓硝酸反应所得的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多次振荡,静置 ②取铜与稀硝酸反应所得的蓝色溶液通NO2气体 ③ 溶液颜色由绿色转变为深蓝色,证明假设二成立。 蓝色溶液变成绿色,证明假设二成立。
[分析推理]
(5)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的原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知6mLNO需要消耗氧气6×3/4=4.5mL,18mL NO2需要消耗氧气18×1/4=4.5mL,则消耗氧气总共9mL,即x=9mL,故选A。
2.C
【详解】A.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会有氨气逸出,离子方程式为OH-+NH3+H2O,A错误;
B.二氧化硫会被次氯酸根氧化为硫酸根,若SO2过量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Cl-+2H+,若SO2少量为SO2+3ClO-+H2O=+Cl-+2HClO,B错误;
C.HNO3工业尾气中含有大量NO2,在强碱性溶液中发生歧化,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H2O,C正确;
D.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硅单质和CO,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C
【解析】工业废气中CO2、SO2为酸性氧化物,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O3、CaSO3,因氢氧化钙过量,则固体1为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得到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气体2含有CO、N2,经捕获剂得到氮气和CO,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防止污染空气,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 NO=N2↑+2H2O,故D正确;
答案选C。
4.A
【详解】A.太阳能电池板被广泛应用,利用的是硅可以做半导体的特性,A错误;
B.葡萄酒中添加少量SO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作抗氧化剂,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B正确;
C.安装催化光解设施,CO和NOx在催化作用下可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正确;
D.瓷器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是传统硅酸盐产品,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正确;
答案选A。
5.C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NO不能单独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NO2可以,氮氧化物完全被吸收,可以让NO不足,或NO和NO21:1混合,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当NO2:NO≥1:1时,氮氧化物能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也就是说NO2:NO<1:1时,氮氧化物不能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即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为C。
6.C
【详解】A.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xHy、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雾霾,故A正确;
B.过程中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催化剂作用反应生成氮气,该过程中NO2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故B正确;
C.氧元素0价变化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元素化合价+2价升高到+4价,+4价降低到0价,氮元素被氧化和被还原,故C错误;
D.在催化剂条件下NO和C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C
【详解】A. 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机组不会破坏臭氧层,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故A正确;
B. 用氢气做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目的是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故B正确;
C. 碳纤维属于碳单质,不是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 氢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的使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能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的排放,体现了“绿色出行”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C。
8.D
【分析】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根据图片知,NO2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中间产物,一氧化氮气体和氧气、一氧化碳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从而起到尾气净化作用。
【详解】A.该反应中,NO生成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NO是氧化剂,N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有毒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CO、NO都是有毒物质,所以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和NO,无N2,故B错误;
C.反应中CO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O2、CO,生成物是CO2、N2,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该反应方程式2NO+O2+4CO=4CO2+N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B
【详解】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溶解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氯化氢可以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正确;
C.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C错误;
D.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SO2和NO2与水作用均生成酸,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所以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正确;
B.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不能生成H2SO4,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aOH溶液能与NO2、SO2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SO2+2NaOH=Na2SO3+H2O,所以S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与碱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不是相应的盐,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和弱氧化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二氧化硫不能将FeSO4溶液氧化为Fe2(SO4)3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 温室效应 燃料不完全燃烧 在汽车气缸内的高温下N2、O2反应产生 3NO2+H2O=2HNO3+NO 2CO+2NO2CO2+N2 6NO2+8NH37N2+12H2O 2SO2+O2+2H2O +4NH3=2(NH4)2SO4
【分析】(1)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汽车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CO,N2、O2在汽车气缸内的高温下反应产生NO;
(3)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和NO;
(4)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合适催化剂,CO和NO反应产生CO2和N2;
(5)NH3具有还原性,可以与NO2反应产生N2、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
(6)SO2、O2、NH3、H2O反应形成(NH4)2SO4。
【详解】(1)在CO2分子中,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O2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2)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NO来自于进入汽车气缸的空气中的N2、O2在高温下反应产生;
