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秋学期期中模拟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Ba-137 Mg-24 Fe-56 Cl-35.5 Ni-59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燃放鞭炮 C.木炭吸附 D.电灯发光
2.“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则Fe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6
3.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都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铵根离子—— B.两个氢分子——2H C.碳酸钠——Na2CO3 D.氧化铁——FeO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将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如图所示装置,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B.按装置如图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氢气
C.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称量氯化钠
D.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于收集氧气
7.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空气,主要因为秸秆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工厂的污水会严重污染河流,需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D.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8.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上升 原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9.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n=5
C.形成的离子是:Br-
D.溴原子中,中子数是35
10.万年单身狗的他(He)在前不久终于脱单了,科学家用 He 与活泼金属 Na 在高压下合成了一种氦钠化合物:Na2He,对于该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a2He 中 Na 为+1 价,He 为﹣2 价
B.Na2He 中 Na 与 He 质量比为 23:2
C.稀有气体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反应
D.从物质的分类看,Na2He 属于金属氧化物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
1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
A.物质鉴别 B.化学之最
①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②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③铁和铜:看颜色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③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操作 D.化学史话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12.25g食盐 ②用100mL的量筒量取5.5mL液体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 ①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②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 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A.A B.B C.C D.D
13.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4.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下图能正确反映高锰酸钾和氧气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1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16.下图是收集R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A.A B.B C.C D.D
17.某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依次进行以下3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并倒转瓶口。3步实验中测得塑料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R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M→N和N→P,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B.比较N→P和P→Q,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氧分子运动速度最慢的是Q→R
D.Q→R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21%
18.概括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把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精炼的文字表述出来也是一种能力表现,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你认为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A.
B.
C.
D.
19.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各反应物均无剩余,反应条件省略)。A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且A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A、B、C均为氧化物;D和E为无色单质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低;
C.C通过分解反应转化为D和E;
D.操作X是指过滤。
20.由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化钠(Na2O2)组成混合物,并检测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那么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6% B.57.5% C.58.4% D.无法计算
二、解答题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数字以及化学符号)填空。
(1)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分子 ;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硝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 ;
(4)3个铵根离子 ;
(5)氧化汞分解中的最小粒子 ;
(6)实验室可用来制氧气的氧化物 ;
(7)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安全气体是 ;
(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9)含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
(10)引起酸雨的气体 ;
22.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填写序号)
A 原子 B 中子 C 电子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 单质:铁、水 B 化合物:氯化钠、水银 C 氧化物: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填写序号)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以下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填写序号)
A 电光源 B 保护气 C 供呼吸
23.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①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极;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且B与C中的气体体积比是 ,A中液体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实验结论】
(2)本实验证明水分子是由 构成。
【交流与反思】
(3)电解水这一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2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Cu+O2→CuO)。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B.加快反应速率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 。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 (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 。
【探究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图:
请回答问题:
(5)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6)图1中,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口向上的可能原因是 ;
(7)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8)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
25.氢气是理想的能源。图1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的两条理想途径。
(1)途径一的“电解水”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 能。
(2)图2是途径二中水在高温下分解过程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1000~1500℃温度段,微粒的含量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微粒是 。
(3)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在氩气的氛围中,将一定比例的金属镁和铜熔炼得到镁铜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 。
(4)一定温度时,镁铝合金与H2反应,若生成了一种含Al、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5)途径二的“电解水”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 ;
②该体系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③反应Ⅲ的符号表达式为 。
2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方式而得到的酒。中国白酒,就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40度以上的烈酒多是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中国人喝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的粘度主要决定于其中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呈现出曲线的关系,如图1。
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不同酒的味道差异来自于2%的其他成分,比如醛类、酯类和芳香族类。酒的成分比例如图2所示。
酒精在嘴里、胃中、小肠中都能被吸收。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只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到达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的变身。
酒精变身后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进入身体后的酒精,经过10分钟就能到达大脑,将会在大脑中沉着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中国是饮酒大国,嗜酒或者酒精依赖的人群达到2亿,慢性酒精中毒的比率逐年扩大。
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氧化(填“剧烈”或“缓慢”)