(3)NOx能形成酸雨, 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和NO,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4)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合适催化剂,CO和NO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是CO2和N2,反应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5)N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N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
(6)SO2、O2、NH3、H2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NH4)2SO4,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SO2+O2+2H2O +4NH3=2(NH4)2SO4。
【点睛】本题以汽车尾气的成分为线索,考查了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结构、性质、作用,危害治理方法,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体现了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环境污染与化学反应有关,治理污染也离不开化学知识,用事实说明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12. 1∶3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aNO2
【详解】(1)设NO的体积为V(NO),NO2的体积为V(NO2),依据方程式知,处理NO需NH3:V(NO),处理NO2需NH3:V(NO2),则,解得V(NO)=0.75 L,V(NO2)=2.25 L,V(NO)∶V(NO2)=1∶3;
(2)①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1∶1,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和Na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物为+4价,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即为NaNO2。
13.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 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 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 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NO气体 C
【分析】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红棕色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无色气体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烧杯中少量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又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详解】(1)小烧杯中,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片逐渐溶解,硝酸铜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的NO2气体产生,接着NO2和烧杯中的O2、H2O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若O2消耗完,则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故气体颜色慢慢变成无色,由于烧杯中的气体减少,故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故答案为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慢慢溶解并逐渐消失;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后来慢慢变成无色;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2) NO2和NO是有毒气体,逸出会污染环境,该反应体系密闭,反应产生的NO2和NO不会逸出,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3) 无色的NO能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说明有一氧化氮生成,故答案为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通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NO气体;
(4)由方程式NO+NO2+2NaOH=2NaNO2+H2O可知,当NO和NO2的体积相等时,可以完全被吸收;若NO2有剩余,则N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故欲使NO和NO2被充分吸收,需满足V(NO)≤V(NO2),故答案为C。
14.(1)4NH3+5O24NO+6H2O
(2)3Cu+8H++2NO=3Cu2++2NO↑+4H2O
(3)BC
(4) 将NaNO2氧化为NaNO3 转化液 106
【分析】反应①为工业合成氨反应,②为NH3被O2氧化产生NO,③为NO被O2氧化产生红棕色NO2,④为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
用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尾气制备时,由制备流程可知,碳酸钠溶解后,“碱吸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2CO3+NO+NO2=2NaNO2+CO2,然后中和液进行蒸发Ⅰ、结晶Ⅰ操作,过滤分离出NaNO2,母液I中主要含NaNO2,母液Ⅰ进行转化时加入稀HNO3、空气,硝酸提供酸性环境,氧气可将NaNO2转化为NaNO3,转化液进行蒸发Ⅱ、结晶Ⅱ、过滤Ⅱ分离出NaNO3,母液Ⅱ中主要含NaNO3,应在转化液及结晶中提高利用率。
【详解】(1)②为NH3被O2氧化产生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离子方程式为:;
(3)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气体不能充分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能提高和去除率,B符合题意;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可使气体充分反应,能提高和去除率,C符合题意;
故选BC;
(4)①据分析,母液Ⅰ进行转化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NaNO2氧化为NaNO3。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转入流程中转化液;
②若将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1:1,则生产时,n(NaNO2)==106mol,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n(NaNO3)=106mol,由Na原子守恒可知,2n(Na2CO3)=n(NaNO2)+n(NaNO3),的理论用量m(Na2CO3)=(106 mol+106 mol)××106 g/mol=1.06×108 g=106 t。
15.(1)N2O5
(2)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B 4NH3+5O24NO+6H2O
(3) 10 NO2+NO+2NaOH=2NaNO2+H2O
【详解】(1)由题干价类二维图可知,图1中,X为+5价N的氧化物,则其的化学式为N2O5,故答案为:N2O5;
(2)回答下列关于NH3的问题:
①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即NH4Cl与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aCl2、NH3和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由于NH3显碱性,能与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反应,且NH3能与无水氯化钙形成络合物而被无水氯化钙吸收,故这些干燥剂都不能用于干燥NH3,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能够干燥碱性气体NH3,故答案为:B;
③由于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则图2所示集气瓶收集NH3时需短进长出,故连接图为,故答案为:;
④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合成多种物质,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H2O,则其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3)①由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对于气体来说也等于其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则将30mL(标准状况下)充满NO2气体的量筒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变为=10mL,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NO3)==mol/L,故答案为:10;;
②NO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NO+2NaOH=2NaNO2+H2O,故答案为:NO2+NO+2NaOH=2NaNO2+H2O。
16. 天然气 < CO2+H2OH2CO3 2NO+2CON2+2CO2 C 3Cu+8H++2NO3-=3Cu2++2NO↑+4H2O Ca(ClO)2 3:2