(2)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 60度(填“大于”或“小于”)。
(3)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根据下图写出乙酸氧化的符号表达式 ,并推测酶在酒精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
C.不同品牌的酒价格差别很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不同。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
E.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
27.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无味气泡。
(1)小李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他的猜测依据是 。
【查阅资料】
(2)Cl2是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上述资料,小李又排除的气体为 。(填名称)
【实验一】
(3)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含 。
(4)小李认为上述作了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实验二】
(5)为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
(6)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试管a中含有FeCl3溶质质量为mg)
【实验三】
已知:
,Fe(OH)3为红褐色不溶物,即红褐色沉淀;
,AgCl为白色褐色沉淀;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 (填序号)的现象。
A.实验一B.实验二C.实验三
②根据“红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现象,证明FeCl3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③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 (用m2和m3表示),才能证明FeCl3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知识拓展】
(7)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8.铝作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膨化食品中,成人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4mg以下。炸油条时需加入明矾晶体作为膨松剂。已知明矾晶体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在1kg炸成的油条中,含有明矾晶体2g,试通过计算说明成人每日食用100g油条,铝元素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1)明矾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明矾晶体中硫、氢、氧三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 。
(3)在1kg炸成的油条中,含有明矾晶体2g,若成人每日食用100g油条,则铝元素 (填“超过”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试卷第4页,共13页
1.B
【详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燃放鞭炮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木炭吸附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C
【详解】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已知NiFe2O4中Ni为+2价,O为-2,假设Fe的化合价为a,有(+2)×1+a×2+(-2)×4=0,解得a=+3,故本题选C。
3.C
【详解】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等场所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应严禁烟火。
A、表示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表示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C、表示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D、表示循环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铵根离子表示为:NH4+,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故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3价,故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氢气,应“短进长出”,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焚烧秸秆会严重污染空气,主要因为秸秆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工厂的污水会严重污染河流,需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符合题意;
D、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适量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原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子大小并没有改变,故选项不正确;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C、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
D、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9.C
【详解】A、由“氵”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5=2+8+18+n,n=7,不符合题意;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形成的离子是Br-,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80-35=45,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Na2He 中 Na 为+1 价,He 为﹣2 价,A正确;
B、Na2He 中 Na 与 He 质量比为(23×2) :(4×1)=23:2,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稀有气体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反应,C正确;
D、从物质的分类看,Na2He 由钠元素和氦元素组成,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金属氧化物,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故选项A推理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B推理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C推理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如缓慢氧化,故选项D推理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D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A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B错误;
C.托盘天平的最小精确度为0.1g,所以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25g食盐;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的量筒量取5.5mL液体误差太大,故选项C错误;
D.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最早提出原子论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构成,两者属于并列关系,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氧化合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故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两者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D、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两者是交叉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减少氧气质量从0开始增加,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质量为0时,氧气达到最大量,之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故选B。
15.D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通过变化Ⅰ三氧化硫的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了,选项A正确;
B、通过变化Ⅱ可知三氧化硫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正确;
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把反应前后没有反应的相同的部分去掉,参加反应的三氧化硫、生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为2∶1∶2,选项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三氧化硫、二氧化硫都是氧化物,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选项D错误。故选D。
16.C
【详解】气体从短管进,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故选C。
17.C
【详解】A. M→N敞口放置,N→P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温度升高;比较M→N和N→P曲线变化可知,N→P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
B. N→P和P→Q变量为瓶口方向放置不同,比较N→P和P→Q曲线,P→Q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大,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正确;
C. 氧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M→N段没有升温,分子运动最慢,错误;
D. Q→R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氧气体积分数接近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21%,正确。
故选C。
18.B
【详解】A、地壳中含量前五位: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空气中氮气占78%,所以氮气含量最多,说法正确;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所以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人体中供给能量最少的是水,说法错误;
C、氧化铁、氧化汞、铜粉的颜色都是红色,说法正确;
D、四氧化三铁、碳粉、二氧化锰都属于黑色,说法正确;
答案:B。
19.B
【分析】A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且A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A能与B转化为A和C的混合物、D,可推出A为二氧化锰、B为过氧化氢,C为水,D为氧气,A、B、C均为氧化物;D和E为无色单质气体,C能转化为D和E,可推出E为氢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B、B是过氧化氢,C为水,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高,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操作X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C
【详解】试题分析∶由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化钠(Na2O2)组成混合物组成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则NaO的质量分数为99%.根据钠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23∶16, 39∶99%=23∶x, x=58.4%.