【详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化石燃料,故答案为:天然气;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的雨水因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显弱酸性,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反应为CO2+H2OH2CO3,碳酸显酸性,故答案为:<;CO2+H2OH2CO3;
(3)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可知产物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由此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故答案为:2NO+2CON2+2CO2;
(4)A.工业乙醇可以淀粉或者纤维素水解后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得到乙醇,而淀粉和纤维素可以从植物中获得,来源丰富,故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乙醇可以来自于植物,植物是可再生的,因此乙醇是可再生能源,B正确;
C.乙醇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会存在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因此乙醇燃烧也会对环境有污染,故C错误;
答案选C。
(5)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铜,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6)氯气通入石灰乳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两者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其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故答案为:Ca(ClO)2;
(7)①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由反应可知两反应中氢氧化钠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因此完全吸收nmolNO2和mmolNO时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即n(NaOH)=n(NO2)+n(NO)=(m+n)mol,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故答案为:;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设硝酸根物质的量为1mol,则亚硝酸根物质的量为9mol,由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该反应产生的亚硝酸钠等于硝酸钠的物质的量,即也为1mol,该反应中消耗的二氧化氮为2mol;则NO2+NO+2NaOH=2NaNO2+H2O产生的亚硝酸钠为9mol-1mol=8mol,该反应中消耗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均为4mol,由此可得二氧化氮总量为2mol+4mol=6mol,一氧化氮为4mol,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3:2,故答案为:3:2。
17.(1)2NH3·H2O+SO2=2NH+SO+H2O
(2)2(NH4)2SO3+O2=2(NH4)2SO4
(3) NO+NO2+2OH-=2NO+H2O NaNO3 NO 6NO2+8NH37N2+12H2O SO2、O2、H2O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或NH4HSO4
【详解】(1)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其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NH+SO+H2O;故答案为2NH3·H2O+SO2=2NH+SO+H2O;
(2)+4价硫以还原性为主,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硫酸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2SO3+O2=2(NH4)2SO4;故答案为2(NH4)2SO3+O2=2(NH4)2SO4;
(3)①等物质的量NO和NO2被氢氧化钠吸收,转化成NaNO2,其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2NO+H2O,故答案为NO+NO2+2OH-=2NO+H2O;
②若NO与NO2比例控制不当,NO2如果过量,过量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浓缩结晶过滤得到亚硝酸钠晶体,混有NaNO3杂质,NO不溶于水,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则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合物为NO;故答案为NaNO3;NO;
③A.氨气还原NO2得到氮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故答案为6NO2+8NH37N2+12H2O;
B.SO2、O2、H2O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或NH4HSO4,(NH4)2SO4或NH4HSO4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中毒,降低NOx的去除率;故答案为SO2、O2、H2O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或NH4HSO4;
18. 4NO2+O2+2H2O=4HNO3 a mol AC A C
【详解】(1)二氧化氮与一定量空气混合通入水中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硝酸,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反应有4NA个电子转移,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4mol,所以该反应有a×NA个电子转移,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 mol,故答案为4NO2+O2+2H2O=4HNO3;a;
(2)A、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O、NO经催化剂作用可以转化为无毒物质二氧化碳和氮气,不会产生NO2、C,故A错误;B、石灰乳Ca(OH)2和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即SO2+Ca(OH)2═CaSO3+H2O,故B正确;C、硫化氢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C错误; D、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即4NH3+6NO5N2+6H2O,故D正确;故选AC;
(3)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足量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量生成一氧化碳,与量有关,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B错误;C、钠与氧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常温生成氧化钠,点燃时生成过氧化钠,故C错误; D、铜与硝酸溶液反应的产物与浓度有关,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D错误;故选A。
②根据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应满足n(NO2)≥n(NO),即≥1,故选C。
19.(1)C
(2)A
(3)A
【详解】(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SO2、NO2、CO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故答案为:C;
(2)A.氟氯代烃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故A选;
B.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不会破坏臭氧层,故B不选;
C.甲烷、氢气不会破坏臭氧层,故C不选;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氮氧化物还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不易破坏臭氧层,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3)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故A选;
B.大量使用了化肥和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与光化学烟雾无关,故B不选;
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属于白色污染,与光化学烟雾无关,故C不选;
D.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因此冶炼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但与光化学烟雾无关,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20.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含苯并芘、二噁英等致癌物的焦油,吸烟,是一种能导致多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的不良行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在几年和几十年里缓慢破坏肌 体组织,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脑血管病和肺癌等疾病,致千百万人丧生.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且还秧及其周围的人.