考点∶考查根据定组成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21.(1)
(2)Na
(3)
(4)
(5)Hg、O
(6)H2O2
(7)He
(8)H2O
(9)
(10)
【详解】(1)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来表示。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分子可表示成:;
(2)海水中含量前几位元素是:O、H、Cl、Na,由此可见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故填:Na;
(3)硝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硝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
(4)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离子。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5)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故氧化汞分解中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可表示为:Hg;O;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实验室可用来制氧气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可表示为:H2O2;
(7)探空气球中常填充的安全气体必须密度小、化学性质不活泼,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气体是氦气,故填:He;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水,故填:H2O;
(9)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它的化合价为+3,故它的氧化物可表示为;
(10)引起酸雨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填: 。
22. A C B B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析思维导图可知,“▲”应为原子,故填:A;
(2)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铁是单质,水是化合物,A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氯化钠是化合物,水银(汞)是单质,B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则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均为氧化物,C正确;
故填:C;
(3)空气污染指数包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不包括二氧化碳,故填:B;
(4)氮气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B。
23.(1) 1:2 上升
(2)氢原子、氧原子
(3)水分子
【详解】(1)B电极是正极,连接的是出气口1,产生的是氧气;C电极是负极,连接的是出气口2,产生的是氢气。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气体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收集到气体时,A中液面不断上升;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则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3)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该变化中,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故答案为水分子。
24.(1)试管
(2) KClO3KCl+O2 AC##C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3) B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 溶液变红 M 防止液体倒流入装置G中,使试管炸裂
(5)高于
(6)氯酸钾尚未分解时已经熔化,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试管
(7)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8)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的分解温度越高 75(合理即可)
【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选用的药品是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要制取干燥的氧气,药品不能选用过氧化氢溶液,这样会带有水蒸气,比较潮湿,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发生装置选A,要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C,检验氧气是否收满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满,故填:KClO3KCl+O2;AC或C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3)①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填:B;
②改进后装置可以通过抽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②氨气是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有刺激性气味,为防止氨气跑到空气中去,应选则收集装置为M,故填:M;
③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装置H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流入装置G中,使试管炸裂,故填:防止液体倒流入装置G中,使试管炸裂;
(5)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即为产生氧气浓度较大的转折点,高于其熔点356℃,故填:高于;
(6)根据资料和分析图2,加热氯酸钾时,在图1中的试管口向上的可能原因是氯酸钾尚未分解时已经熔化,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试管,故填:氯酸钾尚未分解时已经熔化,防止液态氯酸钾流出试管;
(7)试管内空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浓度降低,故填: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8)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的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75℃,故填: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的分解温度越高;75(合理即可)。
25.(1)化学能
(2) 水分子没有发生分解 H##氢原子
(3)作保护气,防止熔炼时镁、铜与氧气反应
(4)AlH3
(5) H、 O、S、 I I2、SO2 、H 2O 、HI 、 H2SO4
【详解】(1)途径一的“电解水”过程中,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在1000 1500 C温度段,水分子还未发生分解,微粒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故填:水分子还未发生分解;
(3)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每个水分子会分解为 2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由图可知,A 的数目大于 B 的数目,所以图中曲线 A 对应的微粒是氢原子,故填:氢原子;
氩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将镁、铜单质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熔炼时通入氩气做保护气,防止熔炼时镁、铜与氧气反应,故填:作保护气,防止熔炼时镁、铜与氧气反应;
(4)化合物中铝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H3。
(5)①观察图可知,反应I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II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III的符合表达式为: ,根据上面的反应,观察可得:H、 O、 I三种元素有由化合物到单质的转变,所以一定有化合价的改变,S元素在硫酸和二氧化硫中的化合价不一样,故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 O、S、 I;
②根据上面的反应,观察可得,该体系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SO2 、H 2O 、HI 、 H2SO4;
反应Ⅲ是硫酸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为水、二氧化硫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6.(1)缓慢
(2)小于
(3) 催化作用
(4)ADE
【详解】(1)粮食发酵酿酒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粮食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酒精的过程,故填:缓慢;
(2)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原浆在陈放三年过程中,乙醇会挥发、会继续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酯类物质等,导致酒精的浓度降低,故填:小于;
(3)由图可知,乙酸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酒精在消化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物质,在人体内,这些转化都是靠酶作催化剂完成的,故酶在酒精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4)A、酒是粮食发酵生成的,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A正确;
B、由短文知,“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由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曲线图可知,酒精在55度时,酒粘度最高,口感最好。随着酒精度数的增大,粘度下降,口感变差,故选项B不正确;
C、由短文知,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即不同品牌的酒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水和酒精,故选项C不正确;
D、由短文知,酒精在人体内会变成乙醛,而乙醛是有毒的,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故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D正确;
E、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故选项E正确。
故选:ADE。
27.(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氯气、氯化氢
(3)氧气##O2
(4)
(5)a中产生大量气泡,b中无明显现象
(6) BC 化学性质 2(m2+m3) 质量
(7)ACD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Fe、Cl、H、O,生成物中也应含Fe、Cl、H、O,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氯气或氯化氢;
(2)产生的气体无色无味,而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可排除:氯气、氯化氢;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含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过氧化氢在氯化铁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氯化铁溶液中含铁离子、氯离子、水分子,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分子不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不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a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故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a中产生大量气泡,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
(6)①实验一只能说明气体中含氧气,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a中产生大量气泡,b、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说明氯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三中加入足量的X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X溶液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实验二反应后溶液中含铁离子,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实验二反应后溶液中含氯离子,即说明实验二反应后溶液中含氯化铁,说明化学反应前后,氯化铁的化学性质不变,故从定性角度看,需要观察到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现象。
故选BD;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红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现象,说明实验二反应后溶液中含铁离子和氯离子,证明FeCl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③从定量角度,如果m=2(m2+m3),说明化学反应前后,氯化铁的质量不变,从而说明氯化铁是催化剂;
(7)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符合题意;
B、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氧化铜、二氧化锰等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也可作其他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生成物,符合题意。
故选ACD。
28.(1)474
(2)8:3:40
(3)超过
【详解】(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7+(32+16×4)×2+18×12=474。
(2)明矾晶体中硫、氢、氧三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
(3)在1kg炸成的油条中,含有明矾晶体2g,则成人每日食用100g油条,含明矾晶体0.2g,其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为,故铝元素超过安全摄入量。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