【详解】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含苯并芘、二噁英等致癌物的焦油,吸烟,是一种能导致多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的不良行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在几年和几十年里缓慢破坏肌 体组织,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脑血管病和肺癌等疾病,致千百万人丧生.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且还秧及其周围的人。
21.(1) 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Cu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蓝,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 3Cu+8H++2NO=3Cu2++2NO↑+4H2O
(3) 验证NO的生成 红棕色
(4)防止倒吸
【分析】装置A为制备CO2的发生装置,由于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故可以利用该装置产生的CO2赶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NO与装置内的O2反应干扰实验;装置B为制备NO的发生装置,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后,可以开始制备NO;装置E和F(吸入一半空气)的作用是验证NO的生成;装置D是尾气处理装置,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倒置的干燥管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详解】(1)装置A为制备CO2的发生装置,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则设计装置A是利用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若要赶走装置内的空气,要先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再关闭K。故答案为: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故答案为:Cu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蓝,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3Cu+8H++2=3Cu2++2NO↑+4H2O。
(3)装置F是吸入一半空气的注射器,则E和F的作用是验证NO的生成。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可证明NO的生成。故答案为:验证NO的生成;红棕色。
(4)装置D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倒置的干燥管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2.(1)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2) 产生,排尽装置里面的空气 C中出现浑浊
(3) 无色
(4) 催化剂
(5)C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时,先将B装置中碳酸钙放入稀硝酸中,利用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烧瓶F中收集到一氧化氮气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便于用装置E鼓入空气后观察气体颜色变化检验一氧化氮的生成,待装置C中盛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时,说明装置中空气排尽,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将A中铁丝放入稀硝酸中,铁丝与稀硝酸反应制得一氧化氮气体,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装置中的气球可用于吸收未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装置A中用可以抽动的金属丝来代替传统的固液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铁丝,控制铁丝与稀硝酸的接触,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故答案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2)由分析可知,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目的是利用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待装置C中盛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时,说明装置中空气排尽,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故答案为:产生,排尽装置里面的空气;C中出现浑浊;
(3)将A中铁丝放入稀硝酸中,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和水;用E向F中鼓入空气,烧瓶F内发生的反应为无色的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无色;;
(4)由“碘钟实验”的总反应和分步反应A可知,反应B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连二硫酸钠和碘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对于总反应,碘离子在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剂;
(5)由题意可知,为了证明反应A、B的存在,应检验反应中是否有单质碘生成,所以试剂X应选择碘化钾淀粉溶液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反应A,故选C。
23.(1)Cu+4H++2=Cu2++2NO2↑+2H2O
(2) 防止污染环境 2NO2+2NaOH=NaNO3+NaNO2+H2O
(3) 能 充分反应后,两试管中Cu(NO3)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4) 取Cu与浓HNO3反应后的绿色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空气(或氧气) 溶液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最终变为蓝色
(5)Cu与稀HNO3反应后生成无色NO气体和Cu(NO3)2溶液,故溶液为蓝色
【分析】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根据增加或减少溶液中二氧化氮的量进而改变颜色入手设计实验。
【详解】(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
(2)二氧化氮有毒,不能排入空气中,用氢氧化钠吸收,防止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3)两支试管加入的等质量的铜,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相等,所用硝酸溶液的体积相等,铜离子浓度相同,故假设一不成立;
(4)增加或减少溶液中的二氧化氮的量,进而改变溶液的颜色;①为二氧化氮充分与水反应,减少溶液的二氧化氮的量,溶液的颜色从绿色变为蓝色;②为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氮,溶液的颜色从蓝色变为绿色;③可以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二氧化氮,故操作方法为:取铜和浓硝酸反应后的绿色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空气或氧气,溶液的颜色从绿色变为蓝色,最终变为蓝色;
(5)二氧化氮溶于过量的浓硝酸,与硝酸铜在一起为蓝色;而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和Cu(NO3)2溶液,所以溶液的颜色为硝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2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分层练习(答案)2023-2024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安徽省亳州市二完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